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演变与空间布局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任务之一是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试行),选取了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类行业,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方法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而根据测算结论提出中国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应以点状模式为主、中部地区应以点轴模式为主、东部沿海地区应以网络模式为主的空间布局模式构想,以及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一带、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方案构想,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突围良策.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的有力支撑。本研究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市为研究案例地,基于POI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刻画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探究合肥市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呈现出“集聚中分散”的特征,其中网络信息类呈广泛分散分布,科技研发类与高等院校的分布具有强关联性,专门服务业倾向布局在市中心地段。(2)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空间布局受到市场潜力、创新集聚环境和周边建成环境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规模大、交通条件便利、政策支持、靠近瞪羚企业、公共设施、文化设施、休闲餐饮设施和办公设施均会促进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的集聚。(3)不同行业类型的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分布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网络信息类对交通便利性的要求较高,科技研发类分布与高等院校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专门服务...  相似文献   

3.
城镇体系建设是当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松溪县域城镇现状的调查,从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职能结构3个方面剖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为松溪县“十一五”期间制定城镇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庆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重庆实现旅游产业化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战略之一。文章讨论了目的地型旅游地发展模式与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指出了通道型旅游地发展模式是重庆旅游产业化战略的基本理念定位,阐述了重庆旅游产业功能布局采取“东进西扩,南引北接”战略的现实必要性,提出了重庆旅游产业化的行动准则是建立有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支持系统,社会经济支持系统,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和决策管理支持系统;行动哲学是坚持“适度倾斜,总体协调”的方针;行动框架是以长江为主轴线,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量序惊奇不度3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实施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方案,文章认为重庆旅游产业化的战略运作关键是造就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运作平台是坚持“战略主导,政府协调,企业担纲,资源共享”方针的市场体制;运作重点是加强产品体系,市场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4个体系的建设。文章的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实施旅游产业化战略构建了动态的概念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5.
位于上海大都市边缘的吴江东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小城镇群,这一地区具有区位双重性、经济高速发展、空间本底碎化、生态环境脆弱、水乡文化多元化等特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城镇群分散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该区的行政区划、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城市化与文化等方面。然后,基于吴江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以该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良好契机为背景,针对已经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域重新定位和空间整合规划的小城镇整合发展模式,主要从“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次集聚”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新水乡文化”的文脉传承模式对该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社区化新零售是新兴的商业模式,也是商业与社区互动的重要场域,值得从城市空间视角深入探究。基于南京市盒马鲜生及相关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与兴趣面(area of interest,AOI)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定量统计、实地调研等方法,解析盒马鲜生的服务类型及对象、空间布局特征、区位选址因素,并提出优化发展建议。研究发现:① 南京市盒马鲜生服务对象以社区为主,酒店、写字楼为辅;服务客户以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的中青年人群为主。② 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南—北走向的主城区+近郊区的“5+7三组团”格局,均为“点”状门店+不规则“面”状服务区相结合的“中心—外围”结构,实际配送范围与3 km缓冲区存在差异。③ 区位选址主要受社区密度和交通环境的影响,对商圈、地价具有依赖性,竞争对手对门店选址影响较小;主要位于社区与道路密度中高值区、商圈边缘地带、主干道两侧及地价中等区域,并利用面状服务区延伸服务范围,获取更多潜在目标客户群。最后从消费群体、运营成本、品牌竞争3个方面探索其区位选址的影响机制,并基于区位选址特征提出优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决定在“七五”(1986—1990年)计划期间,把北京、上海、广州和海南岛、西安、杭州、桂林和江苏(含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列为我国七个重点旅游城市和地区(以下简称“七重”)。这对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七重”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发展战略,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内部极化效应及浙江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内部的极化效应,表现为浙江和江苏的生产要素在向上海的移动。找出了促进极化的3个因素:一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强化了极化效应;二是来自上海方面对于生产要素的吸引;三是周边省份的生产扩张。阐述了上海极化作用为浙江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的四大机遇,即房地产业、休闲旅游业、服务业、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浙江在应对极化过程中第三产业结的构调整战略,即规模战略、层次战略、国际化战略、地域整合战略和市场主导战略。  相似文献   

9.
全球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势下,产业结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上海产业结构处在重要转型期,创意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对上海75个创意产业集聚区部分创意产业开发商、管理人员、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1)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前瞻性;(2)发展创意产业的空间格局;(3)发展创意产业的环境配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具有很强优势,在重要产业发展方面应采取不同措施,空间布局和环境配套需要完善。旨在探讨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下,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为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地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公路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是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土开发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现代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中,公路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门。我国是个海陆兼备,以大陆为主的大国,探讨公路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发展的空间布局及其重大方针政策等战略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国内外公路运输发展的情况分析入手,初步探讨我国公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上海市高校旅游资源以及高校旅游客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上海市高校旅游存在政校企合作的开发模式、高校自主开发模式、游客自发游览模式等3种开发模式.上海市高校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开发氛围、缺乏市场化运作、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单一.最后提出上海市高校旅游的开发对策,包括转变观念、充分重视高校旅游、建立政府主导型多方合作的开发模式、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共生理论的临京临沪地区跨界融合发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博  罗小龙  唐蜜  刘峻峰 《地理科学》2019,39(11):1681-1690
基于共生理论,以临京、临沪地区为例,利用Logistic共生函数对北京、上海与其周边城市共生关系进行识别,然后从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探讨区域共生关系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与北京相比,上海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度更高,两大都市与周边城市均呈现互惠共生和寄生2种共生关系。行政等级管理体制的不对等是制约临京、临沪地区跨界融合发展的制度障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两区域共生关系不同的重要原因。临京、临沪共生界面要素联系格局均呈现明显的“交通廊道”特征。与其它周边城市相比,交通廊道重要节点或沿线城市与北京或上海的要素流联系更强,协同共生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上海高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压力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水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认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河网水系的锐减、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并对改善上海水环境状况的主要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美的亲水环境、有效的危机管理系统、高标准的防灾体系等运营环境的基本要求,结合该市中心城区高昂的土地置换成本、高强度的交通流量压力、较弱的承灾能力等客观实际条件,文章提出了将世博会选址于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议,认为这将有利于发挥临港新城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彰显国际性港口城市的会展功能,形成城市化发展的多重社会经济效应,推动上海加快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等。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影响下,获取充足、优质的技术资源正成为各区域在竞争中夺取制高点的前提和保障。为更好地发挥技术流动的潜在效益和促进技术创新,正在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应当积极构筑技术高地。这不仅将促进上海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进步,而且将改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技术支撑环境。文章分析了上海建设技术高地的现实条件,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态环境的退化是新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中心业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参与上海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研究中认识到;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水环境分析模型系统的同时,必须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本土化的空间模拟系统,才能使模型分析更有效的应用于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决策中。本文结合作者近期研发成果,重点介绍国际上著名的水环境分析模型从数值处理,图表显示,空间可视化到动态模拟系统的发展态势及其我们的模型本土化开发中创建的方法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上海酸雨变化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上海市的酸雨状况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对上海市区近几年来的酸雨状况调查发现,上海的酸雨状况尽管已有了很大改观,但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的历年变化看,以及比较大气降水中各离子浓度的历年变化,并通过分析硫酸根和硝酸根在大气中的形成过程,发现一些新的情况:即酸雨的类型正在从硫酸型向硝酸型转变,并在上海市区形成了一种硫酸型与硝酸型并重的形式。对此提出了部分控制对策,来防止酸雨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上海市2006—2018年电竞企业的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最邻近指数、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等方法,探讨上海市电竞产业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电竞产业可以划分为2006—2010年的起步阶段,2010—2014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8年的爆发增长阶段;2)电竞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由双核心聚集发展为多核心聚集,具有整体上中心聚集、同时向外扩展的特征,南北方向是企业扩展的主要方向;3)高资本电竞企业主要向软件园区和高等院校聚集,呈现出4个高资本热区,这些热区未来更有机会出现更具竞争力的电子竞技企业;4)政府政策规划对电竞产业的区位选择具有导向作用,高质量人力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周边电竞市场环境、交通便捷性是企业聚集的基础力量;与传统产业相比,由于电子竞技产业具有体育性的竞技特征,其竞技水平和赛事举办也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体系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及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整体性现状,认为长三角旅游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然后从城市体系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耦合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划分出了长三角两个层次的旅游地域系统,给出了长三角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空间组织。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岳文泽  徐建华 《地理学报》2008,63(3):247-256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由城市热岛现象而导致的热环境问题不断凸现。城市热环境 的时空变化, 是下垫面改变、人为热释放和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 由于城市热环境影响因子的复杂性, 传统观测手段和统计方法在获取数据和分析人类活动对 热环境响应机制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而卫星遥感和GIS 技术为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选用Landsat ETM+ 影像, 以上海市外环内区域为研究靶区, 在探讨热 环境的空间格局基础上, 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替代传统的多准则判断(MCE) 方法, 分析 了人类活动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特征。结果发现, 对于上海主城区而言, 城市建筑与人口密 度、工业区布局、下垫面类型以及城市景观多样性四个因子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主 导因子; 四个因子的线性模型, 较好地模拟了热环境的空间变化, 定量揭示了上海城市人类活动对热环境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