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沃土。  相似文献   

2.
3.
4.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强,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大学英语作为各大高校在校生的基础必修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语言平台,教师的教学语言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使他们充满艺术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伏成云 《地理教学》2012,(14):41-42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对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课堂小结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优化课堂小结方案,进一步探讨高中地理课堂小结设计的方法与途径,希望与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7.
从教二十余年,低首沉思,能让自己满意较为精彩的课堂片段不多,屈指可数,想来挺惭愧,现采撷几片,与君话旧。 片段一:打比方,解难点。  相似文献   

8.
武强 《地理教学》2021,(8):52-54
生活是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为了充分发挥生活素材的育人价值,本文提出了将生活素材进行故事化处理的设想,并以"人口迁移"为例探究了以故事的视角进行搜集和处理生活素材的方法,以及地理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分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板书是帮助学生习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考量一个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大量多媒体地理课堂的观察,发现不少教师的板书行为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设计传统、形式单一、呈现杂乱、过程脱节等问题,从而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随着教学媒体以及媒体技术的变化与发展,重新审视板书的价值取向,改进板书教学行为,创新板书表现形式,提高板书的教学效果,是广大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多媒体地理课堂板书内涵与特点的解读,围绕一些教师课堂板书中的诸多问题进行归类与分析,从而提出板书教学的一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育家布卢姆的这席话告诉了我们:地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1.
12.
高辉 《地理教学》2009,(4):45-46
中国四大名著是大家熟悉的内容,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学生都历历在目,在地理导人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四大名著来实现地理课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在冥思苦想用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明了的方式,可以最直接的表达初为人师的感受。直到有一天坐在必胜客的餐桌前,看到美味的匹萨,终于有了答案。据说马可波罗游历中国的时候,特别喜欢吃烧饼,回国后就尝试着做,因为不知道拿什么做馅,就把番茄、鸡蛋、奶酪等五花八门的材料都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吴同秋 《地理教学》2010,(11):34-36
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本文就自己的几个教学片断,进行反思,诠释对新课程的理解,对地理教学的感晤。  相似文献   

15.
提出"教"与"学"融合的关键在于课堂管理。从课堂氛围、学生状态、教学节奏等视点出发,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调控课堂的具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选取了学校地理课堂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教师提问案例,以学生是否可以较好地表述答案为依据,分析了教师课堂提问的误区,且分别对课堂提问的误区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对策,以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准确提问。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深陷轰轰烈烈的课改中,当我们身处形形式式的课堂中,我们需要一个“坐标”,勾勒自我们·‘进入”课堂以来走过的轨迹。课堂“坐标”能指示我们方向,课堂“坐标”能告诉我们节奏,课堂“坐标”能让我们淡定,课堂“坐标”能使我们重新定格自己的位置,能使我们重新认准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依据新课标,我们可以把初中地理定位在修身养性的层面,地理课意味着让每一位初中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养成终生欣赏和认识世界的习惯。快乐地理课堂的建构无疑可以帮助师生达到修身养性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快乐地理课堂的设计与评价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0.
熊林征 《地理教学》2004,(12):37-38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也加入了许多课堂讨论的内容。现代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