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立平 《地理译报》1997,16(1):62-70
岩石风化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机制的研究也可应用于建筑物风化及其抗蚀性的领域,本文从岩石风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参考了大量建筑物风化研究的有关文献,认为建筑物风化研究的思想和实践对地貌学的风化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认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岩石风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地貌学理论与地貌演化领域,也应涉及建筑物风化研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岩石风化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对其机制的研究也可应用于建筑物风化及其抗蚀性的领域。本文从岩石风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参考了大量建筑物风化研究的有关文献,认为建筑物风化研究的思想和实践对地貌学的风化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认为,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岩石风化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地貌学理论与地貌演化领域,也应涉及建筑物风化研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福建长乐屏山风化坑与河流壶穴的成因及其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化坑和壶穴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其形成原因和形态完全不同,但容易被误解和混淆.结合对福建长乐三溪河地区这两种坑穴地形的实地考察,本文从地貌学,沉积学,岩石化学和矿物学等各个方面对两者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证和对比.研究表明:风化坑形成于岩石面积水的风化作用,壶穴则是由河流的旋转水流对河床产生的侵蚀作用形成;山顶风化坑的发育与河流流水作用没有关系,河流壶穴的形成与河谷的发育过程有关,河谷中的风化坑只能在河流深切后,流水不再作用到的河床部位发育;只要条件合适,风化坑或壶穴随时可以生成;风化坑与河流壶穴的形态,坑内沉积物的磨圆度、粒度特征等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风化坑内碎屑与周边岩石的化学蚀变指数CIA 值的差异反映了风化坑的化学风化成因;风化坑内碎屑与周边岩石石英长石比例的差异说明风化坑是矿物差异风化的结果;用CIA 值和英长比均无法区分河流壶穴和风化坑中的碎屑颗粒,但两者化学元素迁移特征的差别反映了风化坑的风化作用和河流壶穴的流水搬运作用的成因差别;风化坑的风化程度达不到当地风化壳的风化程度,但不同气候带风化坑碎屑的CIA 值能反映不同气候带风化作用的强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风化洞穴在全球不同气候区广泛发育,其形成过程和主控因素是地貌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尤其对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研究还较少。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陡坡上发育形态和规模各异的风化洞穴,是丹霞地貌的重要景观要素,为认识亚热带湿润气候风化洞穴成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文章以丹霞山砾岩和砂岩陡坡上的5处典型风化洞穴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考察、形态测量、气象监测、样品显微观察及盐化学实验等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湿润气候丹霞地貌区风化洞穴的特征和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在砾岩中发育的洞穴一般个体形态较大,洞穴具有较明显的向上和向内生长趋势;砂岩中发育的洞穴大多密集排列,形态较小,常具有蜂巢结构。2)岩石性质是洞穴发育的基本影响因素,在宏观尺度上决定了洞穴的发育位置和排列方式,也决定了不同岩性下发育的风化洞穴的形态特征。在微观尺度上,岩石含有较多长石、钙质胶结物等易溶矿物组分,在酸性雨水渗流过程中发生化学溶解,加上盐结晶作用导致岩石微观结构破坏,诱发洞穴初始形成。3)洞穴尺寸变大后,洞穴内适宜的微气候是洞穴演化的关键因素,为水和盐的聚集及盐风化提...  相似文献   

5.
盐风化是干旱区一种重要的岩石风化过程。本文初步研究了盐风化作用的性质、机制和强度及其在地貌塑造和生产实践上的意义。盐风化包括盐结晶风化作用和盐水化风化作用两种类型。盐风化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盐类矿物性质和气候条件。高温和干旱相结合的气候最有利于盐风化过程。通过对未风化岩石和风化岩石的对比,证明盐风化发展的速率很高。Tafoni是盐风化发展阶段的一种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流域盆地风化剥蚀率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晶莹  张经 《地理科学》2003,23(4):434-440
利用中国40余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沉积物和溶解质载荷分别去表征流域盆地的物理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研究发现,中国流域盆地的总剥蚀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值,且具有南北低中间高的地理分布特点,黄河中游的皇甫川机械和总剥蚀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值。根据流域盆地的机械剥蚀率、化学风化率和总剥蚀率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国流域盆地中的机械剥蚀率在总剥蚀率中占主导地位,机械剥蚀率和总剥蚀率主要由流域的干旱指数和相对高差来控制,不同流域之间总剥蚀率72%的差异是由于这两个参数所造成的。而化学风化率在总剥蚀率中总是处于次要地位,它主要受到流域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影响(39%),且不受机械剥蚀率的控制。流域盆地自身属性、径流量、最高海拔和森林覆盖率对流域岩石的风化剥蚀率影响不大。构造活动提高了流域的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且对机械剥蚀率的影响更强烈。与世界流域盆地相比,中国流域盆地受到流域干旱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流域化学风化与河流水化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解晨骥  高全洲  陶贞 《热带地理》2012,32(4):331-337,356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2浓度不断上升,其源汇机制和时空变化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岩石特别是硅酸盐类岩石的化学风化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碳汇。控制化学风化速率的因素较为复杂,各因素作用的机理和重要性还不完全明确。源于人类排放的H2SO4普遍参与到化学风化过程中,这加快了流域化学风化的速率,但这一过程对碳汇效应的影响机理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当前河流水化学研究中用来判断河水化学类型及离子来源的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前者有Gibbs图法、三角图法和端元图法等;后者包括质量平衡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目前对影响流域化学风化速率因素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单一环境要素与风化速率之间响应关系的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介入更为严谨的数理统计方法;有关硫酸参与流域化学风化过程的研究成果还较少,随着酸雨现象日趋严重,这一课题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在短时间尺度上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的碳汇效应不可忽视,今后应加强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日辉  刘韫  王为 《热带地理》2016,36(2):284-295
风化坑是常见的岩石坑穴地形,但容易被误解或与其他成因坑穴地形混淆。通过对庙湾岛风化坑地貌特征及形态参数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采集风化坑内残积碎屑物、坑外岩石和当地风化壳样品进行粉晶X射线荧光光谱化学主量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XRD),对风化坑发育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风化坑的发育与地形坡度有关,通常出现在平坦裸露的岩石面上。2)风化坑的形态特征表现为宽且浅,口缘有出水口,底部平坦,侧壁最凹处与出水口高度一致,其口径发育的速度远大于深度,长轴发育速度远大于短轴。3)同一岩石面上的风化坑具有不同的大小和深度,显示了其发育程度不一,其最大、最小深度对比反映了风化坑的发育过程。4)风化坑碎屑物与表岩之间的元素迁移和化学蚀变指数(CIA值)的差异,反映了风化坑的化学风化成因。5)风化坑碎屑物的英长比大于表岩,证明了化学风化导致的矿物差异风化作用。研究表明:庙湾岛风化坑形成和发育的主要作用为坑内积水的化学风化。  相似文献   

9.
贡嘎山海螺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俊  吴艳宏 《山地学报》2012,(3):378-384
在系统采集贡嘎山海螺沟水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2+和HCO3-分别平均占阳、阴离子总量的78.63%和67.28%;源头区总溶解固体含量(TDS)与雨水的含量相当,全流域TDS平均值为128.36 mg/L;海螺沟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a2+—HCO3-。在源头区,由于冰雪融水对径流量补给量较大,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对源头区水体化学离子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从全流域看,岩石的化学风化是海螺沟水化学主离子来源的主要控制因素,蒸发-结晶和大气降水的作用影响较小。而碳酸盐岩的风化则是海螺沟流域岩石风化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0.
鄂西山区存在广阔的峰顶面,具体表现为许多中低山顶部起伏平缀,“一望如平湖”.过去,一直把它视力被构造运动抬升的“准平原”——“夷平面”.经十多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山区自早中生代以来一直保持为区域性分水地带,山顶上存在较强烈风化剥蚀均夷的地貌发育过程,并使山顶面上的风化剥蚀残留物质不断地更新.因此认为该山区的峰顶面力构造运动缓慢抬升基础上,不断地遭受强烈风化剥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定量指标研究岩体风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三胜  任光明 《山地学报》2002,20(3):365-369
在分析国内外岩体风化问题研究现状的问题上,指出了目前岩体风化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程资料,从影响岩体风化的主要因素出发,选择了表征风化特征的代表性定量指标,并分析了指标间的相关性。这为风化岩体的量化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嘉欣  朱秉启 《地理研究》2022,41(5):1437-1458
流域尺度上的水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会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是研究区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焦点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地表要素和环境下的天然水体来揭示其答案。本文选择北疆地区的三大水系(伊犁水系、准噶尔水系、额尔齐斯水系)开展水化学组成研究,以期认识中亚造山带中部干旱环境下典型水系的水化学组成特征、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已采集的北疆三大水系天然水样品及其水化学组成分析数据,同时系统收集了北疆及其周边地区文献资料,并与其他中纬度地区和国际典型气候带地区进行了综合对比。综合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北疆水系的河流溶解性固体总浓度(TDS值)普遍高于中国季风区和湿润地区河流,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水体的主要阴阳离子分别以Ca2+和HCO3-占主导地位;主量离子间相对浓度与中国东部季风区河流类似,也与世界大部分以碳酸盐岩风化为主导的河流相似。岩石风化作用在水化学成因上对北疆大部分地区都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定量的结果发现,不同来源对天然水溶质贡献量大小的顺序为:蒸发岩溶解>碳酸盐岩风化>硅酸盐岩风化>大气降水,证明了蒸发岩溶解和碳酸盐岩风化的主导地位。对比硅酸盐岩风化与碳酸盐岩风化,北疆水系的中低地形区硅酸盐岩影响更大,海拔较高的山地地区则碳酸盐岩影响更大。区域降水、水热组合、径流、岩性等因素都对水化学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与流域物理侵蚀过程及其季节变化等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南极石生地衣主要生物风化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檀满枝 《极地研究》2003,14(1):65-72
地衣以物理、化学方式参与矿质基质的风化作用 ,诱导和加速岩石的风化过程。本文对南极地区表生和内生型地衣的生物风化作用进行了综合论述 ,详细阐述了不同地衣种类诱导和参与几种主要岩石类型 (砂岩类和火成岩类 )风化作用的模式、机制、过程以及产物。同时指出 ,地衣等其他生物因素间接参与的风化过程 ,地衣导致的岩石抗风化效应以及生物风化速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目前南极生物风化作用研究方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华北北部玄武岩风化晕厚度测年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华北北部玄武岩风化作用速度随时间减小在矿物学和化学方面的可能原因。根据6个热释光和2个~(14)C年龄测定值校正的风化晕厚度生长曲线拟合于下列公式:T=16396D~(2.06)利用风化晕厚度对本区一些河流阶地、冲积扇、倒石堆以及断层崖进行了测年尝试。岩石风化晕厚度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面年龄的最佳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湟水河流域化学风化过程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兴玥 《盐湖研究》2012,20(1):20-23
选择湟水河流域湟源至乐都段为研究点,采集并分析了湟水河及支流北川河、南川河河道不同地点25个河床泥沙样品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化学风化强度指标(CIA)分析,发现从湟源—湟中(多巴)—西宁—平安—乐都段,化学风化强度呈现出高—低—稍高的趋势。通过化学风化强度与影响因素(温度、降水、海拔高度、植被覆盖和人口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湟水河流域引起化学风化强度明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变差系数。  相似文献   

16.
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和次生矿物的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侵蚀过程一样,是地形塑造的重要因素。风化过程的结果形成复杂的地表构造层——风化壳。风化壳是岩石发生变化和地下水形成的地带,是许多有用矿物的产地(铁、铝及  相似文献   

17.
风化过程与成土过程和次生矿物的形成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与侵蚀过程一样,是地形塑造的重要因素。风化过程的结果形成复杂的地表构造层——风化壳。风化壳是岩石发生变化和地下水形成的地带,是许多有用矿物的产地(铁、铝及  相似文献   

18.
选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岩石经过预加工处理后,使之处于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强热辐射变化的环境中,以调查寒冷条件中的岩石在强烈热辐射作用下的表现。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较强的热源辐射可以产生快速的环境温度变化,并导致相应的岩石内部温度变化,这种变化幅度可以使矿物产生强烈的胀缩并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破坏。岩石的组构决定着其风化的进程,这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水饱和与盐饱和的条件下,实验后的超声波传输速率与重量变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风化花岗岩崩岗灾害的成因机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广东珠海大镜山剖面(DJS)、增城剖面(ZC-1、ZC-2)、阳江飞鹅岭和圆周岭剖面(FEI、YZL)的物性指标,通过建立崩岗数学模型,设定不同的坡面参数条件,计算了坡面和稳定临界深度,当坡度<43°时,坡体的稳定临界深度>2m。根据雨水在花岗岩风化剖面的渗透特点,计算了一定强度的降雨在不同时间内的湿润前锋,由临界深度与湿润前锋的对比,说明了降雨与崩岗的关系。此外,还结合文献中日本和香港地区崩岗灾害的统计资料结果,探讨了不同时间的降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寒冻条件上热力作用对岩石破坏的模拟实验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岩石经过预加工处理后,使之处于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强热辐射变化的环境中,以调查寒冷条件中的岩石在强烈热辐射作用下的表现。实验表明,寒冷条件下较强的热源辐射可以产生快速的环境温度变化,并导致相应的岩石内部温度变化,这种变化幅度可以使矿物产生强烈的缩并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破坏。岩石的组构决定着其风化的进程,这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水饱和与盐饱和的条件下,实验后的超声波传输速率与重量变化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