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晓东  倪荣鑫 《地理研究》2018,37(6):1159-1180
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加快了由欧美市场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在国家“51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大陆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邮轮业的战略性新兴市场。目前,培育邮轮文化、做大客源市场、增强邮轮产品认知度和邮轮品牌辨识度是中国邮轮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深刻理解本土游客对邮轮产品的感知情况至关重要。以国内最大的中文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行网(www.ctrip.com)的游客点评数据为样本,以2016年在中国投放大型(7万t级以上)豪华船舶的邮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满意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游客的邮轮产品形象感知、情感表达、满意度评价以及在不同邮轮品牌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游客对邮轮产品的形象感知表现出“核心层—次核心层—过渡层—边缘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其中核心层要素反映了与国际邮轮市场基本一致的邮轮产品形象。此外,游客对邮轮旅游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色彩,对邮轮服务、邮轮住宿、邮轮餐饮、邮轮玩乐等属性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岸上观光表达出较多的负面情绪和较低的满意度。特别是国内游客对邮轮品牌的辨识度缺失。在核心形象方面,品牌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品牌特色主要体现在语义网络边缘层的长尾词汇上。最后,提出了提升国内邮轮产品认知度、满意度以及品牌形象辨识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晓东  徐美华 《地理科学》2020,40(10):1688-1697
以全球最大的邮轮点评网站——邮轮评论家为数据来源渠道,以编辑(Editor/Expert)的文本点评以及对167艘邮轮10大属性的打分数据为样本,利用词频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全球21个邮轮品牌的产品属性、总体评价以及品牌定位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专业型游客来说,餐饮、客房和娱乐是关注度最高的船上属性,服务、性价比和公共空间是满意度最高的船上属性,客房、餐饮、公共空间、性价比和娱乐属性对邮轮总评具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与行业界定下的品牌行为相比,基于专业型游客感知的品牌划分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当前亚太地区成为世界邮轮产业发展的重心,我国邮轮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势。诸多国际经验表明,作为特殊的海港城市——河口海港城市具有发展邮轮经济所依赖的城市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成熟的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发展相关产业和综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本研究运用SWOT-PEST分析方法,对我国典型的河口海港城市南京发展邮轮经济的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其邮轮码头及配套服务设施条件、政策文化和产品等软环境、区域港口竞争等主要约束的响应对策,从而提出南京邮轮经济的发展应凸显河口海港的特色,选择综合"邮轮城"发展模式,政府主导的多元经营的管理方式,并注重产业和港口联盟等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曾冰  谢琦 《中国沙漠》2022,42(3):41-50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经济地带和生态屏障,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探索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18年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经济重心、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黄河流域市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黄河流域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倒金字塔形结构特征以及下游>中游>上游板块递减特征;(2)经济发展重心位于陕西延安市,演变轨迹总体上朝着东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长轴有所增加,短轴则有所减少,椭圆方向与黄河流向大致相同;(3)黄河流域市域经济发展整体上不具有空间依赖性与溢出效应,高高(HH)集聚区集中于银川、咸阳、东营等地,黄河上游大部分地区以及一些省际交界区长期处于低低(LL)集聚区,低高(LH)集聚区大都位于省会城市或省域次中心城市附近,相应省会城市除银川外均处于HL聚集区;(4)从内外部影响机制来看,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均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自然地理条件则产生了明显的地理环境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的2010—2018年土地供应结果数据,运用空间分布重心、区位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开展了各工业行业用地供应规模的时空演化研究,并探究了不同发展阶段下工业用地供给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各行业用地规模均呈波动性下降态势,而工业配套服务业用地却呈上升趋势。(2)长江上游地区各产业的用地规模增长受到了限制。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化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由土地宽供应保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基础设施的拉投资保增长。长江下游地区的各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形成新集聚阶段,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生产。(3)研究期间,采掘业、其他工业和原材料加工业用地空间上相对集聚演变,能源供应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工业配套服务业、食品轻纺业和现代制造业用地空间上相对均衡演变。(4)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的区域出让工业用地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平均供地规模和供地行业不同,区域发展阶段越高,对工业用地的需求越大。  相似文献   

6.
选取1990—2018年博物馆名录,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1990—2018年中国博物馆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8年博物馆数量呈整体加速发展态势,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博物馆数量密集,且发展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数量稀疏,且发展较为缓慢。2)中国博物馆空间上不断集聚,并呈现出“单核”向“多核”模式演化的分布格局。3)中国博物馆重心居于东部,重心移动轨迹呈“Z”形移动。4)中国博物馆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过程,形成“东热西冷”格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博物馆的热点地区,新疆和西藏始终处于冷点区域。5)博物馆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受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其中,政策和文化教育因素是博物馆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次之,经济因素是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海龙  谢亚林  王虎  李曼 《地理科学》2021,41(2):243-251
选取1992—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简称核心期刊),运用Moore结构值测算其内部结构变化,利用重心模型计算重心位置,通过GIS可视化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评估影响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其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2—2017年版核心期刊数量经历“下降?上升?逐步稳定”的发展过程,以“胡焕庸线”为界东西分异明显,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的空间特征;内部结构变化普遍存在且程度不一,西部地区变化明显高于东中部;核心期刊重心呈东部集聚态势,阶段性特征显著;核心期刊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会因时而变、因区而变,科技因素是核心期刊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和教育影响力次之,社会和政策是影响其分布的一般因素。  相似文献   

8.
邮轮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旅游和接待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业务之一。随着全球邮轮市场的东移,中国邮轮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已发展成为亚太邮轮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邮轮经济的不断深化,邮轮旅游业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日渐广泛而深远,而邮轮旅游的可持续性与责任性问题将成为该产业发展的重大议题。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邮轮旅游及其影响的审视还不够深刻,特别是对邮轮旅游业的负效应或负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研究成果非常有限,研究视角也较为宽泛。本文主要对近15年来国外邮轮旅游可持续性与责任性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综述,在对邮轮经济的有限性、邮轮旅游对自然环境破坏和社会—文化冲击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负责任邮轮旅游”的系统结构与行动框架,可为中国今后邮轮旅游业持续、快速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点状数据的上海都市型工业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镶嵌于城市地域的都市型工业,有着其独特的区位特征和空间格局。基于2008年上海都市型工业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郊区化背景下都市型工业空间分布、集聚特征以及行业间的空间邻近关系。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型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具有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双重指向性,在距离城市中心10~20 km区间都市工业分布最密集,空间分布的非均质特征明显。空间集聚以城市内各类园区(商业楼宇、都市工业园、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集聚格局在行业间存在一定差异。在空间邻近关系方面,各行业间呈现出基于相同要素投入、生产关联、共同市场、政策导向的邻近布局以及基于异质排他性、环境要求的弱邻近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以来,邮轮旅游的增长速度一直远高于全球旅游业的整体增长水平,并且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邮轮旅游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本文在收集国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外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目前国际上研究热点主要有:邮轮旅游与海洋生态破坏研究、邮轮旅游与海洋环境污染研究、邮轮旅游的碳排放研究、目的地的经济收益与环境代价研究、行业自律与国际防污法律研究以及环境影响的全流程控制研究等。文章认为,国际邮轮环境影响研究正向纵深发展,我国应对邮轮旅游的环境影响问题给予应有的重视。为此,需要加强远洋邮轮旅游环境影响研究,充分挖掘三峡内河邮轮旅游环境影响样本,积极开展南海地区邮轮环境影响的预研,强化邮轮环境影响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完善邮轮环境影响管理体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旅游业是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此,文章综合运用非径向超效率DEA模型、综合线性加权法、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重心模型、重心耦合模型以及VAR模型等方法分析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的重心耦合与互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前者经历了从“川-黔-渝”三核到“滇-黔”双核的演变,后者则始终以四川为唯一增长极;(2)旅游经济效率核密度曲线形状从相对平稳发展为陡峭,区域经济水平则相对稳定,前者两极化态势更为严峻;(3)旅游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水平重心迁移距离最大方向分别为“南偏西”和“南偏东”,均呈现“西北-东南”极化格局,极化方向分别以顺时针转动了3.41°和1.41°;(4)空间重叠性数值呈“U”型演化,重心耦合态势先“优化”后“劣化”;(5)脉冲响应多呈平滑型响应,响应多集中在前3~4期,区域经济水平对旅游经济效率的方差贡献度较低,旅游经济效率对区域经济水平的方差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孙晓东  侯雅婷 《地理科学》2017,37(5):756-765
自2006年开始,中国邮轮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上海拥有中国大陆硬件最优良的邮轮母港,游客接待量已经跃居全球前列。然而在港区功能配备、游客在港服务等方面,上海与国际著名邮轮母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构建了邮轮母港的游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出发的母港游客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从而识别出了单项指标的期望满意差距,进而提出了上海母港满意度提升的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应着重在网络与信息服务、港区免税购物、儿童设施配备、通关安检效率、停车与人车分流、港区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带来旅游消费市场新需求的大背景下,研究旅游与交通的耦合发展关系对于促进二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协同发展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综合发展指数、重心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6年全国31个省区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的重心耦合动态及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探究,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重心总体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态势,且二者重心迁移的空间重叠性显著升高,迁移方向也趋于一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耦合性特征;2)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渐趋提升,均衡化发展态势日益显著,其耦合协调度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关联性特征;3)耦合协调度空间发展差异的省际非均衡性较为明显,其空间格局经历了由“分散型斑块状”向“集聚型散面状”的演化过程,呈现出东高西低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态势;4)科技信息驱动力、经济驱动力、市场驱动力及政策调控驱动力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各因素与各种驱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推动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麻学锋  何颖怡 《地理科学》2016,36(12):1894-1902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哈格特空间结构模式理论,尝试性提出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剖析其周期性特征。并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距离、重心模型、时间同步性等分析方法,从结构、时间和空间3个维度定量解析了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演变过程,推演出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的模式与规律,揭示其格局演化的动力机制。结果显示: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结构总体呈凝聚型分布,内部为“两均两凝”型,重心位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移动表征,且空间内部同步性较好,但差异性特征较强;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经历了出现期点状→生成期核心-边缘→发展期双核两翼东西联动的周期性模式。旅游地地理尺度上 “集聚力”、“路径依赖”和“旅游价值链”是推动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演化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世博建设期上海市旅游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王朝辉  陆林  方婷  夏巧云 《地理学报》2012,67(10):1423-1437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借助GIS空间分析手段, 研究世博建设期上海市旅游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探索大都市住宿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① 世博建设初期, 上海市住宿产业呈现“两中心集聚、沿一轴线梯度向外分布”的初始格局;到世博举办时形成“多中心集聚、多轴线梯度分布”的总体格局。② 世博建设期, 住宿产业空间布局逐渐从内环线向外环线扩散, 主要集聚中心由两个演化成多个, 空间上呈现3 个显著的演化方向, 即城市西北方向、浦东方向和沿黄浦江两岸由中心地区向两端延伸的发展方向。③ 世博建设期, 上海旅游住宿产业发展速度先低后高, 星级饭店呈现高集聚-高集聚的发展特征;经济饭店呈现低集聚-高集聚的发展特征。④ 世博会对上海住宿产业布局影响显著, 形成了以世博园区为中心的产业集聚中心与密集分布区, 相对而言, 世博会对经济型饭店产业影响强度高于星级饭店。⑤ 总体上, 住宿产业空间格局形成演化与城市发展格局、城市功能结构演化相一致, 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以及发展环境、企业个体等各种要素, 通过互相影响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住宿产业在城市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相结合的时空格局演化。⑥ 上海世博会通过政府政策、对城市发展的综合影响、巨大的经济效应以及后世博开发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作用, 共同影响住宿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方向与速度。本研究为重大事件影响背景下的住宿产业体系建设布局以及大都市旅游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区域旅游发展几个新特点基础上,阐释了未来区域旅游业发展格局与趋势,提出了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文章指出,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正呈现规模扩张和个性消费同步提升,“旅游强国”特质开始显现;跨界、跨行业企业集团逐步主导产业发展,并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旅游产业地位日渐凸显,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目标;“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释放,旅游服务开始引领“中国服务”建立;“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全面渗入,逐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版图;“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模式导入,全面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等六大特征。与之相对应,全面融入国家区域经济战略,中、西部地区旅游业整体崛起,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异军突起,生态文化功能区整体开发,区域旅游产业“网络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最后指出,新常态下区域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重点包括:以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业协同发展;以重大项目投资驱动为突破口,形成区域旅游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发展;以全面改革开放为突破口,形成内外源结合联动发展;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区域旅游治理模式;以跨界渗透和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培育区域化和国际化旅游市场主体;以综合旅游风险防范为突破口,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邮轮萌芽于19世纪初,而真正携带游客的邮轮旅游则主要开始于19世纪中叶。邮轮旅游从最初主要为社会精英和富人阶层参与的简单社会活动,发展至今日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市场现象。国外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已积累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日臻成熟。相比之下,我国的邮轮旅游业则刚刚起步,有关研究远为滞后,亟需了解国外邮轮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借鉴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在广泛综合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外邮轮旅游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未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展望,希望研究结论可以为促进中国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引导中国学者开展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