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研究输电线路选线原则的基础上,以电力走廊多源空间信息为数据基础,以成本最优和敏感区避让为基本原则,利用GIS空间建模的方法,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综合分析得出线路路径,实现了输电线路的智能优选,为输电线路选线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输电线路设计人员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Google Earth在电力线路勘测及输电线路基建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构建三维输电线路GIS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力选线是输电线路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电力选线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设计和开发了基于Arc GIS Engine的电力智能选线系统,提高了电力选线的自动化水平。最后使用该系统在实验区域内选出一条输电线路,并对线路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出的线路能为电力设计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激光雷达设备获取的输电线路通道高精度三维激光点云,可获取输电通道内地物的实时状态,对于通道环境的实时监测意义重大;但目前利用激光点云数据进行不同气象条件下导线弧垂状态模拟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此,结合架空导线的力学分析、几何分析,详细阐述了利用激光点云数据进行工况模拟的原理与方法;选取某植被茂密区500 kV输电线路进...  相似文献   

5.
从电力部门送电线路的现状出发,将GIS技术、GPS技术、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技术应用于送电线路的管理,实现对送电线路资源信息的日常管理、综合分析、动态监测.本文从系统软件结构、开发环境、系统功能及数据库等方面给出了送电线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具体分析了该系统的特色和应用,为GIS的电力应用提供了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6.
酒泉-湖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已建成的电压等级最高、送电距离最长、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由于工程施工会扰动地表,产生弃土石渣,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直接危害到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故亟待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本文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系列卫星遥感产品数据,采用GIS缓冲区分析和趋势分析定量研究了6年来酒泉-湖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湖北段工程周边10 km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与野外调研获得水土保持监测实测数据互为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Web GIS框架下构建了真三维场景的防风偏参数杆塔空气间隙管理系统,提出了兼顾数据量和表现力的无人机摄影测量输电线路建模方案,保证了三维场景的精细度与可量测性,并设计了合理的系统多源数据组织方式及数据浏览、查询、分析等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真实三维场景下,对杆塔空气间隙的查看、浏览与分析,为输电线路防风偏...  相似文献   

8.
张奥丽  蔡国林 《测绘》2012,(5):201-204
为了直观、真实地展示输电线路及各类灾害的影响,以某区域高压输电线路为例,详细论述了如何基于其他来源的基础地理数据、野外采集的输电线路GPS点位数据及各类灾害图件,制作高压输电线路专题地图与灾害专题图。结果显示,基于GIS的电力行业专题地图与灾害专题图不仅表达直观、查询方便、易于保存和更新,而且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与决策。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常需要跨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对输电线路通道所经区域进行滑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GIS和AHP方法进行了某输电线通道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人为活动条件、植被条件、地质岩组条件等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评价了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5类区域: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通道滑坡灾害防治、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使用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输电线路运维能够有效发现线路本体缺陷和通道缺陷,但受巡视频次限制,不能保证发现输电线路缺陷的及时性。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力线工况分析模型来模拟实时动态的电力线状态信息。该模型考虑到输电线路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风、覆冰等,其输电线弧垂状态会随之改变,运用架空线路电线力学计算,最终实现了电力线状态动态模拟,并结合扫描点云数据对典型气象条件下模拟电力线进行了安全距离检测,可及时发现输电线走廊下的隐患点。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路三维模型的构建与数据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以二维输电线路GIS和DEMs数据为基础,通过三维扩展构建输电线路三维模型的方法;针对虚拟地形环境的特点,采用地形几何与纹理数据一体化组织的策略,以提高实时数据调度的效率。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三维GIS与虚拟现实系统集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维GIS与虚拟现实系统集成,提出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与三维GIS的集成方法,实现了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互操作。  相似文献   

13.
顾建祥 《现代测绘》2012,35(2):13-15
本文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在智慧消防中的应用为主线,在研究智能化消防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地图服务融合的方式,从地理服务接入、城市三维模型、室内三维模型消防应用、智能感应位置服务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地理信息服务服务于智能化消防平台应用的关键技术,实现消防业务的三维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岩石GPS平台Geo TransG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大陆岩石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工具型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和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地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探讨了了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无缝集成、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在理信息系统研制中的运用;并用实例证明了此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三维GIS和网络GIS在铁路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深化。本文针对铁路线路三维场景空间信息服务,提出了基于三维开源引擎Cesium的铁路线路三维场景构建及网络应用方法,对Cesium架构与网络服务、线路三维地理环境构建、铁路工务基础设施工程组件三维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为将铁路线路空间地理环境信息与铁路基础设施模型集成在Cesium三维引擎中,对铁路基础设施正向设计下的BIM模型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实现了基于Cesium的网络化、跨平台、分布式铁路线路三维空间信息三维场景漫游、数据共享与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迅速发展 ,其在信息表达上的优势被日益认可 ,而当前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则主要是基于 2维平面来处理现实世界所遇到的现象和问题 ,因此将 3维可视化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以及当前可与GIS直接相连结的 3D可视化技术和建立 3D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 ,最后预测了可视化技术在GIS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GIS系统中实现规模化建筑物的三维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总结了GIS技术与三维建模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展建筑物三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即采用草图大师三维建模模块实现建筑物3D建模,并利用其与ArcGIS软件的接口,将其植入ArcGIS系统中,构建规模化的城市建筑的三维数字化应用模块,实现3D浏览和应用;同时重点探讨了建立应用模块的三维模型结构化方法,3D文件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三维数据高效缓存技术处理细节。  相似文献   

18.
GIS中三维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研究了三维GIS中的空间信息传输模式 ,探讨了平面地图符号与三维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阐述了三维模型的确立、定位、简化描述和逻辑性设计  相似文献   

19.
刘辉  何春桂  余学祥 《北京测绘》2007,(1):23-25,22
GPS为滑坡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而GIS的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库功能决定了GIS非常适合于解决滑坡监测研究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采用GIS技术管理GPS监测数据的模式,创新性的将GPS与GIS集成应用在滑坡监测领域,主要介绍了作者自行开发的基于GPS/GIS集成的滑坡外观监测系统软件——LEMS的框架结构,以及组成软件的五个子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并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软件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对输配送电网的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电力行业的需要。输配送电网GIS主要针对输变电主干网及子干网输配电网设备设施空间分布数据、电网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对电网的网络关系进行分析,开发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电网管理系统,形成以地理位置为查询主线索的多层次多方式的信息管理系统。本文结合长沙电业局的输配送管网建设现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全面提高电缆管理所的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对电力配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框架结构等进行全面描述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