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维经典扰动位协方差模型基础上,推导获得局部重力异常协方差模型、局部扰动重力协方差模型,以及扰动重力和重力异常的互协方差模型,这3个模型在忽略小项后是一致的,即航空扰动重力数据与地面重力异常数据的联合处理采用一个模型即可,大大简化了处理流程.以最小二乘配置理论及本文推导的协方差模型为基础,构建了航空扰动重力测线数据与地面重力异常数据一体化处理的具体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推估地面待求点的重力异常数据,且处理过程自动完成了航空扰动重力数据的向下延拓,同时也大大削弱了航空数据中存在的系统偏差影响.在某试验区开展了一体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一体化处理得到的重力异常数据比单独使用5'分辨率航空重力数据推估获得的数据精度提高2.4 mGal,比单独使用2.5'分辨率地面重力数据推估获得的数据精度提高1.2 mGal.  相似文献   

2.
卫星重力梯度数据重力异常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翰  周强波 《测绘科学》2016,41(11):17-24
针对GOCE卫星确定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度的不确定性,对比分析GOCE位模型与多个不同重力场模型确定的重力异常,并将其分别与船测重力数据、南极航空重力数据、北极重力数据以及美国和中国台湾地面重力数据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OCE位模型的内符合精度最高,与地面重力观测数据符合最优;与船测以及航空重力测量符合相对较差、精度较低。研究表明,在一定精度前提下,GOCE卫星确定的重力数据可用于无人区,从而提高重力观测数据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中点云数据的共轭特征较少且精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角点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方法:从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应的建筑物角点,采用6参数模型对角点进行初始配准;以地面角点为参照,利用迭代移动方法对误差较大的航空角点进行修正;最后根据移动后的航空和地面角点计算获得点云配准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点云配准效果,角点修正后能有效提升点云配准精度,适合于含有角点特征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利用带限型径向基函数,融合航空和地面重力数据构建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时,航空、地面重力数据的频谱信息不一致问题,该文提出残差与先验精度比较分析法,确定出了研究区域航空数据的最佳频谱范围.结果 表明:航空重力数据系统性偏差及其径向基函数展开阶次不当可分别导致±0.019m和±0.007 m的建模误差.基于此,构建了局部区域6000阶的径向基函数融合地球重力场模型CBFM2020.通过与GPS/水准数据比较,CBFM2020的精度比EGM2008、USGG2012以及仅由地面数据得到的重力场模型均有所提高.模型建立过程中航空重力数据未进行向下延拓,而是直接在原始高度与地面数据进行融合,可为局部地区高阶重力场模型的构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字校园"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加快这一进程,本次研究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大学校园。本文以Z+F IM AGER 5010c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到的吉林建筑大学基础实验楼数据为基础,运用3ds max、Auto CAD、Point Cloud等建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同时将依据点云数据建立的实体模型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和精度分析,验证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筑物三维模型建立中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祖立辉 《北京测绘》2020,(3):347-351
以地面相机影像、低空无人机影像和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为融合对象,研究空地影像融合、低空影像融合地面三维激光点云和低空影像融合三维白模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法,并对其三维建模精度和建模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这3种融合方法进行三维建模丰富了三维模型的色彩纹理信息,提高了三维模型的几何结构精度,能满足较大场景的三维实景模型的建模要求,为数字化古建筑(古文物)保护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卫星重力计划实施以来,世界各国测量研究机构基于卫星重力数据、卫星测高、船测重力、航空重力数据和地面重力数据研制了诸多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然而,由于极区缺少相应的测量重力数据,模型精度通常较低。本文针对卫星重力测量确定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度的不确定性问题,对比分析了国际上发布的几种较新的重力场模型,分析了其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反演的重力异常的准确性。结果表明,e模型虽然采用了部分极地实测重力数据,但在同阶次的情况下,其在极区的精度也并不是最高的。SGG-UGM-1模型的内符合精度在高阶时最高,在极地区域与地面重力数据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8.
申鑫  曹林  佘光辉 《遥感学报》2016,20(6):1446-1460
精确估算森林生物量对全球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借助地面实测样地数据,通过对机载LiCHy(LiDAR,CCD and Hyperspectral)传感器同时获取的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和数据融合,建模反演森林生物量。首先通过面向对象分割方法进行单木冠幅提取,然后融合从高光谱数据提取的光谱特征变量和从高空间分辨率数据提取的单木冠幅统计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估算地上、地下生物量,最后利用地面实测生物量经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精度。结果表明,综合模型的精度(R~2为0.54—0.62)高于高光谱模型(R~2为0.48—0.57);在高光谱模型中地上生物量模型精度(R~2为0.57)高于地下生物量模型(R~2为0.48);在综合模型中地上生物量模型精度(R~2为0.62)同样高于地下生物量模型(R~2为0.54)。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与仅使用高光谱数据(单一数据源)相比,通过集成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生物量反演效果有所提升,可以更加有效地估算亚热带森林生物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雷达点云误差来源,提出了相应的误差校正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能够消除系统误差,提高了点云精度。  相似文献   

10.
区域重力大地水准面确定的相对精度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频域解析方法,研究由地面重力数据、全球住模型确定区域重力大地水准面的相对精度估计.首先由Stokes公式的数值积分推导地面重力数据与球谐系敬的精度关系;再由"移去-恢复"方法的空域截断逼近模式和协方差函数的球谐表达,分别推导内区地面重力数据之误差、外区全球位模型之误差与区域重力大地水准面之相对精度的解析关系;为便于计算,提出将内区地面重力数据和外区全球位模型的频域截断误差合并,再按频段重新划分为两部分:①全球范围--地面重力数据对应频率以上的截断;②外区范围--介于全球位模型最高频率与地面重力数据对应频率之间的截断,以经验阶方差模型分别估计之.模拟计算显示了地面重力数据之精度、分辨率、积分半径和全球位模型之精度、分辨率与区域重力大地水准面之相时精度的具体对应关系.本文研究同样适用于区域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将无人机倾斜影像、地面三维激光点云和数码相机照片相结合,从影像数据与点云数据2个层面研究数据融合的理论及策略,通过数据预处理、坐标系统一、数据配准、影像点云融合、点云数据融合实现三维实景重建。建立的三维实景模型,能够真实全面地还原和反映目标物全貌,且具备直观表达对象整体空间信息的能力。通过点、线、体3个层面的精度验证可以得出,本文提出的多源数据融合建模方法能够建立无遮挡、无空洞、细节表达完整的三维实景模型,且模型精度良好,为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拓展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多种广义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模型计算精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广义立体像对的概念,利用覆盖同一区域的异源遥感数据分别作为左右影像,构建起该区域的广义立体像对,并以RFM模型为基础提出几种基于RFM的广义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模型,结合现有影像数据,依次利用各空间前方交会模型进行地面三维坐标计算,进而针对各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实验对比,并对精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终证明了广义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模型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遥感影像制图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新行  张培  齐亮  陈永立 《测绘通报》2023,(11):112-115
由于传统倾斜摄影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物体遮挡、航摄盲区等客观因素限制,造成三维模型扭曲、空洞、纹理拉花等问题,选择采用激光点云与倾斜摄影多源数据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古建筑物精细化建模,可改善三维模型的视觉效果与精度,扩展成果应用领域。本文以广府古城历史街区为例,通过对倾斜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地面手持雷达及无人机补拍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了三维实景精细化建模,获得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种对流层延迟模型的精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的改正精度不同的问题,该文采用3个IGS站BJFS、SHAO、WUHN的2014年对流层天顶总延迟数据以及地面气象数据,对目前常用的3种对流层延迟模型:霍普菲尔德(Hopfield)、萨斯塔莫宁(Saastamoinen)、欧洲地球静止导航重叠服务(EGNOS)的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aastamoinen和Hopfield模型的精度相当,EGNOS模型精度略差于其余两种模型,但能满足GNSS米级的定位要求;在气象条件变化剧烈时,EGNOS模型精度不如实测地面气象数据的Hopfield和Saastamoinen模块。  相似文献   

15.
王伟玺  朱庆  董栋 《测绘工程》2007,16(2):22-26
以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三维重建为研究目标,针对覆盖同一区域的多源遥感数据,提出广义立体像对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前提,研究了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广义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数学模型。最后在模型算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多源遥感数据,对广义立体像对的构建和地面目标三维重建的精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广义立体像对的计算精度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宫岩 《北京测绘》2013,(3):85-88
三维模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构建数字城市必要环节。为了提高数字城市建设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字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检查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平面精度检查、高程精度检查、纹理正确性检查以及合理性检查这四方面,保证了数据生产的精度。并通过数字通州项目验证了三维模型数据检查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立春 《测绘学报》2007,36(2):244-244
激光雷达(Laser scanning,Lidar)是一种新型而高效的获取地形表面信息以及实时获取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发展激光雷达技术最初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在森林和沙漠等地区,当人们无法或者很难使用常规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地面信息时,寻找一种有效的替代传统航空摄影方法获取地面信息的手段,于是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应运而生;二是就现代数字化摄影测量与遥感而言,这种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处理技术可以对大规模的测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同时,这种方法精度更高,费用也更便宜.特别是对实时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大规模需求,要求我们不断发展更高效的数据获取手段,来满足用户对数据精度、使用范围、数据获取周期等各方面的要求,激光雷达技术正好满足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地面三维激光数据配准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几年在测绘行业中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测绘技术,使测绘行业由原来的单点测绘转变到整体测绘.但是地面三维激光多站数据配准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焦点.结合实际工程对现有的地面三维数据配准方法作概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精度和优缺点,总结出地面三维激光数据较好的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19.
CASS数字测图软件中DTM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结合实例研究了如何在CASS测图软件中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建立数字地面模型所需数据的获取方法,以及在实测中应注意的采样点的位置和密度。分析了如何在CASS测图软件中进行DTM的精度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新的数据获取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开始应用于变形监测这一领域。本文通过阐述数据获取方法,详细分析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与线变形分析,并分别对其精度进行评价,为提高今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在该领域的测量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