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国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初探--以北京延庆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是合理有效安排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科学评价是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力原理为理论基础 ,对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因素分成两个方面 ,即影响净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案例 ,进行了实证分析 ,证明所建立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 ,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现代意义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整理区现状基础资料及土地整理相关资料收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建立了一套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运用TOPSIS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3个井灌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实例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3个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实施结果塔布赛乡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8,伍什家镇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64,双河镇整理项目实施综合效益为0.56,从土地整理实施综合效益等级上划分,塔布赛乡土地整理项目达到优秀等级,伍什家镇土地整理整理项目、双河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全程产业化是指通过行政监督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综合整治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土地整理运作新模式。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地整理的历史沿革和土地整理产业的发展,尝试通过多种指标体系对我国土地整理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一、土地整理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4.
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及其增长方式转变进行科学合理评价, 是提升城镇土地整理与管理 水平, 最大限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科学性、可比可量性、 适中性、层次性、公平性和目标导向性等原则, 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转变增长方式的角度, 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技术 支持下的AHP 模型与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 系数; 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在此基础上, 构建基于指标体系的多目 标多层次模糊综合测度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 评价结果显示, 目前北部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体现在水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友好等方面指数不高, 今后应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以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洲是干旱区城市发展的主要空间。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不仅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是实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水平、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城市内部用地合理性、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以及城市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26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及线性加权函数建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以奎屯市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载体,对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从生产、生活和生态关系角度对人地关系进行阐述,并构建了新的土地可持续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土地可持续层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的具体指标进行详细梳理和分类归纳,并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已有相关研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建立了包含生产集约、生活和谐、生态平衡3个维度的中国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最新趋势,从产权安全、性别平等以及城乡协调等角度对未来指标设计及数据监测更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实践来实施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的生态化管护成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目标,从土地评价发展历史出发,利用土地资源学理论,界定了土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含义是将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土地生态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能力,由政策,协议和初中来实现的土地资源多功能结构的生态管护,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的动态评价分析方法,注重空间格局与多生态过程,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土地资源动态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干旱区为例进行了3S指标体系的初建。该动态评价方法充分利用较为方便和经济的遥感历史时序信息为土地生态系统监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比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探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实例应用研究,提出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与演变轨迹,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方斌  杨叶  雷广海 《地理研究》2010,29(10):1853-186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结果对规划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理论在我国尚少见报导,具体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均未形成规范性体系。本文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运用幕景分析方法对《涟水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0~2010)进行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对规划前后的自然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年涟水县的自然环境效应值低于2000年,其原因在于该县在这三年间,严格控制建设对耕地的占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更多的耕地。2010年自然态将来幕景得出的环境质量是下降的,原因是建设对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加大了斑块密度。而2010年干扰态将来幕景与自然态相比,其自然生态正效应得到明显提升,增长了0.6736个百分点,表明合理设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61  
为了建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必须透彻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诸多方面的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据此 ,本文选取相互独立且反映各方面特征的典型敏感指标 ,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元素层四个层次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目标层从宏观层次刻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作用规律 ,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总体状况。准则层是对评价目标的分解 ,是为了进一步表征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中各部分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作用和影响 ,包括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活力、可接受性。因素层表征土地利用系统中每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每个评价因素由若干评价元素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为此国土资源都启动了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土地利用分区问题,服务于建立区域性指标体系,反映出不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的不同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中指标类别的差异。根据分区基本依据,包括以自然特征和利用状况的相对一致性。注重使所划分的区域之间在重要指标或相同指标的阈值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并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在全面分析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特征、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利用管理措施等基础上,进行全国土地利用分区。最终全国共划分出10个土地利用区域,作为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范围。  相似文献   

13.
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秦耀辰  徐铭杰 《地理学报》1998,53(2):149-156
本文在总结、概括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人地相互作用潜力三维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潜力空间来综合测度区域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和前景。本文在总结,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有翼  赵廷刚  岳斌  李昂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09,29(6):1178-1185
从城市用地规模结构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度、对区域环境影响4个方面选择了32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函数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并对定西市2006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定西市土地利用处于非可持续利用阶段,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利用具体对策,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和河北曲周县基于状态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县级尺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简评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分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指标和指标体系的处理方法,评述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最后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在“满足需要”、“资源有限”、“环境有价”、“未来更好”4类指标之上,然后把4个指标再统一为一个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攀枝花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用以反映和评价可持续发展实践结果的测试手段。从经济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识自己、合理地发展自身的要本性转变。文章针对资源型城市目前发展面临的选择,为其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合硎骨意识、有监测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对黑龙江2005-2007年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黑龙江省各地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总体水平不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哈尔滨市综合评价指数最高,协调度也最高,七台河市综合评价指数最低,黑河与绥化两市的协调度较低,大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较高,其他城市综合评价指数相近,但存在的问题各有侧重。最后从各地市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之一 ,其中涉及土地使用制度、城镇用地规模、耕地保护及土地管理等主要问题 ,文章分别探讨各个问题的存在矛盾 ,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