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改的进行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提出了新的建议和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中,更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确更加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渗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领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精心设计教材内容的讲解方法,忽视考试过后对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事实上,积极的讲评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薄  相似文献   

2.
陆文博 《地理教学》2012,(15):19-21
正人教版高中地理模块三是以区域案例为载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线索,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许多教师在模块三教学中只注重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陷入区域研究的误区,认为掌握区域特征是模块三学习的重点,而忽视了课程标准关于从案例中把握地理原理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3.
钟张梁 《地理教学》2014,(17):45-47
正校本教材开发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满足学生需要,适合学生学习,但是教师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却出现材料与事实有出入,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图片信息过于抽象,只考虑普遍性而不考虑特殊性,根据材料设计的问题过于片面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值得思考,认真对待。一、活动过程一位教师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教学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4.
徐伟 《地理教学》1999,(4):31-32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少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释说明某些地理问题时力不从心、诃不达意。学生表达能力较为低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素质的发展。这就需要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前,就初中学生来说,能把地理学好的不多,喜欢地理的就更少了。而讨厌地理学科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抱着“教不教是我的事,学不学是你的事,别说我没教”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相似文献   

6.
张秋伟 《地理教学》2011,(13):40-41
一、多启迪 少灌输 传统的地理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常都是教师逐字逐句、深入透彻地精心分析,把最完善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没有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探索,实际上是强化了“知识本位”、“死记硬背”的意识,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淡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重物轻人",不少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文本、视频和课件,而忽视更多有意义的精神材料与素材;即使已开发的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往往是"重开轻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在于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考的满意(崔允漷语);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  相似文献   

8.
王燕 《地理教学》2012,(3):50-52
当前地理命题重视"新材料的融入与新情境的创设",以期望最大程度反映出考生真实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但是,若命题仅关注材料的新颖性,而忽视考核目标的把握、设问的构筑以及信息与设问的衔接,必然无法为考生提供全面展示其水平的平台。下面.笔者结合部分省市试卷新情境题命制中存在的问题,谈淡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运军 《地理教学》2012,(7):34-35,33
一、观念是先导,引领教学方式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习惯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愿也不敢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探究。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学习前,首先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观念,使学生真正能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作业主要是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手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只注意了作业的复习检测功能,忽略了利用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只好被动地在教师编好的框框内填写唯一的答案,教师是优劣的唯一评判者。这样的作业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地理教学语言庄培忠(惠安县美仁中学)地理教学中由地理教师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将地理知识信息进行编码、发出、传递,而由学生对信息进行接收、判断、译码,这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对信息的编码、发出,直接影响学生的接收与译码,即对...  相似文献   

12.
“信息”在信息论中指的是用符号传递的接受者预先并不知道的报道和内容,而“地理信息”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用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影像、图片、文字、声音等地理材料。“有效利用”指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使地理信息材料发挥效能,实现地理课堂教学预期目的的过程,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信息的利用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地理课堂信息有效利用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协调好教师、教材、学生三大地理教学要素之问的关系,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强调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比之下,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心理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地理教学时,教师较多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特点等因素,而对学校文化这一因素容易忽视。从物质与空间来看,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从关系与文化来看,学校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合作组织。如何汲取学校文化“沃土”的营养来促进地理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飞良 《地理教学》2012,(15):17-19
信息社会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随着Internet的接入和完善,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更为教育者提供广袤的信息与知识,课程改革已由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进入到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教育者如何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的了解,使学生不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被动地学习,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研究者、探索者。  相似文献   

16.
陈小明 《地理教学》2012,(11):29-31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更多地在教材、教法等上求得突破与创新,而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作业,作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手段。初中地理不受重视,很多同学的地理作业出现马马虎虎,尤其是研究型的作业,比如绘制学校平面图,制作地理小报等作业更是不做。作为地理教师是放任自流,还是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交给学生钥匙,鼓励学生独立地从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发现、提出某些问题,并依据已有的知识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何刚 《地理教学》2005,(1):30-31
学会“看”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教学生阅读地图上的主要信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地图符号,告诉学生该怎样分析这些信息。这一过程是将学生作为一个被动学习的接收体,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如果离开了教师和课堂,学生就很难独立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19.
李明山 《地理教学》2012,(18):32-34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倡导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有很大的联系。而"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地理课中如何有效设计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一般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来看,课堂,应该是学生不断获取、处理知识信息的地方;也是学生从获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获取、处理能力的地方。而在地理课的课堂上,学生还要学会用地理科学的原理,去分析、处理信息。以下以初中地理“长江”一课为例,谈谈我对于上述认识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