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阐述蒯因本体论承诺思想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以本体论承诺为透视的基本视域,论述了该思想对地理学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地理学本体论承诺的原则,并借助蒯因本体论承诺思想探讨了地理学多元化的根源.地理学研究中,任何的本体论立场都有其历史的和视域的限制,因而也都有其局限性和相对性.因此,以某种具体的哲学本体论立场或者某种地理存在为前提的具体地理学理论和学派也都有其历史和视域的局限,澄明和揭示其本体论承诺有助于更加合理地评价和看待地理学的不同理论观点和学派,而且对确立地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立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激进地理学的形成和演变——以《异端的传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内对激进地理学的研究相当有限。从方法论角度,通过选取激进地理学的代表作《异端的传统》为案例,在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从激进地理学的理论、实践以及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方面总结和提炼了激进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与要点,评价了该文的方法论涵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启示。该案例剖析表明,激进地理学是资本主义危机和实证主义地理学存在内在缺陷的背景下产生;其理论前提在于地理学家固有的种族-阶级属性使地理学成为科学实证和文化属性相结合的产物;激进地理学家主要通过创办刊物、建立团体、开展运动树立了激进主义学派,使它由"异端"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是多数激进地理学家的理论选择;批判和自我批判基础上的重构可能是当今和未来地理学方法论创新的主要途径。中国应该积极开展激进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超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5):947-958
主观和客观是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对重要范畴。价值判断是主客观问题争论的焦点。外在的科学或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因素为客观范畴,地理学家的价值判断、目的等方面的因素为主观范畴。客观层面的分析表明:专业化和交叉化并行的整体科学发展特征,以及科学哲学理论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强烈影响了地理学方法论;交叉化的倾向使二战以后的地理学频繁地向其它学科借鉴理论和吸取方法,从而在范围上拓展了地理学方法论;而科学哲学理论从范式、研究纲领向多元主义的演替路径使地理学方法论也经历了单一范式向多元主义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使地理学家深切认识到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修辞对地理学的强烈影响。主观层面的分析表明: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他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不可能"中立"于研究对象;在处理价值判断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时,研究者要持有审慎的态度和逻辑严整性的原则。在科学研究的目的论上,研究者最终应该具有一种人本主义的"自向性",即从认识研究对象回复到认识自身。从客观和主观结合的角度看,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则与研究者个性和目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从福利地理学到福祉地理学:研究范式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密斯提出的福利地理学分析范式是福祉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石。但由于发展观演变、福利向福祉概念的转向、福祉概念的复杂性、地理哲学思潮多元化及研究手段多样化等因素,使得福利向福祉拓展以及福利地理学向福祉地理学发展。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性等方面探究了从福利地理学到福祉地理学的研究范式转向及特征,以此研究了福祉地理学研究范式的嬗变和新范式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福祉地理学的研究概念、哲学基础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吴传钧院士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值吴传钧院士八十华诞(1918~1998)之际,本文谨以他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系统学说为题来祝贺。他在人文地理学中系统阐发了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方法论,是我国最杰出的地理学大师之一,也是世界上知名的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困境与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连成  陈才 《地理科学》2007,27(5):624-629
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中出现的哲学、分支体系、理论、方法论、研究方向和高等教育等6方面问题,并从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角度,分别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哲学、学科分支、理论体系、方法论和研究领域进行了梳理,对各自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赫特纳著《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Hettner,Alfred 1859—1941),是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更以关注并系统阐述地理学方法论而著称。1895年他创办了《地理杂志》,不断撰文阐述地理学理论问题。集这方面研究之大成的,就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  相似文献   

8.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顾朝林  陈璐 《地理学报》2004,59(Z1):11-20
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需要人文地理学家进一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主流学派兼容的人文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作者从发展过程的角度论述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认为人文地理学始终是扎根于自然地理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作者从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论两方面描述了当代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地理学观及其思想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讨论了女性主义地理学观的建构,并说明了女性主义地理学对更新地理学观的意义,以及对当代主流人文地理学思潮的潜在影响。在本体论层面上,女性主义地理学一直直面西方传统社会文化思想中的等级制性别化二元论,建构了主张女性和男性在建构社会及社会空间中具有交互性关系的本体论。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女性主义地理学证明了女性及其空间在西方社会中处于弱势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根源,动摇了实证主义地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永恒性、普遍性、客观性的预设,阐释了地理学认知过程中情感等主观因素的可靠性,并建构了“去中心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框架。无论在本体论还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当前的女性主义地理学主流思潮都有一定的中和性色彩,这一倾向使女性主义地理学在地理学观演进,以及以人文地理学思想为代表的地理学思想演进中,都具有重要的位置。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兴盛,与其直面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想根源问题不无关联。在中国女性主义地理学开始发展的当下,注重分析中国女性及其空间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思想根源,将有助于中国女性主义地理学的发展,并提升其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知识形态,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转向,地理学向“软”的一面转向并关注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地理思潮倾向于关注“社会→地理→科学”关系的历史解释,地理学家在科学史的地理解释思想上的贡献等理论基础上,拙文主要阐述科学地理学这一新学科在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体系上的独特性:①建构关注过去的、现在的及未来的“社会→地理→科学”关系;②践行“以任务带动学科”和“任务学科并重”的地理学发展方略,主要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③聚焦于科学活动因素的区域性,注重区域相关性分析方法论。基于这种独特性和地理学方法论精髓,科学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①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②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的时空结构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结构要素的时空结构及其相互关系;③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自然景观、社会景观、文化景观等的影响;④科学研究及其组织与传播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进的影响。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建构“科学—地理—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科学地理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与地理学特征是一致的,促进着现代地理学微观上的“深”化发展和宏观上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Contemporary science philosophy suggests that discussing ontological problems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broadly within certain specific disciplines.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re inseparable from philosophical guidance; for instance,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geography.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methodology-oriented, which primarily emphasizes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geography explanations," and ignores the discussion of its ontology. This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hodology, ont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defines the connotations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alyzes the link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hilosophical ontology and scientific ontology of geography, clarifies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d summaries its theoretical values. The ontology of geography incorporates the philosophically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and geographical schools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the theory of geography. As different geographers hol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viewpoints, their ontological beliefs are different; one geographical theory asserts an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what is there," which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types of objectives the theory references. The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determine their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a geographical theory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hat theory.  相似文献   

12.
Contemporary science philosophy suggests that discussing ontological problems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broadly within certain specific disciplines.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re inseparable from philosophical guidance; for instance,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the ideological basis for geography.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is methodology-oriented, which primarily emphasizes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geography explanations,” and ignores the discussion of its ontology. This study, in the context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thodology, ontology, and the philosophy of geography, defines the connotations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alyzes the link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philosophical ontology and scientific ontology of geography, clarifies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al ontology, and summaries its theoretical values. The ontology of geography incorporates the philosophically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and geographical schools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the theory of geography. As different geographers hol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viewpoints, their ontological beliefs are different; one geographical theory asserts an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what is there,” which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types of objectives the theory references. The ontological beliefs of geographers determine their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axiology, and 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 of a geographical theory is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hat theory.  相似文献   

13.
蔡晓梅  曹婧  刘俊 《地理学报》2022,77(10):2633-2649
在法国“五月风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拼装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提出了以根茎思维为基础的动态生成哲学观,批判地揭露了现有研究以网络结构为主,忽视空间拓扑的局限,为人文地理学开辟了新的知识空间。一方面,拼装理论在“空间生产理论”“异托邦”和“第三空间”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异质生成空间”,强调属性不同的元素互动的同时,更关注时空不断生成、变化的逻辑;另一方面,拼装理论重构了关系,强调“客体的能动性”和“外部联系”,生成“后关系本体论”,承认所有事物都是通过关系进行拼装的。随着拼装理论在人文地理领域的运用,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拼装与流动性、城市拼装与批判城市化、日常生活拼装与非人的能动性,以及与行动者网络理论、复杂性理论的比较研究。为了阐述拼装理论的内涵,增强理论的应用性,本文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解析了边界拼装蕴含的拼装逻辑。此外,基于拼装理论为人文地理学注入的过程逻辑与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以及该理论特征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耦合性,期望国内地理学者能批判地运用拼装理论解释中国情境,以便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郭文 《地理研究》2021,40(11):3242-3252
浪漫主义是一个历史深厚、定义多元、内涵丰富,且边界实践比较宽泛的词语,同时浪漫主义内涵也具有鲜明的统一性,通常与之关联的理念是独特性意识、深刻的情感内省,以及事物之间差异性意识。关于浪漫主义的讨论,在很多知识领域中均有体现。但在中国地理学界,人们很少将“浪漫”和“地理学”放在一起讨论,似乎放在一起存在用词矛盾。基于文本解析法,以段义孚先生《浪漫主义地理学》为中心进行学术考察,认为浪漫主义地理学是浪漫主义与地理学的辩证融合与实践,不仅是地理学思想中重要的新话语表征,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地理学精神。地理学作为一门刻画人地关系和空间科学的学科,需要浪漫主义的介入。浪漫主义地理学对能量的敬仰和对道德的热忱,能激发人们上下求索,有利于人类空间实践的价值指引,是对人类精神的赞颂,并可使人们精神得到升华。在中国响应全球化和全球本土化的空间生产中,当代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不应只局限于看似“家政学”的知识范畴内,而应在两极化的价值转化和超越中,探索人性与大地互动中崇高卓越的景观,努力关注浪漫主义地理学倡导的价值追求,让孜孜不断的“探求”精神和美好的“可能性”成为地理学崇尚的道德理念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3):404-411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fines geography as a holistic science that seeks to explain variations in the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over the earth's surface. By critically evaluating the ontological,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mmitments of geography, an attempt is made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discussion of geography and practical pedagogical needs. The central argument is threefold. First, by combining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the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is crucial as a means to explain, and to help solve, real world problems. Second, such a multidimensional science demands a holistic approach. Finally, if this message is to be heard, geographers will need to put more effort into translating their professional discourse into that of nongeographers. The key is to change the prevailing “folk model” of geography held by nongeographers as a means to render the geographic project more intellectually coherent and institutionally legitimate.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理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中心研究课题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从发展观点来认识地理学。再则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地域差异性。本文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和西方及苏联两大中心的主要地理思潮加以分析,说明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7.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潘玉君 《地理科学》2003,23(3):271-276
对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有"实证"与"理解"两个互补的研究途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在"本体论"意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研究。以自组织方法论为指导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研究应主要着重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条件、基本动力、基本途径、基本结构和复杂图景等方面。整体性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基本性质之一,而且也(应该)是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试论地理信息科学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杨开忠  沈体雁 《地理研究》1999,18(3):260-266
通过阐述地理信息科学的定义,及其地理学传统和技术驱动机制,论证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信息革命和范式演进的结果,是从信息机理的角度研究地球表层人地关系系统的地理学科,并提出其内容框架和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