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东京"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详细回顾并分析了日本东京"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的演变过程,指出东京"多中心"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为了减少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压力,并且通过在中心城区之外创造新的就业中心来缩短通勤距离.其次探讨并归纳了该模式的形成背景与特点,认为东京"多中心"模式是以发达的公共大交通为基础,城市副中心既是市民的集中居住地,又是特定产业和技术创新的集聚区,同时还是分散首都功能的大都市功能区.最后指出东京城市发展的未来趋势是要形成多功能、集约型的都市构造.  相似文献   

2.
"城市双修"是反思中国30多年粗放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以及管理实践、应对现阶段城市病高发、加快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性治理工程。借鉴公共管理学中的需求溢出理论,分析了双修工程的价值取向,探讨了双修工程在城市更新中的定位导向,提出要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突出市民参与,重构满足市民生态、品质与内涵诉求的城市发展环境。并以台湾高雄市为例,从自然生境、建成环境、文化意境、治理保障与经济转型5个层面对其更新中的"人本"实践进行剖析。综合上述理论与实践分析,认为单纯的物质治理模式在人类需求的无限扩张中存在功能盲区,"城市双修"也需兼顾心灵治理。  相似文献   

3.
李郇  李灵犀 《热带地理》2006,26(3):243-247
针对国内城市新区开发不断升温的现象,分析了城市政府和市场在新区开发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在政府实现土地升值和房地产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新区成功开发需要政府与市场的相互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区开发的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模式,即政府规划、投资引导,房地产商跟进与市民参与,并以广州市琶洲新区开发为例,演绎了政府与市场互动模式下的新区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4.
刘筱  闫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4):361-365,375
20世纪末,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社会的变革使社会的治理模式发生巨大的挑战.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以及发展使城市的重要地位突显,而城市管理模式的变革则成为社会持续发展、更富竞争力的关键.以企业家式城市经营主义为核心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管治模式使城市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得到重新确定.文中以广州为例对城市管理向管治转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探讨,以政府参与城市管治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为出发点,从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规划创新以及广泛社会互动合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广州企业家式城市管治模式特点,包括城市资  相似文献   

5.
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对于推进中国的土地市场发展和优化工业用地配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内地46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对工业用地规模起到了遏制作用,政府在财政收入刺激下加大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有一定作用,工业用地规模变化主要受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双向驱动。进一步的,在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地价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的约束比较明显;而在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城市,政府在财政收入考量下的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起到了主要作用。最后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有助于工业用地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中耕地非农化的社会学解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地资源社会价值内涵及其定量分析方法,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机理,采用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社会功能包括土地资源的权属关系、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土地资源的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采用耕地安全指数、粮食安全指数及劳动力流转指数可进行土地资源社会价值的定量化研究;目前,我国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着国家一省(市)一农户三级管理体制,由于它们价值标准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行动准则,这是当前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农户土地利用活动很难自发杜绝耕地流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与宏观监控手段.最后,尝试构建了耕地非农化的多层推拉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公共治理理论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引。通过对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发展脉络的回顾,发现西方公共治理理论经历了一元(政府)到二元(政府—社会)再到三元(政府—市场—社会)的发展历程。通过其发现脉络的梳理,发现其对中国旅游治理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1)西方公共治理理论经历了一元到二元再到三元的发展历程,但是其理论的分析框架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旅游治理实践的发展,未来需要加强本土化旅游治理研究框架分析;(2)在治理主体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社会"群体,在中国旅游治理实践中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增加其有效参与路径研究,以提高在旅游治理中的话语权;(3)未来需要多探讨中国情境下旅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提高治理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宣 《地理研究》2010,29(4):693-702
城中村在土地利用、建设景观、规划管理、社区文化等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城乡差异及矛盾。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采取了"转制"的措施来消除"城中村"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兼具城市与乡村社区特征的"转型社区",——人口由农民转为市民、土地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经济由集体经济转为股份公司、管理由村委会转居委会——其空间改造也提上日程。从"转型社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出发,介绍目前常用的"转型社区"改造模式,并分别从"转型社区"内土地产权和使用主体分析转制后依然存在甚至加剧的改造障碍。研究认为,土地的伪国有化定义下的不完全产权、土地非法与合法混杂导致的用地破碎化和现有利益格局下各土地利用主体的成本与收益失衡导致"转型社区"内公共设施缺乏、土地价值过低且被过度利用的状态难以改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转型社区"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区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是由行政村转为城市社区的社区类型,具有典型的转型期特征.这类社区作为"社会经济的塌陷带",对城市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和城市社区治理具有极大影响.因此,研究转型社区的特征及其治理,对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深圳市爱联社区为例,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型社区的基本特征、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善治"的途径选择.研究认为:转型社区的管理中必须引入治理理念,确立以合作、协商、共同愿景等理念为特征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12.
章怡虹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70-1573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与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都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中都蕴涵着深深的“故土”情结。研究他们的代表作——荷氏的《返乡》与陶氏的《归去来兮辞》,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文化背景、文化语境、情感基调不一,然而,他们构筑的对“诗意栖居”的憧憬和神往却折射出人类共同的生命艺术境界。本论文分别从两首诗的归因、归程、归宿三方面来论述,两种文化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特质和基因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形成了他们别具风格的诗境。  相似文献   

13.
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本文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将沪教版修订版《地理练习部分》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分为浅层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预习学案;将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等作为深层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集体撰写、王颖教授主编的专著<中国海洋地理>,由科学出版社在1996年9月出版.<中国海洋地理>全书近80万字,图133幅,表158张.共分4篇24章.专辟第一章作为绪论,介绍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广西边境旅游依托边境的特殊区位和特色旅游资源得到稳步发展,“南博会”对广西边境旅游大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南博会”的联动效能,加快资源整合,建构边境旅游新三角,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拓宽边境旅游发展空间,实现边境旅游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廖士(AugustLsch)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但实际上,经济景观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卢衍衡  钱俊希 《地理研究》2019,38(7):1609-1624
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互动与文化实践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正在经历着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的深刻转型。这一背景下,本文以广场舞休闲活动作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城市空间公共性的理论内涵。利用基于Python的数据挖掘及文本内容分析技术,本研究获取了2011—2015年五年间中国社会有关广场舞的公共话语,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出关键的语义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群体通过广场舞这一空间实践来抵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试图恢复正在瓦解的集体归属感。广场舞是在“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一次微观尺度上的“再熟人化”实践,是对宏观社会变迁的响应和调适。另一方面,什么是公共生活的规则,对于中国都市居民来说没有现成的模板,当代中国城市公共性的建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协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日本的水田开发>一书是由日本古今书院于1997年2月初版发行,日本琦玉大学教授元木靖博士撰写的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明治时期以来近百年间现代日本水田开发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的学术论著,全书30余万字,附图62则,附表55例.本书在充分参考有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汇集和融注了著者20余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可谓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20.
"数字广州"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广州”的要求和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广州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并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策略,涵盖了机构设置,数据政策,数据生产管理模式,人才培养和市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