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空间插值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格局识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广东省某地区土壤中采样样品点的重金属污染物砷(As),文章选取统计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反距离加权(IDW)、样条函数(Spline)、普通克里格(OK)3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比分析不同空间插值方法下研究区土壤中As浓度估算精度、污染特征识别和污染格局空间区划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空间插值方法在研究区土壤As浓度的估算中,IDW表现最佳;3种插值方法所识别的研究区As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格局均存在差异,但相对于OK法,IDW和Spline两种方法的结果更加相近。研究表明,在基于点状离散数据采用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结合区域数据样本的数量和特征,开展各空间插值方法的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分辨率人口空气污染暴露GIS空间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成大气污染扩散模型、GIS空间分析及人口动态制图模型(PDMM)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空气污染浓度和人口空间分布模拟,通过构建人口空气污染暴露相对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人口空气污染暴露程度的空间格局划分.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浓度与人口空气污染暴露相对风险评价模型两种方法生成的人口空气污染暴露评估结果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揭示,前者在区域人口空气污染暴露评估中存在缺陷的同时(如无人居住的SO2高浓度区被误判为人口SO2污染暴露高风险区),也肯定了基于后者得到的人口空气污染暴露空间区划结果在区域空气污染暴露风险调控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明星  权亚玲 《四川测绘》2009,32(5):195-199
通过对来安汉河新区总体概念规划的实践,本文在新区空间扩展评定中建立了评价分类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因子分级,并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评价指标因子权重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在GIS数据库中计算出每个单元的综合评价值,并依据该值进行等级划分,评定出汉河新区空间扩展范围和具体位置,为新区空间扩展的规划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与PPC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影寻踪分类(PPC)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SAGA)优化PPC模型投影方向。基于PPC模型的综合评价使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各指标结果相容,并且避免了传统加权评价中的人为干扰因素。为了直观表达评价结果和掌握评价区域整体污染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惠州市土壤监测数据,提出了运用GIS技术和ArcMap的空间插值功能处理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PPC模型能准确客观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同时,GIS技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可以对评价数据进行各种空间处理。  相似文献   

5.
郭斌  张波  张鼎铭 《测绘科学》2019,44(9):73-82
针对城市绿化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该文利用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重金属含量,引用单因子与负荷污染指数法并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污染评价;引入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经手-口直接摄入是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儿童总的非致癌风险为0.573,成人总的非致癌风险为0.088,均未超过限制1,表明8种重金属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Cr、Co、Ni、As的致癌风险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部推荐标准10~(-6),表明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空间分异显著。研究结果对城市绿化带内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万幼川  李植生 《测绘学报》1996,25(4):277-284
本文在建立湖泊运动模型,不量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对污染物浓度的扩散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快速形成了符合GIS数据结构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了专题自动分类及查询子系统并对武汉市东湖富营养化物质氮,磷和江西赤湖重金属物质铜污染进行了计算机计算实验,达到了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茹  王纪华  马智宏  冯晓元 《测绘科学》2015,40(2):119-122,164
针对土壤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无法全面、科学地表示区域土壤污染情况进而影响土壤污染评价的问题,该文讨论了利用GIS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合理性,总结探讨了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专题图制作、空间分析、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结合GIS技术发展,展望了GIS在土壤重金属研究中的应用趋势。结果表明,借助GIS可以揭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测预警及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ArcGIS平台,构建了一个基于高斯扩散模型的工业气体污染泄漏模型,预测南京市大气污染范围。该模型将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高斯扩散模型有机集成在一起,可就污染范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浓度预测、浓度分级、受灾评估和辅助决策四个功能,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模型简单,运行效率较高,得出的结果相对科学、准确,对灾害评估和政府应急决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薇  潘辉 《测绘科学》2023,(7):173-183
针对城市街道峡谷空间不利于交通污染扩散问题,该文采用移动与固定相结合的实际监测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城市街谷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街谷空间形态设计指标的关联性,并提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街谷内PM2.5质量浓度在日际变化上呈现连续递减、日内变化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主干道及高层建筑附近浓度较高的趋势;(2)建筑高度比与街谷高宽比的增加使得PM2.5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街谷长宽比的增加使得PM2.5质量浓度呈现上升趋势;(3)建筑高度降低对街谷内PM2.5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建筑底层架空及建筑退让。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城市街道峡谷空间形态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以来,PM2.5、PM10、SO2、NO2等空气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臭氧污染仍有上升趋势,臭氧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问题。地基站点可以提供空间上特定点的臭氧浓度,但无法获得近地面臭氧连续的空间分布。由于臭氧大量分布于平流层,遥感卫星反演的臭氧柱浓度产品仅能反映整层臭氧柱浓度,但整层臭氧柱浓度与近地面浓度无明显相关性,因而无法体现近地面臭氧浓度。本文综合地基监测数据、再分析资料、卫星产品,采用不同的模型方法,得到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集成学习方法可以准确估算近地面臭氧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本文对比了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极端随机树(ERT)、极端梯度提升器(XGBoost) 3种不同的集成学习方法在近地面臭氧污染估算的效果表现,3种集成学习方法在2019年—2020两年的十折交叉验证R2都在0.89以上,极端梯度提升器(XGBoost)方法在RMSE、MAE指标上有最好的表现,2019年—2020年两年的平均R...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两型社会"建设是否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作用,本文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PM_(2.5)浓度观测数据和相关专题数据,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顾及多源地理要素特征的城市PM_(2.5)污染时空变化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年均和季节时间尺度分析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两型社会"建设期间,长株潭主城区PM_(2.5)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和明显的季节差异,但整体仍严重超标;主城区内PM_(2.5)浓度空间差异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相关,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越高、园林地越低,PM_(2.5)浓度越高。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土地利用开发以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稀疏采样难以准确估测区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和迁移变化规律的问题,提出基于GIS的多属性决策组合赋权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采用GIS技术揭示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和污染分布格局;然后利用最大化熵理论集成主客观因素,架构优化组合赋权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灰色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试验区土壤中8种(铜、锌、铅、镉、砷、铬、汞、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情况为例,检验该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权重的灰色综合分析方法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属性,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风险辨识度,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徐州市泉山、云龙、鼓楼、九里4个城区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GIS技术对徐州市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智能地学习各个样点的空间位置与该点各重金属含量之间的映射关系和预先设计好的分类评价模式,并能够对各个空间插值点处的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遥感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客观现实,探讨遥感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分析遥感技术在农区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时空动态监测、农作物污染变异监测和农业气体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提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建立综合农业立体污染空间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立体污染的时空动态模拟分析,为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细小颗粒物PM2.5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空气污染物。本文使用基于Python编程语言的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了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重点区域的PM2.5日均值数据,分别基于Excel软件和ArcGIS软件进行PM2.5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分数阶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对北京市2018年PM2.5月均值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时间上,我国PM2.5浓度表现为“冬高夏低”的“U”形变化趋势;2)空间上,我国PM2.5浓度整体表现为由南北地区向中部地区PM2.5浓度逐渐增加;3)分数阶GM(1,1)模型对PM2.5月均值浓度数据的预测精确度较高,结合预测结果可从长期或短期提出PM2.5污染治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SPOT影像的可吸入颗粒物遥感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SPOT 5遥感影像近红外与红光波段计算的差值植被指数(DVI)与实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数据建立模型,对2007年北京市城区SPOT 5影像进行PM10浓度反演试验,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所反映的PM10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2007年北京市城区北部PM10污染较为严重,南部污染相对较弱; 绿地和水体附近...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计算各种大气扩散模式下的地面污染浓度,然后据此结果做出评价。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气象资料的整理和大气扩散的计算,论文使用Matlab软件编制这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点源预测模型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的格网化生态承载力评价——以衡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行政单元生态承载力评价不能精细反映区域内部生态状况的差异和局部细节特征的问题,难以满足精细管控生态承载力的需要,本文提出了格网化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格网角度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估算与空间格局分析,并以衡水市为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格网尺度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相比更符合真实情况。从格网尺度看,衡水市生态足迹分布圈层特点,生态承载力呈离散分布特征。生态赤字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沿滏东排河和滏阳河两侧呈条带状分布。衡水市大部分地区处于生态赤字临界状态,生态状况亟须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亟需针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任务中的技术难点开展研究。该文提出了自然资源无缝数据立方体(NR-SDC)构建与要素智能监测评价框架,并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区域开展了试验验证和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基于虚拟星座的多源数据融合重建框架,能够显著提高遥感数据质量,有效支撑了逐日NR-SDC研制,可服务于自然资源状况近实时监测。该文研发的自然资源全要素动态智能监测框架,显示出优异性能,可支撑长时序、高分辨率逐年自然资源要素智能提取。该文所形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监测评价框架,可服务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自然资源要素时空变化量化,可为国土空间用途优化、生态状况评价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空间信息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仁忠 《测绘学报》1994,23(3):236-240
地理信息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分析和人间数据,提取传输空间信息,因此对空间信息的本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指出,空间信息可具体地分为九类: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关系、空间统计、空间关联、空间对比、空间趋势、空间运动、认识空间信息的这内容有助于分析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