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貌类型混合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地貌分类法的不足提出地貌类型混合法。该方法将地貌类型划分为主体地貌和客体地貌,主体地貌是载体,客体地貌是被载体,把客体地貌混合表示在主体地貌之上,解决了现有地貌分类的缺陷。与形态成因分类法相比,该方法探索了地貌分类的新途径,为促进地貌制图的实用性、简洁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构成了新疆地貌的基本轮廓.新疆地质构造与气候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熔岩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和湖成地貌等类型,具有山系走向与深大断裂方向一致,山地与盆地高差悬殊,山地层状地貌明显,山间盆地多,沙漠面积大,各山地气候地貌垂直分带各异,地貌类型组合呈环状结构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貌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总结和借鉴继承前人地貌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疆地貌区划研究.首先认为地貌区划既是对地貌划分的结果,也是地貌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还是认识地貌特征和发现地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第二,确定新疆地貌区划的主要原则为区域性原则和等级系统原则,选择自下而上的类型合并与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相结合,协调使用的区划方法.第三,在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的指导下,对新疆地貌类型分布规律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提出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新疆地貌区划新方案,将新疆分为6个地貌区、23个地貌亚区和195个地貌小区.结果表明,该地貌区划方案能够体现出新疆各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并具有区划等级的系统性,地貌分区的完整性,以及区划界线的准确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40年来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门主要分支学科,其研究成就与发展一直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对中国近60年来的研究状况,尤其近40年来研究历程进行了回顾,从总结经验与发展态势出发,对地貌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分析认为,中国地貌学科在地貌基本类型、区划以及分支学科:包括动力地貌学(包括冰川地貌、冰缘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等)、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古地貌、岩石地貌学(包括丹霞地貌、花岗岩与流纹岩地貌)、其他地貌类型(包括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地貌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拥有完整学科体系的科学。通过回顾认为,应坚持地貌成因、形态相统一的原则发展传统地貌与综合地貌。加强地貌基础理论与综合地貌研究、开展地貌结构及其功能研究、构建全方位资源环境地貌信息系统、加强海岸地貌与海洋地貌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团队建设,将是中国实现地貌强国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横断山区地貌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横断山区地貌区划的基本原则和划区依据。在分析本区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将区内地貌划分为2个地貌区;Ⅰ.横断极大起伏大起伏高山山原地貌区;Ⅱ.云贵川高中山山原地貌区,13个地貌地区,并分别论述了各区主要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貌区划新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地貌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空间分异的基础,在区域地貌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地貌区划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探讨了地貌区划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地貌区划的原则、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和标准,提出地貌类型组合和地貌成因类型的基本异同是各级地貌区划的依据.本文以中国1:400 万地貌图等新资料为基础,应用GIS 方法,结合中国三大地貌阶梯及其内部地貌格局的特点,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基本地貌类型组合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将中国地貌区划分为东部低山平原大区、东南低中山地大区、中北中山高原大区、西北高中山盆地大区、西南亚高山地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6 个地貌大区,并分别简要论述了各大区的地貌特征.各大区内部又据次级基本地貌类型和地貌成因类型及其组合差异进一步分区,全国共划分了38个地貌区.  相似文献   

7.
地貌形态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世远  孙以义 《地理学报》2000,55(3):266-273
对地貌模拟,常用的物理机制和统计规律都有其自身的水足之处。而采用地貌形态模拟的方法,即运用地理地再现地貌形态的空间特征和地貌演化的过程。这一技术的实现在于创建四维地貌数据库,建立分形地貌模拟模型,用分形内插技术实现地貌形态的模拟。四维地貌数据库扩充了数字地面模型数据库,分形地貌模拟模型第一次反地貌的分形特征用计算机模拟实现。同其它地貌模拟方法相比,本模型具有定量化、快速准确、操作方便和视觉效果好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9.
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貌学是现代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以来在地貌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河流地貌、黄土高原与坡地地貌、青藏高原及南极地貌与第四纪、喀斯特与旅游地貌、地貌实验与模拟、地貌制图共六个方面,对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团队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并就提高地理资源所地貌研究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岩石地貌是由特定地貌形体与特定岩性相结合而构成的地貌类型。我国岩石地貌类型众多,从岩浆岩形成的花岗岩地貌、玄武岩地貌到沉积岩形成的石灰岩地貌、砂岩地貌、页岩地貌等;从变质岩体形成的诸如泰山变质杂岩地貌,再到第四纪黄土堆积形成的黄土地貌等,在我国均有典型发育,特别是由沉积岩体形成的造型地貌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1]。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发育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构造运动和造岩作用下,岩性区域差异明显;多期造山活动的叠加,特别是喜马拉雅差异性升降运动的影响,不仅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格网的新疆地貌区划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影像和Srtm-DEM等多源信息解译的新疆数字地貌图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地理格网方法对新疆地貌类型分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合并与自上而下的划分相结合的系统聚类分析法,确定各级地貌区划单元及其区划界线,实现新疆地貌的智能化分区。将新疆地貌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貌区划。其中,一级为6个地貌区 ,二级为23个地貌区,三级为200个地貌区。研究结果表明,在所依据的地貌数据基础上,采用地理格网地貌区划方法,能够实现地貌区划的智能化分区。本研究中的地貌分区和区划等级合理,区划界线准确可靠,利用地理格网方法实现了区划的定量化和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结构和地貌形成演变等三方面,论述了豫灵人发现区的地貌。  相似文献   

13.
尤联元 《地理研究》1988,7(2):115-116
地貌研究室是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最早建立(1958年)的室组之一。现有人员38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3人。设有孢粉分析、岩矿分析、河流地貌、坡地、碳14和氚同位素分析等五个实验室。地貌研究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河流地貌、坡地和侵蚀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及环境演变,以及区域地貌和地貌制图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地质结构、地貌发育及室内实验的方法,对滇中轿子山地区地貌结构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轿子山及其外围山地的喀斯特地貌、古冰川遗迹及冻土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轿子山地区主要构造形迹为褶皱与断裂,轿子山地区整体地势中部高,向东西两侧呈阶梯状下降,河谷切割较深,相对高差大,区内构造地貌发育,地貌大格局受构造控制明显,构造地貌、玄武岩台地、灾害地貌、第四纪冰川遗迹残广布,古冰川遗迹冻土地貌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5.
国际地理学联合会(IGU)的地貌测绘组织自1981年以来,为适应地貌学及各门分支不断发展的需要,由原《地貌调查与制图委员会》改为三个工作组,即地貌调查与制图工作组、河流与海岸平原地貌工作组和构造地貌工作组。地貌调查与制图工作组目前主要处理欧洲国际地貌图所有图幅的出版及《欧洲地貌  相似文献   

16.
南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地貌是研究崩塌地貌形态、成因和动力机制的典型野外实例。该地貌呈现出火山沉积砂砾岩的岩性特征及后期营力作用,属于典型基岩崩塌地貌。按照地貌各类要素的表现形态及分布特征,划分出崩塌母岩地貌、崩塌残存地貌、崩塌垮落地貌和崩塌堆积地貌四种类型,崩塌体典型运动方式为"解体→位移→崩落→堆积",其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解体、崩离、垮落、堆积及崩滑五个阶段。重力崩塌地貌易诱发地质灾害,应进行详细勘查,采取野外监测、设牌警示和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人员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概述地貌继承性的意义一般是很难评价的。在这方面,珊瑚礁地貌学家已走在其他地貌学家前面。对现代地貌从古地貌发展而来的认识,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加柯克斯(1977)在喀斯特教科书中指出,喀斯特作用引起的“地貌变化”反过来影响该地区地貌发育过程,并使自身进一步的完善。他认为地不仅是一系列作用过程的产物,而且是地貌演化中一个高度活跃的和直接的因素。地貌不是简单地作为反映过去过程的一面镜子,而是一个影响现代侵蚀过程和控制将来地貌的动力因素。与地貌继承性特别有关的两个因素是:侵蚀阶段和当时的气候地貌条件。作为基准面的冰期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地貌的关系很复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9.
蒋家沟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受控于流域(坡地与沟道)地貌演变过程,并又影响着流域地貌的演变。 一、蒋家沟流域的地貌特征 蒋家沟流域地貌具有4个特征,即地貌形态上的成层性,地貌作用的垂直地带性,崩塌、滑坡分布的广泛性和泥石流的活跃性。  相似文献   

20.
《热带地貌》评介地貌具明显的气候地带性。热带、亚热带的地貌,与我国其他气候带的地貌景观显著不同。《热带地貌》就是基于热带、亚热带地貌的特殊性创办的我国第一份地貌专业期刊。《热带地貌》创刊于1980年,是新中国80年代“科学的春天”萌生的地学优秀期刊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