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谈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有效突破的方法。一、疏通思路教学时像庖丁解牛一样,层层剥皮,步步深入,依照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思路清,学起来就轻松,可化难为易;思路乱,理解就困难,知识就混为一团,进而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案例1: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难点之一是气候类型的  相似文献   

2.
极地热状况异常与冬季季风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广成 《地理研究》1991,10(3):37-42
应用1951—1986年北半球海平面气压资料定义了冬季季风高压,并就季风高压与极地热状况的关系及其对东亚气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季风高压强弱变化对我国冬季气温具有显著影响,对苏联远东南部地区及日本等地的气温趋势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带地理》自 1999年第 4期起开辟了“争鸣园地”栏目 ,并以粤东“‘冰臼’与‘壶穴’之争”为题开展热烈讨论。至今两年来 ,在广大读者竭诚支持下 ,本栏目在国内外地学界已产生了广泛影响 ,争鸣至今热度未减。现因内容安排等原因 ,对本专题的讨论只能暂告一段落。为继续贯彻“学术争鸣”方针 ,加强地学各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 ,促进学科发展 ,本刊编辑部于 7月 2 0日在广州地理研究所组织举行了关于“‘冰臼’与‘壶穴’之争”的专题讨论会。与会者有来自广州地区有关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科技人员共 2 0多人 ,南方日报并派记者到会采访。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热烈气氛 ,专家们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 ,现将所收到的专家书面发言稿 ,包括未能到会的专家为本栏目撰写的稿件一并刊出。为客观地反映会议情况 ,同时解决稿件多而版面不足的矛盾 ,特别是为持不同见解者提供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 ,稿件一律以简短的笔谈形式编发。又根据“文责自负”原则 ,稿件处理力求在内容、观点、风格等方面保留其“原汁原味”。虽然 ,对本专题的讨论现已暂告一段落 ,但这绝不意味着争鸣已“划上了圆满句号”。广大读者通过对两年来争鸣过程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  相似文献   

4.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中丁迁于敖。”裴驷《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日:“‘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中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2)一为中丁迁敖地望河  相似文献   

5.
汪强 《地理教学》2022,(2):57-58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现象及洪(冲)积扇形成”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困难。本研究为突破该教学难点,自主设计并制作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有效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大单元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能有效整合特定大概念、大问题下的相关知识体系,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形成辩证系统观。本文基于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分析大单元教学与综合思维培养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以“大田县矿业发展与‘五园’模式”为例,整合人教版必修《地理2》和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内容,探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地理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确定教学难点,突破教学瓶颈 要突破难点,首先要明白难在何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师应对比《地理课程准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去确定难点。  相似文献   

8.
《热带地理》2001,21(3):282-289
编者的话 <热带地理>自1999年第4期起开辟了"争鸣园地”栏目,并以粤东"‘冰臼'与‘壶穴'之争”为题开展热烈讨论.至今两年来,在广大读者竭诚支持下,本栏目在国内外地学界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争鸣至今热度未减.现因内容安排等原因,对本专题的讨论只能暂告一段落. 为继续贯彻"学术争鸣”方针,加强地学各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本刊编辑部于7月20日在广州地理研究所组织举行了关于"‘冰臼'与‘壶穴'之争”的专题讨论会.与会者有来自广州地区有关的专家、学者和专业科技人员共20多人,南方日报并派记者到会采访.会议自始至终充满热烈气氛,专家们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现将所收到的专家书面发言稿,包括未能到会的专家为本栏目撰写的稿件一并刊出.为客观地反映会议情况,同时解决稿件多而版面不足的矛盾,特别是为持不同见解者提供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稿件一律以简短的笔谈形式编发.又根据"文责自负”原则,稿件处理力求在内容、观点、风格等方面保留其"原汁原味”. 虽然,对本专题的讨论现已暂告一段落,但这绝不意味着争鸣已"划上了圆满句号”.广大读者通过对两年来争鸣过程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可作出各自的判断.今后,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还可直接向本刊提出,我们仍会以各种适当方式予以及时反映. <争鸣园地>将是一个常设栏目,希望广大读者继续给予有力支持,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竭诚为读者提供周到服务. 曾昭璇(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 近来争论的冰臼和壶穴问题看来应该结束了.想利用"冰臼”这个珍奇地貌现象来办旅游点的同志是不会放弃他的观点的,学术界对"冰臼”论的错误,也不会同意的. 本人认为所谓冰臼,实为壶穴,即为近代流水作用所成.理由可举几个例说明. 1. 40年前,本人研究红土荒坡时见到,大雨后红土荒坡被流水冲蚀一条小沟.小沟内的水流呈急速旋涡状流动.因此,很快小沟两坡就被蚀出一个个小型的"壶穴”地形来了.可见壶穴是近代流水所成的. 2. 1956年考察"韩江上游地形”时,在急流冲刷的花岗岩河床上,即可见到壶穴成群发育,并且有些呈"管状”壶穴,成行成排时,就把河床掘出一条深深刻入岩体中的小沟,成为河谷加深的部分.这表明洪水期流水涡流侵蚀作用的强烈. 3. 北方我去黄河壶口瀑布考察时,也在瀑布两侧的石质河床面上看见散布的壶穴.在陕西岸段看到一个标准的壶穴,它的上覆地层为红色土及黄土层,不见冰碛物.这也说明即使在北方,壶穴地貌也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4. 有一年,黄河修刘家峡水库,我有幸随水利部工程车去参观.亦见峡底出露后呈现巨型壶穴群的地貌,壶穴直径大至5~8 m,使河底每呈小型瀑布式的涡流,正如今天山区的瀑布潭一般,也说明黄河峡谷水下峡谷底部壶穴地貌,也是现代流水侵蚀的结果. 5. 在新出版<热带地理>2001年第21卷第2期封三照片②"揭西石肚溪冰碛砾石表面形成的‘钉头鼠尾'冰川擦痕”是错定的.这是泥石流中的擦痕,泥石流流动时,石块互相撞击产生的.因为本人在北欧平原(波兰)及北美冰碛区(加拿大地区)所见的"钉头鼠尾”砾石上刻痕,有它的特征,不是这样的. ①冰川刻痕石块是成群分布,不是个别出现,要小心去找才能找到.我曾在庐山大校场冰川末端找到过,所以不相信李四光教授说这是冰川堆积物.那里大小石块是一起堆着的. ②冰刻条痕是有个磨面的,磨面很光滑.磨面上还有一群不同走向的磨痕,也是成群的作同一走向. ③冰刻痕是在光滑磨面上,以几组深度不同、大小不等、方向不一的刻痕存在的. ④"钉头鼠尾”刻痕与石块节理、矿物成分无关.如庐山的石壁上冰川水平擦痕,是花岗岩体近水平排列的长石成带状时,长期风化后呈槽状水平刻痕似的风化槽形凹入.故本人不相信这几条凹槽是冰川U形谷两侧的冰磨痕. ⑤刻痕冰碛层产状也是每呈层状,磨圆也不错,且下部多在冰川磨光岩面上堆积着,即冰碛物也是呈层状产出,不像"蛇形丘”(冰川下河流)的大小不同石块与沙泥堆积在一起. 以上的成果都是国际地理学会、地质学会的野外共同考察后的共识.本人参加国内学会组织的考察所见所谓"冰碛物”没有这些情况,而是与泥石流的情况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1957—2018年芜湖、黄山、宁国和屯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观察数据,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气温、降水量、气压、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62年以来皖南地区及其代表气象站点多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四季的气温变化趋势中春季气温增温最显著。冬季突变时间比春季早近10年发生。2)降水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不明显,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部分站点出现突变点。3)各站点平均气压变化的差异较大,芜湖与黄山年平均气压上升趋势明显,宁国与屯溪的平均气压变化趋势相反,呈显著下降趋势。4)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明显,年际和季节日照时数都有突变时间,夏秋冬季日照时数有突变性的下降趋势。5)年际和春季平均相对湿度均表现为减小趋势,年际突变检验并不明显,春季相对湿度突变较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研究,可为研究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幽默     
《西部资源》2012,(6):56
成功人士某专家讲如何辨别真正的成功人士。"第一,自己不开车;第二,没有名片;第三,衣服上没有logo;第四,住址里没有小区名,只有门牌号;第五,经常在郊区活动;第六,包里现金很少。"一位农民朋友兴奋地打断他说:"我们村全是这样的人!"父亲的职业新学期开始,儿子问老爸:"‘父亲的职业’一栏怎么填?写‘股民’吗?"老爸说:"就写‘多家上市公司股东’。"  相似文献   

11.
姚振兴  常丽霞 《地理教学》2023,(10):17-20+9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时,上海版必修《地理1》在附录部分着重撰写了“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方法指导”。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已成为“双新”背景下的又一个新的教学挑战。本文以“青草沙水库‘避咸蓄淡’”为例,通过前期准备(确定考察主题、制定考察计划)、实践实验(野外考察实施、室内实验过程)、活动总结(撰写方案建议、开展表现性评价)三个阶段,呈现了综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2.
唐尧 《极地研究》2022,34(1):90-100
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在研究国际体系和国家对外政策时,开始关注地方政府和城市这一次国家行为体,并提出了城市外交相关理论.地方政府参与国家科学外交主要有四种形式:国际友好城市、城市间国际组织、各国城市对外直接交往、城市协作平台.极地科学外交的代表性事件是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美国、苏联等12个国家缔结了《南极条约》,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09,(6):48-48
以色列和美国医学专家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气温、气压等变化可引发头痛。 以色列迪肯尼斯医疗中心和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最近在《神经学期刊》发表研究报告说,根据他们8年来对医院急诊室7000多位头痛或偏头痛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当气温升高或气压降低,头痛患者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郝春  李宗录 《地理教学》2013,(9):17-20,25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关于地理必修3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多样,材料分析是其中之一,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材料为媒介,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特点在于整个过程表现为学生敏锐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实现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其优势在于通过材料分析,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唐宋游记散文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对名山胜水生动描绘、真挚赞美的优美篇章,而且在地名学史上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命名成果及美学寄托。一、命名类型1、用方位命名。如元结《右溪记》:作者在近文尾时写道:“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2、用气候命名。如元结《寒亭记》:作品结尾时写道:“于是休于亭止,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3、用数字命名。如白居易《三游洞序》,是作者与兄弟及朋友元稹三人同游洞为之命名:“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的“气温的分布”框题,教学要点有三:一是等温线图及其对气温分布差异的判读;二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原因;三是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教学重点是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难点是影响气温分布规律的原因分析。这一框题,从教材的篇幅看并不大,但是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时,如果把握不住教材的特点和学情。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石友们: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大会组委会的努力下,辽宁省第一届“《中国地名》读者赏石联谊会,‘庆五一、迎奥运’奇石精品展”成功开幕了。在此,我表示热烈地祝贺!“《中国地名》读者赏石联谊会,‘庆五一、迎奥运’奇石精品展”,可以  相似文献   

18.
翟立群 《地理教学》2013,(14):14-15,40
正一、引言单圈环流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大气环流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学习三圈环流形成、理解并把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特征的重要知识前提与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单圈环流指的是赤道地区大气受热上升,于高空流向北极上空,在北极冷却下沉,于极地近地表流向赤道地区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其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翟军 《地理教学》2012,(19):30-3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目的内容,该目除正文154字,还分别设有一个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整篇内容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富,既有知识点的阐述又有练习反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  相似文献   

20.
杨爱国 《地理教学》2013,(18):17-18,30
正一、基础过关1.在下图中相应位置填出全球性气压带与风带,并完成下表。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气压带风带90。S60。S30。S30。N0。60。N90。N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该图及下表的设计只是让学生选填部分重点的气压带与风带,没有让学生每个都填出,这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容量,同样可以检测出学生对气压带与风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典型例题1引导学生对"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灵活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