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邰贺 《全球定位系统》2019,44(5):117-122
针对城市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RS)下网络实时动态(RTK)在特殊环境中无法获取固定解的情况,提出了基于虚拟观测数据的后处理解算方法,探讨了基于Trimble Pivot platform软件生成虚拟观测数据和利用TBC软件网求解观测点位置的解算流程和步骤,分析了虚拟观测数据的使用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虚拟观测数据各项质量评估指标均与真实观测数据相当,且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确定了虚拟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建成的CORS系统以提供实时差分服务为主,对于毫米级的后处理,往往因为测站与基站的长距离需要测站长时间的观测,因此限制了CORS的应用拓展。本文通过CORS系统已知精确坐标、观测数据以及基准站间固定基线值,利用最小二乘内插方法,获取网内任意一点的空间相关误差,解决了虚拟基站的GPS观测数据的模拟,实现了CORS系统下测站与虚拟基站的短基线,从而能在短时间获取高精度的测站成果,并在苏州CORS系统下对研究成果进行测试计算及精度分析,得到了该模式下观测时间与定位精度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系统无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实时提供正常高服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网的CORS正常高服务方法.通过对传统虚拟参考站(VRS)技术的数据生成及播发模式进行了改造,采用格网划分的方式,生成格网虚拟观测数据,并对格网虚拟观测数据增加高程异常改正,从而实现实时正常高测量.该方法在不降低用户精度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实时正常高测量成果,能够提升CORS系统的服务能力,可以为其他省市CORS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空间相关误差理论,利用CORS基准站原始观测值仿真网内任意点的虚拟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单台或两台GPS设备与虚拟基站间的边连式GPS网,并通过对试验网多方案静态后处理结果的比对,表明该研究不仅能达到稳定、可靠的毫米级定位精度,而且对深度挖掘CORS海量观测数据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伪距差分服务观测值双差模式基准站坐标涉密不能在线传输与伪距改正数模式标准格式无法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问题,本文基于局域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数据,生成虚拟格网综合伪距改正数,并进一步生成虚拟伪距观测值,向用户实时播发虚拟观测值与站点坐标,用于用户差分定位.实验证明,虚拟格网伪距观测值差分可为用户提供平面亚米级、垂直优于1.5 m的定位服务.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格网差分最优配置方案.本文方法在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由于服务端计算压力恒定,不受用户数限制,从算法上解决了大量用户并发接入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拟基站网形结构对GPS控制网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虚拟基站仿真、GPS网精度指标的理论研究,通过对不同数量虚拟基站与观测网构成的不同的网形结构进行应用测试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确保控制网精度所适宜的虚拟基站网形结构,对于在CORS系统下挖掘CORS原始观测数据利用,完善CORS系统动态、静态等不同要求的高精度快速定位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CORS系统服务能力无法满足行业及大众应用领域快速增长的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ORS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建设方法,通过将数据解算服务器与业务处理服务器进行分离,采用虚拟网格用户形式生成用于高精度定位的改正数或虚拟观测值产品,有效解决了高并发服务请求以及涉密数据安全性问题,在服务高精度测量用户的同时,提供面向开发者的各级精度位置服务接口,满足海量级、多场景、易接入的大众应用领域高精度位置服务需求。详细介绍了云平台构架设计、关键技术及具体实施方案,依托本文研究成果,湖南省已成功建设了基于HNCORS的面向大众应用领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问北位置,以期为各省级CORS高精度位置服务云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技术在大坝、桥梁、滑坡等形变监测领域应用广泛。针对传统监测方法需要架设基准站、导致监测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参考站的GNSS变形监测方法,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观测数据,生成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代替实体参考站,实现高精度变形监测。利用中国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约30处滑坡监测点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CORS基准站间距小于40 km时,双差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模型内插精度优于10 mm,利用观测时长大于8 h的数据,可以实现平面精度优于5 mm、高程精度优于10 mm的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距震源100 km内的8个GDCORS的基准站观测数据,采用静态数据后处理的模式进行CORS框架坐标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东源地震对GDCORS框架未构成明显影响。研究高频GPS观测数据的逐历元处理方法,并基于距震源约30 km的2个基准站的1 s采样率数据进行同震位移分析尝试。  相似文献   

10.
实现CORS电离层延迟的建模过程,通过构建双差观测方程解算出CORS电离层延迟量,然后利用VRS技术在流动站附近生成虚拟参考站,根据参考站与流动站的位置关系和网络插值算法,内插出流动站的双差电离层延迟项,比较流动站经过内插和实际解得到的电离层延迟项的差异,验证网络插值算法的可行性,实现CORS电离层延迟的算法解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