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 基于城市群的建设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异质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浙中城市群在浙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其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的研究有助于突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束缚, 促进空间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域的合理流动。本文在深入探讨浙中城市群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了分布式动态空间数据库体系模型、网络目录服务、瓦片服务动态坐标转换、双链路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 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扬子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和城镇空间联系两个角度进行指标分析,综合测度了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城市群城镇发展水平,并利用探索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监测周期内,城市群各市的扩张均处于全省前列,"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迅速、效应明显,3期城市群建成区空间重心都集中在扬子江以南的常州市境内,表明扬子江以南的城镇发展规模优于江北;②从城镇空间联系来看,宁镇杨、苏锡常、苏通等城市组群的联系相对明显,构成了整个扬子江城市群的基本联络骨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构成了联系网络。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因此,城市群已成为当前城市与地理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不同学科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展开相应研究,且大多为针对发展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研究,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要素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京津冀城市群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外的国内第三大经济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因此,本研究从人口、经济、产业三大空间要素入手,重点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以期丰富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围绕城市群经济区空间开发建设和协同发展需求,以城市群空间开发规划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以规划协同管理为导向,研究城市群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批后管理等全链条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框架,构建有序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数据体系;设计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架构,研究面向多源异构规划数据的综合与集成技术、自治组织与管理技术;提出空间开发规划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共享运行机制、数据安全机制等,支撑相关决策部门开展城市群空间经济区空间开发规划管理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以中心城市及其周边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分工、竞争和合作的重要经济实体.本文构建了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提出了综合评价模型.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利用2004年和2007年两个发展时...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力模型,利用非农业人口、GDP、建成区面积等进行综合运算,研究了重庆及周边城市的吸引关系,并进行了城市群划分,揭示了各城市之间内在的发展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及周边城市形成了3个一级城市群、3个二级城市群和若干个抱团发展的城市。本研究对重庆及周边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间空间交互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城镇化已逐步走向城市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主体形态.通过构建多层回归模型对全国主要城市群2005-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多层次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验证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为:①在城市尺度上,城镇人口增长、经济产值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位条件等均能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而财政赤字率提高则会阻碍城市群的扩张,土地集约利用也会减缓城市蔓延趋势;②在城市群尺度上,经济联系吸引力对建设用地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外向功能辐射力的增加则会给城市扩张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的集群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顺应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地图是城乡规划建设的基础。海东地区东部城市群规划急需大比例尺地形图进行规划设计.加快海东地区现代城市和新型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是测绘人的职责和使命。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先行官“的测绘行业该如何为东部城市群建设做出自己的成绩和贡献呢?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已成为目前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哈长城市群为例,从水土等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人口数量变化、交通状况、城市联系紧密度等角度,对哈长城市群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夯实数据基础,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研究的GIS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城市化的研究方法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技术、空间分析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建模方法,根据中国城市化特点提出了城镇人口比与城镇人口绝对规模相结合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集成该模型,将中国城市进行了城市化测度分级;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距离为选择要素,多指标综合的城市群分析模型,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群现象提供了一种灵活工具。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管部件数据采集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类介绍了目前城市部件数据采集的几种方法,描述了其各自的特点,比较和分析了其在各方面的优势和缺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化的水平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准。高效率和集约化被更多的提及,换句话说,数字城市的时代来临了。数字城市开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流行词汇,各大城市都有自己数字城市发展计划。对数字城市的起源、产生基础、发展、技术体系等方面作了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成就、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多角度、多视野全面分析研究了元明清各阶段北京城市主要功能空间特点及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元大都到清北京的时空演变,呈现出城市功能中心随城址变迁移动,区域功能核心向多核化发展,皇城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城市边角的开发潜力趋于明显,城市通达性和协同性变差的演变特征。本研究成果可为北京城历史研究和现代规划提供地理信息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城市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虚拟城市建设特点为依据,论述了城市三维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建模方式、模型要求、数据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结合社交媒体信息和温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展态势,获取疫情传播先验知识,进一步采用DBSCAN自适应聚类算法,分析温州市COVID-19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州市COVID-19易在20~59岁的青壮年人群,以及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和工人人群间传播;②我国针对人口流动采取的系列措施能够有效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使得温州市聚类空间簇数量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③温州市鹿城区银泰商贸附近、乐清市南部和瑞安市西部具有疫情扩散高风险,后期需增强防控力度。本文细粒度地分析了温州市疫情时空演化过程,能够更好地辅助温州市政府部门更精细地部署疫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数码城市GIS之虚拟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数码城市GIS入手,介绍了当前比较流行的虚拟旅游。首先,介绍了虚拟旅游的定义和特点,然后介绍了虚拟旅游的类型和国内虚拟旅游网站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虚拟旅游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地矛盾激化,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分析并预测城市发展状态,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规划.本文以鸡西市市辖区为例,利用Logistic-CA模型进行城市扩张模拟及趋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鸡西市在2005—2015年间城市处于低速扩张阶段,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城市发展较为分散;2)通...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字城市建设的特点、特征入手,阐述了几种建设模式、主要建设内容、组织实施,按照公共产品与区域经济有关理论,实证了城乡统筹建设模式对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传导与辐射作用,并从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消费市场培育等角度给出了进一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图数字合并是指在同名实体匹配的基础上,调整相关地物实体的几何位置,以实现同一地区不同来源地图数据库的集成和信息融合.城市地图数据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此在对城市地图数据库进行合并时,不仅要消除不同图形空间数据之间的差异,还需要精确保持实体原有形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平差的合并算法,采用附带条件的间接平差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相关概念、理论进行了初步梳理和剖析。以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认知转变入手,阐述了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特征和意义,并以攀枝花市为实例,在介绍其数字城市框架建设的基础上,讨论并提出了攀枝花建设智慧城市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