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降水的长期预报是当前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预报的依据是大气环流的演变规律以及环流特征与大范围天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在于分析长江中下游夏季产生旱与涝的环流特征,以期在环流形势预报的基础上作为预报天气特征的参考。过去,国内外的许多气象工作者,如涂长望,吕炯,陈汉耀,陶诗言、徐淑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 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区等五站近50a的气象资料, 详细分析了河西东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气象因素, 应用近20a的天气资料, 结合近50a的典型个例做出沙尘暴的长期、中期、短期和短时预报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预报取决于冬春季气温、降水量和大风日数; 中期依靠使用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 短期与大气环流条件、分型指标有关; 短时临近预报与高空大风形势、地面上游有无大风沙尘暴天气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1955—2002年甘肃省发生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特征,揭示出甘肃沙尘暴天气的5种环流类型:冷锋后偏西型、强锋区下动量下传型、冷高压南部型、热低压前部型和河西小槽型的平均环流场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造成甘肃省冬、春季强沙尘暴天气的影响关键区和关键天气系统,并利用场相似预报方法建立了甘肃省冬、春季强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在实际业务中发挥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甘南州冬春两季雪灾频繁,危害牧业.论述了雪灾成因和分布规津,分析了降雪天气的大气环流.雪灾造成的牲畜死损70%是发生在3—4月.据3—4月环流特征.进行了不同强度降雪环流分型,并建立了甘南区域和局地的短中长期预报方程.雪灾预报较准确.  相似文献   

5.
应用甘肃临夏州1955—2004年的常规气候资料,从地形、地貌、气候、环流特征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临夏州大风沙尘的天气过程,气候学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临夏州春季(3—5月)大风沙尘天气短期实时预报系统。该系统优于常规预报工具,为了有效保护临夏大气环境,减轻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6.
雷暴天气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1961-2013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雷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选取1991-2010年4~10月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对雷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采用诊断方法、因子组合和日常的经验预报等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物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构建了具有经验性的预报因子库,利用线性相关、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建立了雷暴天气诊断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南部天祝山区雷暴日数远大于其他各地,占雷暴总日数的40.6%,是河西走廊东部雷暴天气的多发地带。年、年代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天祝的递减趋势尤为显著,年雷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7~8 a的准周期变化;一年内6~8月是雷暴的高发期,雷暴日数共占年雷暴总日数的70.7%~78.4%。雷暴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一日内12~22时为雷暴多发时段,集中发生时段为13~17时,雷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0~40 min。雷暴的环流形势分为三类: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其中西北气流型最多。确定了各型雷暴预报模式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在75%以上,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填补了雷暴精细化预报的空白,可为雷暴的业务预报预警以及防雷减灾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7.
袁国波 《干旱区地理》2017,40(3):549-554
根据21 世纪15 a 来出现在内蒙古的沙尘暴个例,归纳形成沙尘暴的高空环流背景和地面天气系统,提炼预报指标。结果显示:沙尘暴是强冷空气爆发南下的过程,具有冷空气强、锋区强、高空急流强的特征;造成内蒙古沙尘暴的高空环流背景可分为高脊移动型、冷槽下滑型、横槽型和低涡旋转型等四个类型;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和冷锋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地面天气系统。沙尘暴预报应主要着眼于高空急流轴的位置、乌拉尔山高压脊、高空锋区、蒙古气旋及冷锋、地面变压中心、高空正涡度平流中心与地面气旋相叠置的区域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降水集中,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85%,全区平均值为79%。降水变率大,容易产生旱涝灾害,是全国旱涝多发区之一。因此作好海河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预报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利用中央气象台500百帕高空资料,分析海河流域旱涝同期和前期的环流特征,探讨旱涝的环流成因,为汛期的旱涝长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700 hPa热带流场和海平面气压场资料,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到2008年2月红河州出现罕见低温的大气环流特征为经向环流明显,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高度场偏高,中低纬地区高度场偏低,使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容易交绥,导致冷空气在红河长期盘踞,出现持续阴冷天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La Nina事件与红河州2月气温呈负相关,La Nina事件也是此次罕见低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黑风暴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37,自引:28,他引:37  
王式功  金炯 《中国沙漠》1995,15(1):19-30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资料分析,揭示了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指出西北地区春季4、5月份常发生黑风暴天气的宏观气候背景和下垫面条件。同时以1993年5月5日发生的黑风暴天气过程为例,探讨了造成西北地区大范围黑风暴天气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主要天气系统和中尺度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出预报着眼点和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春季沙尘天气与前期月环流特征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新疆春季(3~5月)的沙尘日数和北半球500hPa月环流特征量等资料,使应用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春季沙尘天气与前一年的月环流特征量的关系,相关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1)新疆春季的沙尘天气不仅与同在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上的经向环流、东亚槽等有关,还更多地与中低纬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以及高纬地区的极涡等系统的月环流特征量有关。(2)新疆春季沙尘天气与前一年夏、秋季的大气环流之间存在明显的隔季相关现象。(3)利用前一年月环流特征量建立了新疆春季沙尘天气日数之间的9个回归模型,9个分析模型都通过了0.001信度检验。其中,南疆的3个模型沙尘暴、扬沙、浮尘和全疆的扬沙、浮尘模型试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气候特征及短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尘暴是河西走廊东部多发的灾害天气之一。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1961-2014年月沙尘暴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选取1990-2009年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依据气流的南北配置对沙尘暴天气进行了环流分型;采用诊断方法、因子组合和日常的经验预报等方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物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构建了具有经验性的预报因子库,利用线性相关、经验预报和最大靠近原则等诊断分析方法建立了沙尘暴诊断预报模式。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以及海拔等影响,低海拔地区沙尘暴日数多于高海拔地区。年、年代沙尘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递减率为民勤 >凉州 >永昌 >古浪 >天祝。年沙尘暴日数的时间序列存在着5~6 a的准周期变化,北部年沙尘暴日数发生了突变,而南部没有发生突变。沙尘暴日数月变化也比较一致,峰值出现在4月,谷值出现在9-10月。 沙尘暴日数均为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沙尘暴的环流形势分为西北气流型、西南气流型和西风气流型。确定了各型沙尘暴的预报指标和阈值,诊断预报模式的预报准确率在73.3%以上,达到了较高的预报水平,填补了沙尘暴精细化预报的空白,可为沙尘暴的业务预报预警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13.
钱莉  张春燕  杨梅  李天江 《干旱区地理》2022,45(6):1707-1717
利用甘肃北部27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及635个区域气象站降水资料,结合常规高空、地面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物理量场资料,选取了2016—2019年5—9月104个典型短时强降水个例,对甘肃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进行了中尺度综合分析,揭示了区域内短时强降水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 甘肃北部短时强降水集中出现在6—8月,短时强降水的强度多为10~20 mm。(2) 甘肃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典型特征,分为副高边缘型、低压槽型、西北气流型和河套阻高型4种流型。(3) 通过分析不同天气形势、不同类别、不同物理量参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出各类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要素指标和阈值。(4) 地面辐合线(冷锋)是甘肃北部触发强对流天气的关键系统,地面辐合线(冷锋)的分析对短时临近预报至关重要。(5) 低空偏南风急流(显著流线)在110°E左右北上及在37°N左右产生辐合是判断甘肃北部能否产生短时强降水的重要依据。并对2020年短时强降水预报效果进行检验,预报准确率达63.6%,说明建立的短时强降水预报指标预报能力较强,为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气环流形势,从天气系统的定义出发,面向气象业务MICAPS格点文件数据格式,在矢量旋转追踪法等值线分析的基础上,有序提取等值线的控制点。经过滤波、查找各等值线特性点、剔除异常点等处理,获取沙尘暴高空影响天气系统的基本节点。利用多种特征参量设计了方便可行的算法,完成了槽脊系统的数据构建、分析并确定其地理位置。通过对数据场数值结构分析,建立了确定闭合天气系统位置及其高、低性质的算法。使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相应的沙尘暴高空基本影响天气系统类别自动分析软件,为实现概念模型自动预报系统、提高沙尘暴业务预报现代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启振  杨清华  张林 《极地研究》2011,23(2):128-137
多个业务化的全球预报模式和有限区域预报模式应用于南极地区,已经成为南极天气预报和南极气候诊断研究的主要工具.现今南极地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模拟南极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方面性能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极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包括边界层的参数化、中尺度气旋等)、模式对南极复杂地形的描述不够充分、由于缺乏观测资料而使得模式的...  相似文献   

16.
西畴县灾害性天气预报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西畴县近30年的大雨、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空分布情况,查阅历年预报会商分析记录和实况天气回顾,找出了造成这类天气的实际影响系统,归纳出该县的四季天气特点、主要气象灾害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着重讨论形成西畴县冰雹、大雨、暴雨天气的典型环流形势和其它影响因子。对形成西畴县冰雹、大雨、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全球1951~2008年100hPa、500hPa高空资料、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地面气压、太平洋海温以及中国160个测站的降水、气温等6种环流场和特征值与雨季开始期的相关性,找出了雨季开始期变化的高影响关键区,对关键区进行因子合成,筛选出了5种环流场的33个关键因子,分析因子的最佳界值和正贡献指数,经线性回归计算,建立分类环流一次预报方程和综合环流多因子集成预报二次方程,最后通过二次方程和正贡献指数方程建立三次集成预报模型,投入实际气候预测应用,4年来准确预测了玉溪雨季开始期。  相似文献   

18.
春季天气变率对华北沙尘暴频次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分析华北春季沙尘暴日数与500 hPa月平均环流及与近地面环流天气变率长期变化的关系,分析时段为1962~2000年。研究发现华北地区春季沙尘暴频次与东亚地区中高纬度500 hPa高度场有显著的负相关,相关中心区在蒙古国及西伯利亚一带,这可能说明高空环流场在这种形势下易于造成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因此使得华北沙尘暴频次增加。天气过程是形成沙尘暴的直接原因,东亚地区天气变率存在明显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研究发现天气变率与沙尘暴频次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当天气尺度变率增大 (减少) 时,沙尘暴频次也增加 (减少)。其中具体分析了850 hPa低压和地面冷高压活动与沙尘暴的关系,发现东北低压及自蒙古和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活动都对华北沙尘暴频次有明显的影响。近40年来东亚天气变率有显著的减弱趋势,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沙尘暴频数的显著减少。另外,北极涛动对东亚天气变率和华北沙尘暴频次的年际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北极涛动强的年份华北沙尘暴次数偏少。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克苏地区50 a来强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俊兰  张莉 《中国沙漠》2011,31(1):236-241
 分析了1961—2010年50 a来新疆阿克苏地区强冰雹天气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从天气预报的角度对强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强冰雹天气呈增多的趋势,局地性强冰雹明显多于系统性强冰雹。强冰雹每年4—10月出现,5—7月为高发时段。将强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分为4类,其中巴尔喀什湖和中亚地区的低值系统是最重要的影响系统。并得出强冰雹的地域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强冰雹天气的探空特征物理量参数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10年11月沙尘天气少发季节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但漏报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实际预报的角度出发,利用实际预报工作中可以用到的高空、地面、数值预报产品等相关资料,从产生沙尘天气的有利条件、大尺度环流形势演变及可能造成的其他灾害性天气、沙尘气候概率等角度较全面剖析了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漏报。分析得出:(1)沙尘天气不是单一出现的,都会伴随大风天气,但沙尘和大风的落区不尽相同,往往先出现大风再有沙尘天气出现,强沙尘暴区都伴有大风天气;(2)沙尘天气出现前会出现明显升温,无有效降水,沙尘过后有时伴有寒潮、雨雪天气;(3)大气的强斜压不稳定是产生沙尘大风的主要因素;(4)锋前上升运动较强,可达对流层中上层(400 hPa以上);(5)沙尘出现时段整层对应正涡度区;(6)在沙尘暴过程中,午后产生深厚混合层的区域容易产生高空动量下传并形成地面大风。通过对漏报原因的分析提醒广大预报员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要增强多种灾害天气同时出现的预报敏感性,一定要在关注重点灾害的同时,避免对沙尘天气少发期沙尘天气漏报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