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山  徐兮 《测绘通报》2012,(12):59-61
由于施工难度的影响,以及路堤静荷载、车辆动荷载、地下水的共同作用,高填方路基极易产生过大的整体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出现破损,甚至被破坏,直接影响公路的运行安全、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发现、消减不利因素于萌芽,确保道路在稳定的状态下工作,必须对高填方路基沉降实施有效监测。所谓有效监测,不但包括沉降数据的获取,而且涵盖沉降信息的分析、沉降实际的评价、沉降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等。  相似文献   

2.
袁静 《江苏测绘》2013,(5):39-40,43
公路的不均匀沉降会对车辆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高速公路沉降观测和预测是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必要手段.本文将时间序列法用于高速公路沉降预测,分析时间序列法的建模步骤、参数估计和适应性分析原理.通过程序计算得到预测结果和精度,与传统的双曲线法比较发现,时间序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在施工、运营阶段受主体荷载等各种因素影响会产生沉降变形,为了利于建筑物沉降分析,保障建筑物安全,分析了分形理论在建筑物沉降数据处理中的可行性。通过实例,得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建筑物沉降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董祥林  陈银翠  葛侃 《测绘通报》2012,(3):65-67,84
对工业园区松散层水文特征,松散层沉降、变形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地面沉降观测结果得出地面沉降与时间、疏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临涣工业园区地面非采动沉降预测方法与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面基本不产生疏水引起的沉降,大面积沉降没有造成建筑物原有裂隙有明显的扩展,对保障工业园区重大构筑物及设备的正常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监测超高层建筑沉降指导建筑施工的问题,从荷载、沉降和时间3者之间关系曲线出发,分析了某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4年的沉降监测数据,得到了该超高层建筑的沉降特征,并对转化层沉降在施工过程中沉降贡献率和滞后的剩余沉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沉降的增加与时间、荷载呈非线性关系;沉降曲线可分为"凸""凹""直线"3个阶段;转换层沉降是沉降曲线由"凸"型转变为"凹"型的部分,要减慢转换层施工速度,让前期滞后荷载量的沉降得到释放;主体封顶后的滞后剩余沉降值和沉降稳定时间历程是评价建筑沉降稳定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沉降曲线的3个阶段,获得了各阶段沉降特征,构造了沉降曲线函数,为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铁路基的过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将导致线路运营条件的恶化,乘客舒适度降低,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因此对路基工程后期的沉降控制和预测随着运营速度的提高而愈加急迫。根据某段地铁线路路基的实际沉降观测数据,将神经网络与灰色系统进行串联型结合:即先利用BP神经网络插值方法将不等时距的实测沉降数据序列转化为等时距数据序列,进而利用转化的等时距沉降序列依据灰色GM(1,1)模型对荷载稳定时间内的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跨海大桥因船体撞击、移动车辆荷载、河水冲刷等因素的作用,桥墩的沉降变形表现为非线性特征。因此,首先对桥墩的沉降时间序列求取延迟时间τ和嵌入维数m,并采用最大Lyapunov指数证明该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然后根据求取的参数建立加权零阶局域预测模型和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模型分别对沉降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算例结果表明,加权一阶局域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混沌局域预测法不适合做长期预测,但可做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的形变监测领域。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专题的形变特征。首先,利用26景TerraSAR-X影像在上海开展高分辨率PS-InSAR沉降精细测量,得到轨道交通网络整体的沉降格局;然后,针对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分类探讨其形变特性及原因;最后,进行测量结果的精度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已成为上海轨道交通沿线主要的沉降原因;不同建成时期和建设形式的路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变特征,早期建设路段比晚期建设路段更稳定,高架路段比地下路段沉降速率更小;PS-InSAR与水准数据保持很好的一致性。证实了高分辨率PS-InSAR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通形变监测、管理维护和预警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高家梁煤矿煤仓为期2年的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认为从建成到使用,将沉降分为静沉降和动沉降两个阶段,静沉降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动沉降随着荷载的变化而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基础逐渐稳定,根据数据分析,影响煤仓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装载偏仓,装载量较小时,偏仓对安全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0.
结合沉降变形监测相关理论,以宝鸡市某高层建筑工程沉降监测项目为例,首先对监测网的水准基点稳定性进行分析,而后描述了监测网的布设方法,最后通过绘制沉降监测点的沉降荷载时间曲线图对监测成果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软基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处理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沉降观测的布点原则;提出了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介绍了基于VB的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沉降观测数据不连续。本文就沉降观测数据不连续时的沉降量估算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高速公路软基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工后沉降的预测方法。其后,简述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论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预报方法。结合江苏省某高速公路现场监测资料,进行了实例分析,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它对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6年8月—2017年8月的14景Sentinel-1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BAS)技术,提取了鲁西南地区地面沉降信息,并结合公路和铁路等专题数据开展了沉降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地面沉降严重且覆盖范围较大,最大沉降漏斗位于郓城县主城区,沉降速率达-134.06 mm/a;同时地面沉降对铁路有一定影响,特别对公路影响较大;并与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SBAS用于沉降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覃东 《北京测绘》2014,(1):49-51,74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可以将公路隧道的沉降过程看做一个灰色系统。本文对传统的GM(1,1)模型中的初始值、背景值进行改进,得到改进的GM(1,1)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公路隧道的沉降预测中。通过实例验证,改进的GM(1,1)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精度比传统的GM(1,1)模型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预测工后软土地基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沉降观测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运用MATLAB工具箱函数建立网络模型,选择合适的训练函数,使其训练精度和速度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主塔的施工监控测量,阐述大型斜拉桥主塔施工监控测量与计算方法。通过对测量结果以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主塔在施工过程中沉降量较小,不会对主塔的施工产生影响;而主塔的线型在施工过程中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在施工和测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文中提到的方法能有效地对主塔施工进行监控测量。  相似文献   

17.
为尽可能早地发现并排查出高速公路灾害的隐患点,本文以昆磨高速公路的昆明至玉溪路段为例,首先基于PS-InSAR技术,利用45景Sentinel-1影像获得了研究区域2018-2019年的沉降速率图。然后对沉降严重区域进行横纵断面分析,识别出昆磨高速公路沿线的隐患路段。最后对这些路段的进一步监测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昆磨高速公路沿线总体呈现出较为平缓的沉降趋势,但存在着3个严重沉降区。分别是谢井村和朱井村路段、昆磨高速公路与东绕城高速公路交界处路段,以及昆磨高速公路与晋新公路交界处路段。因此证明了PS-InSAR技术能有效排查高速公路沿线的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在建成后能够安全运营,准确及时地掌握高速公路变形状况,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它进行周期性安全监测,精确地测定它的动态特性和几何量的变化,然后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警,从而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针对生态高速公路项目(如崇启通道(上海段)工程),采取GNSS RTK方法进行平面位移监测,采用二等水准同站双测方法全线监测沉降,通过定期持续监测,对变形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生态高速公路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炭开采导致地面沉降比较严重的问题,以济宁地区为研究区,利用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共6景ALOS PALSAR数据,开展高速公路沉降监测与分析。通过双轨D-InSAR进行差分干涉处理,提取了地面形变图。研究发现,挖掘煤炭、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表沉降明显,年均沉降量达55mm;高速公路沉降程度较轻,年均沉降量为4.7mm;还发现,矿区开采等人为因素会对高速公路产生影响,不同的地质条件也会导致高速公路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