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重庆市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综合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地理实体、三维模型等数据的内容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设计了"智慧两江"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并进行了全面建设。提供了方便快捷,实时、可移动的二三维一体化查询功能和复杂、全面的分析统计功能,能保持稳定、可持续的数据更新,是有普适推广作用的综合系统。通过对系统建设成果的展示,充分体现了管线数据资源统一管理在信息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明了综合管网信息系统建设对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试点项目,对城市建设的其他内容,以及其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2.
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综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思路、内容、进展、作用及影响;然后,针对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发展变化,论述了当前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所面临的全新发展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内容,展望了"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地矿业务应用系统是"智慧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依托山东省政府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云平台,构建政务外网服务系统和互联网服务系统。通过地矿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高效的辅助工具,促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政府决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角度,分析了智慧国土的内涵和核心特征,阐述了智慧国土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徐州市为例,给出了智慧国土建设的"智慧点",探讨了智慧国土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可量测实景三维系统为实景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本文以燕郊高新区为例,主要探讨基于移动测量系统进行实景三维影像获取,与传统地理信息融合构成一个数字化、可视化的实景智慧城市。主要阐述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实景智慧城市的建设方法和思路,并对实景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建设内容等进行了思考和简要设计。本文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实景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智慧地球"战略的影响下,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迅速兴起。在此形势下,研究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测绘地理信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印证了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相继试点了一批"智慧社区",并在试点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智慧社区系统"建设工作,但受建设成本、消费需求、技术规范、物联网设备种类的限制,使得各区域在"智慧社区"系统应用集成方面取得的进展不一致。如何保证各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如何使得RFID信息集成模式更加深入应用到智慧社区管理当中去,如何使RFID、GPS、RS、GIS、WCS更好的集成,以实现巡更管理及人员定位,这都是当前基于RFID的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建设研发与探索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从系统构架、应用实践效果等方面设计了三维GIS智慧小区应用平台,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的开放性与数据更新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以江苏省警务GIS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了警务GIS平台的建设背景,简要描述了警务GIS的技术指标、建设框架和技术架构,介绍了警务GIS门户的基本功能和典型应用,最后归纳了警务GIS的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9.
以"智慧老河口建设"为例,研究分析了智慧老河口如何在建设中把握政府角色的定位与作用、技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项目运营的社会参与等内容,不仅有效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监管、人才队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形成老河口独具特色的建设模式、技术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为湖北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建设样板。  相似文献   

10.
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农场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核心建设内容及建设与运行模式,剖析其实际的功能与性能需求。针对智慧农场建设内容,综合旅游、农田、社区、微信平台等方面,提出能适应功能需求不断变化的智慧农场在线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架构,为智慧农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以期为智慧农场信息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空间建模及分析作为情报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实践和应用.本文在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空间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公共安全情报分析应用的研究和实践,并应用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为我国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提供实战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测绘学科已经完成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的跨越。近年来,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化测绘模式正逐渐蔓延,给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发展是推动测绘科技变革的根本动力之一。首先介绍了智能测绘硬件装备的背景及发展现状,然后提出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指出基于智能硬件+云+智能算法+大数据等,架构云端智能测绘技术,提出云端虚拟测绘装备、行业服务测绘引擎两个概念。在行业服务测绘引擎的支持下,构建云端智能测绘技术体系。可以预见,测绘科技的新变革最终将导致测绘科技基本形态的变革,主要表现为内外业颠覆、专业测绘泛化、数据产品转向服务的趋势。最后,对智能测绘科技下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从业人员要求、教育改革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总体来讲,测绘科学领域的认知理论、智能硬件、物联技术以及云服务技术等正逐渐形成系统的领域应用理论与技术体系,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将随着人工智能的潮流完成新一轮的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旅游业服务模式无法跟进新的旅游发展态势的现状,依托移动增强现实、手绘地图智能导游、全景虚拟漫游、无人机航摄等技术,探索出一套集旅游信息发布、系统开发、运营管理和市场推广于一身的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桂平市全域旅游建设为例,提出了全域旅游智慧化平台的构建模式,成果表现形式为桂平旅游门户网站、桂平旅游微信公众号、旅游WAP商城、易游桂平APP、智能信息发布系统等,可以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对桂平市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安保工作的需求,3维安保地理信息系统作用日益凸显。说明了系统建设目标、体系结构、技术路线,详述了系统建设,包括数据设计、功能设计与开发和关键技术,实现了亚运3维安保地理信息系统研发。满足了警务安保业务需求,在亚运安保中得以实际应用,为同类系统的研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项目实际,详细介绍了派出所警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模块,实现基于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的资源整合、实时联动,阐述了系统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解决方法,是三维在警务领域深层次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面向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型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祥  董震  郭王 《测绘通报》2021,(7):131-134,139
城市数字化转型、“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新基建”的落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都迫切需要空间地理数据向“全域、全息、全空间、多维、高频”推进,实现物理空间的数字孪生。本文结合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从空天地数据获取手段、全息空间数据内涵、二三维一体的成果形式、泛在测绘更新方法和按需组装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以基于地理实体的智能化全息测绘为核心的新型测绘体系,形成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新服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使得数字化战场,数字化地理环境信息成为指挥决策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基于军事化信息可视化三维系统研究,探索建立三维军事管理信息系统是军事战略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地表、地上、地下空间可视化管理,推动军事信息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智能驾驶等新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正形成两大平行发展、相互作用的体系,数字孪生技术应运而生。随着物联网技术(IOT)的发展,数字孪生的理念被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深刻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笔者所在单位面向数字孪生城市和自然资源统一监管对测绘地理信息的新需求,在全国开创性地开展了面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本文结合上海市智能化全息测绘试点工作,从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城市对地理信息的新需求、智能化全息测绘关键技术及测绘成果等方面展开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智能化全息测绘的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以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9.
A key concern in crime analysis is the “hidden crime” problem. Crime events unaccounted for in police records limit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official statistics and, more importantly, hinder the ability of the police to manage crime and utilize their resources effectively. The problem is exacerbated in proactive initiatives aimed at curbing violence through hotspot policing, where inaccuracies and imprecision, or, worse, no data at all, diminish prevention effor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ought to overcome the data problem by juxtaposing police records with ambulance data on assault callouts and have found profound disparities. Specifically, researchers matched “crime hotspots” with “ambulance hotspot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events) because patient confidentiality considerations have prevented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sharing subject-level data with the police. However, health services can safely share spatial data on wider areas that do not disclose personal information. We build on this line of inquiry by analyzing data from the Thames Valley, United Kingdom, and observing spatial hotspots of different siz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hile the police and ambulance services attend to the same communities and similar types of facilities, the police are “blinded” to the location of nearly 8 out of 10 assaults. The incongruency is shown even with severe assaults, but to a lesser extent. We then simulate the reduction in injuries if the police had access to health data at different spatial levels and show that even under the most conservative set of assumptions, such an approach can prevent between 113 and 116 violent injuries each year that might otherwise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