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极冰盖下流动水、活跃冰下湖的活动对冰动力学、接地线稳定性和冰盖物质平衡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CESat和CryoSat-2测高卫星数据集,分别运用重复轨道法和差分DEM法,对Byrd冰川流域17个活跃冰下湖进行长达16年的监测,并计算其平均高程和平均水量变化,总结活跃冰下湖的水文特征。根据水势方程获取了此区域的冰下排水路径图,结合冰下湖的位置和活动情况分析其相互间的水文联系。结果表明Byrd冰川流域多个活跃冰下湖间存在明显的水文联系:Byrd1和Byrd2冰下湖具有以2~3年为周期的储排水活动规律,并且Byrd1冰下湖主要受到上游Byrd2冰下湖活动的影响;Byrds9和Byrds14分别受到上游Byrds11和Byrds15冰下湖排水的补充,使湖水水量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
利用ICESat/GLA12激光测高数据,使用重复轨道最小二乘平面拟合的方法,计算得到东南极Totten冰川流域Totten1、Totten2和Wilkes1冰下湖在2003-2009年间的高程和水量变化。结合BEDMAP 2数据集生成的水流路径分析冰下湖间的水文联系。结果表明,3个冰下湖在该时间段内有水的持续流动,Totten1和Totten2冰下湖水流入和流出较频繁,Wilkes1冰下湖则在观测时间内水量持续增加。此外,通过分析发现,Totten2冰下湖活动存在周期性。湖水变化特征和冰下水流路径表明这3个冰下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ICESat/GLAS重复轨道高程数据,提出了地形坡度计算模型和算法。算法的关键步骤是在多个重复轨道中选出参考重复轨道(RT)和比较重复轨道(CT),并找到参考重复轨道上的参考起始脚点(RSF)和比较重复轨道上的比较起始脚点(CSF)。利用ICESat卫星在2003~2009年经过北京地区的地面轨道420时获得的数据进行实验,计算得到不同重复轨道的坡度估计值的差值,以及坡度差值的均方根和标准方差。结果显示,不同轨道间得出的坡度差值的均方根和标准方差会随着该轨道与参考轨道之间距离变化率的增大而增大。将坡度计算结果绘制在北京地图上,并且与图像地图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结果的一致性。将计算结果和基于SRTM高程数据的坡度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航天飞机雷达测图计划(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高程数据的精度及误差特征,利用精度更高的ICESat/GLAS激光高度计数据(简称ICESat高度计数据)为参照数据,以具有多种地貌类型的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为实验区,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分析了SRTM在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高程精度,以及SRTM高程数据与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地区,ICESat高度计数据与相对应的SRTM高程数据高度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99 8;SRTM的系统误差为2.36±16.48 m,中误差(RMSE)为16.65 m;当坡度低于25°时,SRTM高程数据精度随坡度增大而显著降低。此外,相对于ICESat高度计数据,SRTM在青藏高原地区N,NW和NE方向的测量值偏高,在S,SE和SW方向的测量值偏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ICESat交叉点分析探测恩德比地冰盖近年高程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卫星激光测高地面轨迹交叉点高差时间序列算法,利用各期ICESat观测值的交叉点和不同期间交叉点的高差组成高程变化的时间序列,探测东南极恩德比地地区近年来冰盖表面高程变化趋势,得到恩德比地2003~2007年冰盖高程变化趋势为4.79±0.13 cm/a.  相似文献   

6.
在中山站至Dome A条带区域,利用2002-10~2007-09的Envisat RA2数据,对交叉点分析中的单一法、静态法与动态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动态参考算法优于其他两种算法;②反射能量是影响卫星测高确定冰盖高程变化的重要因素;③研究区域冰盖高程长期变化整体处于平衡,但其分布不均匀,恩德比地地区存在明显正增长,与ICESat一致。  相似文献   

7.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s(Digital Elevation Models)是研究极区大气环流模式,南极冰盖动态变化和南极科学考察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目前,科学家已经发布了五种不同的南极数字表面高程模型。这些数据都是由卫星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和部分地面实测数据等制作而成。尽管如此,由于海洋与冰盖交接的南极冰盖边缘区随时间的快速变化,有必要根据新的卫星数据及时更新南极冰盖表面高程数据。因此,我们利用雷达高度计数据(Envisat RA-2)和激光雷达数据(ICESat/GLAS)制作了最新的南极冰盖高程数据。为提高ICESat/GLAS数据的精度,本文采用了五种不同的质量控制指标对GLAS数据进行处理,滤除了8.36%的不合格数据。这五种质量控制指标分别针对卫星定位误差、大气前向散射、饱和度及云的影响。同时,对Envisat RA-2数据进行干湿对流层纠正、电离层纠正、固体潮汐纠正和极潮纠正。针对两种不同的测高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Envisat RA-2和GLAS数据光斑脚印几何相交的高程相对纠正方法,即通过分析GLAS脚印点与Envisat RA-2数据中心点重叠的点对,建立这些相交点对的高度差(GLAS-RA-2)与表征地形起伏的粗糙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具有稳定相关关系的点对进行Envisat RA-2数据的相对纠正。通过分析南极冰盖不同区域的测高点密度,确定最终DEM的分辨率为1000 m。考虑到南极普里兹湾和内陆地区的差异性,将南极冰盖分为16个区,利用半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插值模型和参数,采用克吕金插值方法生成了1000 m分辨率的南极冰盖高程数据。利用两种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我国多次南极科考实测的GPS数据对新的南极DEM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新的DEM与实测数据的差值范围为3.21—27.84 m,其误差分布与坡度密切关系。与国际上发布的南极DEM数据相比,新的DEM在坡度较大地区和快速变化的冰盖边缘地区精度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8.
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的东部,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南极冰盖变化研究的基础,卫星测高数据是南极地区构建DEM的主要数据来源。CryoSat-2是新一代用于极地冰盖和海冰监测的测高卫星,联合2013年和2014年南极冬季的CryoSat-2测高数据以及中国、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现场测量的60余个地面高程数据,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了拉斯曼丘陵地区200 m分辨率的DEM(简称LA-DEM)。利用未参与插值的地面高程数据对新建立的LA-DEM进行了验证,并与Bamber 1km DEM、ICESat DEM、RAMPv2 DEM以及BEDMAP 2等四种国际上常用的南极DE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A-DEM的高程精度约为19.7 m,优于其他4种南极DEM。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了Shepard方法和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及Kriging法在高程观测值稀疏和空缺区域中的插值效果,然后基于精化的ICESat数据集,利用连续曲率张力样条法建立了两极冰盖的格网时间序列模型,给出了极地冰盖高程的变化速率分布,并与卫星交叉点差值方法得到的相应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冰桥计划(IceBridge)在西南极Thwaites冰川的机载激光测高数据,对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和目前国际常用的4种南极DEM,包括Bamber 1km DEM、ICESat DEM、RAMPv2DEM和JLB97DEM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和ICESat DEM有着较高的高程可靠性,其与冰桥计划机载测高数据的平均高程差小于5m,标准差小于15m。Bamber 1km DEM高程可靠性相比ICESat卫星测高数据和ICESat DEM低一些。JLB97DEM、RAMPv2DEM与冰桥计划机载测高数据之间的标准差超过30m,尤其在坡度较大的区域,高程可靠性低。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位与水量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多、分布广、所占面积大,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少,是理解高原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的钥匙.青藏高原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在全球快速变暖背景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如何?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监测结果,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高原湖泊(大于1 km2)在过去近50 a(1976年-2018年...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帕米尔高原堰塞湖——萨雷兹湖的安全问题及水文站点资料获取困难,缺乏时段固定、精度统一的准实时湖泊水位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星载激光雷达测高数据(ICESat-1/2)的高原湖泊水位综合反演。开展了近20年(2003—2019年)的水位变化遥感调查和时序重建研究,并采用趋势分析和Mann Kendall (M-K)非参数检验,对近20年萨雷兹湖的水位变化特征进行过程分析,初步揭示了萨雷兹湖水位的近期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①ICESat-1/2激光测高雷达数据在陆地湖泊水位反演中误差可控制在0.05 m之内,精度高度可信,为无/缺资料地区湖泊水文监测提供良好的数据源;②2003—2019年,萨雷兹湖的水位持续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水位上升的速率约为0.15 m/a (p<0.01,双尾);③萨雷兹湖的水位年内波动较大(至少7~8 m)。最高水位出现在9—10月,当前平均水位约为3265 m,最低水位出现在3—5月,当前平均水位约为3259 m。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萨雷兹湖的综合治理及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车辆尾气是道路交通二氧化碳(CO2)排放的重要来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CO2排放清单的计算和分析上,鲜有从微观层面上进行CO2排放的反演分析。采用微观尾气排放模型对出租车行程轨迹的CO2排放量进行定量反演,进而从点、线、面3个粒度对武汉市出租车行程轨迹CO2排放的时空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出租车轨迹可以有效地反演出租车CO2排放量,并发现其在不同日期和时段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通过时空聚类技术发现了点粒度下的出租车CO2排放的类簇数目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数据场模型展示了线粒度下的道路线段出租车CO2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时空自相关技术揭示了面粒度下的区域出租车CO2排放量具有较高的时空正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减排措施制定等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4.
姜丽光  刘俊  张星星 《遥感学报》2022,26(1):104-114
水位是反映水体变化的重要变量,利用卫星测高技术获取湖库的水位信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地面观测数据匮乏的现状.本文综述了卫星雷达测高技术在湖泊和水库动态监测方面的理论、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数据产品,以及当前的主要研究进展.从文献检索可以看出,当前的应用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在个别湖泊或小范围内的湖泊群;在数据处理方面,数据以...  相似文献   

15.
联合Argo浮标、卫星测高和GRACE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星测高、GRACE、Argo等数据为监测海平面变化提供了丰富的观测数据,利用Argo数据计算的比容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卫星测高以及卫星重力获得的海平面变化。利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Argo浮标采集的温度和盐度数据,通过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65°S~65°N间的比容海平面异常,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得到比容海平面变化的长期趋势为0.63±0.45 mm/a,与Llovel得到的结果吻合较好。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得到该时间段内海平面变化趋势为2.52±0.71 mm/a,GRACE反演得到的海水质量变化引起的海平面趋势为1.84±0.13mm/a,结果表明海水质量变化成为引起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对联合卫星测高、GRACE得到比容海平面变化与相应Argo浮标数据计算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逐历元GNSS-R测高单差和双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子  鲍李峰  高凡 《测绘学报》2016,45(7):795-802
GNSS-R测高是一种高效监测水面高度及其变化的新技术。与传统水面测量技术,如验潮站、卫星测高等相比,其主要优点包括可实现更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测高结果不受板块垂直运动的影响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差观测值组合的cGNSS-R逐历元测高算法,可提高水面高度测量的时空分辨率,并给出了基于双差观测值逐历元cGNSS-R测高算法。利用武汉东湖清河桥上cGNSS-R试验中GPS反射信号观测数据,给出了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湖面到反射天线相位中心垂直距离,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准确性,精度可达±2~±4 cm。与水面高实际观测比较结果表明,cGNSS-R单差、双差算法可有效削弱钟差以及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对反演水面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国元  唐新明 《遥感学报》2022,26(1):138-147
卫星激光测高数据在湖泊水位测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独特优势,本文针对国产高分七号卫星上装备的线性体制全波形激光测高仪,开展在大型湖泊水位测量方面的应用探讨.介绍了高分七号卫星的基本参数,并与其他类卫星做了对比,分析了影响湖泊水位测量精度的卫星侧摆、大气散射、回波波形饱和等因素,研究了湖泊水面激光点的提取方法,结合I...  相似文献   

18.
Detailed spatial information on the presence and properties of woody vegetation serves many purposes, including carbon accounting,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and land management. Here,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achine learning can be used to combine multiple spatial observations and training data to estimate woody vegetation canopy cover fraction (‘cover’), vegetation height (‘height’) and woody above-ground biomass dry matter (‘biomass’) at 25-m resolution across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where possible on an annual basis. We trained a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on cover and height estimates derived from airborne LiDAR over 11 regions and inventory-based biomass estimates for many thousands of plots across Australia. As predictors, we used annual geomedian Landsat surface reflectance, ALOS/PALSAR L-band radar backscatter mosaics, spatial vegetation structure data derived primarily from ICESat/GLAS satellite altimetry, and spatial climate data. Cross-validation experiments were undertaken to optimize the selection of predictors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algorithm. The resulting estimation errors were 0.07 for cover, 3.4 m for height, and 80 t dry matter ha-1 for biomass. A large fraction (89–94 %) of the observed variance was explained in each case. Priorities for future research include validation of the LiDAR-derived cover training data and the use of new satellite vegetation height data from the GEDI mission. Annual cover mapping for 2000–2018 provided detailed insight in woody vegetation dynamics. Continentally, woody vegetation change was primarily driven by water availability and its effect on bushfire and mortality, particularly in the drier interior. Changes in woody vegetation mad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Australia’s total carbon emissions since 2000. Whether these ecosystems will recover biomass in future remains to be seen, given the persistent pressur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use.  相似文献   

19.
海面高度作为最重要的海洋物理参数之一,在预防海啸、风暴潮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海洋科学,遥感测绘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粗糙度作为影响海面测高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风速变化引起,本文为了探究风速引起的粗糙度变化对海面测高精度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湖面实验与海面实验。通过对风速与反射信号相位差RMS关系的研究,定性分析了粗糙度对测高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射信号相位差RMS增加0.005(单位rad)时,测高的误差RMS增加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