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测量机器人系统构成与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测量机器人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对其自动化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 ,其核心技术是用CCD摄像机获取目标图像 ,用计算机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匹配 ,提取所需要的特征点 ,再配以精密马达伺服机构控制经纬仪系统的水平和垂直旋转 ,从而实现观测自动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与测量机器人配套使用的软件 ,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贵慧宏  张锦  陈永剑 《测绘科学》2010,35(4):166-168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知名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和测量机器人产品,阐述了测量机器人在当代变形自动化监测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作业流程,定义了测量机器人通用类,并且对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坐标类型进行了介绍;最后以拓普康公司的GTS901A测量机器人为例,实例化测量机器人通用类,获取GTS901A测量机器人对象,开发了GTS901A变形监测自动化软件(GROMA,GeoRobot Online Automat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oftware),并完成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3.
测量机器人在船舶液舱容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测量机器人TCRA1101进行船舶液舱容积自动化测量的操作控制方法,给出了液舱测量盲区里测量机器人自动进行散点测量及断面扫描的软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测量机器人工程控制网网观测自动化系统Geo_Net和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Geo_Def的主要功能、特点和设计思想,介绍了该系列软件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测量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的自动变形监测,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使用计算机配合专用软件对测量机器人进行控制,实现测量机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因此,良好的数据通讯技术尤为重要。测量机器人与计算机的数据通讯技术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两大模式,对两种模式下不同的传输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以期为基于测量机器人的不同工程自动化监测通讯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三角高程测量内外业智能化,本文基于徕卡TM50测量机器人的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和所开发的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实现智能化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探讨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三角高程外业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实现方式,然后利用采集所得数据结构特点针对性地研发了三角高程数据预处理软件,预处理成果结合科傻平差软件得到控制网高程成果。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与传统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外业的自动采集和内业的自动处理,对于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碾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精准获取碾压机械运行中的连续空间位置信息。测量机器人可直接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具有实时、连续跟踪、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使用环境灵活、远程可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碾压施工监控中,能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过程监控。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施工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论述了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化、全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可视化等特点,为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波  叶威  朱勇超  童魁 《测绘通报》2013,(2):116-117
一、引言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及测量机器人的出现,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控制网观测与变形监测工作中.多测回测角软件是建立高等级三角网、导线(网)及大型构筑物和建筑物形变监测网时的主要观测手段.这些观测具有观测目标多、测回数多、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人工观测费时费力,作业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基于测量机器人开发多测回测角程序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测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以满足内、外业数据一体化、规范化的作业要求.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程序开发主要有PDA程序设计和机载程序设计两种模式.但是机载程序通用性差,为了适应多种测量机器人的应用需求,笔者以徕卡TS30/TM30系列全站仪为基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8和.NET Compact Framework平台上利用C#语言在PDA上实现了自动化多测回测角软件.PDA与全站仪通过蓝牙或数据线进行通信,控制仪器进行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工作效率低、监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主要研究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测量机器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RTU技术,实现了对观测点(含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周期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工作。本研究实现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连续跟踪测量,具有良好自动化周期数据采集储存展示的能力,对地铁隧道这种特殊环境下高精度变形监测的连续测量技术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TS30/TM30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eica新型Ts30/TM30系列测量机器人开发了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内置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组成,内置软件能够完成控制网自动化观测、变形点自动化观测和持续变形观测等任务,后处理软件能够利用网络远程获取测量数据,具有监测数据的管理、处理及输出等功能。经过实验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多用途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范本  刘星  青舟 《四川测绘》2011,(6):256-258,280
施工放样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点位平面位置主要是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型全站仪即测量机器人更多地被引入到工程放样应用中。机器人虽然能完全达到放样的目的,但是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固化模式进行操作,并不能发挥机器人的智能性。本文利用测量机器人GeoCOM接口技术和计算机VB编程语言及Excel办公软件,进行在线施工放样软件的研究,在完全满足放样的要求下,充分发挥测量机器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多台测量机器人组成监测网络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备、软件组成以及系统功能特点,并对其在广州地铁隧道局部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台测量机器人的监测网络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用多台测量机器人组成监测网络系统,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备、软件组成以及系统功能特点。并对其在广州地铁隧道局部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简单介绍了TCA2003测量机器人的技术组成及编程环境,着重研究了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软件设计,对所开发的机载专业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工作界面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将TCA2003测量机器人自动目标识别(ATR)功能与机载监测(Monitoring)程序相结合,提高了轨道交通精密导线测量的自动化程度。以无锡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某标段精密导线测量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步骤,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内外符合精度两个方面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刘绍堂  王果  潘洁晨 《测绘工程》2016,25(10):42-48
在介绍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量机器人隧道自动监测系统在隧道结构自动化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测量机器人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实时、动态、全天候智能远程遥测的优点,在地铁和隧道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其局限性是只能逐个单点定期监测,增加工程监测的成本。因此,控制成本、开发多点监测功能并全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大型工程对自动化变形监测的需求,利用测量机器人能自动完成目标精确照准、读数的特点,研发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文中详细介绍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程,通过工程测试验证该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测量机器人在小浪底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论述TPS全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测量机器人在小浪底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试验情况,并对TCA+APSWin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和工作效益作了分析。实践已初步表明,测量机器人用于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软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介绍了测量机器人的外部组成,测量原理及发展应用,并设计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和数据库的结构,讨论了计算机与测量机器人之间的串行控制,在数据处理中加入了距离和高差差分处理技术。试验表明,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变形监测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高效,准确,实时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