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区域化变量理论,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的空间变异函数,以福建省为本底,从区域经济空间增长的视角入手,分析了自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增长的空间变异特征、空间梯度形态演化过程、分维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总体空间格局上,空间增长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自组织性,热点区域从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向内陆地区转移,总体差异在缩小,空间连续性和结构性越来越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机理越来越显著;从不同方向的空间变异格局来看,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南北方向上的福州-泉州-厦门沿海一线始终为经济增长的主轴线。最后,解释了经济空间增长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受政策因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极海冰与青藏高原陆面物理过程“耦合”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南极、北极强信号区域海冰变化 ,青藏高原陆面热力状况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变异的遥相关特征以及“三极”因子间的“互反馈”机制 ,应用遥相关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影响东亚以及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前期“三极”强信号特征 ,探讨了两极海冰与高原陆面水热状况之间的“耦合”影响及其“互反馈”相关特征 ,比较了“三极”前期因子对中国夏季气候变异的贡献程度及其动力结构形成的影响特征 ,并从全球海 -陆 -气 -冰相关定性模型来认识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区域气候变异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1400—1949年广东省的气候振动及其对粮食丰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79年制定的“世界气候计划”中,订进了“气候对人类影响的研究计划”,作为它的四个子计划之一,占据了醒目位置。这个子计划的目的,在于增进对气候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中作用的了解,改进气候知识的应用,提高人类适应气候变异的能力。在我们这  相似文献   

4.
祖国大陆东南,闽江由西北向东南直奔福州,然后折向东北注人东海。福州是闽江下游的富饶盆地,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6千米,面积1500多平方千米。四周为海拔600─1000米的山峰包围,闽江穿城而过。“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是福州城市的重要地理特色之一。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开元十三年门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便取名为福州。福州别名“三卅’,它的主要标志是乌山、于山、屏山的鼎立耸峙。福州有句民谚:“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那是说福州旧城区,除了于山、乌山和屏山三座“看得见”的山之外…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现存数量不足1000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在饲养、繁殖、驯化大熊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让广大群众认识保护大熊猫的重大意义,培养市民对“国宝”的真挚感情,特开辟了“福州熊猫世界”,本文对此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吴恒强 《热带地理》2000,20(4):269-272,277
利用拉萨站1月份地面气温资源、4月份赤道东西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和南半球海冰和气旋的资料,分析高原热异常、赤道太平洋东西海温梯度异常以及南极海冰变化对广西夏季风变异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具体的“涝线”和“旱线”概念,为季同变异造成的旱涝天气预报提供一些有物理意义的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现存数量不足1000头。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在饲养、繁殖、驯化大熊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为了让广大群众认识保护大熊猫的重大意义,培养市民对“国宝”的真挚感情,特开辟了“福州熊猫世界”,本文对此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杨小军 《热带地理》1994,14(2):186-192
福州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势,气候温暖,旅游季节长,客源市场潜力大,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好,为加速发展福州风景旅游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农户对气候变化/变异感知与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研究进展,在辨析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农户气候变化/变异感知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直接转化为适应策略需克服一系列障碍因素。针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户适应策略的基础上,对这些策略是否属于气候变化和变异适应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不能忽略其他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对这些措施的驱动作用。最后,对中国未来研究提出慎重大规模开展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适应研究、厘清气候变化/变异感知与适应策略之间关系和重视时空异质性以及农户异质性研究三点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沿海岛屿是海陆联系的“桥梁”,是开发海洋的基地。本文对我国岛屿资源组合类型及其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应用这些模式对大福州地区沿海岛屿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质量能体现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直接关系着环境改善与土地持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并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质量退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质量的提高及其管理。深入认识不同尺度土地质量空间变化与发展对土地质量的提高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土地质量和尺度的概念及其特征,阐述了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重点综述了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土地质量空间变异及其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土地质量的研究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福州自然旅游资源初探邵茵(省劳动厅技术学校)一、福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以山海景观为特色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闽江下游,倚山临海,山海兼备,山明水秀,风光绮丽,旅游资源赋存颇为丰富,据统计,约有名山32座,如“全阅三绝”的鼓山...  相似文献   

13.
在对山东泰山地区湖北海棠居群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花、果性状对该地区的4个湖北海棠居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海棠花、果性状在所选取的4个居群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但这种分化是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居群间的分化与居群生境的异质性有很大的关系;湖北海棠花、果的整体性状在4个居群间表现出一种海拔梯度变异,即随着分布海拔的升高,萼齿长、萼筒长、花柄长、果长、果径均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并对泰山湖北海棠变种区别于模式变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地理兴趣教学俞晖(福州第三十八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地理似乎可有可无,学好学坏无所谓。因此,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爱学”的境界,是值得地理教师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气象台站迁址造成的气候"突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象观测资料是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分析的重要基础资料,观测环境的改变造成了资料的不连续。分析了云南元阳、西盟气象站因县城滑坡迁址引起的显著气候“突变”现象,从而导致云南两项气候极值记录的改变,引起了云南气候极值点的地理转移。采用Cramer、Yamamot和Mann-Kendall法检验了两站资料序列气候“突变”事实的存在。在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影响评价等业务中对两站资料的特殊性须做谨慎处理,采用短序列的新站址气候平均值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270个土壤剖面资料,结合1∶50万数字化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气象监测数据等资料,利用地统计学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1±2.19%,变异系数为70.72%,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海拔、土地利用、气候和坡度6个环境因子对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的综合解释能力为47.9%。其中,土壤类型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能独立解释其变异的36.0%,海拔和成土母质分别能独立解释28.5%和15.8%。气温对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影响比降水量更加显著,从而造成了广西土壤有机质整体呈南低北高的趋势。同时,土壤有机质对气温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量的制约。此外,研究区农业耕作管理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徐海亮 《热带地理》1998,18(2):162-167
“94·6”华南大水,珠江三角洲网河的顺德、番禺洪水水位异高,引发对网河及近岸环境变异的探讨。近年来,河口网河区的资源开发、环境变异引起各界的关注。河口网河区河床变化,水文环境发生变异。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网河水位过程进行非线性模拟,输入径流与进流资料,以历史长序列与近年实测资料训练模型和检验,认为ANN较适应于网河高度非线性水文模拟,也较适应于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冲击的河口水文模拟;在河口  相似文献   

18.
福州,人文荟萃,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它集历史文化名城、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侨乡城市、台胞故土城市和港口城市于一身,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颗明珠。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市中心离海口52公里。全市现辖五区八县市,分别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郊区;闽候县、福清市、长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罗源县、连江县。总面积11 968平方公里,总人口500多万,其中五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福州”的名称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时才有,因城之西北有福山,故名。自宋以来,福州还有两个别称:一叫“三山”,以城内有闽山(乌石山)、九仙山(于山)、越王山(屏山)三山鼎峙而有此称;一称“榕城”,因北宋福州太守“偏户植榕”,福州城呈现一片“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
宁夏灵盐地区荒漠化灾害与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鹏飞  蔡昌俊 《地理科学》1997,17(2):163-168
分析了宁夏灵盐地区荒漠化灾害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退耕还牧”治沙等社会问题。在第四纪地质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发展是一种“气候-地貌”的自然过程;在人类历史时期是气候主控下人为叠加干扰的“自然-人为”地貌过程。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具有使荒漠化发生正向或逆转变化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室内人工降雨试验条件下获取的黄土坡面侵蚀的九期DEM数据,计算出不同演化时期黄土坡面的坡度、坡向及沟道网络,利用等分坡度直方图、等分坡向玫瑰花图和沟道分级网络对坡面侵蚀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初步分析了该变异特征与黄土坡面侵蚀和演化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土坡面侵蚀过程中,该坡面的坡度离散程度在逐步增加后基本保持稳定;其主导坡向总体呈现逐步有序化的变化特征,由多个主导坡向逐步演化为与该坡面主干沟道总体走向基本一致的一个主导坡向;其沟道网络逐步发育成典型树状网络并基本保持稳定,且形成了完整和严密的沟道等级结构。上述侵蚀坡面变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坡面在发育初期侵蚀较为强烈但在后期强度有所减弱。本研究是对黄土侵蚀坡面变异特征的初步探索,对未来进一步揭示黄土坡面的侵蚀机理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