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及物、化探资料分析和野外验证,发现夹皮沟地区存在如下构造格局:北部为大面积古生代及中生代花岗岩出露区,南部存在一个太古宙变质岩穹窿(会全栈穹窿),而南部与北部地区之间为一北西向板庙子-兴安屯弧形韧性剪切带(与夹皮为地区金矿带分布一致).根据区内断层、褶皱的性质与分布以及糜棱岩片理产状和糜棱岩的分布特征分析,笔者认为板庙子-兴安屯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及演化与会全栈穹窿有密切关系。据金矿的分布及储量资料,结合断裂的分布、断裂的交切关系等的分析,笔者认为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为该区金矿成矿的导矿构造,由其派生的北东、北北东向脆性构造为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2.
西成铅锌矿田地处我国腹地,位于甘肃省西和县、成县及徽县境内,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矿田所在区,环形构造发育。陇南环为一巨型同心圆环状环形构造,由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三组串环交汇形成。 陇南环构造位于秦岭褶皱系中段,区内线性构造复杂,其中东西向、南北向及北东向线性构造规模较大,属壳源性基底型断裂。陇南环内的西成矿田一带泥盆纪的海盆形态受该环形构造的发生、发展控制,其环核部位为一水下隆起。 在陇南环展布范围内,东西向断裂系控制着成矿带的展布;北东向断裂系与东西向断裂系的复合部位控制着矿田;而南北向或北…  相似文献   

3.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结合地面地质、物化探资料分析,对铜官山地区成矿控制因素重新进行了认识,认为铜官山地区铜金矿主要受隐伏岩体控制,特别是受岩浆分异晚期浅成侵入小岩体控制。同时北东、北西向深切断裂对分异岩浆上侵也起到了控制作用。据此提出了北东、北西断裂切割的菱块状构造边角部位、环形构造内部及宝山-笔山北西向断裂延伸部位可作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回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据旋回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统计分析方法、构造地质、地震地质等多种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文中编制了断裂构造系列等密度图,指出了断裂构造的网络特征,进而对隐伏断裂进行了讨论,首次提出了汉阳——梁子湖北西向隐伏断裂的概念,最后对断裂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延伸去向问题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1:100万遥感地质解译编图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综合解译发现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北东段有可能在阿龙山镇附近演变形成延伸方向和性质均不同的两条分支大断裂.一条呈北东向延伸进入俄罗斯;另一条呈北东东-北东向延伸出境,并以锐角相交形式在阿龙山镇附近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中南段衔接,构成一醒目斜"Y"型断裂构造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在甘肃北山东部沙枣泉北山地区发现一个旋扭构造,根据山脊、水 系的弧形转折和块状均一的影纹分别判泽出旋扭构造的旋迴带和砥柱,经地面检查,已得到证实。 据旋迴面特征,确定了徒扭面性质和旋扭方向,进而据砥柱由火山岩组成和断裂分布特征分析了 旋扭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8.
石火生  林珲  王长林 《遥感学报》2002,6(6):517-522
低序次断裂是地壳变形的直接产物,具有丰富的构造变形信息,经过转换的低序次构造。形式多样,图案复杂,是构造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地表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基础。利用香港地区航空雷达图像资料,提取其中低序次构造的弱信息,建立转换变形模型,以分析区内不稳定地表的构造背景。区内北东向断裂是主要构造,其右行剪切形成一系列低序次R面,P面,R^1面构造,在雷达图像上表现为线性弱信息并且与微地貌发育有关。利用线性构造增强,提取技术和低序次构造组合分析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确定马鞍山地区EW向的张性破裂是NE向张剪断裂的转换,是造成马鞍山滑坡的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9.
吉木乃—乌伦古河断裂呈向北东方向凸出的弧形分布在准噶尔北部,其总体走向呈北西向,我国境内总长度达400公里以上,向北西方向延伸进入苏联境内,仍呈北西走向作舒缓波状延伸,绵延达上千公里以上,构成了科克切塔夫—准噶尔地块北部的边缘断裂(图1)。断裂北西段,在苏联境内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断裂称卡尔巴—钦基兹断裂,是一条人们所熟知的断层,总体作南东向展布,在斋桑泊以西开始转折为南东东向;北支断裂始于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遥感区域地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阐述将塔里木盆地(地块)划分出“内、中、外三环体(带)”的构造新格局;提出该区存在着巨大的“环式弧形构造系统”及其相应的“环式弧形成矿带”与“环式弧形地质环境带”的新论点与新概念,揭示该区矿产资源的成矿、控矿规律,建立行之有效“多位一体”的遥感地质找矿模式;发现环绕塔里木盆地油气、钾盐、煤、铀、金属、建材及宝玉石等5个环状成矿带和罗布泊特大型钾盐矿产基地;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区内4大富水区,并提出塔里木地壳具“稳定之中不稳定,不稳定中有稳定”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区北西向断裂带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判读汶川地震区的断裂构造,发现了一系列100km左右等间距排列的北西向断裂,结果已部分地得到实地考察验证。龙门山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发生强烈地震的几率较高。这些新发现将对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机理、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分段、断裂同震位移自南西向北东、由右旋走滑逆断层向右旋走滑断层转变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判断黄土地区隐伏断裂的标志,并将研究区的隐伏断裂划分为基岩断裂、新构造或继承性构造、断裂破碎带或岩脉以及深层构造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同的区域构造格局及三级构造单元划分。然后,根据油气藏的类型、圈闭原理及研究区的构造背景,提出了隔水性构造可以圈闭油藏、为控油构造的结论。最后,以3条隐伏断裂为例,说明了隔水性和漏水性构造的遥感信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在研究区内圈出了3个油田预测区。  相似文献   

13.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区位于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与大兴安岭成矿带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及成矿条件复杂。以该区域遥感信息为基础,并结合地质、物探、化探综合信息的研究表明,除NE—NEE向构造外,该区还存在大量的NW向构造,特别是在东乌旗—翁图一线存在1条重要的NW向构造带。沿该NW向构造带见有断续分布的遥感线性构造特征,它是该地区重要的磁场、重力场和地球化学场梯度变化界线,对中生代火山沉积建造的形成和区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构造带以东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主要以寻找铅锌银、钨和铁矿等矿种为主;构造带以西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明显减弱,找矿主要以铜、钼和铬铁矿为主。在找矿工作中,应高度重视NE与NW向构造交汇部位及与NW向构造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  相似文献   

14.
遥感地质解译和异常信息提取是遥感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为分析在江西盛源火山盆地中寻找铀矿的前景,以ALOS,SPOT5和ETM+等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对该盆地进行了遥感地质解译和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与筛选,重点提取与铀多金属矿有关的地层、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和蚀变异常等成矿信息;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在Arc GIS平台上开展基于遥感数据的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找矿预测,提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为当地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北东向、北北东向多字型构造,很早以前就被中外学者注意。19世纪70年代庞培勒首称北东向褶皱为震旦系褶皱。而系统研究并论述东亚构造的开拓者和先驱是李四光教授。1926年,他称北东向构造为“华夏式”,1939年又正式提出用“华夏系”代替华夏式,同时还提出了“古华夏系”和“新华夏系”的构造型式。60年代初,李四光教授在他的《地质力学概论》一书中,根据其形成时期、主体构造线方位,进一步划分为“华夏系”、“新华夏系”和“华夏式”三个多字型构造体系。本文提出的中朝反“歹(η)”字型构造即为该多字型构造之一,它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不同波段、不同时相、不同比例尺的陆地卫星影像,应用假彩色光学合成、增强、密度分割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方法,对福建东南沿海的断裂活动性及其与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判读、分析,认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活动性较强,并呈网络状,形成本区现今断裂构造的总的格架。近东西向断裂虽然在本区数量较少,活动性也相对较弱,但对断块的升降活动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陆地卫星TM、MSS图像、航空彩红外像片、红外细分光谱扫描数字图像等多种遥感图像,结合多源信息复合处理技术,在甘肃安西北部地区(北山南带西段)开展了1:5万遥感地质调查和以金、铀为主的遥感找矿预测。通过工作,在合理应用综合遥感技术方法、基础地质研究、金铀矿产预测,以及1:5万遥感地质成图方法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年中,11人共编测了1:5万遥感地质图和1:5万遥感成矿预测图各21幅,解译发现了近千条蚀变岩带,圈出了67个金矿找矿靶区和铀成矿远景区,为开辟找矿新区提供了大量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苏门答腊岛DMC多光谱数据地质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灾后苏门答腊岛DMC32米多光谱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校正、主要地名标注、波段B2(R)、B1(G)、B3(B)组合和直方图正态增强处理制作了影像图,图像总体纹理信息较弱,但对海啸受灾区有突出作用。为了突出不同区域植被的色差和纹理信息,对影像图进行比值增强组合处理实验,比值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对空间纹理有增强效果。依据DMC增强图像显示的纹理影像特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图像中有较明显规律的线状和环状纹理信息进行提取和制图,作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构造活动及与之相关地质灾害的基础依据。通过对图像的纹理信息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线形纹理信息和一些环形和火山机构影像信息,这些影像特征可能与该地区的一些地质活动有关,如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火山机构等。结合已知的地质、遥感三维立体图像和早期的TM图像资料,根据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线性纹理分布特征和典型地质体与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部分线性影像和环状影像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解译,认为北西断裂为岛内的主干断裂,其次是与其相垂直配套的北东向断裂。初步分析了可能控制或诱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断裂分布特征,推断出三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易发区和两处火山活动可能区域。所推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具备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形成、流通、堆积等先决条件,如果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强降雨影响,极有可能诱发上述地质灾害。火山活动区均处于北东向断裂带与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根据地质构造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推断,区内地震及火山活动有可能受板块活动地震影响而再次激活,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以上遥感地质信息,在进一步经过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后,对岛内灾后重建及减灾、抗灾等活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航天SAR与TM复合图像对东准噶尔将军戈壁地区铀成矿环境与成矿条件进行研究。讨论了将军戈壁的地质背景、铀源条件、铀矿化与氧化还原带的关系,提出了成矿的有利条件,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区,选出找矿的重点层位。  相似文献   

20.
根据矿床遥感地质理论,解译分析老厂矿床线、环构造及蚀变信息,并结合地质、物化探信息,拟建老厂矿床线-环结构模 式。在区域性北西向线性构造带遥感地质背景下,南北轴向南老环和东西轴向透镜体系列叠加形成老厂环-环横叠式结构,二者分 别反映华力西期火山洼地和燕山-喜山期隐伏中酸性岩体,其叠加地段是有利成矿部位。影像上受北北西向线性构造控制的色调异 常斑块显示了近矿围岩蚀变的范围,并据此模式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