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基于面模型的战场环境建模难以展现战场环境要素的内部属性和规律等的不足,该文提出了利用体素模型实现战场环境建模的基本方法。该方法能够记录战场环境各要素的不同属性,反映其内部属性和规律,准确地模拟战场地理环境的变换过程,可实现战场环境各要素的统一建模。文章利用体素模型实现了对战场环境的认知与抽象,对战场环境体素数据模型进行了分类。最后以战场地形环境要素为例,利用战场环境基本体元实现了对战场地形环境的体素建模。  相似文献   

2.
结合轮廓线拼接法和体数据等值面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矿体三维建模方法。该方法将轮廓线空间几何数据通过距离函数转换为距离场,从而将轮廓线间的表面重建问题转化为体数据等值面构造问题,避免了由人工指定轮廓线的对应关系;其次,通过扫描方式进行非欧氏距离变换实现距离场的计算及采用分治法层层建模,有效降低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然后,将非平直四棱柱作为体数据构造单元,以适应矿山实际数据的特殊性。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基于矿体轮廓线的复杂矿体三维自动建模,结果准确,模型质量高。  相似文献   

3.
周清  王奉伟 《测绘工程》2016,25(12):70-73
在测量工作中,由于气候环境、观测方法、观测仪器以及观测人员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造成观测数据的丢失或者不完全。文中针对这类数据的处理,采用加权平均法和三次样条插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修复,建立GM (1,1)模型,并与非等间隔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通过两组仿真数据和两组实测数据验证发现:对于呈指数增长的序列和高增长序列修复之后建模预测精度更高;三次样条插值法数据修复后GM (1,1)建模预测精度较加权平均法预测精度更高;对于低增长序列,直接采用非等间隔建模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聂琳娟  张兵兵  邱耀东 《测绘科学》2016,41(10):35-39,99
针对不同的格网化方法将影响地磁异常数据区域建模的精度,该文利用改进的谢别德法、克里格法、连续曲率样条法将空间分辨率为10′×10′的地磁异常数据内插得到2′×2′的地磁异常;并对这3种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连续曲率样条法获得的结果最佳,其次是改进的谢别德法和克里格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面模型的战场地形要素建模与可视化的不足,提出利用体素模型实现战场环境地形要素的建模与可视化方法和基本思路。对基于特征点的双重移动立方体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体素地形的可视化表达,引入体素地形可视化的影响因子便于对体素地形可视化效果的控制,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得出最佳取值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移动曲面拟合与加权平均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移动曲面拟合法为主、加权平均法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使它们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解决大区域DEM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对接边处的误差可以进行误差改正并用样条函数对其重建使其光滑。结合5种地貌类型的1∶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试验,用中误差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该方法在丘陵地区的建模误差最小、效果较好,为今后大区域3维建模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和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DEM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移动曲面拟合与加权平均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移动曲面拟合法为主、加权平均法为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使它们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解决大区域DEM建模中存在的问题.对接边处的误差可以进行误差改正并用样条函数对其重建使其光滑.结合5种地貌类型的1∶5万地形图数据进行试验,用中误差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得出该方法在丘陵地区的建模误差最小、效果较好,为今后大区域3维建模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和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粒子系统是战场环境仿真中对不规则动态对象建模的有效方法之一。战场环境仿真中可以应用粒子系统对各种自然现象(雨、雪、云)和人工现象(喷泉、爆炸、尾迹、烟火)进行建模。在阐述粒子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述了战场环境仿真中应用粒子系统进行自然现象和人工现象建模的方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粒子系统是战场环境仿真中对不规则动态对象建模的有效方法之一。战场环境仿真中可以应用粒子系统对各种自然现象(雨、雪、云)和人工现象(喷泉、爆炸、尾迹、烟火)进行建模。在阐述粒子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述了战场环境仿真中应用粒子系统进行自然现象和人工现象建模的方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规划编制中,获取连续的城市地价或者房价数据对城市经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方法基本上都是通过对部分样本数据的空间插值来获取,但是,不同于气温、降水以及污染物扩散等自然现象,房价除了受到区位影响外,还受到市场、利率、政策、心理预期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城市连续性房价数据的获取精度一直是相关研究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杭州市100个楼盘中95个楼盘的销售均价为基础数据,以Arc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普通克里格法、样条函数法对杭州市主城区房价空间分布进行插值,并通过没有参与插值的5个楼盘的实际价格与插值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对4种不同插值方法在房价空间插值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样条函数法包含两种不同的插值方法)插值方法中,张力样条函数法的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集群方法在倾斜影像三维建模时节点上存在的CPU和GPU资源浪费现象及三维建模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容性任务分配的集群三维建模方法。首先,通过对三维重建任务进行两步提交划分,在建模效果不变的前提下提升集群的执行效率。然后,针对集群节点资源浪费现象,提出了相容性任务节点分配方式,实现了基于相容性任务分配的三维建模集群。最后,进行大规模影像三维重建试验测试,验证了大数据试验环境下相容性理论对分配方式优化的优越性,证明了本文方法对三维建模效率有明显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体绘制技术应用于探究海洋温盐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一种二维颜色传递函数的设计方法,在该颜色空间中根据颜色色调差异判断海水温度的高低,根据颜色亮度的差异判断海水盐度的高低。采用太平洋中部海域的温盐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可视化方法在三维空间中展示了海洋温度和盐度的分布特征,为探究两者的空间分布关系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三维空间建模和可视化技术成为GIS研究的热点之一。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DEM和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三维地形和地质体的生成与仿真。简要介绍了OpenGL三维图形工具包及其与高级语言结合编程方法,探讨了基于多轮廓线的地质三维体的建模方法,以VC++6.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平台,结合OpenGL图形库,开发了地质三维体的建模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利用CityEngine进行三维校园参数化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二维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三维精细化建模是当前GI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给出了CityEngine参数化规则建模的流程和方法,解释了规则函数的原型及其作用,阐述了建筑物、道路、绿化和水体的三维精细化规则建模的具体步骤,并以山东科技大学校园三维为例,在CityEngine平台上构建了整个校园的三维场景。参数化建模能够通过参数更改模型的细节特征,实现了实时、动态的三维建模,弥补了传统建模方法的不足,对大规模城市快速精细化三维建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模型。研究分析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中是否需要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值进行形变改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大地网观测点坐标需要改正,但不需要在联合平差中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数据(边长、方位角)进行改正,可以省去天文大地网约30万个观测量的地壳形变改正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推进,大规模建筑物需要完成三维模型的工作,传统根据全站仪采集数据制作模型的方法效率低下,特别是针对复杂建筑、煤化厂、炼化厂等厂区装置进行建模,显得更加困难。本文提出了利用三维激光仪扫描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的方案,可以大大缩短外业数据采集的时间,减少外业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an alternate mathematical technique than contemporary spherical harmonics to approximate the geopotential based on triangulated spherical spline functions, which are smooth piecewise spherical harmonic polynomials over spherical triangulations. The new method is capable of multi-spatial resolution modeling and could thus enhance spatial resolutions for regional gravity field inversion using data from space gravimetry missions such as CHAMP, GRACE or GOCE. First, we propose to use the minimal energy spherical spline interpolation to find a good approximation of the geopotential at the orbital altitude of the satellite. Then we explain how to solve Laplace’s equation on the Earth’s exterior to compute a spherical spline to approximate the geopotential at the Earth’s surface. We propose a domain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which can compute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minimal energy spherical spline interpolation on the orbital altitude and a multiple star technique to compute the spherical spline approximation by the collocation method. We prove that the spherical spline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the domain decomposition technique converges to the minimal energy spline interpolation. We also prove that the modeled spline geopotential is continuous from the satellite altitude down to the Earth’s surface. We have implemented the two computational algorithms and applied them in a numerical experiment using simulated CHAMP geopotential observations computed at satellite altitude (450 km) assuming EGM96 (n max = 90) is the truth model. We then validate our approach by comparing the computed geopotential values using the resulting spherical spline model down to the Earth’s surface, with the truth EGM96 values over several study regions. Our numerical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the algorithms produce a viable alternative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solution potentially exploiting the full accuracy of data from space gravimetry missions. The major advantage of our method is that it allows us to compute the geopotential over the regions of interest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commensurabl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overage, which could not be done using a global spherical harmonic representation. 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a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der the grant no. 0327577.  相似文献   

18.
加权直线调配样条插值曲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晓光  凌莉 《测绘学报》1993,22(2):136-141
  相似文献   

19.
传统煤矿开采沉陷形变监测只能获得离散监测点的地表形变量,无法获取沉陷区整体的形变趋势,而D-InSAR技术能够获取整体地表形变信息,但D-InSAR技术需要大量遥感影像数据,否则导致时间失相干性而无法获得连续的形变量。本文针对D-InSAR影像数据解译过程中影像数据较少的问题,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二矿7225、7226工作面进行了监测分析,获取了几个时间段内整体的下沉形变场;然后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插值与D-InSAR技术相结合的开采沉陷监测方法,基于D-InSAR影像上监测点监测值,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建立了内插反演函数,在已建立函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其他雷达卫星重访周期内的下沉值;最后将内插反演下沉值与实测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nSAR监测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开采沉陷的影响范围,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区域地表的形变信息;结合三次样条插值的D-InSAR技术监测结果最大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31.5mm和17%,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D-InSAR影像数据缺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薄板样条函数及复杂曲面的数学表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自然样条函数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一维样条函数推广到多维。讨论了用薄板样条函数表示光滑三维曲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曲面数字模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