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1.对教育方法的认识教育首先是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教育又是人文学,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教育还应该是美学,教师要对知识的呈现、交流方法进行艺术化处理,在美的享受中、在对知识的热爱中,与学生一起创造、享受幸福的地理课堂。2.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这应该是教育者时时拷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来自对"钱学森之问"和他的幸福生活的考量。  相似文献   

2.
沈慈勇 《地理教学》2021,(11):33-37
教学主张是教育者对教学规律本质的认识与把握,支配教育教学行为.基于对地理学科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新课程改革思想和新高考评价体系目标要求,提出地理教学"问·思·辨"主张.旨在培育学生善于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地理问题,主动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培育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地理科学思辨品质,从而利于学生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科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素养.  相似文献   

3.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10,(11):10-11
地理教学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对教学的研究,所有优秀的教学过程总是和教学研究交织在一起。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卢彦凝 《地理教学》2014,(16):20-22
地理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探究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地理思想为依据,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章内容,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和体现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地理过程思想、空间观念、因地制宜观、人地关系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学至关重要。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相反,消极的情感就像一个“减效器”,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缺失,掌握科学的情感教学方式和策略,很好完成教学目标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往往把科学和艺术对立起来,认为科学作品严谨、精密、逻辑性强,而艺术作品则包含有较多的主观因素。事实上科学与艺术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它们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逻辑思维与艺术的形象思维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也就是说,科学与艺术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去揭示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但在认识过程中,存在有共同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在许多科学领域(如建筑学、地图制图学等等)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变得日益密切和广泛,优秀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地理教学》2012,(21):39-40
地球运动是高一上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教材和考试试题之间的巨大差异,有些教师在讲解本内容时,对于教材的处理往往不知所措,教师往往全部依据自己的教学案,而遗弃教材。但是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其语言的规范、严谨、简洁性是教学案不可比拟的。同时教材也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直接体现,其教学价值也不言而喻。新课程要求"用教材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内容要求3.5"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落脚在"碳减排"的"国际合作"行为.此条内容要求的科学逻辑是:"碳排放—碳循环—温室效应—环境影响(全球变暖)—国家安全风险—碳减排—国际合作",体现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空间内发展是人地和谐的自然基础这一基本思想;在整个逻辑链条中,"国家安全风险"环节的内容是理解"碳减排"和"国际合作"行为的重要性.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问题是现实的全球尺度人地关系问题,此条内容要求覆盖了人影响地、地影响人、人对影响的反馈等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9.
在韩国,地名通名被称为后部要素。所谓后部要素,自然是相对前部要素而提出的概念,韩国地名大部分是由前部要素结合后部要素而构成的。前部要素对应的是我国地名学研究中的"专名"。专名的形成和人们对该地域的最初理解和认识相关,体现着各式各样的"命名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名的"得名之由"。而通名标志着人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地理课程资源开发"重物轻人",不少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往往局限于文本、视频和课件,而忽视更多有意义的精神材料与素材;即使已开发的地理课程资源,教师往往是"重开轻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在于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考的满意(崔允漷语);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  相似文献   

11.
正月相变化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文现象之一,是中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但大多数学生仅仅知道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对月相的变化规律却知之甚少。实践观察是获取月相变化规律的重要方式,但受制于天气变化和生活经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对月相变化的成因一知半解。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月相变化规律,弥补观察的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月相变化规律演示仪"。该自制教具在地理课外活动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用效果良好,在第七届"华师京城杯"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中荣获二等奖。教具装置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课程最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其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与方法。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具有发现和解释其他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设计思想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习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导学案这一教学设计形式集学案和教案于一体,既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又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规划中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规划的作用,控制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区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认为:(1)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存在利益认识不一致;(2)强化区域规划宏观调控的政策功能是协调利益冲突,保证政府和私人的全社会参与和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3)在现阶段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由政府承担,私人资本很少参与的情况下,宜追求体现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免陷入空洞和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地理解题思想和方法能搭建起地理知识和现实问题的“桥梁”,有效认识、思考与解决地理问题,适应新高考的考查要求。本文在充分解读“将今论古”思想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结合高考评价体系和新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和要求,理清“将今论古”思想的思维路径;再将该思维路径进行实证研究,建构典型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有效认识、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199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数,三条发展指数曲线相互交错,趋势基本相同,尤其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在不断进步。但从三者对比来看,三化之间不同步现象明显,出现脱节现象。进而对其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三化"在时间上并非同步而生,工业化的进步会滞后一期引起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工业化对"三化"的拉动作用在短期内立即体现,长期内需要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为"三化"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城镇化水平提高,但是需要滞后三期才会体现。据此提出"三化"统筹的基本思路是"用农业化范式发展工业化","用工业化范式发展农业现代化","用工农业融合集聚发展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成都粘土"由Thorp和Dye于1936年命名,用以指示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西北部丘陵及高阶地上的含钙质结核粘土。Thorp和Dye并提出,"成都粘土"可能是遭受风化的风尘堆积。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发育完整的第四纪粘土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在Thorp和Dye之后的70多年间,"成都粘土"成为土壤学家、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成都粘土"的成因、物源、时代及其古环境意义,以及"成都粘土"与青藏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成都粘土"作为可能的风成堆积,针对其的研究,对认识和了解地质时期,尤其是冰期和冰消期四川盆地西部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大气环流格局及强度,以及风尘源区的植被覆盖及干旱化等古环境变化是十分有意义的。此外,"成都粘土"及其下伏的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是著名的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粘土,对于这一特殊土体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此,就有关成都粘土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深入调查成都粘土的分布范围及其地貌分布特征;2.开展成都粘土的精细年代学研究并建立标准剖面;3.褐色粘土和网纹红土的成因及物源的深入研究;4.确认"成都粘土"、褐色粘土及网纹红土三者间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沉积间断;5.阐明"成都粘土"与川西高原黄土、黄土高原黄土之间的物源关系;6.重建"成都粘土"的风尘传输过程及机制;7.探索各层粘土的成因及后期风化改造对其超固结性、胀缩性和裂隙性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理论形成和发展往往受到其主要思想家所代表的具有特定地理特征的国家的利益诉求和政策关切的影响,在地缘政治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国别倾向"。在西方现存的三大地缘政治思想传统中,尤以"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影响最大。这一思想传统的主体由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构成,主要反映了以英美为代表的海洋性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方法论演变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叶超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0,29(5):947-958
主观和客观是地理学方法论研究的一对重要范畴。价值判断是主客观问题争论的焦点。外在的科学或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等因素为客观范畴,地理学家的价值判断、目的等方面的因素为主观范畴。客观层面的分析表明:专业化和交叉化并行的整体科学发展特征,以及科学哲学理论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强烈影响了地理学方法论;交叉化的倾向使二战以后的地理学频繁地向其它学科借鉴理论和吸取方法,从而在范围上拓展了地理学方法论;而科学哲学理论从范式、研究纲领向多元主义的演替路径使地理学方法论也经历了单一范式向多元主义发展的过程;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使地理学家深切认识到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修辞对地理学的强烈影响。主观层面的分析表明:研究者不可能摆脱他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不可能"中立"于研究对象;在处理价值判断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时,研究者要持有审慎的态度和逻辑严整性的原则。在科学研究的目的论上,研究者最终应该具有一种人本主义的"自向性",即从认识研究对象回复到认识自身。从客观和主观结合的角度看,方法论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则与研究者个性和目的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地理学科是一门关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学科,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中的许多知识体现了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因而,深刻领会地理教材中的辩证法思想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