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农村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浙江省建德市把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以经济效益为经营目的的商品林建设区分开来,既加快了森林生态屏障建设的步伐,又提高了林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森林提供了可以支持全球约20%人口生计的必要资源。在尼泊尔,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复杂多样的乡村景观正在发生迅速变化。贫困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现象。尼泊尔是南亚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有25.2%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虽然自1976年以来减贫是国家发展的优先任务之一,但贫困仍然普遍且持续存在。森林占尼泊尔土地总面积的44.74%,国家和集体森林在维持农民生计、周边居民减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尼泊尔最贫穷偏远的地区之一巴章区为例,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和农村快速评估方法(包括二级数据),调查了居民对社区林业管理活动的参与程度,评估了集体林业对当地居民减贫的作用。结果显示,该社区98.9%的受访者依赖农业和森林资源维持生计。社区居民参与了大量相关会议、讨论并参与社区林业管理、营林造林活动。有42.3%的受访者强烈认可公有林业可以减贫,32.6%和25.1%的受访者为认可和中立。发展公有林促进了本土草药生产、美学价值和生态旅游发展,也保育了水土保持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目前,农村地区的贫困程度仍远高于城市地区,生态保护的任务依然很重,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携手合作,通过大力发展公益林并鼓励社区参与,以切实减少尼泊尔的贫困。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林业血防工作.坚持围绕控制和扑灭血吸虫病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的主导思想,以实施全省血防中长期规划目标为主线.积极创新机制体制,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林业血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王华  郑艳芬 《地理研究》2016,35(6):1164-1176
基于制度嵌入性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采取主位的研究立场,揭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约束与影响。研究发现:遗产地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个制度约束下的理性行动过程,同时嵌入在多层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中;不同农村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嵌入的差异,导致相异的行动决策和发展结果,社区内部非正式制度嵌入的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当社区内部非正式制度脱嵌时,外部正式制度的有效嵌入是协调遗产地与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制度嵌入性范式可以深入地解释不同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为中国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行动、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逐渐转型,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相关发展决策与规划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农村家庭联产、乡村企业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农村社区发展等生产、生活行为。本文以“背景分析—机理剖析—水平评价—病症诊断—病因分析—路径谋划”为主线,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参与式村域发展综合诊断技术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一个典型村域为例开展实证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技术方法体系有助于实现村域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诊断、成因分析和路径谋划,可为村域发展战略决策及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参与式村域发展综合诊断的技术方法与实证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逐渐转型,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相关发展决策与规划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村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农村家庭联产、乡村企业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农村社区发展等生产、生活行为。本文以“背景分析-机理剖析-水平评价-病症诊断-病因分析-路径谋划”为主线,构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的参与式村域发展综合诊断技术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传统农区一个典型村域为例开展实证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技术方法体系有助于实现村域发展水平评价、问题诊断、成因分析和路径谋划,可为村域发展战略决策及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以过沟农村社区为例论述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公众参与过程,进而对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的公众参与处于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中的最高层阶梯,即授予权力阶梯和公民控制阶梯;台湾农村社区土地重划公众参与具有广泛性、全程性,值得我国大陆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准确选择项目社区及优先干预领域,是成功实施自然保护项目的基础。当前自然保护项目优先社区及活动的选择,主要沿用20世纪80年代早期形成的农村快速评估(RRA)和参与式农村评估(PRA)等方法,这些方法源于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倡导以社区为主的决策机制,但在自然保护项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无法突出自然保护目标和特点。本文在详细分析沿用传统参与式方法不足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结合参与式制图和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首次提出区位关系分析法。新方法以周边社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产活动为分析对象,构建了确定项目社区和活动优先度的指标及算法。通过调查统计周边社区各类活动的频度f、强度S和面积A,计算社区对保护区的总体影响P,确定项目社区优先度;通过求算项目社区各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Pj,结合同类活动对社区社会经济的贡献率Cj或对农户生计的重要值Ij,建立2×2交叉矩阵,确定项目活动优先度。除自然保护项目开发设计外,区位关系分析法可用于保护区的日常监测和管理,对提升保护成效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华 《地理科学》2016,36(6):863-870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1980~2014年间丹霞山瑶塘村和断石村在旅游引导下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过程特征和机制。研究发现,在旅游驱动下,地方政府、农村社区、外来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下两村逐步实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资金扶持,有力保障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企业发展,防止“公地悲剧”和“虚假城镇化”现象发生;农村社区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主动参与旅游经营和社区建设,实现了产业、就业和生活方式的非农化,是农村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以外来资本、旅游移民和旅游者等为主的外来力量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资金、劳动力、文化和信息等支持,其作用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加大。研究认为,当前旅游驱动型农村城镇化并非传统意义上农民空间、职业和身份都发生转化的城镇化,而是农民通过参与旅游就地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内生型城镇化,未来可通过“村改居”方式逐步向区域城镇化转换。  相似文献   

10.
系统梳理了农村社区选址布局的相关研究进展,重新建构社区选址布局的基本原则并予以数学抽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泰森多边形和引力模型,以村庄发展潜力、社区最大服务半径为基本控制条件,依托Map Basic平台设计相应算法,分别建立农村社区选址模型和社区服务范围模型,构建了由计算机辅助实现的农村社区选址布局模型系统,并以青岛西海岸地区为实证地区,将模型系统应用于该区域农村社区选址布局规划实践中。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系统适应性较强,通过村庄发展潜力与社区空间约束相关联,可有效提高农村社区选址布局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