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软锰矿——核桃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羊依金  黄静 《西部资源》2012,(3):174-177
文章对氯化锌活法制备软锰矿-核桃壳活性炭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软锰矿投加量、氯化锌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对软锰矿-核桃壳活性炭碘吸附值以及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软锰矿的投加量占核桃壳质量的8%、氯化锌浓度为3mol/L、活化温度为550℃左右、活化时间为120min是最佳的制备软锰矿-核桃壳的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1,158.05mg/g,比表面积为787.540m2/g,较未添加软锰矿的核桃壳活性炭,碘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分别提高了11.5%和22.0%。  相似文献   

2.
制备硅钢级氧化镁前驱体的原料水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青海盐湖水氯镁石为初级原料,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原料氧化镁,原料氧化镁通过水化制备硅钢级氧化镁前驱体氢氧化镁。原料氧化镁水化实验中对水化剂、水化温度、水化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及陈化时间对水化率、过滤速度和纯度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均匀实验设计和DPS数据处理,(依次)通过建模分析、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建立数学模型,再通过各因素方差分析和总方差分析,确定了理论最优实验条件,再用理论最优条件作重复实验进行验证,最终确定了原料氧化镁的最佳水化条件。在水化温度60℃,水化时间105 min,液固比4,陈化时间4 h,水化剂1含量4.0%,水化剂2含量3.15%,洗水量4倍,搅拌速度120 r/min时,原料氧化镁的水化率达99.50%以上,得到的硅钢级氧化镁前驱体氢氧化镁纯度高、过滤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中菲吸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的影响较大。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BC)对3种土壤(草甸土、水稻土和黄壤)吸附菲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土壤以及添加生物炭的土壤对菲的吸附数据都能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R2为0.996 8~0.976 5)。生物炭对菲的吸附容量(Kf值)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吸附菲的Kf值的影响程度跟生物炭的制备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700℃下制备的生物炭(700BC)对3种土壤吸附菲的Kf值都能显著提高;500℃下制备的生物炭(500BC)对有机质含量低的黄壤和水稻土的Kf值有显著提高,但对有机质含量高的草甸土提高有限;300℃下制备的生物炭(300BC)只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对菲吸附的Kf值。因此,在用生物炭修复PAHs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和土壤的性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电石渣和MgCl_2制备的Mg(OH)_2为原料,制备氯氧镁水泥(MOC)用活性MgO,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观察煅烧温度、保温时间、活性MgO与MgCl_2摩尔比、H_2O与MgCl_2摩尔比对MOC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以3d、7d、28dMOC试件的抗压强度为评价指标,综合各因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发现:随煅烧温度及活性MgO与MgCl_2摩尔比的增加,MOC试件抗压强度呈增加趋势;保温时间大于30 min时,MOC试件的抗压强度随保温时间增加而降低;随H_2O与MgCl_2摩尔比的增大,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减小。且不同龄期内,H_2O与MgCl_2摩尔比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当煅烧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30 min,MgO与MgCl_2摩尔比为8,H_2O与MgCl_2摩尔比为13时,试件的抗压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过程中,原料锶铝比、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前躯体和煅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产物的长余辉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荧光材料余辉特性测试仪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研究表明,液相共沉淀法制备长余辉发光粉体SrAl2O4∶Eu2+,Dy3+的最佳条件为锶铝量比为1∶2,烧结温度1200℃及保温时间为3h;长余辉材料的物相组成以SrAl2O4相为主晶相,并存在富铝相Sr4Al14O25、SrAl4O7和SrAl12O19。  相似文献   

6.
流态化法部分热解氯化镁制备镁水泥原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影响流态化法热解水合氯化镁的主要因素,在进口温度750℃下,改变进料速度,可控地制备了不同摩尔比的镁水泥原料。  相似文献   

7.
碘酸钾的电化学制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碘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碘酸钾的最佳条件,并与氯酸钾氧化法对照。实验指出,电比学法优于氯酸钾氧化法。无隔膜的条件下,电解液的最佳配方为:碘200g/L,氢氧化钾85g/L,重铬酸钾2g/L。最佳操作条件为:阳极Pb—PbO2,阴极不锈钢电极,电流密度Dk=25A/dm2,温度50—60℃,电解时间6小时,在该条件下碘酸钾的产率89.7%,电流效率98%,产品纯度99.2%。  相似文献   

8.
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硝酸镁基熔盐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六水硝酸镁煅烧法制备无水硝酸镁,采用拉曼、DSC与XRD表征脱水产物,系统研究了环境压力、脱水温度与时间对六水硝酸镁脱水和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水硝酸镁在煅烧过程中水解为碱式硝酸镁Mg_3(OH)_4(NO_3)_2,在水溶液中进一步分解为Mg(OH)_2。随着煅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脱水产物中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同时水解产物Mg_3(OH)_4(NO_3)_2含量逐渐增加。真空环境下煅烧,可显著降低硝酸镁的水解反应。六水硝酸镁在真空环境下230℃煅烧1.5 h,所制备的无水硝酸镁中水解产物含量为3.63%。制备的硝酸镁可进一步用于硝酸镁基熔盐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红球菌(Rhodococcus sp.)B7740分离自北冰洋海水样品,前期实验表明其能产生大量黄色素,但是该菌生物量很低。本实验通过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发酵液起始pH值、菌种接种量等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提取剂种类及pH、提取时间、料液比等的研究,优化了色素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L陈海水中,添加5g酵母粉,5g葡萄糖,3g乳糖,7g牛肉膏;起始pH7,培养温度25℃,菌种接种量1.0%,160r/min摇床培养7d时,生物量从6.1mg/mL上升到23.08mg/mL,提高了278.4%。以上述培养条件下得到的干菌体为材料,采用pH7的无水乙醇,当料液比1:30,浸提温度75℃,浸提1h重复提取2次时,色素含量为1160.625μg/g干菌体。对色素的分析表明,该色素为类胡萝卜素,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极地微生物红球菌(Rhodococcus sp.)B7740产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V2O5/Na2SiO3催化剂,并通过XRD、IR、TG-DSC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和热分析表征。在以Na2SiO3为载体的基础上,以V2O5为催化剂,通过改变V2O5的负载量,考查了不同负载量的V2O5催化剂对苯氧化为苯酚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V2O5的负载量为1%时,V2O5的催化性能最好,这是由于V2O5高度分散于Na2SiO3载体上,增大了活性组分V2O5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其活性中心个数及活性组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21,44(4):1135-1140
采用称重法在新疆石河子市121团土壤改良实验站进行了矿物复合保水剂对干旱区凝结水的高效利用研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凝结水的生成规律及矿物复合保水剂组成的人工保水层对凝结水的吸持效果。结果表明:凝结水来源于地下某深度到地表的水气和空气中的水气,发生时间基本在22:00—09:00,影响凝结水生成的主要因素有近地面大气温度、近地表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等因素。由于向近地表土壤加入了矿物复合保水剂,使得混合层成为了一个人工保水层,该人工保水层对研究区的凝结水量和蒸发量都产生了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人工保水层分布在近地表5~10 cm处对凝结水吸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地表温度与地表比辐射率是陆地表层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物理量,它们反演的精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间接导出的地表参量的准确性和相关遥感应用的有效性。多光谱热红外反演温度和比辐射率受到陆地表面类型复杂而观测信息不足的限制,很难同时反演出精确的地表温度数值和地表比辐射率数值。高光谱热红外传感器的出现,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机遇。利用高光谱热红外数据的优势和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下行辐射残余指标(DRRI)的方法,实现了地表温度与地表比辐射率的准确分离。通过高光谱热红外模拟数据的反演实验表明DRRI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结果精度高、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该方法能够应用于野外测量的高光谱热红外数据以及经准确大气校正后的星载高光谱热红外数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蒙特卡洛生存分析探究东北森林物候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分析植被物候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气候变化分析,提高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精度,而且对于准确评估植被生长趋势、生产力以及全球碳收支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的植物物候监测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当前利用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分析植被物候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多,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非线性的植被物候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能存在偏误。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生存分析方法,对东北森林物候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首先利用东北森林地区1982-2009年间AVHRR GIMMS NDVI数据,应用双Logistic曲线拟合方法对植被春季返青期(SOS)、秋季落叶期(EOS)及植被生长期(GSL)进行提取;然后基于蒙特卡洛模拟和生存分析构建植被物候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最后运用所构建模型探讨了东北森林区春季返青期、秋季落叶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温度、降水和风力对中国东北森林关键物候期有一定影响,其中温度是春季返青期和秋季落叶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长期平均温度比短期内的温度突变对物候影响更显著,落叶期前的风速增加有可能使落叶时间提前;除了环境因素,春季返青早的年间秋季落叶倾向于更晚。研究表明,结合蒙特卡洛方法的生存分析可以较好地对物候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物候现象的归因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碱性体系t-BAMBP萃取微量铷及热力学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4-叔丁基-2-(α-甲苄基)苯酚(t-BAMBP)萃取微量铷的性能的研究,详细考察了稀释剂、碱度和温度对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60#溶剂油体系中,铷的分配比较之在环己烷体系和四氯化碳体系高;强碱性环境和低温条件有利于铷的萃取。同时通过斜率法和饱和法确定了萃合物组成为RORb·ROH,并研究了萃取过程的热焓、吉布斯自由能及熵变等基础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该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萃取过程熵减。  相似文献   

15.
以亚铁氰化钾为单源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均匀沉淀法,制备了普鲁士蓝/活性炭复合材料(PB/AC)。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PB/AC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立方体结构的PB微晶均匀地分布在活性炭表面。研究考察了PB/AC对水溶液中铯离子(C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在pH=7、45℃和180 min条件下,PB/AC对Cs~+的最大吸附量为49.17 mg/g;在pH=2、45℃和240 min条件下,Cs~+的脱附率可达88.5%。  相似文献   

16.
铟的富集与回收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铟的富集与回收工艺、技术。对萃取过程中的萃取剂、温度、pH值等因素做了相关总结;对液膜法、浸渍树脂技术、溶剂微胶囊技术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氯化镁和硫酸钠作原料,以K~+,Na~+,Mg~(2+)//Cl~-,SO_4~2-H_2O及Na~+,Mg~(2+)//Cl~-,SO_4~2-H_2O水盐体系相图为理论依据,研究了氯化镁和硫酸钠分解转化—冷却结晶法生产七水硫酸镁的工艺路线。考察氯化镁和硫酸钠分解转化温度、分解转化时间、各物料配比关系等因素对制备七水硫酸镁的影响,确定了各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主次顺序,得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光释光测年被广泛的应用于地球科学和考古学等领域的年代学研究,而如何准确测量环境剂量率是光释光测年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利用丹麦 Ris. Nutech所提供的铀( U)、钍( Th)、钾( K)等标样,标定了实验室的 RGS-19A型 NaIγ谱仪。选择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了不同测量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测量时间增加,测量误差减小,在测量时间达到 6h就可满足其要求,可作为测试样品的固定测量时间;进一步对于岩性均一以及岩性不均一的 36个地质样品开展了 Ris. NaIγ谱仪法与 ICP-MS法, Ris. NaIγ谱仪法与中子活化法测定环境剂量率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样品两组不同方法测量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1σ),NaIγ谱仪与 ICP-MS法及中子活化法的剂量率平均之比为 1.13±0.03(n=36)。说明研究仪器测量结果是可靠的,此仪器 Ris.NaIγ谱仪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沉积物光释光测年的环境剂量率测量中。  相似文献   

19.
以棕榈酸为基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棕榈酸(PA)为主原料,制备了一种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材料(CPCM)。在研究了加水量、溶剂量、pH值、温度以及PA的百分含量对材料制备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条件的优化。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为纳米级颗粒的聚集体,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和循环热稳定性,有望用于太阳能利用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城区热岛效应的遥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TM/ETM + 热红外波段数据,根据辐射传输方程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定量计算了广州市城区1988年、1995年和2002年的地表温度,讨论了广州市热岛扩展的时空演变格局和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热岛分布区域广且范围在不断扩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三线四区"的特征.通过地表温度对比分析发现,老城区温度比高温区低3.7℃~4.2℃,比低温区温度高2.9℃~3.3℃,热岛强度为6.6℃~7.6℃;城市的功能布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与热岛效应的空间分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