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PRED的系统分析与决策制定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志强 《地理研究》1995,14(4):62-68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地关系的四大焦点问题,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而解决它们的关键在于实现PRED四者的协调发展.从定义“区域PRED系统”这一概念入手,进而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较为深入地探讨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部信息联系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分析、模型仿真和多目标决策评判等方法的逐步深入,可以构筑起区域PRED协调发展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运行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周哲  熊黑钢  韩茜 《干旱区地理》2004,27(2):266-272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PRFD系统的协调发展最终目标。在对比分析了前人研究区域PRED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结合新疆的实际,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分别替代模型中原有的资源消耗因子和环境质量因子。水资源总量是制约以农牧业为主的干旱区中小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对于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干旱区域来说能源的需求远不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水资源总量作为一个指标引入评价模型。同时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干旱区尤为重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是将生态环境引入可持续度模型中的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可持续度模型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干旱区所得结果与该地区的现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诸要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视角,借鉴人口承载力思想,提出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及其表征方法,参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区域PRED系统的承载力—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CPSR 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度与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标准,通过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对区域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2000-2012 年大连市PRED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大连市PRED系统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人口承载力由363 万人降至291 万人;② 大连市PRED系统压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PRED系统负荷指数由0.97 降至0.85,区域PRED系统综合响应级别始终处于Ⅱ级橙色预警或Ⅲ级黄色预警状态。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近年来大连市有关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结果可视性较强、可靠性较高。区域PRED系统承载力概念以及基于CPSR模型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为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向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黎明 《地理研究》1997,16(2):38-44
人地关系所涉及的因素复杂,以致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上只能够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手段,在繁杂的因素中抽象出主要的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各种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区域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指出了PRED构型具有针对性、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可调控性等特征,分析了PRED构型的基本方法与工作步骤,提出了集成化、变结构、多层次多区域化的PRED模型系统设计思想,并探讨了PRED协调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划分PRED协调区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东昌府区PRED系统特征与系统惯性增长的分析揭示制约PRED系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确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基地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盐碱地、中低产田挖潜改造,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渊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承良  颜琪  罗静 《地理研究》2013,32(5):857-869
都市圈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具多重反馈的耦合巨系统,三者间存在互相制约、相互作用的高阶、非线性复杂关系,传统的线性研究范式面临挑战。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通过因果关系和流图分析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建立经济-资源-环境耦合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①模型具有很好的普适性,能真实反映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耦合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为调控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②借助模型可以对内部错综复杂、相互联系和相互耦合的巨系统进行动态多情景模拟,并揭示出协调发展模式下的经济快速增长为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三者相互促进,是武汉城市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对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汉英 《地理学报》2018,73(4):608-619
在吴传钧先生倡导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简称“人地系统”)理论体系中,人地系统优化调控占据核心位置。本文以吴先生提出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思路及有关论述为主线,在人地系统结构、人地系统非线性效应、人地关系耦合理论、人地系统演进等理论方法方面加以深化与拓展。在此基础上,聚焦于两方面:① 人地系统优化与区域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协调发展,着重探讨人地系统优化与PRED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PRED协调发展的目标、重点、理论模式和定量测度;② 新时期中国人地系统综合调控的路径与对策,可归纳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人地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导向,优化人地系统空间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人口政策;遵循市场原则,健全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黎明 《地理研究》1996,15(1):105-105
本文以人地关系协调论为基本人地观,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综合集成方法的方法论为指导,以山东省人地系统调控与跨世纪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为实践研究内容。重点探讨了人地关系认识模式的演替及科学研究范式的建立、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人地系统演替的动力学机制、人地系统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框架、人地系统PRED的理论与方法、山东省PRED集成化仿真模型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山东省PRED系统演替的历史背景、山东省PRED系统现状特征及跨世纪面临的问题及山东省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PRED系统是个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在已建立的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数据库基础上,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区域PRED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衡量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数(SDI)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定量地表达了中国各省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而应用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据分类是数据组织、管理与数据共享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地球系统的圈层结构、研究每个圈层的主要学科和每个学科的主要数据内容,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分为14个一级类、88个二级类。该分类体系在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项目——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绿洲系统自组织演化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组织理论为指导思想,从绿洲的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角度出发,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深入研究绿洲系统的发展特征与演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自组织理论在解释绿洲复杂系统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方面是一种非常强大而有效的理论依据;[2]绿洲系统的发展是由干旱环境背景下的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自发演化所构成的自组织与由人为进行的规划与干预所构成的他组织的复合发展过程;[3])绿洲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等明显的自组织特征,有着从非组织到组织、从组织程度低到组织程度高、复杂度不断增长等自组织演化过程;[4])绿洲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影响机制决定着绿洲系统运行态势及其特征.新疆绿洲系统发展的特征分析充分揭示并验证了绿洲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特征与演化过程,充实了绿洲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为提高我们对绿洲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实施他组织、有效长期的组织绿洲,为正确引导绿洲系统发展过程与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林年丰  汤洁  卞建民 《地理科学》2003,23(5):597-603
阐述了中国三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提出了农业生产内部环境和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概念,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从数字地球的角度讨论了应用数字化方法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必要性。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将农业生态环境模拟系统与GIS耦合,进行数字信息技术集成,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信息化、数字化、模型化及可视化。借助于用户界面可对有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索、咨询。通过变量调控、优化决策,可以达到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湿地保护现状及我国湿地保护立法规定,比较国外先进的湿地立法,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湿地保护法律完善的对策,促进专门的湿地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 ,对一价金属卤化物同阴离子二元系固溶体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预报表明NaBr-RbBr系可能形成固溶体。并采用差热分析法和目测法重新测定了NaBr-RbBr熔盐体系相图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力学评估 ,结果表明认为该体系形成有限固溶体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17.
该文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分析GIS的发展趋势,即3DGIS、TGIS、NS-GIS、Web-GIS、Com-GIS、Open-GIS等是GIS的重要发展方向,并阐述了GIS的面向对象技术、时空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技术、空间数据融合技术、时空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模块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水文循环过程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异性,集成不同的水循环模型,基于模块化结构、构建面向多目标的水文模拟系统已经成为当今水文模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科学研究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首次研发国内基于模块化的分布式水文模拟系统,并提出了“信息化水文模拟系统(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 简称HIMS)”。HIMS是一个以水循环信息平台为基础,基于组件式结构设计的开放式综合水循环模拟系统,侧重于分布式水文过程的模拟与应用。文中对HIMS的设计思路,主要功能与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基于国产GIS软件SuperMap的水循环信息系统、模型数据前/后处理系统和水文模型方法库系统。其中,HIMS的水文模型方法库系统集成了水文过程方法库和多种水文模型,并提供定制水文模型的功能。HIMS的提出发展了水文模型理论和建模技术,拓宽了国内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岸线分类体系进行探讨,依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城镇岸线、矿产能源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和未利用岸线;依据海岸线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现状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依据海岸线管理实践,将海岸线划分为管理岸线和实际岸线,并就海岸线分类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