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景观破碎化成因及对农村收入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分析耕地破碎化的驱动因素,评价其对农村收入水平的影响,该文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选取景观指标计算景观指数,使用熵权法计算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21个乡镇的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计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与各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对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该区域耕地破碎化是各类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村收入水平与耕地破碎度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景观指数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相结合既能够较好地反映耕地破碎化程度,同时也能清晰地揭示耕地破碎化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农村收入水平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耕地破碎化的内涵,为提升农村收入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MODIS植被指数时间序列这一特性,以北京市通州及周边为实验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为研究对象,提出 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指数模型(Pan-CPI模型)的概念,并构造了冬小麦特征物候期植被指数与种植面积的定量函数关系, 通过样区TM影像求解关键参数,对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Pan-CPI模 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特定目标农作物种植面积状况,为基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影像识别农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新方法; (2)精度分析结果表明:Pan-CPI模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不受样本变化的影响,只要达到满足模型计算的样本量(如: 5%),多次测量结果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选取MODIS 6×6像元大小的窗口时,TM样本的复相关系数(R2)稳定在0.85 左右,与TM结果比较,窗口相对精度稳定在95%左右,区域精度稳定在92%以上,经调整的区域精度高达96%以上; (3)对于种植结构复杂、目标作物种植破碎的地区,Pan-CPI模型可以充分利用MODIS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优势,有效改 善TM单时相和多时相提取信息因时相缺失无法表征作物变化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利用遥感光谱特征解译农作物过程中样本选取的主观性误差,同时克服现场调研样本数据不充分的不足。该文基于玉田县物候特征,选择研究所需4个遥感时相,进而结合4时相中耕地地表覆盖状态(绿地和裸地)以及4时相叠置后绿地、裸地的地类组合特征,建立农作物解译标志,从而提取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根据该方法提取的研究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和大白菜的面积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01%、3.25%和4.16%,且空间分布符合与实际情况;提取结果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6.19%和0.83。  相似文献   

4.
目前遥感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面积的估算,本文研究了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农作物面积测量技术,提出一种冬小麦种植面积估算模型。该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利用耕地矢量数据优化分类结果,结合高分辨率样本村数据拟合估算冬小麦种植面积。以泗洪县为研究区,采用GF-1卫星数据完成了泗洪县冬小麦面积提取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全国作物种植结构快速调查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现有种植结构的分析都是基于统计数据 ,时效性低及精度差 ,难以及时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以“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使用的GVG农情采样系统和样条采样框架为基础 ,提出了快速获取全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技术方法 ,并以 2 0 0 2年为例 ,开展全国夏粮和秋粮种植结构的调查与现状分析。全国夏粮的粮经比例为 5 8%∶2 1% ,秋粮的粮经比例为 79%∶14 % ,粮食作物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调查表明 ,全国范围的种植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很大。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成数最高 ,达到38% ,是中国的大豆主产区 ;吉林和辽宁两省的春玉米种植成数相差不大 ,高达 71% ;黄淮海地区夏粮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种植成数高达 97% (河北省 ) ,秋粮以夏玉米为主 ,种植成数高达 82 % (河南 ) ;以长江为界 ,冬小麦和油料在长江南北的种植成数变化很大 ,长江以北冬小麦与油料并重 ,以南以油料为主。秋粮则以中晚稻为主 ,种植成数均超过 6 6 % ;华南夏粮和秋粮均以水稻为主 ,其中广东的蔬菜瓜果的种植成数高达 2 9% ;西南地区的秋粮以中稻和夏玉米为主 ,其中云南省的棉麻糖的种植成数高达19% ,说明云南省仍然是中国的烟草大省。经济发达或邻近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的蔬菜瓜果的种植成数较大 ,如天津市高达 34%。  相似文献   

6.
近15年郑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作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评价区域发展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2004、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以RS、GIS技术为基础,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法进行郑州市土地利用分类,并结合ArcGIS10.2、Fragstas3.3软件对其进行景观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郑州市建设用地扩张迅速,耕地逐年减少,水体变化不显著,林地先减少后增加;2)林地优势度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逐年上升,耕地和水体优势度基本不变,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3)郑州市景观多样性指数逐年增加,景观多样性趋于平衡,景观格局逐步变好;4)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各景观要素斑块形状逐渐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原湿地的退化及其相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源于湿地水体退化,该文首先利用1994-2015年的TM影像,采用归一化水指数和改进的归一化水指数提取了3个不同年份夏季的湿地水体信息;其次,选取斑块平均面积、景观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和分维度3个指标,分析了不同时期湿地水体的斑块面积和形状破碎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水体20年来总体呈明显萎缩趋势,水体斑块的形状破碎化程度以2001年为拐点,分维数和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先升后降,但面积加权形状破碎化指数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江苏省2015年和2018年地表覆盖数据,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对江淮生态经济区内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构特征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5年和2018年,研究区内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构特征基本相同.②2015-2018年,研究区内绿色生态用地团聚程度增强,景观格局趋向规则化;蓝色生态用地景观破碎度增强,景观格局呈现逐渐复杂化、破碎化的演变特征;灰色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变化频繁且剧烈,大多是人为干扰造成.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中游耕地扩张及景观破碎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技术、GIS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2007~2015年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塔里木河中游耕地扩张过程及景观破碎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年平均扩张面积为0.25×104ha,塔里木河中游南岸耕地扩张面积大于北岸。在耕地扩张的同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这对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生态用地不可避免地减少,而生态用地脆弱度的分析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选取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分析研究区2000、2010和2016年三期生态用地的脆弱度变化情况,综合运用景观指数方法并建立基于景观指数的生态脆弱度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用地呈现随时间减少趋势,且在近几年减少幅度增大,分布格局越来越不规整,向破碎化发展.生态用地景观破碎度和边缘破碎度在逐年增加.生态安全脆弱度表明生态用地的抗风险能力在不断减弱.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治理和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1983年、1993年、2003年和2013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综合景观格局指数粒度效应和信息损失评价法,确定了贾汪矿区景观格局指数的最佳分析粒度为60m。在该粒度下,基于景观水平和斑块水平对区域景观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景观水平上,2003年以前,区域景观格局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化等的驱动下,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异质化和连通性降低的趋势;2003年以后,由于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连片发展,使区域景观格局呈连续化、均衡化和连通性增大的趋势。在景观类型尺度上,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随时间的变化最为活跃,1983~2003年间,耕地、水域受煤炭资源开采等活动的影响,斑块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而建设用地在城市化发展的驱动下,变得更为复杂;2003~2013年间,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呈现高连通性、斑块规则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区,研究影响遥感影像分类各因素与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精度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以Rapid Eye影像提取的早稻种植信息为研究对象,从农作物的种植成数、种植破碎度和地块形状指数3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空间分辨率下各因素对农作物面积监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作物种植成数的降低,种植结构越来越破碎,种植地块趋于狭长分布,各分辨率下农作物面积估算精度均呈递减趋势;要达到85%以上的面积估算精度,当作物种植成数在50%以上时,可选取高于150 m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当作物种植较为破碎时,需要在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融入其他技术手段;当作物种植地块为狭长分布时,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并不能保证面积估算精度,必须通过其他技术手段达到精度要求;并最终得到了4种影响因素对面积估算精度的定量评估模型。研究结果为解决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区遥感数据的选择、面积估算精度的提高,以及在特定研究区和数据源条件下可达到的面积估算水平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稻种植区.多年来,国土部门在洞庭湖区实施了“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等一系列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新增了大量的耕地.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年度变更数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分布数据和最新遥感影像,基本查明了2010年以来新增耕地的利用状况和耕作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耕地总面积202378.97hm2,实际用于农作物种植的耕地169656.04hm2,农作物种植率83.83%;用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耕地181720.07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96%;不规范利用耕地20658.90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27%.岳阳市的实际耕作程度最高,益阳市和常德市的农业结构调整程度明显高于岳阳市;岳阳市的耕地抛荒撂荒率最高,适于作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97年、2000年和2002年TM图像为数据源,利用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块斑伸长指数、景观多样 性指数、蔓延度和破碎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标,从多个层面对重庆市北部新区区域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 a时间内,区域景观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从城乡过渡带景观演变为快速城市化的城市景观。主要表现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 大,呈现出空间集中化的特点,耕地和绿地在区域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用地来源的角色,逐步被蚕食、分割,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特大城市群。本文利用多期遥感数据,并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大湾区2000—2020年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①大湾区主要的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耕地与居住及建设用地,3种地类总占比多年来均在80%以上;②大湾区的居住及建设用地在20年间增长了115.21%,面积达到9 183.47 km2,是大湾区内面积增长最多、变化速率最快的用地类型;③大湾区内的景观格局破碎度、斑块密度不断降低,景观聚集度与景观丰富程度不断升高,区域景观格局分布状况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中山市景观结构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联系,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体系,能为政府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参考价值,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结果表明:①中山市在城市扩张过程中表现出土地利用粗放的特点,建设用地取代耕地成为优势地类,传统农业占比愈发减少,耕地与水体存在频繁的交换,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使其动态度维持在较高水平;②中山市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复杂化,整体景观用地类型面积差距缩小,景观优势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景观类型多样性明显,整体景观趋于稳定和均匀化;③中山市整体生态风险值呈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演变特征,建设用地吸纳了耕地、水体等脆弱度较高的用地类型,使西北部、中部大量生态风险单元的生态风险指数降低,整个中山市的生态风险达到较低水平,这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识别和监测是遥感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以2006—2007年两个时相的CBERS-02 CCD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对山东省某市的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将农作物的物候特征、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及GIS辅助信息等多源信息融合,建立识别知识规则,通过知识推理,逐步识别出冬小麦、夏玉米和棉花。最后,利用混淆矩阵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比较,证明上述方法在监测作物空间分布方面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景观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 m SPOT融合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技术,获取了密云水库上游地区1 ∶ 10 000比例尺土地利用分类图,并利用FRAGSTATS软件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 林、灌、草等植被类型占据了研究区的85%以上面积,而且破碎化程度较低、结构完整,对研究区水源涵养有利; 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类型所占比例虽小,却是造成整体景观类型分散、破碎化程度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保护植被的同时,应加紧对这些类型的治理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应用时间序列EVI的MERSI多光谱混合像元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辉  王金鑫  李颖 《遥感学报》2016,20(3):459-467
针对风云3数据的特点,本文将EVI生长曲线引入多光谱混合像元的分解。首先,利用Landsat8 OLI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域的耕地信息,利用该信息对风云MERSI数据进行掩膜处理,获得研究区域的耕地影像。接着,利用MERSI时序影像,计算像元EVI值,通过SG滤波,构建农作物(端元)和混合像元的EVI生长曲线。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研究区的农作物端元,尤其对主要的农作物玉米,在空间上均匀选取了14个端元。然后,采用传统的方法,将14种玉米端元生长曲线分别与其它端元组合,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发现分解的效果差异很大,提取的玉米种植面积从191.90 km2到574.83 km2不等。为提高分解精度,借用光谱匹配(光谱夹角最小)的方法(用生长曲线代替光谱曲线)自适应选择与混合像元EVI曲线最相似的玉米端元作为组合端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结果得到玉米的种植面积为589.95 km2,比传统方法的最好(相对)精度提高了2%。  相似文献   

20.
应用"3S"技术,通过选取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和斑块形状等空间格局指数对车尔臣河下游绿色走廊1975~2007年近32 a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景观格局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0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小幅度增大;2000~2007年,湿地面积与斑块数量大幅度减小,斑块平均面积与斑块密度持续减小,斑块形状趋于复杂,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减小,优势度与破碎化程度增大.在各湿地类型中,河流湿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湖泊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大,沼泽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