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佳月  辛良杰  戴尔阜 《地理研究》2020,39(8):1879-1891
为了解中国典型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布的匹配程度及其格局变化,研究以区域内单位面积耕地拥有的农业水资源量刻画太行山区、横断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情况。结果表明:① 三大山区耕地分布的集中程度较高。太行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境内的北段地区和山西境内的南段地区,横断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段地区,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格局。② 三大山区农业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都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太行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段,横断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境内,喀斯特山区的农业水资源较均匀地分布在广西和贵州境内。③ 太行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横断山区、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好。2000—2015年间,太行山区中部、横断山区东部、喀斯特山区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好趋势,而太行山区南部、横断山区西南部、喀斯特山区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差趋势。研究时段内,太行山区的水田转旱地情况突出,太行山区也是三大山区中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最差的,应该关注太行山区的用水压力,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史华 《自然资源》1995,8(1):63-70
土地利用规划是人类对土地综合体系统所采取的措施,经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表明: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土地利用现状不合理,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水土资源不平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受水资源的制约,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塔里木河流域未来土地需求量将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石油资源的开发而不断增加,本文在综合平衡未来土地供给与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土资源的潜力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方法过程首先考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组合与匹配,并根据作物发育过程对水土资源的需求规律,进行优化模型的建立是水土资源开发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本文根据这一思想,对陕西关中灌区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主要作物在不同灌区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河流域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土地退化问题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黑河流域水土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性论述,分析了水土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水土资源的承载力。基于黑河流域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泰州市为例,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从土地资源、水资源及环境负荷角度对泰州市人口承载力进行评价和预测,并根据"木桶原理",确定泰州市资源环境的最大人口承载规模,最终测算规划期内的最低耕地保有量。研究结果表明:泰州市粮食生产与水资源供给充足,土地资源、水资源不会限制人口增长,环境负荷将是未来人口增长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保证资源环境均不超载的情况下,泰州市2020年最大人口规模541.61万人,2030年567.00万人;基于最大人口规模的最低耕地保有量2020年26.19万hm2,2030年28.26万hm2,均低于规划耕地保有量,表明泰州市粮食供给已达到自给水平。该文揭示了影响泰州市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能力的短板与制约要素,确定了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最低警戒规模,为泰州市耕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姚华荣  郑度  吴绍洪 《地理研究》2002,21(5):531-542
以怀来县为例 ,在分析该县水土资源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发现水土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是 :水资源难以满足土地利用的需求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 ;利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 ,进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 ,得出了不同节水条件、不同生态经济目标下 ,9种典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为首都圈防沙治沙和水土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典型山地降水径流时空演变及“水-热-人-地”匹配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地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交织、矛盾突出的区域。山地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发生演变,进一步影响到其与区域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匹配,研究这些问题对辨识山地发展关键短板、提供山地问题解决思路具有基础意义。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择太行山、横断山和黔桂喀斯特三大典型山地开展研究,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及土地利用、经济社会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1956-2015年山地降水和径流时空演变特点;采用匹配距离和不平衡指数对山地的水(降水和径流)、热(积温和辐射)、地(面积和耕地)以及社会经济(人口和GDP)等4类要素匹配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大典型山地中,太行山水资源禀赋最差,且2000年以来径流显著衰减,而横断山和黔桂喀斯特降水、径流丰富,且无明显变化趋势;从“水—热—人—地”对比来看,太行山以缺水问题为主,横断山多数地区土地与热资源偏少且水热空间差异大,黔桂喀斯特整体来说土地资源偏少;综合来看,水与其他要素的匹配性最差,特别是在太行山区,水的时空分布及其均衡匹配是保障山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速度成倍增长,从而出现了自然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约束增强的趋势。哪种资源对我国经济的限制性更强,哪些地区对资源具有更强的依赖性,这是我国现阶段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该文选择水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分别代表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其使用效率和供给产出弹性等特点,分析经济对其依赖性及其对我国经济的约束程度,以重新认识不同资源要素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探寻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资源选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制约要素中,水资源缺乏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在我区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经济发展的情况尤为突出,所以开展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水土资源限制度模型,定量评价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基于人口分布的水土资源限制度及其空间格局,揭示三大城市群的水土资源限制度的差异。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京津冀城市群受水土资源限制最高;(2)限制类型方面,京津冀城市群以水资源限制为主;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均以土地资源限制为主;(3)京津冀城市群水限制度的人口、面积比例匹配显著偏离,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则是土地限制度偏离程度较高;(4)空间自相关表明,三大城市群水、土地、水土资源限制度均显著集聚,且以长三角城市群土地限制度最为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受土地资源限制度影响较大,长三角城市群受水资源限制度影响较大,珠三角城市群受二者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的2010—2018年土地供应结果数据,运用空间分布重心、区位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开展了各工业行业用地供应规模的时空演化研究,并探究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工业用地供给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行业用地规模均呈波动性下降态势,而工业配套服务业用地却呈上升趋势。(2)长江上游地区各产业的用地规模增长受到了限制。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由土地宽供应保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基础设施的拉投资保增长。长江下游地区的各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形成新集聚阶段,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生产。(3)研究期间,采掘业、其他工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用地空间上相对集聚演变,能源供应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工业配套服务业、食品轻纺业和现代制造业用地空间上相对均衡演变。(4)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的区域出让工业用地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平均供地规模和供地行业不同,区域发展阶段越高,对工业用地的需求越大。  相似文献   

12.
王泽宇  卢雪凤  韩增林 《地理科学》2017,37(10):1497-1506
通过构建海洋资源“尾效”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份(不含港澳台)海洋资源“尾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海洋资源“尾效”的平均水平为0.032 2,海洋资源对海洋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较高,资源利用方式整体呈粗放型。② 沿海各省份海洋资源“尾效”差异显著,其中广东、上海为海洋资源低约束型,海洋资源“尾效”值分别为0.009 4、0.009 8;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天津、辽宁、河北为海洋资源高约束型,海洋资源“尾效”值介于0.010 0~0.050 0之间;广西、海南为海洋资源强约束型,海洋资源“尾效”值均大于0.050 0。海洋资源“尾效”与涉海从业人员增长率、海洋资源消耗增长率、海洋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呈正相关关系,海洋资源消耗速度越快,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阻力越大,而劳动力、资本的过度供给会加大海洋资源消耗对海洋经济增长的阻碍力度。因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合理分配区域人力资源、提高涉海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并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降低海洋资源“尾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伟  沈镭  钟帅 《地理研究》2022,41(3):917-930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要形成新格局,解决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提高西部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计算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策略支撑西部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从水土资源承载压力和水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两个方面构建西部水土资源评估体系,选取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水土资源匹配度评价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评价方法,评估西部13个省份的水土资源承载压力、水土资源匹配度、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状态和潜力。结果显示西部水土资源压力指数在0.44~0.98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资源匹配度指数为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全国,西部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指数为0.4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趋势向好,整体存在很大潜力,但不同省市内部差异较大,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水平。西部整体评估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部各省份水土资源状况评估结果可对西部水土资源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近15年土地要素对经济贡献及Logistic 曲线拐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D生产函数,利用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7~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其Logistic 曲线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 研究时段,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投入要素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69、0.801、0.369;② 资本、劳动力、建设用地、科技进步投入要素对经济贡献率分别为52.31%、22.9%、20.74%、4.05%; ③ 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契合Logistic 曲线,拐点位于二、三产业产值为2 744亿元时(2002年),1997~2002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随经济增长呈加速上升态势,2002~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贡献上升速度减缓,并最终趋于平稳;④ 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呈递增态势,但科技对经济贡献率偏低。从转换土地经济发展理念、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实现经济由资源依赖性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偏离份额等方法,分析1995—2015年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减弱之势;结构效应和净竞争效应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皆处于劣势,第三产业则呈相反态势,分别以大城市和小城市表现最为显著;区位效应上,第二、三产业区位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皆为劣势,空间相互依赖作用逐步降低,其中森工类城市第二产业区位效应最为劣势。“结构性减速”成为再生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导因素,因地、因类制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爱民  刘加林  尹向东 《热带地理》2005,25(1):19-22,27
利用连续的动态资料,对深圳土地供给稀缺性、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土地利用弹性系数、土地供给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支撑了经济总量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土地供给呈现一致波动性,并表现出滞后性;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隐性贡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山地特色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康明 《山地学报》2005,23(6):744-748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后,重构与资源环境特质和生态环境目标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库区特色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三峡库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库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助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地关系优化,也将有利于库区脱贫致富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库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进行山地土地功能分区研究,提出发挥库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演化是新产业进入、旧产业退出的过程,新产业为区域创造新发展路径。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区域产业演化表现出路径依赖,而外生的制度因素可以改变新路径的方向。基于中国城市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历年土地财政和产业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Logit条件回归模型在城市-产业尺度实证检验技术关联与土地财政对区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技术关联促进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产生。②土地财政总体上阻碍了中国区域产业新路径的产生。③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总体上加剧了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阻碍了我国产业突破既有发展路径和实现转型升级。④土地财政对产业演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给增长显著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内生产业发展,强化了技术关联对产业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效应。在中部,土地财政的扩张效应促进了区域发展及其路径突破,区域产业演化受产业转移影响,不受本地技术关联驱动。在西部,土地财政抑制了区域发展,本地技术关联的影响不显著。在东北,土地财政带来的土地供给增长有助于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演化存在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Python程序抓取了中国土地市场网上的2010-2015年土地供应结果公告,采用空间分布重心、区位基尼系数、热点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中国县域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模时空特征,并用面板数据模型解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供地规模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该期间供地规模总体经历了先增后减,县域供地规模空间集聚度、热点区和次热点区总体在扩散;② 受“西部大开发战略”“援疆”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县域供地规模空间分布重心向西移动明显;③ 土地供应集中在城市群范围内,县域所在的城市行政等级与供地规模密切关联;④ 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供地总规模变化和平均供地结构存在差异,高等级发展阶段的区域平均供地规模较大;⑤ 公共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人口规模增长率和人均GDP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供地规模影响差异明显,投资建设对各个发展阶段的区域供地规模均有较强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固氮植物在山区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固氮植物在山区的应用潜力及前景进行了讨论。固氮植物不仅可以用于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持水土,还可以为山区提供大量的木本饲料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详细阐明了应用多年生木本固氮植物提高土壤肥力的新原理和新思路论述了植物篱、生物梯田的水土保持作用、建立生物梯田的方法及其与传统人工梯田相比的优越性。认为发展多年生木本固氮植物在山区水土保持、坡耕地土壤肥力改善、荒坡荒山的治理、木本饲料和薪炭林的发展及在恢复山区退化生态系统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