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F119.9 2007021410“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Transi- tion tendency of distribution of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in Pan- Pearl River Delta/李铁立,徐建华//地理科学.—2006,26 (4).—402~408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格地理局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产业和人口向“珠三角”集中.今后随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和人口将具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目前国内地域最广、结构最复杂、差距最大的区域合作尝试,极具合作的潜力和条件。文章把腹地的概念在跨省(区)的区域合作中加以延伸,即以粤港澳为“泛珠三角”合作这个大区域的中心地区,邻近的8省(区)则是“泛珠三角”的腹地。目前,区域合作带来了中心地区和腹地必须共同发展的契机,其中“泛珠三角”腹地的发展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心地区可以更多的利用腹地的优势资源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腹地省(区)更要充分利用中心地区的成熟市场、区位优势、产业转型以及外向联系使自身经济迅速发展,缩小区域中的地区发展差距,与中心地区的后续发展保持协调,为实现区域的普遍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创新和市场竞争,也能够共享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产业地理集中与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密切相关。90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成为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热点课题。文章综述了产业区位论、贸易理论以及集聚理论对产业地理集中的解释,并对国内外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集中讨论了资源投入、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外部经济、产业联系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对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揭示了产业地理集中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中旬将在昆明召开“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牵头组织单位是云南省地理研究所和云南省地理学会,另有十多个相关学会共同参与组织。研讨将主要围绕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云南省的环境、农业、人口、区域发展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发展,研讨内容主要是资源的保护与永续利用、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乡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1998年7…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均GDP基尼系数及其变化的结构分解,对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该省17个地市州之间人均GDP差距及其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非农产业是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的提高又是推动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缓解湖北省区域经济差距的现实选择并不仅仅局限于加快落后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还应该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推动人口向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集中,降低湖北省生产与人口地区分布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环珠江口与环东京湾地区产业发展及环境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璐明  张虹鸥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5,25(4):331-335,345
对中国环珠江口地区和日本环东京湾地区在地理、产业发展及环境问题等各方面作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了两个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其环境的影响,借鉴东京湾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环珠江口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珠三角和泛珠三角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同心圆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环珠江口区产业发展的趋势,提出该地区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政府间合作为广东东西两翼加速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通过分析两翼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地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泛珠三角背景下两翼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演化与地理效应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速铁路作为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其快速发展势必会对东亚地区的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人口流动和一体化产生重大影响。在分析东亚高速铁路网络发展历程及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评价与对比了高速铁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圈和可达性的影响,及一体化高速铁路潜在的空间效应,以期为东亚一体化高速铁路构建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东亚高速铁路网络扩张整体上呈现出“核心—核心”到网络化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网络在中国东中部、日本和韩国等地区具有较高的人口和产业服务水平,但国土面积覆盖率相对较低;高速铁路的建设促使核心城市交通圈格局不断扩展与强化,可实现当日往返城市对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分布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日本东京和韩国首尔周边;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的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分别呈现出以郑州、东京和首尔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且圈层结构逐渐向高速铁路沿线延伸;高速铁路的建设促使城市人口服务水平和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均呈现出明显的“廊道效应”。  相似文献   

9.
资源上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产业水平的空间梯度决定了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从分析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基础条件出发,对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组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实施产业合理空间定位、差异化发展、梯度转移等分工合作战略;将泛珠三角划分为4个产业分工合作功能区并进行产业空间组织;设计5条产业合作通道,并进行了相应的园区配置;同时还对重点产业提出合作指引。研究旨在从宏观层面形成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战略安排与空间组织方案,微观上则落实为重点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安排,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提供科学可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环南海区域发展特征与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凤君  姚作林  陈卓 《地理学报》2021,76(2):428-443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框架正催化全球经济版图格局发生剧烈演变,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以环南海区域为战略基点,在深入研究区域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建设“中国+东南亚”战略性一体化经济区的可能性并付诸实施。本文以环南海区域为重点,结合区域发展重点指标描述了其整体发展特征,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结构重合度指数,对环南海区域产业与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剖析,并刻画了环南海区域核心增长区域的空间网络特征,最后讨论了环南海区域构建多元一体化经济区的前景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 2000—2017年环南海区域主要发展指标增长态势强劲,发展速度和质量远超全球同期平均水平。② 在全球产业转移周期阶段与空间路径的双重驱动下,环南海区域形成了“澳新港—粤闽台文马—滇桂琼泰印菲越—缅老柬”四大梯级发展格局。③ 环南海区域11个国家间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结构重合度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兼具“横向一体化”和“纵向梯级化”复合特征;产业结构与全球贸易商品结构呈现出“高端化”和“低端化”并举的态势。④ 环南海区域已经形成九大核心增长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使得不同区域之间的优势产业和出口商品类型呈现相似性和互补性。⑤ 展望未来,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及其引致的全球价值链重组将构建起深度匹配地区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一体化生产—消费网络,而城市群、高速交通等空间实体所构建的“点—轴”空间网络和“内—外”开放合作政策平台也将更好保障一体化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泛珠三角各省(地)区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泛珠三角各省(地)区的产业结构入手,通过对各省(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专业化程度等进行定量的比较分析,找出了目前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工业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国扬 《热带地理》1997,17(2):108-113
珠港两地工业合作使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使香港增强了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实力。但是目前两地的合作只是“前店后厂”式的生产方式合作,层次低而不适合发展的需要。珠港两地工业合作应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以基础原材料工业合作发展为基础,以珠三角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区、中部城市轻型工业区、西部和北部内陆采伐工业区为布局手段,使两地目前的生产要素互补性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循环全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10%抽样数据,以长三角139个区县为基本空间单元,提取出各区县按“行业门类”划分的行业从业人口信息,合并归纳为7 种职能类型,从结构属性和空间属性两个层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内部职能分工与空间集聚特征。首先采取洛伦茨曲线和地理集中度指数(EG),测度区域内各职能规模分异与空间集聚程度,然后以职能区位熵为基础数据进行各区县职能空间聚类分析,考察各职能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及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整体上以“商务商贸”和“工业”为主要职能,并且存在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农业职能则持续弱化;长三角内部职能分工结构存在不断专业化的趋势,“商务商贸”、“现代物流”和“教育科研”等专业化服务职能逐步向上海、南京、杭州三大中心城市核心区集中,而“工业”职能集聚区集中分布在沪宁轴线地区,并逐渐向沿江地区和杭州湾沿岸地区转移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分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及效应分解法和Theil(锡尔)系数的嵌套分解法,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层面对1992-2006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层面分析,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变动的第一大因素,第三产业次之,且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空间结构层面分析,省内经济差异是导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差异的第一大因素,其贡献率在55%左右,且东部省内经济差异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带间经济差异是第二大因素,且地带间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基础是产业资源、产业结构与产业水平的区域差异,基于这种差异,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提出实施产业合理空间定位、差异化发展、梯度转移等分工合作战略以及构建相应的布局格局;综合运用新的分区方法,将泛珠三角划分为4个产业分工合作功能区并进行产业空间整合,设计5条产业合作通道开拓方案,对重点产业提出合作指引并将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在空间上,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为新一轮广东省国土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通信产业受国际贸易保护的冲击日趋严重。国际贸易保护与地方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影响企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GPN)高技术附加值环节,而影响中国电子通信业在全球的分工。制度是衔接演化经济地理与GPN两个范式重要的共有要素,但已有文献对产业演化、制度变迁与GPN动态三者之间的融合缺乏关注,关于超国家制度与区域制度对区域产业嵌入GPN的复杂影响探讨不足。本研究基于2002—2016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相关制度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中国电子通信产业嵌入GPN的分工情况对国际贸易保护与地方知识产权制度演变的时间响应;并进一步建立空间收敛模型,对不同区域间这一分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各地区电子通信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差异未随时间变化而缩小,贸易保护使得区域间电子通信业参与全球分工的差异逐渐扩大,而知识产权制度则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这一差异。具体发现:① 在东部地区,各省份的国际分工差异随时间变化而扩大,而中部地区各省份的差异则在缩小。② 从长期来看,贸易保护制度有助于提升中国整体和东部、中部地区电子通信业在国际上的水平分工度;东部地区对贸易保护制度的响应更快;贸易保护对东部地区在国际分工中位置变动的影响更强。③ 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其产业嵌入GPN分工演化的影响不尽相同,且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当前中国电子通信业遭遇贸易保护冲击以及“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制定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当下制定产业发展政策需要因地制宜,考虑各地区电子通信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实现出口额和产品附加值的双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尤其是“世界加工厂”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生态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弹性生产模式等冲击了珠三角传统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倒闭,影响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复杂网络视角,利用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与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库,在镇街空间尺度上科学构建了广东省制造业行业空间网络,对珠三角5大主导行业组团的内外联系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珠三角地区镇街尺度上产业空间演化模式,最后以佛山市北滘镇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珠三角在行业空间网络上体现为主导行业组团内部产业关联度增加、主导行业组团之间的产业关联度降低,反映出为增强地区韧性、适应全球市场的新需求,地区开始跳出本地配套支撑,融入外部生产市场,从相对初级、多元化的分散化发展演化为高端、专业化的集中式发展的产业空间生态模式。未来,珠三角亟需转型,为更快速响应全球市场,建议地区不止于为发达国家提供加工制造,应做强本地特色化的生产品牌,构建本地的完整产业链条,以谋求可持续化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旅游业深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南宁市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以及行政区域的扩大,发展任务愈显艰巨.通过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力学原理,提出了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并建议实施"大鹏展翅"旅游空间格局发展战略和南宁与"泛珠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研究综合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根据珠江三角洲的实际情况,并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科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开发了针对该区域一体化研究的模型分析系统。基于元数据库的数据集成与模型管理技术,能对不同数据源,不同数据类型与时空特性的多元数据处理与分析。本综合信息系统在区域产业布局,资源窨组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等方面得到应用,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