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等值线的常见题型1.描述等值线的分布特征【例1】图1为"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的次数等值线图",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2011山东IB)建模是为了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但并非建模中所有的要点在答案中都有所体现,学生应该根据实际的设问情况有选择地去分析解题。如上题中答案没有涉及到走向、弯曲方向、疏密状况等要点,因为这些对于解答"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设问时,指向并不明确,故而答题要紧扣设问,以防无效答案。  相似文献   

2.
在复习阶段,教师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往往以知识建模为基础,以试题为主要载体,期望通过讲解试题和强化训练,提高效率。但在复习后期,因教学上的某些偏差,导致学生试题做得越多,遇到新题时反而越盲然;模型图记得越多,答题的失误也越多。甚至产生记忆模型量和训练量与解题能力成负相关的现象。 一、选题机械。导致学生不知如何组织答案  相似文献   

3.
高中一年级的地理课经常考一道题:“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述的月相是什么样的?好多学生把答案写成蛾眉月。因为按照常识,只有农历月初蛾眉月是黄昏后出现的。可是答案却是满月。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去校外听区级公开课,讲的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框题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课堂上老师神采飞扬,传授知识思路清晰;手中的鼠标点击频率也相当快,图片一张替换着一张。身为专业地理教师的我,有的答案还没思考完整,但同学们的反应却完全不同:个个对答如流,师生配合相当默契,讲课环节进展十分流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个个佩服同学们的反应。离授课结束还有几分钟,老师出了几道练习题,目的是检测本课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结果只有几个同学能做出答案,气氛很沉闷,  相似文献   

5.
张文军 《地理教学》2014,(18):31-33
正在地理考试中,考生在选择题方面的失分往往是硬伤——会则得分,不会则失分;相对而言,综合题方面的失分则大多是软伤——会而未必得分。面对地理综合题,考生若在审题方面出现偏差,在答案组织方面又不够科学合理,其得分情况很有可能是"惨不忍睹",甚至"全军覆没"。因而在平时复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综合题解答方法的指导。笔者认为,选取好答题角度,确定好答题要点是地理综合题拿下高分的保证。所谓答题角度,指的是学生为完成正确答题所持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广东省文综考试,明年起用全国卷。全国卷文综综合题的特点就是以问答题为主,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得分率不高,很难采到得分点或写不全答案要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术语表达能力,并且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建立相应的模板,并通过学习以后的知识,对之前建立  相似文献   

7.
张国宝 《地理教学》2007,(12):22-22,21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我形成了一套讲评课的方法,其基本环节可归结为“自查自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问题评析——矫正巩固——补偿训练”六个环节。下面以2007年全国文综Ⅰ卷地理试题选择题分析为例进行说明。(1)自查自纠。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查自纠。通过再次审题、翻阅教材等方式,使那些简单错题得到解决,避免在已知已会的题目上花费不必要的时间。这个环节可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堂外完成。如选择题中的1~2题考查了城市化问题,3~5题考查了洋流及气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问较为简单、容易,凭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完全可以自己解决。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应强调要从题目文字的表述中和图形中,快速、准确和完整的获取地理有效信息,为难度较大的题目提供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文综地理综合试题的解答对于学生来说一般都是能做的,但未必答得完整,得分往往不高,甚至还有开天窗的。为此,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大量做题了事,这有可能损伤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为试题不是一成不变的。类似的试题,一旦学生按原题答案去答,以为很有把握,正在高兴之际,结果全答反了,学生就会茫然而痛苦。教师讲评时乐了,学生却感到完了,真是悔不该啊。可下次还是照样犯同样的错误,实在不是学生没长记性,而是没有理解。所以,教师要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得  相似文献   

9.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高考考查的能力之一。这既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试题设计常用的一种思路。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地理信息呈现的最基本方式,不仅是指呈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只要我们独具慧眼,明白“答案就在材料中,答案就在图中”,就一定能够轻松破解地理试题。以下通过试题分析,介绍提取信息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地理"说题"是一种教学教研活动,以试题为载体,通过对同学和老师或教研人员说命题立意和能力水平考查、说考点和考纲要求、说审题、说试题讲解过程、说错误答案剖析、说答题规律总结、说试题价值拓展,指导学生如何从地理视角出发,获取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或者现象进行合理描述和阐释,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进行地理"说题"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成继龙 《地理教学》2012,(23):28-31
问题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的建构以及技能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已经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但在问题的生成上,目前的课堂多为教师包办,且大多采用“一问一答”式,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容易使学生形成“答案意识”,即学生仅仅根据教师的提问去寻找答案,长此以往便扼杀了学生的“问题生成”。人教版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良好的问题意识,笔者通过课前的网上搜索中生成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解决乡土“准案例”的问题中,拓展生成新问题;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取学习材料,引发了比较中的问题生成;最后通过设计开放式乡土作业,引领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孙忠才 《地理教学》2010,(18):16-18
一、引导学生夯实“双基”。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总复习中学习的重点,学生只有灵活而牢固地掌握了它们,才能触类旁通,进而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因此,在地理总复习中,要夯实“双基”。复习“双基”,并非是基础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注意发掘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与体系。  相似文献   

13.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只有存在问题,知识才有意义,学生才有求知的欲望;而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学的任务并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凌锋 《地理教学》2009,(9):10-11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吸收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般而言,好的问题情境通常有以下要求:①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②问题要有角度。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③问题要有难度。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桃”,满足学生的成功感。④问题要有量度。问题要接问题、套问题,形成梯级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如在学习“城市化”时,设计以下问题链:2008年太仓市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是多少?  相似文献   

15.
李功爱 《地理教学》2010,(23):19-19
2010年上海市高中地理水平考试试卷的第八大题由三部分组成:一段关于登封观星台的文字描述、两幅图(观星台布局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四个关于地球运动的小问题,共10分。该题取材视角宽阔,将历史、天文、地理结合了起来,使学生在做试题的同时又接受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对此题议论纷纷,互相讨论本题的思考过程和答案,  相似文献   

16.
周意鸿 《地理教学》2012,(18):43-44
新课标要求学习区域地理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的方法,而非大量记忆一些分布类的地理知识;重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提升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记住区域的物产加地名。可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下列误区,笔者结合一些实例总结如下。【误区一】对于地理分布类知识,我们还是强调学生去记忆。如埃及的地理位置(如邻国、临海)、地形类型、河流和城市等等。而在新课标中,对于地理分布类地理知识,如位置、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只要求结合相关的地图,能够从地图中找出来就行。如2012年长沙中考试题的第27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全称"中国中  相似文献   

17.
很多时候,考试后不少同学都会高兴地对老师说,题目非常简单,但试卷发下来后,相当部分同学都会傻眼,考试分数与自己的预期值相差太远了。特别是自以为非常熟悉的简述题,得分率很低。经调查,简述题一直是高中地理选修班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尽管地理学科高考不以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学生在这方面能力薄弱一方面会影响学生问题表达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也会引起阅卷老师对其答案的理解与其要表达意思的偏差,进而使其不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相似文献   

18.
正"不"是一种否定,更是对新事物的一种推进,它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否定过去的勇气,需要大胆尝试的魄力,需要创造新事物的坚定信念。高三要上一节公开课,恰逢在高三第二次月考之后赶上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部分的内容。还沉浸在月考反思的我,感悟到了学生身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思维定势!这次关于地球运动的月考题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不好?看看这道题对我们的震动:  相似文献   

19.
陈静 《地理教学》2010,(15):53-53,58
一、评析 要对本题作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熟练掌握坐标图的判读方法,正确地判断雪线海拔在经向与纬向的递变关系。其次要正确理解雪线的概念以及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所以可以简单地说题3是一道读图题,题4是应用雪线知识分析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高考地理试题近几年来出题趋势是无图不成题,我们不难发现,地理试题由原来考查那些记忆性的死板知识,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逐步变为侧重于利用图表来创设情境,考察学生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能力,探求和讨论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试题内容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灵活性较强。从今年安徽省高考试题来看,整体难易适中,考生们能对每道题都略知一二,但是要答题准确、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