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点苍山-罗坪山地区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川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晔  韩添丁  朱静  丁丽勋 《热带地理》2003,23(4):304-308
通过野外考察及地质地貌剖面解析,对云南点苍山的地貌发育作了分析研究,并对罗坪山丽江期古冰川作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认为:点苍山的地貌是一种多元化、多层次、聚变式的多层地貌组合.其地貌发育系统自山顶到坡脚分为古夷平面解体过程,古冰川与冰缘作用,流水作用,古冰川漂砾、洪积、冲积、泥石流、水石流等混杂堆积,山麓阶地与滨湖平原发育过程;点苍山发育了二次冰期,即未次冰期(大理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丽江冰期),是中国大陆发育古冰川的最南界;比苍山主峰海拔低800m的罗坪山发育了倒数第二次冰期,出现了复合型山岳冰川.  相似文献   

2.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104-110,F0004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部最近两次冰期降温幅度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冰楔假型和原生沙楔证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倒数第二次冰期的气温比现在低12℃以上,末次冰期最盛期低11℃以上。高原上冰期的降温幅度明显大于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因此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放大作用在其本身也有表现。青藏高原冰期降温幅度增大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冰期中冰川与荒漠面积增加导致的地面反射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李栓科 《极地研究》1995,7(4):10-19
拉斯曼丘陵在渐新世已被冰盖覆没,晚渐新世冰盖厚度最大,自中新世开始,冰盖逐渐减薄后退,但该丘陵仍为冰盖占据。更新世冰川作用规模不及第三纪。18kaB.P.该丘陵区覆冰厚度超过170m,冰盖前缘仅增厚30m左右。冰盖后退出露基岩约在10.0kaB.P.前后,自9.41~6.5kaB.P.,冰川以2~3m/a的速率后退,岛屿区全部出露;自6.5~5.0kaB.P.,冰川后退速率减为1.0~1.5m/a,丘陵区裸露50%以上;约自5.0kaB.P.开始,丘陵区几乎全部出露,冰川冰盖范围与今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和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冰期(阶)与间冰期(阶)旋回的不断细化,第四纪冰期系列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对比之间所反映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通过中国第四纪冰期与MIS阶段对比,结合分析气候旋回与构造运动对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冰期(阶)或者间冰期(阶)发生的时段应尽可能对应于MIS的偶数或奇数阶段,有助于MIS框架下新的冰期(阶)的发现;②中更新世以来,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可能受控于100 ka轨道偏心率变化的气候大背景,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规模总体上与全球冰量变化一致。然而,末次冰期早、中期的冰川规模却与MIS所记录的全球冰量变化不尽一致,强烈显示气候与构造环境对冰川作用的影响;③目前在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方案中,存在着冰期系列由时间和地点双重命名的现象,建议用大理冰期、古乡冰期分别代替末次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  相似文献   

6.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的冰川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拉斯曼丘陵在渐新世已被冰盖覆没,晚渐新世冰盖厚度最大,自中新世开始,冰盖逐渐减薄后退,但该丘陵仍为冰盖占据。更新世冰川作用规模不及第三纪。18kaB.P.该丘陵区覆冰厚度超过170m,冰盖前缘仅厚30m左右。冰盖后退出露其岩约在10.0kaB.P前后,自9.41-6.5kaB.P,冰川以2-3m/a的速率后退,岛屿区人武部出露,自6.5-5.0kaB.P,冰川后退速率砬为1.0-1.5m/a,丘陵  相似文献   

7.
130ka B.P.前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的气候侵蚀事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杰  张信宝 《中国沙漠》1998,18(2):105-110
通过黄土高原塬区、梁峁区和断陷谷区典型沟谷的阶地堆积、侵蚀面及其与之相邻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研究,并结合古气候特征分析,提出倒数第二次冰期冬季风向末次间冰期夏季风过渡期黄土高原东部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气候侵蚀事件。沉积特征研究和古气候复原结果表明,此次侵蚀是一次以暴雨为主要动力的快速侵蚀事件。  相似文献   

8.
摆浪河流域的ESR年代学与祁连山第四纪冰期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摆浪河发源于走廊南山北坡,是黑河的一条支流。在河源区保存有六条完整的冰碛和较为完整的阶地序列。应用ESR技术对采自该处较老的第三、第五、第六套冰碛和冰水成因的主阶地上的砾石层与上覆黄土进行了测年研究,测试结果分别为13.4ka、135.3ka、462.9ka、130.1ka、130.2ka。根据测试的结果并结合地貌地层学得出:3800m以上“U”型谷中的第一、第二套冰碛为全新世中小冰期、新冰期沉积的冰碛;第三套冰碛物是末次冰期晚期沉积的,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相对应;第五套冰碛物是与深海氧同位素6阶段相对应的冰期沉积的;第六套冰碛物是与深海氧同位素12阶段相对应冰期沉积的;由此推断介于第三套与第五套冰碛之间的第四套冰碛是末次冰期早期沉积的,即可与深海氧同位素4阶段相对应。主阶地与第五套冰碛是同一时期形成的,这也与地貌地层学的推断相一致,从此处完整的冰川沉积序列还可以得出:在更新世中,祁连山地区至少存在三次冰期,经历四次冰川作用。祁连山部分地段或是整体至少在463ka前就已经抬升到当时冰期气候相耦合的高度。ESR可以用于河流、冰川沉积物的测年。  相似文献   

9.
气候不稳定性的重要发现:对国外冰芯研究进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大河  李培基 《地理学报》1997,52(5):470-476
冰芯分析使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最近格陵兰冰盖顶部的一对冰芯证实了末次冰期出现过多次冷暖时段的快速转换。GRIP冰芯还发现未闪间冰期盛期也为冷期所打断。安第斯山注芯提示了末次冰期热带气候变化之谜。过去被广泛接受的气候稳定的间冰斯和气候多变的冰斯的结论,以及恒温式热带冰期气候运转模式都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山站地区在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的输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作者随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队(1994-1996年)赴中山站夏考期间,使用TMT(系留式气象塔)观察系统,在中山站,冰盖和海冰等三个点上观测到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等大气要素的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为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三个观测点上的动量通量,曳力系数和感热通量,在近中性条件下,中山站粗糙度高度为2.9cm冰盖与海冰点二者粗糙度高度差不多,分别为2.8×10^-2cm和3.6×1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空间结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柏林 《地理研究》1996,15(3):50-56
市场、农产品流、服务区是城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的三个组成要素。市场是农产品流的集散地、服务区的核心,它的规模和布局不仅制约农产品流的流向和流量,而且影响到服务区的空间特性。因此,调整农产品市场的规模和布局,是城市农产品购销网络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天山中段及祁连山东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及环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宗太 《地理学报》1991,46(2):160-168
本文通过考察、航片判读、及AAR法测算了冰川变化,用地衣、文史资料、及树轮年表进行了小冰期的测年,使用实测资料分析、冰岩芯及树轮资料等估算了小冰期的气温与降水、并进而计算了地表径流的变化。在全部讨论中,还引用了一些试验性的方法和公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三个月的短期气温资,利用自然止交函数展开和最小二乘方法按不同季节分别对大别山东段和北段的气温资料进行延长,得到了该地区一年内的旬平均气温,其相对误差在4.1%—13.9%之间。  相似文献   

14.
198 7年 1 1月至 1 988年 4月在菲尔德斯半岛东南附近海域采集到的仔鱼体长为 1 3 .1 -1 5 mm,它们都处于早期发育阶段。经鉴定隶属一科 (南极鳕鱼科 Nototheniidae) ,一属 (Notothe-nia)两种 :(N.larseni Lonnb,N.gibberifrons Lonnb)。 N.larseni占 88 ,N.gibberifrons占1 2 %。本文对仔鱼形态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服务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两大三角洲城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既具有中心城市竞争力优势明显,周边城市成长力旺盛等共同特点,又存在长江三角洲城市服务业发展较均衡而珠江三角洲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普遍较高等不同特点。对两大三角洲服务业的分工与合作及区外影响等作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两大三角洲城市群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战略。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cademic geography is dotted with fly-specks from the fashion conscious who have skittered from one enthusiasm to another like aggravating bugs in midroom flight. Our disciplinary history in fact abounds in dead-end roads entered at fatally high speed, theoretical turns not negotiated, crossroads oracles proved dismally inaccurate. By contrast, the formidable cultural geographer and landscape historian J. B. “Brinck” Jackson (1909–1996) conceived of a more slowly developing world, replete with enduring geographies. Although firmly Brahmin by origin, Jackson was chary of the fleeting fashions and power tropes of what he sometimes dubbed the Establishment. He was inclined instead to attend to the structures of the everyday, emphasizing community and connection over didactic fashion. With writing grounded in daily experience and a consummate ability to witness pattern, he urged geographers to think and envis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追寻山区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向,依据山区农业生产的现状特点,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实现我国山区农业有序发展的两条基本道路:1.耕上—土地—基地化建设的道路;2.种植业—大农业—商品农业的道路。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走上述两条道路所要实行的四项关键措施和重点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ENSO循环过程对南极海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 1 951- 2 0 0 2年NINO特征指数 (NINO1 +2 ,NINO3 ,NINO4 ,NINO3 .4)和 1 973-1 998年南极海冰北界范围以及 1 950- 2 0 0 1年SODA海洋温度资料。首先分析探讨了在ElNi no期间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在南半球的传播途径 ,进而研究了ENSO以及东南太平洋异常海温场与南极海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ElNino期间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异常暖水 ,是沿秘鲁和智利沿岸向极传播。其传播过程持续大约 1年的时间 ,但未发现沿南赤道流的西传现象。ENSO循环过程与南极海冰变化存在一定联系 ,特别是Amundsen Belling 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海冰的变化与ENSO暖事件 (ElNino)较为密切。当ElNino事件发生后 ,时滞 2年左右的时间 ,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的海冰将出现明显的减少现象 ,特别是南极半岛的海冰减少最为明显。ElNino事件对南极海冰的影响过程是 ,堆积于赤道东太平洋的大量异常暖水 ,沿南美 (秘鲁和智利 )沿岸近海向极地传播 ,异常暖水的这种向极传播过程将引起近极的海温场出现异常升高 ,最终导致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地区的海冰减少。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Amundsen Bellingshausen海和南极半岛的海冰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与这一时期的ElNino事件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境内红河蛮耗站的多年径流量观测数据和云南的降水场、气温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结论为:近50年来,纵向岭谷区红河的跨镜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了较大时间尺度的波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雨季开始后的6-11月份;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其特征时间尺度约为2年、8年和17年;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干、雨季的降水量场变化之间存在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云南干、雨季的气温场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显著,说明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云南降水量场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孙洪亮 《极地研究》1992,4(4):102-108
本文使用南极长城站 1 987年 3月至 1 988年 2月连续观测资料 (每小时观测一次 ) ,对这里的潮波系统、潮汐类型、潮时、潮差和水位等潮汐特征进行了分析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