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土工程的数量和范围都在扩大,相关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提升工程中技术的实施质量,锚固技术作为岩土工程中采用的重要技术类型,应当强化锚固技术的使用效果。锚固技术可以减少岩土工程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对岩土体的应力状态进行转变,为岩土层的结构提供支撑。目前锚固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本文对锚固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分类、锚杆分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锚固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力求可以提高岩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前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测量工作之中,较之于传统测量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测量更加精确而且对于测量环境要求较为宽松,可以完成对高架桥等特殊结构的测量,同时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实现对测量点云数据的分析得到三维结构模型。但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还不成熟,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处于进步之中,新材料与新工艺层出不穷,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岩土锚固技术成为影响岩土工程边坡治理效果的重要方面。结合岩土工程实践,分析影响边坡稳固的因素,对岩土锚固进行全面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案,加速岩土锚固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推广与应用,在根本上为岩土工程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单锚锚固的研究均未考虑受锚土体材料固有力学属性对锚固效果的重要影响,甚至也没有对工程锚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依据土体粘结力和内摩擦力的双强度摩擦属性,从砂浆锚固体与残余承载区土体总剪切位移的构成特点出发,分析土锚结构的自承作用,运用界面的剪应力指数分布和弹性理论知识,考虑脱粘条件下残余承载区土体的内摩擦性,建立了残余承载区与主承载区边界非线性剪应力的计算式;通过静力平衡条件,建立了锚杆锚固段长度下限值的计算式。结合算例分析表明:在残余承载区界面,考虑土体内摩擦特性剪应力最大值比未考虑土体内摩擦特性剪应力最大值减少13.9%,同时锚杆锚固段设计长度减少12.5%。锚固土体内摩擦特性能对锚固工程稳定性、提高极限锚固力、减少工程量和降低成本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岩土锚固施工信息反馈与工程变更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工程案例,介绍利用信息反馈防止施工问题出现,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事实证明,施工中应用反馈信息能够推动岩体锚固技术的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后边(滑)坡预应力锚固工程的长期工作性能是影响锚固工程安全性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一种改进的拉拔检测设备,对重庆三处滑坡工后锚索结构进行了锚索抗拔力检测。通过对各工点检测结果的分析,对各工点锚索结构物当前预应力状态,预应力损失率,锚索安全储备进行了科学判定,为补强整治提供依据。对比分析了造成三处滑坡预应力损失差别较大的原因,岩体蠕变变形及锚索的松弛耦合变形是导致工后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对于过于松散破碎或含水量较大的滑坡体尽量避免采用预应力锚索结构。通过对比分析各工点工后锚固工程的应力状态及锚索破坏方式表明,锚固段破坏是引起锚固工程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今后锚索工程施工时,应重点注意锚索的长度及注浆等施工质量。对于大型的边(滑)坡中的预应力锚固工程建议安装锚索测力设备,以便时掌握预应力损失情况,及时进行补张拉,防患于未然;对于未安装锚索测力设备的,建议封锚时,预留钢绞线长度大于5 cm,以便工后进行拉拔检测试验。此种改进的拉拔检测设备具有简单、实用、易操作等特点,值得在工后岩土锚固工程长期性能评价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些边坡治理后由于工程加载、雨水入渗以及地震等影响,局部会出现新的变形破坏,需要根据边坡和治理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二次加固(补强加固).以拉力分散型锚索为例,首先分析其结构特征及优越性.考虑松散地层的软化特性,借助剪滞理论分析模型给出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上灌浆体与锚固岩层界面剪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一公路边坡二次加固中采用的拉力分散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实例分析和监测结果表明,拉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段荷载分布更为合理,有助于维护锚固体系的预应力水平.拉力分散型锚索用于边坡二次加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新型施工技术、材料、工艺不断出现。尤其是岩土工程中,在边坡治理中使用岩土锚固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治理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边坡坍塌率。所以在岩土工程边坡治理中,要制定出合理化施工方案,做好岩土锚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农村人们涌入到城市,导致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紧张,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为了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要求基坑边坡具有的稳定性更高。将锚固技术运用到岩土工程中,需要对不同土质不同环境的边坡进行处理,灵活地运用锚固技术,从而促使边坡更具稳定性,保障岩土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喻林青  蔡庆娥 《山地学报》2007,25(1):99-102
冰碛为冰川搬运和堆积的松散物质,发育在其上的公路滑坡较为少见,缺少相关经验与试验数据。作者考察研究了国内外关于堆积层滑坡的治理现状,结合锚固工程界专家提出的锚固工程研究方向,在现场贴片锚固试验的基础上,对发育在冰碛物上的滑坡体锚固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综合考虑不同锚索型式、不同锚索锚固段长度、不同张拉吨位对锚索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得出了适用于冰碛物滑坡的锚固试验结论,经过综合比选推荐了一种适用的锚索锚固型式。并结合试验结果通过有限元试算,提出了适宜的建模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岩质边坡防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锚固工程。然而锚固参数(包括锚杆或锚索长度、锚固间距、预应力大小等)的选取至今在理论上未能很好解决,在实际工程中也未体现出合理的优化设计。以云沱段狮子包边坡2-2′剖面(K0 85.7 m)为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锚固参数的组合方案,以边坡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改变锚固参数,以此分析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的因素由大至小的顺序是:预应力大小、锚固间距、锚杆长度。以此研究结果为该实例的锚固支护参数选取确定了设计方案,最后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了锚固效果数值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2.
大连地区一次沙尘过程的激光雷达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艇  宋煜  胡文东  郭本军 《中国沙漠》2010,30(4):983-988
利用激光雷达、PM10观测、地面及探空等综合观测资料,针对大连地区2006年4月7—8日的沙尘过程,基于Fernald积分法反演了沙尘过程气溶胶消光系数,分析了沙尘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沙尘气溶胶的垂直结构,并对沙尘严重影响地面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探测可以精确反映沙尘气溶胶的垂直结构和时空变化信息,并且能弥补人工气象观测的不足;此次沙尘影响高度较低,主体过境时沙尘层中心高度小于0.5 km。沙尘层内消光系数最大达到0.96 km-1;激光雷达反演得到的180 m高度处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地面PM10浓度吻合较好;沙尘影响地面时,地面PM10浓度增大,相对湿度明显降低。大气低层逆温和近地面风速等气象条件对沙尘影响地面的时间和程度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岩土工程边坡失稳容易引发较大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对岩土工程边坡治理成了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详细分析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岩土工程边坡治理中应用的优势,探讨岩土工程边坡锚固技术作用机理,并就具体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用直线和曲线滑面两种模型,模拟预应力锚索加固含有水平软弱层的高陡边坡的潜在滑动面,通过对锚索加固的力学机理分析来阐述预应力在滑动面主滑方向上产生分力的原因。从锚索受力角度上对锚索倾角的取值范围进行探讨,结合实际造孔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孔斜或弯曲以及获取较好的锚固灌浆效果,就仰角锚固和俯角锚固两种锚固条件分别得出锚索倾角的取值范围,并以此来判定锚索的预应力是否会在滑动面走向方向上产生不利于坡体稳定的下滑力。  相似文献   

15.
乌池坝隧道是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的控制性工程。随着隧道的开挖,岩体沿其切割结构面或临空面产生整体或局部移动,导致围岩失稳而不能施工。针对隧道施工揭露的围岩地质信息,通过几何分析和力学分析,研究该隧道ZK259+738-ZK259+768段围岩不定位块体的空间分布,识别关键块体及其破坏类型,并对比运用UNWEDGE软件建立了该段隧道和围岩块体的三维模型,对其中关键块体进行稳定性评价,计算加固所需的锚固力。研究表明,在超前预报中根据隧道施工的围岩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围岩块体,获得不定位块体分布状况、查明关键块体,在工程实际块段能确定相应块体稳定性系数及工程安全所需锚固力。  相似文献   

16.
海平面上升对全球滨海湿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滨海湿地的地面高程能否与不断上涨的海平面发生对应的同步变化,是滨海湿地能否成功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关键。阐述了滨海湿地地面高程变化的影响因素,认为滨海湿地地面高程的变化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双重影响;介绍了滨海湿地地面高程变化主要监测技术,分析了基于地面高程监测系统—水平标志层(surface elevation table-marker horizon,SET-MH)技术的滨海湿地地面高程变化研究现状;揭示了植物对滨海湿地地面高程变化的作用机制,认为植物主要通过地上枯落物的累积与分解、地上部分对外来泥沙沉积的影响、地下根系累积3方面影响滨海湿地地面高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结构及计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平川沟泥石流为例 ,基于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基本特性的分析 ,遵循“以泄为主、导排结合”的防治原则 ,提出了有效治理此类泥石流的汇流 #速流结构 ;运用地基梁计算理论对速流槽进行了力学分析计算 ,比较详细地进行了汇流槽侧墙、锚固桩的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18.
乔木的斜向支撑效能及其坡面稳定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跃  骆华松  徐强  陈晓平 《山地学报》2000,18(4):306-312
以滇中地区的松林为例,初步定量探讨了乔木对顺坡有的浅层土壤的斜向支撑作用。研究,树根可能提供的锚固力可达0.69kN;在有效的锚固作用下,单株树干的支撑力(抗滑力)最高为0.42kN,平均为0.17kN;受斜向支撑作用的影响,本来不稳定的浅层松散物质的稳定性系数F值,由0.54提高到1.10,使坡面成为稳定斜坡。如果在特定条件下,树根的锚固力全部转化为支撑力,坡面的F值可以达到2.82。  相似文献   

19.
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谷地的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保地,是著名的干旱地带,利用遥感和地面观测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数字化景观分析,经判读和分析,对研究区景观的独特性,结构异质性和动态性进行论述,最后对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规划决策方案,兴修水利,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开发新能源,控制生态资源的消耗,改善耕作制度,提高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20.
拉力型锚索常用于公路边坡支护工程中,在进行锚固体的结构设计时,注浆体与岩石粘结界面的强度往往被高度关注.在广泛调研西南山区失稳破坏的公路边坡时发现,拉力型锚索最为薄弱的部位并非注浆体与岩石粘结界面.因此,设计11种不同配合比的注浆体,将80根拉力型锚索锚固在软岩及硬岩中,采用拉拔试验对锚索的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力型锚索常见的破坏模式是钢绞线与注浆体之间的脱粘破坏.选择合理的力学计算模型,获得内锚固段两个粘结界面的应力分布弹性解,分析表明:钢绞线与注浆体粘结界面的峰值应力位于锚孔孔口处,应力分布不均匀程度高,致使孔口处的钢绞线注浆体粘结界面首先发生脱粘破坏,脱粘界面以渐进的方式向内锚固段末端传递,最终导致钢绞线从注浆体中旋转拔出.建议上述研究成果在以后的规范修订和锚固工程设计时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给出了一个钢绞线与注浆体脱粘破坏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