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充要条件,结合地图符号示冽,论证了地图符号系统是布尔代数系;阐述了地图符号系统的多层结构原理;通过在地图符号系统中定义等价关系建立层次的方法,探讨了机助地图制图中通过多层次代数运算建构地图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图符号系统为布尔代数系的证明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充要条件,结合地图符号示例,论证了地图符号系统是布尔代数系;阐述了地图符号系统的多层结构原理;通过在地图符号系统呆定义等价关系建立层次的方法,探讨了机助地图制图中通过多层次代构地图内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充要条件,论证了地图图像系统为布尔代数系,从而为地图编绘自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4.
地图图像系统为布尔代数系的证明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布尔代数的定义和充要条件,论证了地图图像系统为布尔代数系,从而为地图编绘自动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学工具。  相似文献   

5.
钟业勋  黄鹄  郑红波 《测绘科学》2006,31(2):125-127
物质世界的不同层次中的事物都具有随时间演化的特性。制图区域内事物的演化使制图区域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状态。在t>t0时,依据制图物体从属于制图区域不同状态的条件,可定义现势地物、消亡地物和新生地物。根据拓朴映射原理,给出了地图符号的一般式,再根据制图对象的时态特征,定义了现势地图符号和失真地图符号。利用同一图上现势地图符号集和失真地图符号集互为补集的关系,提出了地图现势值公式,从而实现了地图现势性概念的定量刻划。由于本公式仅涉及失真符号的面积量算并对经验事实具有解释功能,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图要素与地图符号类型之间的关系长期被人们忽略。但它确是专题地图设计专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地图符号设计的基础。本文给出了地图要素类型和地图符号类型的定义,详细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用Turbo Prolog2.0语言在COMPAQ 386微机上建立的地图要素的地图符号类型确定专家系统模块,可以对一幅地图上各种类型的地图要素确定其地图符号类型,为下一步具体的符号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宋磊  霍亮  方敏  鲍鹏  王锐  王金地 《测绘通报》2018,(4):125-130
针对在线地图制图过程中不仅注重成图速度,而且兼顾可视化效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用户的网络地图在线交互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基于矢量瓦片技术,通过WFS发布GeoJSON格式矢量数据,将数据以渐进传输的方式缓存在客户端,用户在浏览器端编辑地图符号,确定地图符号与图层参数,将矢量数据转换成地图表达。基于该方法设计的在线交互可视化工具,充分利用WebGIS系统中客户端的CPU和GPU计算资源,通过脚本语言解析用户设置的样式信息,采用WebGL技术将内存中的矢量数据渲染成图并进行动态展示,降低了数据渲染对服务器的依赖,丰富了地图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地图符号设计新思考(一)--地图符号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地图》2004,(1):26-26
地图是用图解形象表现制图对象的工具,制图工作者通过符号化形成地图,用图者经过对地图符号组配的地图识别,认识客观世界,一种视觉的图解语言——地图符号是地图赖以存在的基础和信息得以传输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在一幅地图X上,地图符号的数量是有限的,地图符号的性质、颜色和浓淡也是确定的。由性质、颜色和浓淡派生的第二特征值也是正确的。对于点线地图符号,还有载负量特征,它也是确定和有限的。上述一些特征全属于非退化区间[a,b]。根据拓朴学非退化区间[a,b]与单位区间[0,1]等势的理论,在两个集之间存在着一个双一一函数。因此,我们可用从属于单位区间[0,1]的特征函数分别表示上面的每一个特征。本文中作者推导了各个特征及其特征函数的计算公式。用实例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由于地图的层次表现为第二特征值b和地图载负量d的函数,因而地图的层次结构可用第二特征函和载负量特征函数来描述。地图的层次结构已由计算结果及其图像作出了直观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将符号学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地图符号的研究是地图符号学研究的两种方法。地图符号的符号学方法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方法研究还有巨大的空间与潜力。通过对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关系的探讨,对地图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可类比分析及类比语言符号对地图符号的特点的讨论,为深入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方法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研究信息化时代下地图的自适应和智能化引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地图编绘的布尔代数运算原理及制图综合算子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基本集合X的幂集T(X)为布尔代数的数学原理,指出从基础底图X1向编绘原图X2实现的编绘过程实质上是布尔代数的运算过程。对选取、舍弃、派生、增补等制图综合算子分别给出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原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非退化区间为等势集合的原理,论证了从制图区域到二维地图平面间的映射与复合映射是双一一函数;主体意图对制图物体性质的确定,使地图符号既满足视觉感受的要求又满足制图物体Ax与地图符号pgf(Ax)之间的双一一函数关系。根据集合的连续定理,证明了地图符号pgf(Ax)是制图物体Ax的同胚象,从而为地图的空间认知提供了数学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e process of the automated compilation and plotting of thematic maps based on selected methods of car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is examined.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essence of logical and mathematical processing of digitized space imagery is formalized, objective carto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image interpretation. General procedures of map compilation are operationalized based on a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project using Landsat MSS data for the Moscow Region.  相似文献   

16.
李霖  于忠海  朱海红  蒯希 《测绘学报》2015,44(5):563-569
按照目前的专业制图规范对地图表达的质量要求,计算机制图原理和技术无法避免制图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处理地图要素图形冲突的工作。这种由于数据模型间(数字地理景观模型与数字制图模型间)的差别而产生的技术难题一直是实现快速制图的瓶颈。本文基于"先处理、后符号化"的策略,通过分析引起图形冲突的形式以及地图制图规范对冲突处理的要求,提出了针对图形重叠和图形衔接两类图形冲突处理的基本操作,即将对地图要素(地理要素符号化)的图形处理转变为对地理要素本身的处理,从而减少了后期图形冲突处理的工作量;基于这些基本操作,以地形图制图中产生大量冲突处理的道路、水系和境界要素类型为例,说明如何综合利用这些基本操作,实现对图面冲突自动处理的方法;最后,两幅实际地形图数据试验表明本操作可以提高制图效率。  相似文献   

17.
模拟与虚拟地图符号及地理虚拟空间的数学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从制图区域到主体认知结构,从主体认知结构到二维平面之间存在映射的关系,给出了模拟地图符号和虚拟地图符号的定义,探讨了其演化规律,并给出了规划和预测地图的数学模型以及地理虚拟空间的数学定义。  相似文献   

18.
Map reading is effective to the extent that the user has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familiar with the logic of various car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grasps the map deciphering problems that may result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cartographic method to geographical data in specific mapping situations. Th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dichotomy that was formerly so frequently resorted to when dealing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has been replaced by a more sensitive four-level measurement scheme or scaling system which is not only useful in sorting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its cartographic portrayal, but which also provides an important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special interpretative considerations that these relations create for the map reader. From a measurement perspective, the information yielded by a particular map symbol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the data that go into its construction, the nature of the data that survive the symbol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the map user to decode the symbol effectively. The utility of measurement concepts in map reading is further demonstrated in the clarifying effect they can have in determining map information content and in the area of map ge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