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以SOKKIA NET05AXⅡ测量机器人为基础平台,结合边坡监测实际需求,以“工作基点后方边角交会+监测点极坐标测量”原理为基础,设计开发边坡安全在线监测系统,对系统的整体框架、拓扑结构以及业务流程进行详细设计,以期解决边坡监测过程中数据时效性较差、恶劣天气下无法监测等问题;并对极坐标测量原理及误差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误差来源主要包括测量机器人测角和测距误差、测量机器人与监测点之间的斜距和竖直角,然后通过某边坡监测项目对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及成果准确性进行综合验证,采用人工监测方法对自动化监测数据进行复核,结果表明:系统监测数据与人工复核成果基本一致,满足规范和边坡安全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2.
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需要结合外业开展,涉及的地物类型以及要素位置、属性的确定,需要外业调查的强有力支撑。随着各行业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内业数据处理和外业核查分步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各项业务的需求,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为终端,结合北斗、GPS或基站为定位手段的移动GIS系统[1],越来越成为各应用领域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利用移动GIS实现对地理国情图斑进行准确定位、在线核查相关属性,提高数据的实时性,提升地理国情监测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位移沉降监测、倾斜监测、降雨量监测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点实时在线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地质灾害点的内部物理变化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对策提供有利支持,防患于未然。实验表明,该联合监测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监测出受灾点的变化趋势,为预警分析提供了可靠信息,减少了野外巡查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高速路网扩展迅速,高速路网的信息化建设尤为迫切。基于在线环境,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高速路网的监测信息系统架构、系统技术实现,重点研究了空间数据融合、空间索引、瓦片等关键技术,最后以湖北省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高速路网监测信息系统为例进行了实例展示。  相似文献   

5.
在某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中,针对双向时延测试必须停系统的缺点,提出了在线进行时延测试的思想,并结合系统性能监测的需要,给出了一种在线时延测试与设备性能监测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在线时延测试与设备性能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时延的在线测试,还可以监测信号处理单元、标校机、指定用户机的性能,对确保该系统高精度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的自然保护区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保护区监管需求,综合利用3S技术,通过遥感监测数据、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和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功能,研究了基于WEB端和移动端交互的监管核查和在线数据导入与核查关键技术,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管理、开发保护和在线核查。  相似文献   

7.
曲平  黄焱  代玉  姜淼 《东北测绘》2014,(6):18-20
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线发布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GPS形变监测、一机多天线(GMS)及CORS等技术,探讨基于GDCORS的GPS监测数据的实时处理、灾害因子分析、灾害趋势分析等关键技术,用于高精度滑坡形变在线监测研究和应用。通过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滑坡地表形变远程动态监测示范站建设,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与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等典型隧道出入口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影像和雷达影像、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融入“互联网+隧道洞口”,基于三维实景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制度,建立隧道出入口危险事件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为超前预报危险事件提供实时技术支撑,减少交通运行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土地及环境的监测是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前提,现有技术手段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基于北斗的土地及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高点视频综合监测站,利用基于北斗的多系统融合技术建立空间基准,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识别土地环境违法目标,利用单目摄影测量技术对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后,与国土规划审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排除大量虚警,实现违法行为的准确预警。在耕地违法占地、疑似大棚房、环境生物质禁烧、违法建筑等方面为执法巡查提供全天候实时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1.
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及其数据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寒  岳东杰 《现代测绘》2004,27(6):26-28
从基坑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基坑监测的项目选取、测点的布设、监测的技术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卡尔曼滤波处理安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得出有效结论,对从事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宏光  王冬梅 《北京测绘》2013,(3):55-57,61
RS影像为城市规划用地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数据源,本文在研究RS影像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相同地区不同时相的高分辨率RS影像进行违规建筑监测,实现对违规建设用地的监测,提高了城市规划监测专题目标识别的效率,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目前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状况,对矿山环境监督管理的现状及需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遥感技术在矿山开发状况和矿山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前景,指出大规模监测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了遥感技术在该领域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GPS技术进行江苏省地面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案,对监测网的建立、数据采集、GPS观测数据解算和地面沉降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江苏省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县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现状和要求,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移动执法和在线分析等工具辅助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建立土地动态监管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B/S架构,ArcGIS Server Standard 9.3 GIS平台和ArcPad7.1嵌入式GIS平台,建立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结论:利用3S技术建立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可以满足土地监管工作信息化需求,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使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规范土地执法监察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全站仪中的新技术运用到垂直度监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大建筑物垂直度监测方法,并分析了其监测精度。理论和实际工程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测量原理简单明了、精度高、可操作性强和灵活、方便、实用的特点,可以在高层建筑物的垂直度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GPS实现大跨桥梁的实时安全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悬索桥跨度大,台风、地震、车载和温度变化对桥梁变形影响很大,对大桥实时监测,获取桥梁在上述环境下的工作状况,验证结构的抗风、抗震分析的特征参数,成为大桥安全性研究的重大课题。为连续实时监测大跨染在环境如台风、地震、车载和温度作用下的位移变形,通过比较几种桥梁传统的位移测量方法,提出利用GPS技术实时监测桥梁位移和转角的新方法,该系统能精确记录大桥的温度变化、车载、风荷载下桥梁变形的位移和模态特性,这些数据在评估大桥安全性和交通安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退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近期对黑土退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黑土退化、保护及遥感监测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土退化监测体系建设构想,并从东北黑土退化监测体系总全框架、结构、功能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出发,对体系各部分所需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的提出、实践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面监测是准确掌握中国地表水水质和水环境变化特征,开展水环境成因机制分析、评价评估、治理修复和管理考核的重要基石。提高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是未来水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方向,可以切实提高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本文针对全国地表水环境断面监测,首次提出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概念,有效补充和完善传统的卫星遥感和断面监测技术方法。通过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康威视”)开展合作研发,自主研制了国产高光谱成像仪,于2020-07-31—2020-08-17在太湖开展了复杂天况和水况场景下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实践应用,构建了透明度、悬浮物、总氮、总磷等关键水质参数高精度遥感反演算法,反演精度可达80%及以上。将相关算法植入高光谱成像仪中获得关键水质参数高频动态变化过程,精细刻画其时间演化过程。太湖陆基(地基、岸基)水环境遥感实践表明,在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架设国产高光谱成像仪开展关键水质参数高频精准观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市场推广价值,可以与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形成天—空—地立体化遥感监测体系,结合断面人工巡测和自动观测开展协同监测。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明确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测的关键出发,确定了监测内容和相关极限报警值,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