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珠穆朗玛峰(以下称“珠峰”)高海拔地区冰雪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是1966—1968年珠峰地区表生地球化学和化学地理研究工作的继续。本文旨在通过对地表高海拔地区降水和冰雪覆盖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来阐明远离工业污染地区大气降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通过与南北极冰原地区的冰雪和大气气溶胶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来探讨珠峰高海拔地区的大气质量,并追溯这些微量元素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降水化学是大气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可靠指标,而且保存在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化学成分对研究局地和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以及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部冰冻圈地区的大气降水化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目前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结合积雪和冰芯化学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降水化学资料.回顾了中...  相似文献   

3.
珠穆朗玛峰地区近34年来气候变化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1971~2004年珠峰地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海拔最高的定日站增幅最高,且以冬半年非生长季气温增长更为显著;(2) 近34年珠峰地区的变暖要明显早于中国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3) 珠峰南、北翼降水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北翼4站降水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是总体显著性水平不高,而珠峰南翼的聂拉木降水以减少趋势为主,从90年代初开始降水以较大幅度减少;(4) 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珠峰高海拔地区是中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设立在海拔5032 m珠峰大本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无人值守实时自动气象站将会在全球变化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成矿控矿构造、物质来源、时空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是属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吸附沉淀作用富集成矿。形成过程是由上地幔基性辉绿岩隆起,同时携带还原物质上升,经不同时期断裂运动叠加,形成还原物质上升与大气降水渗透交替的通道,构成沿断裂分布的地球化学柱,当花岗岩被剥露,大气降水携带花岗岩中的部分铀,进入地球化学柱开始成矿。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环境背景值、风化壳地球化学、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地球化学和人为地球化学异常,初步探讨了南极长城站地区的现代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固有的地球化学性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然环境演变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南极地区冰雪消失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修群  谢倩 《地理学报》1993,48(5):394-402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消失对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南极冰雪消失不仅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而且通过引起热带环流异常如增强东亚季风环流和减弱Walker环流等引起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南极冰雪覆盖的消失将给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后果。文中也对南极冰雪气候效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徐锋 《地理教学》2012,(23):59-59
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有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如何掌握并加以区分呢?首先从各种补给形式的径流量变化图中的微观特征看:大气降水补给是大多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径流量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水量变化大(见图1);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水量变化较缓和,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见图2中A);  相似文献   

8.
黑河流域水体化学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刘蔚  王涛  高晓清  苏永红 《中国沙漠》2004,24(6):755-762
通过对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黑河的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样的水体进行化学分析, 得出以下初步的结论: 大气降水的共同特征是矿化度低, 但离子含量和化学组成在流域上、中、下游不近相同; 地表水体化学特征分异规律为高山冰雪寒冷带、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灌丛带、山地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地下水体化学特征分异规律为山区裂隙水及山前砾石带重碳酸盐带, 山前冲、洪积、湖积平原硫酸盐带, 荒漠区及积盐洼地氯化物带。  相似文献   

9.
贡嘎山东坡海螺沟的河川径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贡嘎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海螺沟冰川河以及黄崩溜沟的径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大气降水同是冰川河及黄崩溜沟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故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带有大气降水过程的烙印,显得丰、枯分明。在冰川河,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在枯水季节的稳定补给改变了大气降水对冰川河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在黄崩溜沟,由于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其径流的补给非常有限,大气降水过程对其径流过程的影响便明显大过冰川河。  相似文献   

10.
湖北宜昌地区大气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宜昌2007年5—11月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地区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宜昌降水中氘过剩值(d)偏高,说明宜昌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原蒸发较快;稳定同位素与降水时的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并且存在阶段性差异,δ~(18)O的分馏时段与δD相反;但与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只表现在夏季的6月和7月。研究得出,宜昌大气降水线与全球和全国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宜昌的地理环境、地理背景以及宜昌的大气环流模式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随着大气中CO_2含量增加、全球温度上升和夏季风的增强,我国北方的东部和中部,可能出现夏季云量和降水增多,宜在山区边部和丘陵区修建大量碎石暗库,容蓄雨水并调节使用。我国北方的西部,今后降水和高山冰雪资源可能会变得更稀少,不得不依靠从邻近流域调水来补充水源不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黑河源区水文循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维持黑河流域中、下游绿洲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主要形成于祁连山区。该文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地段、不同水体中的环境同位素(δD、δ^18O和^3H)和水化学组成特征,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识别黑河源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来源、组成和径流过程,揭示源区的水文循环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源区水文循环模式。结果表明:1)黑河源区存在两类地下径流系统:局部径流系统接受局地降水和冰雪融水入渗补给,就近向河流排泄,水循环交替积极,据同位素估算结果,降水补给占76%,冰雪融水补给占24%;区域径流系统接受中高山带的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高程大于3600m),在出山口附近的断裂带以泉的形式排泄,水循环交替缓慢。2)山区地表水由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出山河水的构成为:降水占69%~72%,冰雪融水占23%~24%,深部地下水占5%~7%。  相似文献   

13.
冰雪覆盖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绍武 《地理研究》1983,2(3):73-86
引言冰雪覆盖是地球—大气系统中一个活跃的成员,也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年来冰雪覆盖就是地理学家及气候学家的研究对象。冰雪覆盖的变化,对气候有很大影响,小至海冰与大陆积雪的季节与年际变化,大到冰河期大陆冰盖的巨大改变,都在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极地冰雪氢氧同位素指标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水汽来源状况、降水季节变化、火山喷发、太阳活动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极地冰雪中同位素含量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 ,以及降水区域不均衡性、降水年际不均衡性、逆温层和同位素在冰雪中的扩散迁移作用等几种不稳定因素可能对冰雪同位素分析造成的干扰 ;在此基础上 ,综述了极地冰雪中δ1 8O、δD和其差值d(d =δD - 8δ1 8O)与局部或全球气温之间的一些线性关系 (包括全球尺度 ,格陵兰地区 ,南极地区等 )及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西北部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水环境的重要指示剂,稳定同位素已经成为区域水文学、气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降水作为水循环的输入项,其同位素组成是研究山地地表水过程、地下水形成转化、冰川变化等问题的必要信息。为了进一步增加对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本文基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五个长期观测站点降水中δD和δ18O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西北部与塔里木盆地交界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较为明显,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月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除狮泉河站降水δ18O值与温度关系不显著外,其余站点δ18O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区域内降水量对降水δ18O值的影响不显著,降水稳定同位素高程效应明显,降水δ18O值随海拔上升而降低。降水过量氘(d值)的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总体表现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特点,受水汽再循环的影响,西合休站夏季降水的d值呈现较高的水平。研究表明,气温是控制该地区降水同位素分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于该区域降水蒸发比的计算发现,该地区临近沙漠的和田站的降水同位素受蒸发作用最为显著,而高海拔地区的狮泉河站降水受蒸发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兰州大气颗粒物和水溶性离子及其降水中元素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锐  晁开 《中国沙漠》1995,15(4):357-361
本文论述了兰州市区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它的水溶性复合离子浓度分布,同期降水中阴、阳离子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它的水溶物和同期降水化学组成复杂,与Ca ̄(2+)离子浓度之和在二者的总离子中分别占59.2%和57.8%。并呈“硫酸-钙”型污染特征。受人为污染的影响颗粒物水溶性离子浓度冬季较高。受沙尘影响春季降水中的Ca ̄(2+)离子浓度高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94年8~9月份阿拉斯加北坡巴罗地区降水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了本区夏季降水的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巴罗地区夏季降水的pH值比冬季高,平均值接近与大气CO2平衡时纯水的酸度状况;电导率值普遍较低,个别电导率值较高的样品可能与海盐粒子有关;样品的主要离子浓度与北极其它地区和青藏高原的降水化学成分相当,exSO42-基本接近于零,反映了受人类活动影响非常小的自然本底状况。研究认为巴罗地区是进行北极地区现代环境状况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托木尔峰南坡冰川水文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托木尔峰地区冰川消融和冰雪融水径流对温度和降水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冰面消融与同期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性,冰川年消融深与消融期6~8月份平均气温呈指数关系。过去40年来托木尔峰地区年冰雪融水量增加了8~10×108m3左右,而在区域温度持续升高的趋势下,冰雪融水补给量将会持续增加。冰雪融水对河流补给的季节集中性和多年变化的稳定性,造成水资源量高度季节集中和平稳的年际变化。通过对本地区河流月流量持续性分析表明,本地区河流月径流量持续性很差,并且冰雪融水补给越高,持续性越差,对充分利用区域内水资源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亚热带季风区湖口降水稳定同位素进行高频监测,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质量浓度权重轨迹等方法对湖口区降水水汽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湖口地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呈夏季低、春冬季高变化趋势,湖口地区大气降水线斜率(8.19)和截距(12.5)与全球大气水线较为接近,说明整体上该研究区气候环境相对湿润。② 湖口降水同位素组成与降水量、湿度和温度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湿度效应和反温度效应。③ 湖口地区水汽来源主要受东南沿海内陆地区、南海和孟加拉湾源区水汽影响显著,其造成降水同位素值也明显偏小,尤其在夏季和秋季。④ 湖口地区降水同位素组成变化还受锋面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和冷锋)和台风影响,台风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中国南海和东海地区,此水汽往内陆输送过程中不断形成降水,此过程中降水重同位素(18O和2H)不断被冲刷造成其值逐渐变小;受准静止锋面系统影响降水δ18O值为极小值,这与锋面系统中冷、暖气团相遇造成强烈空气对流活动密切相关;而在冷锋面系统影响下,湖口地区降水δ18O值和d-excess较大,这与中国南方内陆局地再循环水汽补充有关,该研究结果将为鄱阳湖流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近5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利用1961-2008 年四川省133 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四川省近50 年大气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影响。研究发现:四川省年均暴雨日数从西到东呈现“增-减-增”的总体变化趋势:甘孜州、凉山州南部、攀枝花等地区年均暴雨日数主要呈弱增加趋势,四川盆地西部、中部呈明显减少趋势,盆地东北部地区则呈较强增加趋势;除了盆地中部、南部部分地区外,四川省其余地区的暴雨强度主要呈增强趋势,其中盆地东北部加强趋势明显。四川盆地西部、中部地区各量级雨日均主要呈减少趋势,无雨日明显增加,年降水减少明显;盆地东北部地区年均暴雨、大雨日数及强度都呈明显增加、增强趋势,此区域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雨、暴雨量的增加导致。近50 年来四川省大气降水的变化形势给不同的区域带来了不同影响:四川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大气降水明显减少,影响到地表径流以及地下水位,导致水资源紧张;川西高原北部阿坝州降水也明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恶化;而盆地东北部、甘孜州、攀枝花和凉山州等地区暴雨日数和强度的增多、增强导致部分地区洪涝、地质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