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S技术在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3S技术的应用在许多研究和管理领域广泛推广并日臻成熟,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组成的3S技术相结合,综合应用于三角洲及滨海湿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充分体现了其快速、经济、高效的强大优势。本文实验区选在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北方大河三角洲地区,经过资料收集、野外探查、光谱实验、室内计算机处理、野外抽样定位验证等阶段的工作,建立了合理的技术流程,并探讨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前景、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盐湖中盐矿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继和 《盐湖研究》1995,3(4):18-22
通过野外科学考察,室内实验研究,本文介绍了该地区盐湖中盐矿物种类及共生组合情况,其中碳钠矾[(Na6(CO3)(SO4)2]又一次在内蒙古天然碱湖中被发现(国内首次发现于昌汗淖和盐海子天然碱湖中)。  相似文献   

3.
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在地学遥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干旱区地理》1995,18(3):20-24
本文阐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特点、结构性能、观测原理与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了GPS在地学遥感中的应用价值:(1)野外调查中的定位监测与测量;(2)遥感影象定位校正;(3)GIS地学编码;(4)全球环境信息定位。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勐养保护区热带林保护GIS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双版纳是生物多样性的荟萃地, 利用 G I S进行保护研究十分重要。研究共分3 个部分: (1) G I S的建立。(2) G I S的应用。其中包括物种资源保护、环境监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3) 提高 G I S实用性的探讨。结果认为: 保障数据源质量、数据标准化、控制数据处理和增强数学模型的灵敏度是提高 G I S实用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GIS事业的回顾与云南省地理研究所3S中心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信息的社会化带动和推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GIS的广泛应用表明了GIS在社会中需求地位和价值。云南的GIS同全国一样走过了起步、建设到发展的过程。云南地理研究所的3S(GIS、RS、GPS)中心在云南GIS的事业中占有主要的地位,3S中心的发展方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云南省GIS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在回顾云南GIS发展的历程后提出今后3S中心的发展方向与工作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王宪礼  胡远满 《地理科学》1996,16(3):260-265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1986年和1994年两个时段的湿地景观进行研究,认为本区景观是由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而形成了本区独具特色的景观变化方式,即半自然湿地(以苇田为主)向代湿地(以稻田为主)转化。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口三角洲水沙资源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沙资源基础上认为,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三角洲开发的核心问题,每年200 ̄220亿m^3的入海洪水资源是今后三角洲开发的水源保障,考虑现有社经状况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总库容为15亿m^3规模的平原水库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80年来,十分重视野外台站(网络)和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研究所建立了4个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引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成立了2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1个中国科学院数据中心,1个数据出版系统并于2016年加入了世界数据系统;拥有2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中国科学院野外研究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和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本文回顾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中国物候观测网和禹城站、拉萨站、千烟洲站以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和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发展历程。地理资源所台站(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引领了中国野外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支撑了地理学、生态学等重要科学成果产出,科技支撑能力和示范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华北平原、青藏高原以及南方山地丘陵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野外台站、资源环境等学科和领域最大的科学数据汇聚中心,数据共享服务成效显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在未来发展中,地理资源所将充分发挥野外台站(网络)综合中心作用,强化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物候等观测研究网络的能力建设,稳步提升野外观测研究站条件保障能力和科学数据中心的数据汇聚能力、分析挖掘能力以及共享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和引领中国科学数据的共享,在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沙资源基础上认为,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三角洲开发的核心问题,每年200~220亿m3的入海洪水资源是今后三角洲开发的水源保障。考虑现有社经状况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总库容为15亿m3规模的平原水库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三元体系MgSO4—CH3CONHCONH2—H2O(Ⅰ)和Mg(NO3)2─CH3CONHCONH2—H2O(Ⅱ)在30℃的相平衡,测定了饱和溶液溶解度及其折光指数,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折光指数─组成关系图。两个体系均为简单共饱型。溶度曲线及折光指数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与MgSO4·7H2O(Ⅰ)或Mg(NO2)2·6H2O(Ⅱ)和CH2CONHCONH2相对应。共饱点的组成分别为(Ⅰ)中MgSo427.35%,CH3CONHCONH2 4.7%;(Ⅰ)中Mg(NO3)242.75%,CH3CONHCONH212.24%。这项工作对开发缓释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旭东  傅伯杰 《地理学报》2000,55(5):555-566
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研究了20年前后河北省遵化县(市)土壤表层(0 ̄20cm)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3种养分的时空变异规律。配对样本的t检验以及kriging插值的结果表明,1999年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的含量比1980年有一定提高。3种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较大,其块金值(Nugget)与基台值(Sill)之比从1980年的60%下降到199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1991年太阳活动峰年南极中山站地磁静日Sq变化,结果表明:1)地磁静日Sq变化叠加有很多扰动。Sq场是由S0q场和Spq场所组成。2)S0q场变化比较规则,其极昼月(夏季)的变幅比极夜月(冬季)大很多。在极昼月S0q(H)变化出现有双峰图象。S0q场主要是由高纬度极区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控制。3)Spq场的变化形态没有昼夜之分;它的变化强度为冬季小、夏季大。Spq场源主要是依赖于场向电流和电离层电导率。4)S0q(Z)变化比S0q(H)变化要大,特别是在极夜的冬季,S0q(Z)的变幅比S0q(H)大2/3倍。本文对北京地磁中心台磁静日资料也一并进行了分析。Sq变化主要是由北半球中、低纬电离层Sq电流体系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极地磁资料研究了地磁扰日变化SD场特征。1)SD场变化不如Sq场变化规则,无明显的昼夜差异;太阳活动高年(1991年)比下降年(1994年)SD场变化更强烈。2)极隙区中山站SD场变幅比亚极光区长城站和北半球低纬区北京台的SD场变幅大10倍以上。3)中山站S0D(H)变化呈“正弦波”形态,与长城站和北京台S0D(H)变化形态相反。4)中山站S0D等效电流矢量在早晨-下午(02~15h)矢量方向为反时针西向,下午-夜间(15~02h)矢量方向为顺时针东向,这是由极区东向、西向电射流和极区电流涡旋所引起;长城站与北京台S0D等效电流矢量很小,这是由极区东向和西向电射流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盐湖形成过程中银的迁移形式及富集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大中 《盐湖研究》1994,2(2):28-35
本文研究了盐湖形成过程中银的迁移形式及富集条件.在热液中银主要以Ag(HS) ̄-_2·Ag(NH3)·AgCl络合物形式迁移;在表生条件下银主要以Ag(S2O3)络合物形式迁移.它们在盐湖中被演化为AgCl络合物,由于湖水大量蒸发、盐类大量结晶析出,导致盐湖卤水中银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崔斌  张逢星 《盐湖研究》1995,3(3):54-57
本文研究了三元体系MgSo4-CH3CONHCONH2-H2O(I)和Mg(NO3)2-CH3CONHCONH2-H2O(Ⅱ)在30℃的相平衡,测定了饱和溶液溶解及其折光指数,绘制了相应了溶度力和折光指数一组成关系图。两个体系为简单截饱型。溶度曲线及折光指数曲线均由两支组成,分别与MgSO4.7H2O(I)或Mg(NO2)2.6H2O和CH2CONHCONH2相对应。共饱点的组成分别为(I)中Mg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与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在、类型多、景观结构复杂多样,在该区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在建立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基础上,对该区湿地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9.5%。其中天然湿地159919hm^2,占总湿地面积的50.8%,人工湿地154838hm^2,占总湿地面积的49.2%,多年来的区域资源开发活动,使该区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变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本文结合区域湿地资源与景观结构的动态变化状况,系统分析了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受影响状况,并进一步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太湖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太湖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式,考虑太湖局地风场的影响,模拟了太湖的风生流,模拟结果和二维模式的计算结果相比,流速值较符合实际。另外,研究了太湖地形因子对太湖环流的影响,指出洞庭西山和洞庭东山间狭长的过道区是产生太湖大范围环流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太湖中藻类的治理和富集问题,对不同风向作用下太湖的散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太湖的梅梁湾和贡湖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可归纳为三类:(1)辐合型(对应S、SW风);(2)辐散型(对应N、NE风);(3)并存型(对应W、NW、E、SE风)。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盟盐湖众多,主要集中分布于新巴尔虎旗附近、乌尔逊河沿岸和呼伦湖以南三个成盐区.呼盟地区盐湖盐类矿物主要有芒硝、泡碱、石膏和石盐.在矿物组成上,东部和西部有较大差异,东部为芒硝、泡碱和石盐,无石膏沉积,西部则是芒硝、石膏和石盐,无泡碱沉积.盐湖卤水主要由K+、Na+、Ca_(2+)、Mg_(2+)、Cl-、SO_(2-)、CO_3(2-)和HCO_3-组成,并含有一定量的溴、硼、碘等微量元素.呼盟地区盐湖矿物以芒硝为主,天然碱、石膏次之,石盐较少.盐湖矿床以小型为主,埋藏较浅,易于开采,矿层组份简单,易于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9.
粤北地区夷平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张珂  黄玉昆 《热带地理》1995,15(4):295-305
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夷平面和多层地形的几个成因模式,然后提出了夷平面的模糊数学识别方法和野外鉴别标志,在此基础上,鉴别出了粤北地区铁四级夷平面,即:英德面(高程300 ̄360m)、仁化面(高程400 ̄470m)、阳山面(高程600 ̄780m)和粤北面(高程1010 ̄1350m),其形成时代分别大致为Q、N1^3-N2、E3^2-E1^2和K2-E3初,其中以粤北面形成的周期最长,代表了华南地区的广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南极海冰分为4个区:SPI1(0°-120°E),东南极海冰;SPI2(120°E-120°W),以罗斯海为主体的海冰区;SPI3(120°W-0°),以威德尔海为主体的海冰区;SPI4,全南极海冰区。北极海冰区分为3个区:NPI1(90°E-180°-90°W),太平洋侧冰区;NPI2(90°W-0°-90°E),大西洋侧冰区;NPI3,全北极冰区。本文使用了WDC-A的SIGRID海冰资料,以分析南极和北极各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两极各冰区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两极海冰之间相互作用的振源是NPI2。SPI3是影响南极海冰的正反馈中心。SPI2则是南北两极海冰的负反馈中心。NPI2,SPI3和SPI2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形成涛动关系。这种涛动关系不是同时期的,而是有较长的滞后时间差。两极海冰形成周期变化,其周期为5-6年,正与NPI2和SPI3自身变化周期一致。另外还有更长的循环周期9-1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