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04,59(Z1):21-32
作者系统总结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并反思了人地关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并展望了未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认为,中国科学家始终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为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与核心,以全新视角研究人地关系,深入分析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科学划分人地系统的学科分支,尝试揭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与基本规律;新型人地关系理论不断出现,正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具体可归结为人地系统协调共生与耦合优化理论、人地系统危机冲突与错位异化理论、人地关系分形辩证与系统构型理论共三大类理论研究流派;人地系统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定性研究方法、数学模拟方法、3S技术方法和综合集成方法等新方法与新手段不断应用;人地系统理论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解决不同时空尺度的区域发展问题和不同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中国人地关系研究尚且存在研究经费严重不足,理论研究深度不深,实践应用广度不够,研究机构缺少,研究队伍不稳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人地关系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的综合集成交叉与技术支持系统研究,加强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中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加强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与生态道德研究.  相似文献   

2.
徐雪  袁孝亭 《地理教学》2021,(19):20-25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关乎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地域性、发展演变性和不对等性这三个特性,可以成为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要学理依据,有助于把握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根本指向:要注重以具体区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并观照到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区域;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变化、从人地问题的本质与危害入手体会人地协调的含义和意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实现人地协调中的作用;要将"对自然心怀敬畏"置于人地协调观培养中最基础的位置,引导学生尊敬自然,对自然有所畏惧,掌握一定的有关自然的具体知识与规律法则.  相似文献   

3.
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桌面式"森林探索者"VR软件能够使学生与软件中的虚拟森林产生交互,有助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本文梳理了VR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构建了VR环境下的学习生成模型,阐述了模型的构成要素和核心环节,并进行了"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课例设计,探索了"森林探索者"VR软件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对流域内各种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大,流域内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流域人地系统的研究成为焦点问题,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流域人地系统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与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国际学者普遍关注流域发展规划与管理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流域发展规划和管...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活动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群文化和环境生态特质,概括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基本结构类型.通过对人地系统结构变化的动力及作用机制分析,预测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的主要变化趋势.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结构优化的特殊性及要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刘彦随 《地理科学》2020,40(8):1221-123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 现代人地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 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 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 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山区人地系统是地理学在山地区域的研究内核,科学认知山区人地系统对解决山区生态安全、灾害防治、经济贫困、人地矛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山地研究进程,借助CiteSpace软件和文献精读,论述了山区人地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归纳总结了山区人地系统的研究重点和常用方法。研究发现:山区人地系统研究的学科综合趋势明显,人文地理学研究内核不断凸显,尽管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富,但理论基础和系统性仍有待加强;研究重点包括山区承载力、山区要素空间分异、山区人地系统演化规律、山区人地系统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方法从传统的史志挖掘、系统评价、动态模拟转向多维图谱、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手段,未来应进一步突出研究的综合属性、空间属性、应用属性,强化数理模型基础上的人地关系机理研究、环境变化下的人类活动响应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深化创新。  相似文献   

8.
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汉英 《地理学报》2018,73(4):608-619
在吴传钧先生倡导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简称“人地系统”)理论体系中,人地系统优化调控占据核心位置。本文以吴先生提出的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思路及有关论述为主线,在人地系统结构、人地系统非线性效应、人地关系耦合理论、人地系统演进等理论方法方面加以深化与拓展。在此基础上,聚焦于两方面:① 人地系统优化与区域PRED(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协调发展,着重探讨人地系统优化与PRED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PRED协调发展的目标、重点、理论模式和定量测度;② 新时期中国人地系统综合调控的路径与对策,可归纳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人地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导向,优化人地系统空间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人口政策;遵循市场原则,健全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黎明 《地理研究》1996,15(1):105-105
本文以人地关系协调论为基本人地观,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综合集成方法的方法论为指导,以山东省人地系统调控与跨世纪可持续发展对策作为实践研究内容。重点探讨了人地关系认识模式的演替及科学研究范式的建立、人地系统的基本特征、人地系统演替的动力学机制、人地系统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框架、人地系统PRED的理论与方法、山东省PRED集成化仿真模型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山东省PRED系统演替的历史背景、山东省PRED系统现状特征及跨世纪面临的问题及山东省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等。  相似文献   

10.
额济纳地区历史时期的农牧业变迁与人地关系演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肖生春  肖洪浪 《中国沙漠》2004,24(4):448-450
通过对额济纳地区历史时期的农牧业更替以及绿洲环境演变过程的认识, 综合其水系变迁、绿洲迁移、荒漠化过程和人类活动中心的转移等方面, 将该地区人地关系演进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汉代以前的生态自然平衡阶段, 人地自然和谐; 两汉至元代的生态失衡阶段, 人地矛盾加剧; 明清生态自然恢复阶段, 人地矛盾缓和; 近代生态环境恶化阶段, 人地矛盾尖锐。随科技水平提高, 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程度增强, 必将有利于促进人地矛盾的缓解, 最终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的瓶颈作用越来越强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资源量少、结构失衡,多年来以资源环境的大量投入不仅严重破坏了资源基础,更加重了环境恶化的趋势。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在资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主要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集约程度不足、生产和消费失衡以及生产与资源分布不吻合、资源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要维持未来中国资源的有效供给,需要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强化机制的综合协调功能,因此我国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基本模式应是:((消费节省+生产集约)×(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科技教育。为此,中国资源节约战略可以考虑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资源加工深度化进程、加强资源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进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钾盐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李文光 《盐湖研究》1994,2(3):65-68
本文以基础统计资料为主,首先叙述了我国钾盐资源的基本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和勘查程度,介绍国内钾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就如何开发利用我国钾资源,解决国内钾肥短缺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谱段设置是资源卫星传感器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对资源卫星光谱分辨率的需求。详细分析了收集和采集的主要土地利用/覆被光谱数据的特征,从主要地物的光谱可分性出发,提出了满足土地资源管理需要的资源卫星传感器谱段设置方案,并利用机载成像光谱数据进行波段优选和在轨资源卫星数据的模拟验证,分类对比研究表明,该优化谱段模拟图像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效果好于TM和CBERS-1影像。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能源及原材料,但由于资源诅咒规律及经济体制的改革等因素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要想解决,最根本的出路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世界著名的资源型地区鲁尔和洛林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有:实施职工转岗培训及再就业计划;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以加快科技创新带动人力资源提升.  相似文献   

15.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on a statewide basis offer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nation's undiscovered resources of gold, silver, copper, lead, and zinc. Mean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statewide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estimates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nationwide. More than 50 undiscovered deposits are estimated to occur in Alaska, Arizona, Nevada, and Wisconsin.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statewide serves as a measure of a state's total remaining mineral resources in known conventional deposit types.  相似文献   

16.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offer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nation's undiscovered mineral resources. As part of the 1998 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of gold, silver, copper, lead, and zinc, estimates of the number of deposits were made for 305 of the 447 permissive tracts delineated in 19 assessm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By aggregating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by deposit type and by assessment region, a picture of the nation's undiscovered resources has emerged. For the nation as a whole, the mean estimate for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is 950. There is a 90% chance there are at least 747 undiscovered deposits and a 10% chance there are as many as 1,160 undiscovered deposits. For Alaska, the mean estimate for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is 281. There is a 90% chance there are at least 168 undiscovered deposits and a 10% chance there are as many as 402 undiscovered deposits. Assum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deposits used to create the grade and tonnage models that formed the basis for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are significant deposits, there remain about as many undiscovered deposits as have already been discovered. Consideration of the number of undiscovered deposits as part of national assessments carried out on a recurring basis serves as a leading indicator of the nation's total mine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开发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也受许多因素的制约。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必须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并采取多种优惠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8.
资源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仍较少。我们构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CGE),建立生产、消费、收入支出和资源等函数方程,采用从价征税方式,参考国内预期税率区间和发达国家税率,模拟和分析税率设置的影响。研究表明:税率设置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系统影响程度差异不同,在经济相对稳定时,可选择如5%一7%的税率区间;在经济水平较高时,可选择较高税率区间;而在经济波动较大时,可选择较低税率区间。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the methodology for assessment of undiscovered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used by the Geological Survey has undergone considerable change. This evolution has been based on five major principles. First,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has responsibility for a wide range of U.S. and world assessments and requires a robust methodology suitable for immaturely explored as well as maturely explored areas. Second, the assessments should be based on as comprehensive a set of geological and exploration history data as possible. Third, the perils of methods that solely use statistical methods without geological analysis are recognized. Fourth, the methodology and course of the assessment should be documented as transparently as possible, within the limits imposed by the inevitable use of subjective judgement. Fifth, the multiple uses of the assessments require a continuing effort to provide the documentation in such ways as to increase utility to the many types of users. Undiscovered 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ose recoverable volumes in undiscovered, discrete, conventional structural or stratigraphic traps. The USGS 2000 methodology for these resources is based on a framework of assessing numbers and sizes of undiscovere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s. The input is standardized on a form termed the Seventh Approximation Data Form for Conventional Assessment Units. Volumes of resource are then calculated using a Monte Carlo program named Emc2, but an alternative analytic (non-Monte Carlo) program named ASSESS also can be used. The resource assessment methodology continues to change. Accumulation-size distributions are being examined to determine how sensitive the results are to size-distribution assumptions. The resource assessment output is changing to provide better applicability for economic analysis. The separate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continuous (unconventional) resources also has been evolving. Further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 models of conventional and continuous resources will likely impact the respective resource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20.
新疆绿洲变化与资源配置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绿洲面积的扩张给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以新疆各绿洲为研究单元,运用 GIS 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 1990—2015 年绿洲面 积变化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弹 性指数、人口弹性指数和经济弹性指数,探讨新疆绿洲变化的资源配置协调性。结果表明:(1)新 疆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扩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2)绿洲面积扩张与单位面 积耕地水资源变化的协调关系以绿洲扩张为主,各地区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3) 新疆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指数都小于 1,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绿洲面积扩张速 度,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低。(4)新疆 4 个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弹性指数均大于 1,说明新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绿洲面积扩张速度,其中,天山北坡对新疆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