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测绘》2008,(4):88-88
在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推动下,国际上测绘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以地图生产为主转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重大变革。我国测绘目前已实现了生产技术层面的转变,正面临着进入地理信息服务阵地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大地测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可以说是从十七世纪才开始的。那时候,由于人类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迅速增长,光学和精密机械的测量仪器不断发明,促使大地测量理论和技术日益提高。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现代大地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基本上定型,此后一百年间,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日趋完善,但基本内容却没有很大变化。直到最近一、二十年,由于无线电等新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方法似乎正在经历又一次的新发展,冒出一些新方向。我们大地测量工作者有责任密切注意这些新方向,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之进一步发展,为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马兰  孔毅 《现代测绘》2010,33(1):62-6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网络通信的高速、大容量化、无国界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给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带来深刻的变革,国际上测绘的发展也正在经历一场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重大变革。文章从信息时代海洋测绘技术的发展出发,简要分析探讨了信息化海洋测绘的未来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少聪 《测绘学报》2004,33(2):186-186
随着现代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日臻完善,目前重力场观测精度已达到10-9 m/s2量级,位移观测精度已达到cm量级,应变观测也已达到10-8量级,这些高精度观测手段在测定地球形态,研究内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少聪,男,1962年生,广东兴宁人,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测量系,2003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球重力固体潮和大气负荷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快速推进,江西测绘基准迈向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江西省测绘基准体系不断完善,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天文大地测量布网方式全面转变为使用卫星定位技术布网。1.江西省现代大地基准完善启动江西省现代大地基准完善项目,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的高新技术手段,在江西省原有的平面资料、高程资料、重力资料等传统测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新建和复测等途径,按照统一规  相似文献   

6.
董鸿闻  沈镜祥 《测绘科学》2007,32(3):190-191
胡明城先生是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他热爱祖国,从事大地测量工作近70年。1948年从美国海军天文台和海岸大地测量局进修回国,长期担任外国测绘科学信息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和译述,主要著作有《等高观测手册》、《现代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及其应用》等。2007年时逢他90岁诞辰,本文介绍他在我国大地测量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史旗  吕健 《测绘技术装备》2011,(4):46-46,39
阐述了在测绘信息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大地测量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探讨大地测量档案管理在健全制度、培养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测绘档案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方面的一些模式和思路,进一步强调了大地测量档案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是大地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天文大地控制网建立、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惯性导航设备标校、大尺度工程测量以及军事测绘保障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主流观测仪器的现状及其特点,比较了不同观测仪器之间的优劣;总结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理论及其发展,介绍了最新的矢量天文定位理论及任意星定向理论等,阐述了理论进步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列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在大地水准面模型验证、大尺度工程测量、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报、地球自转参数监测与预报领域的成功应用,强调其在国家基础测绘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史先领 《北京测绘》2014,(4):138-139
随着测绘学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航空摄影测量经历了从模拟测绘时代向数字测绘时代的跨越,正积极朝向信息化测绘时代迈进。遥感及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快速得到推广应用,一些测绘高新技术的应用将使传统的测绘生产方式、工艺流程、产品形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CH972056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尝试/许才军(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学报.—1997,26(2).—95~100 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是利用大地测量观测值及其函数值作为一种边界约束参与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结合青藏高原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利用有限单元法,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三维线弹性数值分析模型。用地表水准和GPS资料提供的位移值作为地表边界约束条件,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应变场和应力场。数值计算表明,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以南北向挤压为主,东西向拉张为辅,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作用仍控制着高原现今的构造应力场。图8表1参9  相似文献   

11.
国家大地测量成果是国家测绘基准和体系的基础成果,大地测量数据库是大地测量成果档案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对原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进行了分析,结合数据库的现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大地测量技术服务需求等特点,对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维护的功能、数据库、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及系统维护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大地测量数据库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宁津生院士是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测绘教育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重点研究局部重力场的逼近理论,是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和重要学术带头人.在构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地球重力场模型、建立和精化全国以及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主持完成了"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整体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科发展战略"、"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重要科研项目,指导了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大地测量学科的骨干.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1997年3月21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院土、国家测绘局顾问陈俊勇教授陪同芬兰国家大地测量研究所所长卡库里教授来川,对“成都标准基线场”进行了考察,四川省测绘局局长、四川省测绘学会理事长唐孝苟高级工程师会见了两位专家,并就芬兰国家大地测量研究所帮助四川测绘局对“成都标准基线场”实施维塞拉光干涉测量进行了会谈。在考察过程中,陈俊勇教授和卡库里教授仔细察看了“成都标准基线场”的观测墩、强制对中装置及场地环境情况,详细了解了该基线场场址的地质构造、墩位基础结构及其稳定性,地下水位变化对墩基的影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4.
旬,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个测绘单位的126名代表聚集到山城重庆,在这里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国测量计算程序评比交流会”,这是我国测绘界第一次召开的有关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的全国性大型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大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诚、秘书兼空间大地测量组组长胡建国、大地测量计算组组长鲁林  相似文献   

15.
《测绘通报》2006,(2):75-75
夏坚白院士作为测绘教育与科技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测绘学科的开拓者、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他为中国测绘学科和测绘教育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铭记在每一个中国测绘人的心里.而支撑这一切成就的,正是夏院士身上那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测绘行业和测绘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二三十年来测绘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并出现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出现,无论在学科理论,或在技术体系,以及在应用范围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重大的变革,从而也将彻底地改变着传统测绘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为了深入地开展大地测量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在国家测绘局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们从1987年10月开始,着手建立崇阳多功能大地测量标准试验网(简称崇阳试验网)。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尽可能地利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最完善的观测程序,先后完成了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距离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高度角测量、GPS测量和近地面气象要素测量等野外观测工作,获得了大量的精密测量成果。为整体大地测量、三维大气折射模型以及其它科学研究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为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及常规大地测量的仪器检验提供了良好的野外检验场地。  相似文献   

18.
陆态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主,辅以多种空间观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大陆构造环境变化,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影响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为国家大地测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从陆态网络对大地测量基本骨架网精度的贡献、对动态大地测量基准的建立和维持、对高等级军用大地测量手段的多样化及其他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党亚民  杨强  王伟 《测绘学报》2017,46(10):1336-1345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和评价的方法。以环渤海区域和川滇区域为例,分别针对地面沉降显著、地震多发等不同地质环境特征,介绍了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成果。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基于各类大地测量监测数据,结合地质、地震、水文等资料,可有效实现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和评价,拓展了大地测量地球变化监测的应用领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球观测数据共享是地球科学和相关学科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地观测信息生命周期中的重要环节。受到由资源提供者、资源消费者和资源加工者组成的社会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影响,共享模式经历了无共享、项目共享、部门共享、社会共享等渐进的4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区域差异和阶段差异。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的概念体系包含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互联等不同层次的问题,并受到信息技术等使能技术的驱动。其中开放性代表数据在网络中可被访问的状态,共享性是对于数据重复使用的授权和模式,互联性则是强调可共享数据资源在科学含义上的相互理解。而地球观测数据共享的技术体系则包含数据开放技术、数据共享技术和数据出版与引用技术。目前地球观测领域的数据共享正在经历巨大的文化、政策、技术和应用变革,下一代的地球观测数据设施集中体现了数据的共享和协作,并将呈现国际化、多学科化、标准化、设施化、大数据化和公众社会化等新的技术特征,将对相关科学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