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晓东  倪荣鑫 《地理研究》2018,37(6):1159-1180
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加快了由欧美市场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在国家“51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大陆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邮轮业的战略性新兴市场。目前,培育邮轮文化、做大客源市场、增强邮轮产品认知度和邮轮品牌辨识度是中国邮轮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深刻理解本土游客对邮轮产品的感知情况至关重要。以国内最大的中文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行网(www.ctrip.com)的游客点评数据为样本,以2016年在中国投放大型(7万t级以上)豪华船舶的邮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满意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游客的邮轮产品形象感知、情感表达、满意度评价以及在不同邮轮品牌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游客对邮轮产品的形象感知表现出“核心层—次核心层—过渡层—边缘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其中核心层要素反映了与国际邮轮市场基本一致的邮轮产品形象。此外,游客对邮轮旅游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色彩,对邮轮服务、邮轮住宿、邮轮餐饮、邮轮玩乐等属性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岸上观光表达出较多的负面情绪和较低的满意度。特别是国内游客对邮轮品牌的辨识度缺失。在核心形象方面,品牌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品牌特色主要体现在语义网络边缘层的长尾词汇上。最后,提出了提升国内邮轮产品认知度、满意度以及品牌形象辨识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晓东  侯雅婷 《地理科学》2017,37(5):756-765
自2006年开始,中国邮轮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上海拥有中国大陆硬件最优良的邮轮母港,游客接待量已经跃居全球前列。然而在港区功能配备、游客在港服务等方面,上海与国际著名邮轮母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构建了邮轮母港的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出发的母港游客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从而识别出了单项指标的期望满意差距,进而提出了上海母港满意度提升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应着重在网络与信息服务、港区免税购物、儿童设施配备、通关安检效率、停车与人车分流、港区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审视世界邮轮建造业的发展过程与区位特征既能揭示邮轮工业空间组织特征,又能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的邮轮建造及关联产业提供借鉴。运用ArcGIS10.2软件空间叠加与重心模型分析世界邮轮建造业的空间演化与集聚地发现:(1)1900年前全球邮轮造船厂数量很少,1900—1950年伴随邮轮旅游诞生和成长,邮轮工业增速较快,直到20世纪60年代形成现代意义的邮轮制造业,其中尤以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和德国迈尔集团分别雄踞海洋邮轮、内河邮轮与豪华邮轮建造业榜首。(2)世界邮轮建造业总体呈现吨位大型化、环保节能成为技术攻坚方向等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加速造船企业的兼并重组,邮轮造船厂重组行为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3)世界邮轮建造业重心经历了如下历程:1860—1960年集聚于美国东海岸,1961—1990年迁移至欧洲地区,1991年后日本与韩国开始尝试邮轮建造及香港积极收购欧洲邮轮造船厂,但未打破世界主要邮轮造船厂与邮轮运营公司集聚地的“空间错位”特征,印证了邮轮建造业垄断趋势加剧。  相似文献   

4.
中国邮轮旅游竞争潜力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分析邮轮旅游核心产业要素及竞争潜力构成的基础上,构建邮轮旅游竞争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资源禀赋、邮轮旅游经营绩效、企业运营能力、金融保险业服务能力、交通保障能力、城市支撑能力等方而进行分析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沿海8大邮轮旅游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分析;依据评价结果,将8大邮轮城市划分为邮轮旅游竞争优势区、较优势区和一般优势区的3个层级.提出未来中国邮轮旅游将形成以上海为邮轮母港.以深圳为区域中心港,辅以宁波、厦门、海口等挂靠港的对台湾、东南亚的南方邮轮旅游区;以及以天津为区域中心港,辅以青岛、大连的对日、韩的北方邮轮旅游区的整体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以来,邮轮旅游的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全球旅游业的整体增长水平,并且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在收集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外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主要有:邮轮旅游与海洋生态破坏研究、邮轮旅游与海洋环境污染研究、邮轮旅游的碳排放研究、目的地的经济收益与环境代价研究、行业自律与国际防污法律研究以及环境影响的全流程控制研究等。文章认为,国际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正向纵深发展,我国应对邮轮旅游的环境影响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为此,需要加强远洋邮轮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充分挖掘三峡内河邮轮旅游环境影响样本,积极开展南海地区邮轮环境影响的预研,强化邮轮环境影响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完善邮轮环境影响管理体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邮轮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旅游和接待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业务之一。随着全球邮轮市场的东移,中国邮轮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已发展成为亚太邮轮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邮轮经济的不断深化,邮轮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日渐广泛而深远,而邮轮旅游的可持续性与责任性问题将成为该产业发展的重大议题。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邮轮旅游及其影响的审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对邮轮旅游业的负效应或负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研究成果非常有限,研究视角也较为宽泛。本文主要对近15年来国外邮轮旅游可持续性与责任性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在对邮轮经济的有限性、邮轮旅游对自然环境破坏和社会—文化冲击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负责任邮轮旅游”的系统结构与行动框架,可为中国今后邮轮旅游业持续、快速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7.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整体和单项因素两个层次对旅华外国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游客对旅游地的安全性、东道主友好性评价最高,对东道主行为评价一般,对环境卫生评价较差。游客整体上认为到中国旅行价格便宜,对住宿、餐饮服务评价最高,基本认可旅游交通、娱乐和购物服务,对导游和通讯评价较差。在实地旅游体验的基础上,游客对到中国旅游总体较满意。然而,由于国内环境卫生状况、旅游信息解说系统不完善以及少数人的行为陋习等问题,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影响其后继行为,限制了对国际客源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邮轮萌芽于19世纪初,而真正携带游客的邮轮旅游则主要开始于19世纪中叶。邮轮旅游从最初主要为社会精英和富人阶层参与的简单社会活动,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市场现象。国外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积累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日臻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邮轮旅游业则刚刚起步,有关研究远为滞后,亟需了解国外邮轮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借鉴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广泛综合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外邮轮旅游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展望,希望研究结论可以为促进中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引导中国学者开展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朝辉  陆林  夏巧云  吴悦  王莉 《地理研究》2012,31(2):279-289
通过对上海世博会大样本游客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研究中外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偏好差异及其产业影响。研究表明:(1)国内游客住宿以经济型饭店为主,住宿地集中在世博园区周边及城郊区域,入境游客以星级饭店为主,住地集中城市商业中心附近区域。(2)中外游客在世博园区餐饮消费以快餐及地方特色餐饮为主,消费偏好维度中游客最关注的是菜肴维度与服务维度,国内游客更关注菜肴,入境游客更关注服务。(3)国内游客购买世博商品主要留作纪念,入境游客主要用于馈赠,消费偏好维度中国内游客最为关注是商品主题文化属性和设计加工维度,入境游客最为关注商品的商业维度和功能效用维度。(4)国内游客市内游憩空间区域集中程度高于入境游客;中外游客市内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入境游客选择出租车出行较多;国内游客晚间活动以游览世博园为主,入境游客选择其他娱乐活动较多。对世博游客行为特征与消费偏好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理论上丰富了重大事件旅游研究内容,实践上对于重大事件旅游市场开发与目的地产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高游客满意度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青海省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五级态度量表量化游客满意度评价项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总体满意度以及游客重游率等方面开展综合测评.研究表明:国内游客对青海各旅游环节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上处于满意和一般之间,旅游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游客重游青海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长江游船旅游产品目前仍以观光型产品为主,随着游船业和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长江游船开发休闲旅游产品是必然趋势。文章指出游船休闲旅游产品应具有舒适性、参与性和选择性等特点;提出营造休闲氛围,完善游憩设施和休闲娱乐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开发中下游航线,实现差异化竞争,二元营销等开发长江游船休闲旅游产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Seafarers are a unique occupational group who are recruited, by international agencies and work under contract on board ships of different kinds: merchant cargo and container ships; deep sea fishing vessels; and cruise ships. Seafarers “travel” either globally or regionally over varying distances. This paper seeks to find a place for the movement of seafarers in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context of labour migration. They undertake a particular type of circulatory or ‘transversal’ labour migration, and have established a special form of social identity. Locating them within theoretical migration and transnational concepts will contribute a new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3.
产品品牌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非标准化特征要素,是内生变量.选择24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作为样本,考察集群内产品品牌数量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发现产品品牌数量对集群的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然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过多的产品品牌数量也会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后,对变量进行重新组合后发现,目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品牌数量仍旧低于临界值,在品牌培育上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付出.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sation has ushered in fundamental changes that have led to a break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s of production and places of consumption, and sometimes a rejection of global products and corporations at the local level in accordance with neolocalism. The objective of the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egional identity on the local impacts of global processes by applying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brewing industry, in which consumers are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the beer offered and can influence it, for example by putting pressure on representatives of restaurants. Beginning with extensiv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e various impacts of brewery acquisitions in three Central European countries – Czechia, Poland and Slovakia – that differ regarding the role of beer in the identity of their inhabitants. Thereafter, they focus on two Czech beer brands, the production of which was relocated to other regions after acquisitions. Based on field studies in the regions of the brands’ original production, the authors find that both brands lost popularity among their original customers. They conclude that for Czech customers, the place of produc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when choosing a beer brand.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8年海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渤海海上船舶位置及密度、船舶速度等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船舶流量日、月和季节变化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 渔业船舶多活动于近岸海域,呈团聚状分布;商业船舶多聚集在公共航道区,整体呈带状分布;货船数量占商业船舶总量的78.58%,主要为中型货船,客船与油轮以中小型船舶所占比重相对较大。② 渤海船舶速度以中低速为主,尤其是渔业船舶;较高速度的船舶主要是大中型货船和客船。③ 渔业船舶活动时间和季节变化特征显著,秋季休渔期结束后以及白天工作时间段渔船活动较频繁;与渔业船舶相比,渤海商业船舶活动受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影响较小。分析发现,渤海交通流密度高,船舶会遇频繁,发生船舶碰撞以及重大污染事故的风险较大;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海上交通与渔业捕捞作业船舶之间存在较大的海域空间利用冲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沿岸社会经济发展与港口建设、海域管制等因素影响海上船舶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