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情马六甲     
正因为到了马来西亚,所以想去看看马六甲。对我来说,马六甲是个抽象的地理名称,感觉中离不开海的味道,甚至就应该是海边一景。可是,真正到了马六甲,"风情"二字却成了我最想用以描绘它的词语。从吉隆坡乘车而行,经过满目的棕榈树林,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可以到达马六甲市。马六甲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马六甲河穿城而过。该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马六甲王国的都城,1511年沦为葡萄牙殖  相似文献   

2.
刘沛林 《地理学报》2011,66(12):1584
2010年12月下旬,我在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期间,在该校的学术成果展台上,无意中看到了著名学者薛凤旋教授的新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12月),经打听,得知薛教授于2007年底从香港大学卸任后,受聘于香港浸会大学,创立了该校当代中国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于是,我便慕名前往该所拜访了薛凤旋教授。当我说明来意并提出想先睹为快他的新著后,薛教授大方地向我赠送了他的大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我在回湖南的列车上,迫不及待地拜读了该书的大部分内容,我读过多本关于中国城市史或中国城市发展史的著作,但我觉得不同于以往看到的主题相近的其它任何著作,该书主要是通过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脉络来揭示中国文明的演变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提起斯莫尔尼宫这个响亮的名称,许多从五六十代过来的中国人都不陌生。人们最初是从中学课本上的两幅油画认识她的。一幅是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大厅向武装的工人、水兵演讲时的场面;一幅是列宁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写字的情景。像斯莫尔尼宫这样的革命“圣地”,也许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终生都想去膜拜的地方。 斯莫尔尼宫广场上灿烂如锦的花坛中央,坚立着一尊高大的列宁雕像。列宁左手拿着帽子,右手伸向前方。他昂首注视远方的神态,似一位历经沧桑的世纪老人,正在向每一位来访者回忆  相似文献   

4.
乔凯 《西部资源》2012,(6):14-14
今年53岁的云惠文身材魁梧,一双大手力量中透出沧桑,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他不凡的收藏人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收藏家、诗人、书法家,记者一行慕名采访了他。短短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他的话语和举止始终透着温和,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到异常随意和亲切。  相似文献   

5.
情迷潮州     
正潮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原古典文化橱窗"之称,自东晋以来,历为郡、州所在地,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海边邹鲁""邻海名邦"。潮州八景,永恒的图腾凡到潮州古城的人,都想去看一看名闻海外的潮州八大名景。若先读过清代名士郑兰枝的八景诗,再游览名城八景,则无不在心中留下永久的印象。步出城门广济楼,便见韩江湘子桥。导游告诉我们:"此桥便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桥。先前,东西共24个桥墩,桥面铺着石板,墩上建有精致楼台24座。楼内外经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10):80-80
《中国地名文化万里行——走进海港区》专辑缘于一次战友相会。 今年7月下旬,我到秦皇岛市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我见到了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战友胡秋生,中午在一起吃饭时,谈到我所从事的编辑出版《中国地名》杂志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我被聘为本刊特约编委,在心觉荣幸之余,格外感到责任之重。 我于1991年初调到地名办时,对什么是“地名”这一起码的概念都不清楚。《中国地名》恰恰这时刚刚诞生。我因急于学习地名学与地名工作有关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故对《中国地名》坚持常年订阅,每期必读,正是从《中国地名》大量的理论、学术性文章中,  相似文献   

8.
我喜爱《中国地名》,因为我曾经为她的诞生和成长出过力,流过辛苦的汗水,做过有益的工作。今后,我虽不在直接扶持她成长,但我愿做她的可靠朋友和忠实的读者。 《中国地名》包括她的前身《地名丛刊》,从1984年开始创办到现在,已经整整12个年头了。12年来,她曾  相似文献   

9.
6月11日,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在中朝边境的丹东市宽甸县召开团体会员单位秘书长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偶然听说《中国地名》编委孙竹先生病逝了。这突然的噩耗,使我万分震惊,我本打算会议结束,途经北京去拜访孙先生,然而现在只能写此悼文以寄托我的哀思。  相似文献   

10.
王铮 《地理学报》2011,66(8):1008
最近我有幸得到叶大年、赫伟、李哲和徐文东先生的《城市对称分布与中国城市化趋势》。我没有一气读完,因为科学著作,必须边读边理解,还要边思考。大约两个星期,我读完了这篇专著。我不能不说,这是理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我从一个外国学者的视角,透视了中国近30多年来户外旅游的成长与发展。虽然不懂中文,但在过去很多年中我屡次受中国科学院之邀,有幸探访了中国一些优秀的户外旅游目的地,观察到了其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发生的变化。外国学者的视角总会比中国学者有更大的局限性,但也仍然有可能提供一个有益的参照或者补充。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元月,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原区划地名司主管地名工作的王际桐副司长,转任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从那时起作为他的继任者,我由分管勘界工作而转入兼管地名工作。 应该说,兼管地名工作,我是轻松上阵的。这种轻松源于最初的  相似文献   

13.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07,62(12):1335-1336
1977年由马润潮先生创意,由Allen Noble教授率团的美国地理学家代表团首访中国,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从此中国地理研究在中美两国都开始了一个新纪元.1977-2007,这30年和我从事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30年几乎是完全重叠的.我作为从这一事件中获益最多的中国地理学家中的一员,愿意谈几点亲身的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划分中国自然区域的工作上,我们最近又得到了兰璋先生提示意见。这里,首先让我向丁先生致谢!他对“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一文作了详细的分析,所提出的意见,很能促进今後的区划工作。他的意见对我很有启发,下面附带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5.
在划分中国自然区域的工作上,我们最近又得到了兰璋先生提示意见。这里,首先让我向丁先生致谢!他对“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一文作了详细的分析,所提出的意见,很能促进今後的区划工作。他的意见对我很有启发,下面附带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6.
正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近年来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第二名!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部湾上,吸引着无数人慕名前往。难怪人们都说:"不上涠洲岛,不算到北海"呢!真心感谢北海的朋友,我刚到北海不久就安排涠洲岛一日游,而且还委托曾经担任过涠洲镇党委副书记的黄文权老先生给我当"导游",更是让我喜笑颜开,眉飞色舞!记得那天早晨,我从外沙岛珍珠湾海景酒店急急忙忙赶到北海国际客运港  相似文献   

17.
1991年的某一天,我下班后在食堂吃过晚饭,在回宿舍途中,顺道拜访浙江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毛必林老师。在毛老师家,我看到中国地理学会的《通讯》,意外发现钱学森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建设地理科学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9月15日当奥运的圣火在悉尼燃起当全世界的目光凝聚悉尼时我的眼睛却时刻关注着你──中国!我的心亦随你而起伏挑战超越托起生命的激情与奥运同行与祖国同在!情系奥运,心系中国@黄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学会1934年创刊《地理学报》,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学会负责同志几次要我写点回忆文字,我感到非常兴奋;兹就学会早年历史,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20.
我仔细阅读了苏联地理学家Д.Л阿雨孟特的“自然地理区划的几个原则”(其中有些我还不够了解),并看了地理学报第20卷第4期所刊载的“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和“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讨论总结”等文章,主观地感觉到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