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省淤泥质海岸潮沟系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忍顺  王雪瑜 《地理学报》1991,46(2):195-206
江苏省淤泥质潮滩是最适于潮沟系统发育的潮滩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潮沟系统发育的诸因素,进行了潮沟系统形态与潮差的相关分析,并把江苏的潮沟系统与沪、浙、闽等省市的潮沟系统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潮沟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在落潮后期才存在的沟渠效应;2.潮沟和潮盆是潮滩上规模较大的韵律地形;3.粉沙级沉积物最宜于发育潮沟;4.潮沟的某些形态特征与潮差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5.陆地迳流干扰了潮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互花米草盐沼潮沟地貌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互花米草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能在淤泥质潮滩的高潮带下部和中潮带上部生长的禾木科植物,由于其植株高大、群落盖度高、根系发达等生物学特性,其对潮流动力特征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东台市笆斗垦区外互花米草盐沼地的潮沟形态调查,发现互花米草盐沼潮沟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潮沟密度大,可达50km/km2以上;潮沟的宽深比小,大多在8以下;沿岸堤发育,且多呈不对称状;一级主潮沟与主潮沟接头处普遍呈逆弧形;盐沼外侧边缘发育有明显的陡坎冲沟。分析认为这些特征主要与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和致密的植株等生物学特性有关,发达的根系增加了盐沼滩面的稳定性,而互花米草高大的植株增加了对潮水运动的阻力,提高了滩面落潮水的归槽水位,改变了潮流的泥沙沉积地点和涨、落潮流的流向,从而形成比较特别的互花米草盐沼潮沟特征。  相似文献   

3.
江苏中部海岸潮沟的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典型的潮滩地貌单元,潮沟(tidal creeks) 在江苏中部海岸潮间带广泛发育,并表现出复杂的摆动性。本文根据1981-2010 年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数据,对该区潮沟的平面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中部海岸潮沟(根据其长度差异) 一般分为4 级,1~3 级潮沟的个数分别为21、97 和688 (1:5:33),其平均长度分别为7587±1544 m、1921±916 m和327±200 m;潮沟在中潮带比较发育,其密度和分汊率明显大于高潮带和低潮带;主潮沟曲率从高潮带向低潮带呈减小趋势;外来引种互花米草扩展和大规模滩涂围垦活动对潮沟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后者明显地抑制了潮沟的发育。研究区潮沟的摆动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级别差异。与研究区北部的潮滩区域相比,海岸潮差较大的南部潮滩区潮沟的摆动性较大;同一个潮沟系统其1 级潮沟的摆动性>2 级潮沟>3 级潮沟;同一条潮沟其下段的摆动性>中段>上段;同一区段弯曲岸段的摆动性>顺直岸段;1 级潮沟上段、2 级潮沟中上段、3 级潮沟或位于盐沼内的潮沟其摆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湾水下动力地貌主要有潮间浅滩、河口沙坝、潮沟、潮流沙脊、潮流冲刷深槽、水下拦门浅滩、水下斜坡。该文阐述钦州湾的入海河流、潮汐、潮流、波浪等水动力的基本特征 ,分析水下地貌类型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和沉积物组成 ,并探讨动力地貌形成原因与机理及海岸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季子修  蒋目巽 《地理学报》1993,48(6):516-526
本区海岸现有30%的岸段为侵蚀海岸,海平面上升将使海岸侵蚀加剧。海平面上升因素在海岸侵蚀诸因素中的比重较国外同类研究结论偏小,这与本区海岸的特殊演变原因有关。海平面上升通过潮流、波浪和风暴潮作用增强,海岸潮滩和湿地损失,岸滩消浪和抗冲能力减小等途径引起海岸侵蚀加剧。其结果是,侵蚀岸段扩大,淤涨岸段减少甚至转为侵蚀,潮间带宽度变窄,坡度加大,从而使沿岸海堤等挡潮工程的标准要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研究慈溪市海岸变化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距今约2 500 a慈溪全境已形成南丘北海、中部为滨海平原的地貌格局;2)慈溪滩涂属于淤涨型滩涂,自宋代以来已修建11道海塘,新中国成立前海岸线平均每年向外推移25 m,之后则达到50~100 m;3)慈溪滩涂形成演变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约束、河川径流和人类活动等,近代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越来越大;4)西三闸附近涨潮潮位增高和庵东滩面淤高、扩大是西三潮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其诱因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西三潮沟的整治原则应是“因势利导,围涂治沟”。鉴于目前西三潮沟东西两侧都已完成直堤工程,建议在钱塘江连续丰水年时抛石筑坝,彻底截断西三潮沟。  相似文献   

7.
牟奎南  宫兆宁  邱华昌 《地理学报》2021,76(9):2312-2328
潮沟是陆海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主要通道,具有高度的时空动态性。以黄河三角洲新旧河道为界,划分黄河北岸(Ⅰ区)、南岸东(Ⅱ区)、南岸西(Ⅲ区)为对比研究区,选择1998—2018年5个关键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表征了潮沟发育程度的典型形态特征参数,剖析了黄河改道、湿地恢复工程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子对潮沟发育过程的影响,挖掘潮沟网络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潮沟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从1998年黄河改道初期至2004年湿地恢复初期,Ⅰ区各等级潮沟数量大幅减少;由于潮滩淤进和互花米草固滩作用,Ⅱ区潮沟数量、密度、分汊率呈现增长趋势,在2013年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期,潮沟曲率、分汊率明显增大;Ⅲ区潮沟发育的等级、长度、密度最大,等级间的转化频率最高,湿地恢复工程导致低等级潮沟数量、长度明显减少,较强的海洋动力抑制了潮沟曲流的发育。② 黄河改道和侧弯丁坝建设导致平均归槽长度(OPL)增大,潮沟网络的排水效率减少。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使排水效率增大,OPL不断降低;潮沟发育程度Ⅲ区>Ⅱ区>Ⅰ区。③ 潮沟系统由快速变化青年期整体进入缓慢变化中年期,发育状态趋于动态平衡。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大范围潮沟的发育过程及演变机制,为沿岸潮滩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潮滩潮沟近期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黄海军  樊辉 《地理学报》2004,59(5):723-730
作者选用1986年和2001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分形理论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河口岸段潮滩潮沟的发育演变。结果表明:近15年来,挑河口~106站和现行水河口(1976~1996年黄河入海口,下同)~甜水沟岸段分维值D增大,呈顺向演替;其余岸段分维值均减小,表现为逆向演替。人工围垦挤占了大面积潮滩,人工岸线不断向海扩展,其最大推进速率达0.8 km/yr;同时,潮沟长度缩短,最严重的岸段每年减少14.9 km。通过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三角洲潮滩发育的重要因子,其导致整个三角洲的潮滩体系严重退化,自然形成的潮沟时空谱系不复存在;另外,发育时间长短、入海泥沙、海浪和潮流对潮滩发育演变亦非常重要。目前,黄河三角洲潮滩可分为河口滩、潮控滩、浪控滩和人控滩4大类型。  相似文献   

9.
江苏北部开敞淤泥质海岸的侵蚀过程及防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虞志英  张勇 《地理学报》1994,49(2):149-157
开敞淤泥质海岸是淤泥质海岸的主要类型,其自然演变过程,主要受沿海河流泥沙供应条件的制约,一旦泥沙供应消失,海岸往往进入不可逆转的侵蚀过程。江苏北部淤泥质海岸的侵蚀过程,起自1855年黄河入海口北归利津入海以后,主要是在近岸破波对岸滩物质的冲刷和潮流的输移扩散作用下进行的。通过对淤泥质海岸动力和沉积物性质的认识和概化,对海岸侵蚀过程作出定量模拟,并对该地区海岸防护工程作出评价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纪念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是中国现代河流地貌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本文对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资纪念。研究涉及4个方面:① 水系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变,包括大江大河水系历史发育和山区河流地貌;② 侵蚀与产沙过程,包括有物理成因基础的侵蚀产沙模型、侵蚀产沙过程的尺度效应、植被对侵蚀的影响及临界现象、坡面细沟发育过程模拟等;③ 河床过程与河型,包括河道冲淤过程、河床演变、河型成因与演变等;④ 河流地貌系统研究,包括流域系统不同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河流地貌系统中的高含沙水流和多营力地貌过程、河流地貌系统对于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河流地貌系统中的泥沙灾害和河流地貌系统的实验研究等。50年前沈玉昌先生与钱宁先生提出在地貌学与河流动力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中国河流学科。文中对此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需要深化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利用综合方法对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做了系统研究,发现并验证地面古河道25条,按形成时代将其分为两期,其中,早一中全新世古河道6条,历史时期古河道19条,按地貌形态将其为4种类型,包括高地古河道带,条状高地古河道,槽状洼地古河道和古河槽,其中条状高地古河道为该区主要的古河道类型。  相似文献   

12.
江苏吕四小庙洪淹没性潮汐汊道的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喻国华  陆培东 《地理学报》1996,51(2):127-134
运用沉积学、地貌学和海洋动力学方法,对小庙洪水道进行了历史演变、现代动态及稳定性分析,提出淹没性潮汐道的稳定性。淹没性潮汐道的开发利用必须顺应汊道自然演变规律,并考虑其内部稳定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周围现代和上升海岸地貌进行了研究。认为现代海岸地貌有三类:碎屑海岸、基岩海岸和冰崖海岸。对碎屑海岸受负载浮冰的波浪作用造成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成因和类型研究。系统研究上升海岸之后得出结论,该区上升海岸地貌以海拔20米为界,上下分别属较老组和较新组。海岸平均上升速度为10毫米/年。  相似文献   

14.
三角洲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珠江三角洲感潮河段年最高洪潮水位存在长期上升趋势的事实,提出了河口区感潮河段洪潮水位频率分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新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不同年代同频率的设计洪潮水位各不相同,也存在相应的长期变化趋势。以灯笼山站为例,新方法计算的2030年和2050年的百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分别为3.12m和3.28m,比传统频率分析方法计算的结果分别高出0.24m和0.40m。建立有关部门在制定河口区的防洪标准时,根据洪潮水位的长期变化趋势作相应的动态调整,以适应河口区洪潮水位变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上海淤泥质潮滩潮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元  王宝灿 《地理研究》1994,13(3):60-68
本文具体讨论了上海淤泥质潮滩的潮锋作用过程,定性给出了潮锋的形成机制,认为潮锋作用及其水体高含沙量现象的本质在于“潮锋带水体水流加速效应”,即,由于潮滩坡面变化平缓的特殊性,涨潮水体前锋沿程存在着一持续时间可达数十分钟的水流加速过程.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潮锋作用在滩面塑造过程中的地位,并重新定义了潮锋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Olsen, H.A.: Analyse af den morfologiske udvikling på strandplanet nord for indsejlingen til Torsminde havn 1947–85. Geografisk Tidsskrift 86: 31–45. København, juni 1986.

Abstract

Movement of bars on the off-shore by Torsminde harbour on the west coast of Jutland, Denmark is described and connected with structures of moles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port entrance.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沿海造船工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古老的造船国家,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是具有船舶产量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具备国际性产业基本特征的工业部门。文章分析了我国造船工业分布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与差距。对我国造船工业特别是在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下的珠江(广州至虎门)下属河成水道,而是潮道-潮成水道。论述了这一水道的成因和动力地貌特点,强调指出了这一潮道体系中潮滩和潮汐汊道存在的重要性。认为洙江的保护必须首次注意保护好潮滩(潮道中的近岸浅滩),即不要再缩窄江面;其次是不能随意将潮道四周平原上的潮汐汊道堵塞或消灭  相似文献   

19.
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设计出了包括 1个高级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人口状况等 5个基本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30个元素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结构框架,熵技术支持下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以及由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所集成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综合评价模型,并依次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