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西米亚罗亚高山地区云杉林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庆  尹华军  吴彦 《山地学报》2003,21(6):695-701
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米亚罗地区是典型的亚高山针叶林分布区域,也是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该区云杉原始林的种类组成、层片结构、云杉径级和高度分布格局。调查样地共有37种植物,隶属于22科30个属,其中主要以温带成分的小叶型、草质、中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四个层次,乔木层郁闭度一般为0.6~0.8,云杉为乔木层的绝对优势树种,占70%以上,平均树高在17m左右,胸径在8~25cm之间。云杉高度主要集中在18~22m和8~12m两个区间,分别占云杉总个体数54.4%和25.0%;而胸径主要集中在25cm和30cm两个径级,占总数的52.6%,二者都表现为主林层和次林层的集中分布格局。与云杉人工林群落相比较,原始林层次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度高,生态功能强,可将其群落结构作为诊断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祁连山亚高寒山地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之一。应用“相邻格子法”获得100 m×100 m样方内所有个体的调查资料,采用种群动态和胸径、树高和冠幅级频率分布及6种聚集强度指数分析了青海云杉的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种群动态分析表明,种群表现为增长型种群。(2)青海云杉种群胸径级频率分布呈“倒J”型,胸径级随个体数的变化符合对数方程y=-219.32ln(x)+482.67(R2=0.963 8,P<0.01),胸径分异指数为0.48,种群个体胸径差异属明显分异;树高级频率分布呈“间歇”型,不同高度级与个体数之间可用二次方程y=0.795x2-31.23x+285.1(R2=0.603,P<0.01)进行较好的描述,树高分异指数为0.55,高度差异属明显分异;胸径和树高两者之间符合对数方程y=5.912ln(x)-4.249 3(R2=0.603,P<0.01);冠幅级与个体数之间可用三次方程y=5.317 6x3 -91.759x2+408.88x-173.87(R2=0.8355,P<0.01)进行很好的拟合[WTBZ],冠幅分异指数为0.53,种群个体冠幅差异亦属明显分异。总体上看,青海云杉幼苗较为丰富,天然更新能力强,目前表现为成熟稳定型种群。(3)在空间分布格局上,青海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斑块状聚集分布,其扩散系数、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负二项式分布参数、Cassie指标分别为1.162、2.285、0.162、85.802、1.002和0.026。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有所差异,Ⅰ级幼苗和Ⅱ级幼苗为聚集分布,小树、中树和大树为均匀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的聚集程度减小,即由聚集分布变为均匀分布,该种群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青海云杉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龙雪山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是多样性环境梯度格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对滇西北玉龙雪山2 900 m~4 200 m间沿海拔梯度进行的群落调查基础上,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16个样地中共记录植物物种261种,分属78科,158属,其中木本植物36种,灌木植物71种,草本154种。2)沿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最大树高、最大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等群落结构指标均呈单峰分布格局。3)随着海拔的升高。木本和草本的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下降;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明显下降格局。4)木本层和灌木层的β多样性(Cody指数)随海拔升高,总体呈减小趋势,而草本层β多样性显示出单峰分布的垂直格局。  相似文献   

4.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杉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林是四川西部山区重要的群落类型,为了解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促进该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我们设置典型样地对两种林型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比较分析表明: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林龄在30 a左右的云杉林,其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数以及其所属科、属数均明显比人工林多一些,而草本层物种数相差不大;但从物种多样性指数方面看,除天然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人工林外,二者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上无显著差异.天然林和人工林乔木层的生长状况无显著差异,天然林灌木层物种的平均密度和平均高度要显著大于人工林,平均盖度则没有显著差异;草本层各群落特征指标在两种林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个体数在不同样地之间的变幅均要比人工林小.物种相似性指数的比较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内物种组成较为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野外采样调查,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运用分段匀滑技术,编制小陇山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径级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分析云杉种群结构动态;选用5个聚集强度指标研究云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云杉种群幼苗幼树丰富,占云杉总株数的27.86%,大树相对较少,仅为4.98%,径级结构总体分布趋于倒"J"型,群落处于稳定发展中;云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生存分析揭示了云杉种群呈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态势;云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研究结果可对小陇山云杉林研究进行有效补充和完善,为小陇山云杉种群的保育及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1块100 m×100 m的大样地,利用其直径分布和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4种结构参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直径分布表明该林分是典型的异龄林直径结构;(2)青海云杉林地青海云杉为顶级群落且呈单种聚集,空间隔离程度为零度混交;(3)青海云杉直径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平均数均为0.49,生长上处于中庸状态,大小分化程度一般;(4)青海云杉林角尺度分布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526,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上看,青海云杉分布是以团状分布的;(5)青海云杉开敞度大小为1.667,生长空间很充足。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今后青海云杉林的合理经营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山松是中国特有树种。为揭示黄山松天然林不同林龄径级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在麻城市黄山松天然次生林选择4个典型样地开展调查,研究黄山松径级结构与林分密度、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不同样地物种多样性相似性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黄山松为群落优势种,在IV径级时,植株数量与全部植株比达到峰值,为19.46%;在VII径级时该比值出现第二次峰值,为18.92%;群落内维管植物156种,隶属于71科130属;林分平均密度最低时(1200 trees ha?1, DBH=36.779±4.444 cm),乔木层多样性(H'=1.6716)和均匀度(E=0.6727)最高;在林分平均密度最高时(1525 trees ha?1,DBH=18.957±5.141cm),灌木层丰富度(Dma=5.4308)、多样性(H'=2.9612)和均匀度最高(E=0.8985)。在林分密度为1325 trees ha?1时,草本的丰富度(Dma=5.8132)、多样性(H'=3.0697)和均匀度(E=0.9025)达到最大值。垂直结构上α多样性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郁闭度增高会减弱群落林分内光照强度,造成黄山松群落内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下降;样地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3356,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干扰因子和不当管理可能是造成群落内不同样地存在较大的生境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优化黄山松林分结构,创造良好的群落环境,以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森林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16块样地256个样方的调查结果,对青海云杉群落的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96种,隶属25科52属;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科为主,大部分主产温带;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共31属59种,占总属数的62.26%,表明了青海云杉群落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林型的种数、属数和科数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科和属的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山杨-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的多样性最大值出现在圆柏-青海云杉混交林中.  相似文献   

9.
太岳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根据 8个样地的调查资料 ,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太岳山 10个森林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波动范围 ;不同群落间 ,物种多样性指数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与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相关 ;当群落处于演替的顶级阶段时乔、灌、草 3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多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演替先锋阶段和进展阶段多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或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 2 )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呈连续性波动的变化 ,表现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3)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差异不仅决定于物种丰富度指数 ,更与各物种间的均匀度指数密切相关 ;进而影响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低产丝栗栲次生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霖 《山地学报》2007,25(3):333-337
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丝栗栲次生林为强度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低产林分,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年生长量分别为19.3 cm、12.2 m、600 N/hm2、114.0 m3/hm2和2.07 m3/(hm2.a)。林分郁闭度达0.8以上,群落明显分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灌木层植物25种,其中乔木幼树11种。乔木层分两亚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0、3.92、0.8和0.1。灌木层中的乔木幼树有11种,株数密度为10 600 N/hm2;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31~2.59,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  相似文献   

11.
Pinus taiwanensis is a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This study selected four typical plots of Pinus taiwanensis in the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around Macheng Cit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diameter classes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or DBH), forest densities and species diversity, as well as the similarities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plot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inus taiwanensi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The ratio of Pinus taiwanensis trees of diameter class IV reached a peak of 19.46% of the total followed by diameter class VII at 18.92%. The study recorded 156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from 130 genera of 71 families; Pinus taiwanensis wa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When the forest density was 1200 trees ha -1 with the largest average diameter of DBH=36.779±4.444 cm, the diversity (Shannon index H'=1.6716) and the evenness (Pielou index E=0.6727) of the tree layer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forest density reached 1525 trees ha -1 with the lowest average diameter of DBH=18.957±5.141 cm, the richness (Dma=5.4308), the diversity (H'=2.9612) and the evenness (E=0.8985) of all shrub layers climbed to the maximum. When the forest density was 1325 trees ha -1, the richness (Dma=5.8132), the diversity (H'=3.0697) and the evenness (E=0.9025) of all herb layers peaked. In terms of vertical structure, the average diversity indexes were herb layer>shrub layer>tree layer. High canopy density weakened light intensity in the community, causing a reduction in the species diversities of herbs and shrubs. The averag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ample plots was 0.3356, which was at the medium dissimilarity level.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improper management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low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is urgently needed to optimize the forest structures of Pinus taiwanensis, create a benign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species diversities and establish a stable forest commun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中部祁连圆柏生长与更新方式的树轮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祁连山中部50m×15m的祁连圆柏样方进行树轮生态学取样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样方内大部分祁连圆柏的树龄小于250年,最近几年有大量幼苗萌生。祁连圆柏的径生长方式各有异同,大部分祁连圆柏在生长过程中出现1次以上生长释放事件,19701980年间出现生长释放的频率最高,占总释放次数的35%,轮宽年表也显示祁连圆柏的轮宽指数自1970s以来持续上升。另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采样点区域祁连圆柏径向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树木生长,6、7月份的降水也与树木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如果能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并有效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该区域祁连圆柏林更新状况将会显著改观。  相似文献   

13.
陆冠尧  魏兴琥  李森  熊彦  雷俐 《中国沙漠》2013,33(2):358-366
在粤北石漠化地区运用面上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特征及其与降雨截留量、土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从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变化时,植物群落从草本+藤本+乔灌木→草本→苔藓变化,群落层片从4层→4层→2层→1层变化, 平均高度从87.06 cm→63.32 cm→42.13cm→6.21 cm变化,物种减少比例从0%→14%→46%→86%变化,植物优势种从黄连木+苎麻+黄荆+三裂叶野葛→黄连木+青蒿+野菊→五节芒+野古草+牛筋草→苔藓变化,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从2.33 →2→1.25→0.33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从2.96→2.31→1.94→0.42变化。植被退化特征与降雨和土壤理化性质都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牛赟  刘贤德  李新  张学龙  赵维俊 《中国沙漠》2014,34(6):1685-1691
林分空间结构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关系一直是森林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我们在祁连山大野口流域选取林分空间结构、林冠截留和河川径流等监测样地,采用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多度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因子及其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祁连山大野口流域49块样地的2 819株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冠幅面积的分布曲线比正态分布平缓,树龄、胸径断面的分布曲线比正态分布剧烈;径级从1~5 cm到26~30 cm、高度级从2~4 m到18~20 m、冠长级从2~4 m到12~14 m、冠幅级从2~4 m到4~6 m,其多度分别为89.4%、94.4%、77.8%和82.7%.(2)林冠截留年总量和平均截留率分别为139.1 mm和35.28%;(3)从相关系数分析来看,海拔对树高影响较大,对冠长影响较小,与其他因子不相关;坡向对冠幅影响最大,对冠长、树高影响较小;坡度对这些因子几乎没有影响.径级与多度、冠长与多度均符合三次多项式关系;胸径与树高、冠长、冠幅、树龄符合线性多元回归函数;雨量级与林冠截留率呈反比.本文可为流域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修去4种规定树干直径(6cm、8cm、10cm和12cm)以下的所有枝条.修枝试验后2年,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加,杉木的生长量明显降低.修枝强度为6cm(密度1200株·hm^-2)的修枝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增长量均显著低于不修枝木.修枝后2年,各修枝处理杉木林林下植物的覆盖度、生物量、总的物种数,灌木层、草本层和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未修枝的对照,但藤本层植物在修枝时被大量劈除,其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却低于对照.闽北生产力较高的4年生、密度1200株·hm^-2的杉木幼林进行修枝,推荐的修枝强度为10cm或12cm.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有3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木荷林、褐叶青冈林、青冈石栎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群落类型处于华东和华南区系的过渡带。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  相似文献   

17.
西藏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雅鲁藏布江中游砂生槐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分别在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设立20 m×30 m的样方,通过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种群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径级空间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总和)特征基本一致,均呈基部宽、顶部狭,随径级增大个体数减少的趋势。砂生槐种群中幼龄体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集群分布,随着年龄等级的增加,由中幼龄体不同尺度下的集群和随机分布交替出现过渡到大龄等级下的随机分布。半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关系有正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方式,变化趋势是随着径级差距的加大,幼体与其他径级砂生槐的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减弱;固定沙地砂生槐种群不同径级的空间关系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针叶林结构特征与种类组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源  康慕谊  刘全儒  苏云  江源 《地理研究》2007,26(2):305-313
贺兰山针叶林是我国西北地区珍贵的森林生态系统,本文通过研究其结构特征和植物种类组成,为森林保育提供建议。基于森林结构特征,贺兰山针叶林可分为4类,分别为乔木径级组成以小于10cm为主,以10~20cm为主,径级组成较均衡和以大于30cm为主。分类的结果主要反映了砍伐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根据样方的物种组成分析,共得6个群丛,主要反映了海拔的影响。物种密度以云杉藓类林最低。云杉藓类林向上与高山灌丛草甸交错,物种密度增加。海拔降低,云杉林类型改变,物种密度增加。海拔最低的油松林,物种最为丰富。两种分类反映了贺兰山针叶林不同方面的特征,但也存在联系。海拔高度对于森林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影响都是明显的,而当森林结构特征类似时,包含的群丛较多,但某一群丛则往往仅属于一种或两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