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蒋雪 《东北测绘》2014,(2):43-45
分析了现有网络地图多尺度表达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方法,并根据电子地图屏幕显示与阅读的特点,结合地图符号学理论,从地图视觉感受和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地图载负量设计、地图分级显示设计和符号尺寸设计,并以重庆市地图的多尺度表达设计为例,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导航电子地图的多尺度显示目的就是在导航终端有限的屏幕容量下.形成适宜载负量的地图。本文在对导航电子地图载负量指标进行研究的同时,将导航电子地图用于显示的道路形状数据、背景数据、地名数据,按照每一类要素的几何大小或重要程度再分为若干级别,利用分级显示技术,计算出导航电子地图各级显示尺度下的合理载负量,使导航电子地图在多尺度表达时显示要素载负量合理、分布均匀,尺度切换时鼐示要素过渡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3.
电子地图载负量是影响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清晰性、平滑性和层次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多尺度显示模型建立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电子地图载负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电子地图与纸质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的差异性;采用基于RGB值的方法获取了大量的电子地图载负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双峰型电子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并对双峰型电子地图载负量变化曲线形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基于双峰型电子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较为科学实用的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理信息多层次、多尺度快速显示需求,依托地理信息多尺度处理数据成果,设计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模型及高效的多尺度地理信息访问引擎,提出双向两级预加载缓存技术,并研究要素按等级、重要性、地理分布特征等分类显示技术,实现在多尺度变换过程中按照合理的载负量自动进行必要要素显示,保证地图要素在显示过程中的完整性、连续性和流畅性。  相似文献   

5.
中小比例尺基础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的尺度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基础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中的尺度划分都以经验值为主,缺乏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本文通过对中小比例尺基础电子地图显示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础电子地图载负量的计算方法,采用数据拟合,分析了基础电子地图载负量与显示比例尺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研究的显示范围,进而通过特征点确定了中小比例尺基础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的尺度划分,并进行了误差分析,拟合效果良好。该结论已在陆地国界地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具体实验获取大量数据,并对比分析多个地图网站的多尺度模型,从不同网站的尺度级别设置、重点表达区域、载负量变化规律、同一区域在不同网站表达的详略程度等方面入手,探索网络电子地图载负量随尺度缩放的变化规律,并提出适宜人眼视觉感受的多尺度模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解决AR Maps表达中普遍存在的视觉过载问题的方法,基于实景视觉信息量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交通应用场景的AR Maps载负量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AR Maps多尺度显示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了AR Maps多尺度显示模型;根据此模型进行了AR Maps POI标签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研究;实现了AR Maps原型系统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交通应用场景下,AR Maps载负量计算方法和多尺度显示模型可以有效解决AR Maps中存在的视觉过载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能够为AR Maps表达的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傅里叶级数的等高线网络渐进式传输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鹏程  艾廷华  杨敏 《测绘学报》2012,41(2):284-290
矢量地图渐进式传输的关键技术是建立连续的多尺度表达模型,并在服务器端将地图数据组织成线性结构。本文利用傅立叶级数对要素表达的多尺度特性,将傅立叶级数的参量引入到等高线要素的渐进式传输中:研究了地图尺度与曲线傅立叶展开项数的对应关系,并以此在服务器端建立了曲线多尺度表达的傅立叶描述子模型;客户端通过网络传输依次得到不同地图尺度的傅立叶描述子分量并进行曲线要素的重构,实现等高线要素渐进式的传输和表达。该模型的应用具有两大特点,其一,在网络传输的是由曲线要素提炼出来的特征向量而不是坐标数据,能起到了数据有效压缩的作用;其二,能够实现无极尺度的地图要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的目的就是在不同尺度下形成正确的地图。在分析研究空间数据多尺度表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感受综合的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的想法。并根据感受综合的理论,提出了将图中的内容分为地物、地貌、单位和地名四类要素分别对其进行分级的方法,并研究了对各级别要素符号的尺寸、亮度和密度进行分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江南  张昊  曹亚妮  颜玉龙 《测绘工程》2013,(6):39-42,46
电子地图以灵活多变的显示形式,可以在不同比例尺下显示与地理环境有关的各种信息,且在一定限度内可进行无级显示.然而,在电子地图缩放过程中如果不对屏幕载负量加以控制,往往容易造成各要素互相挤压,但如果只是对屏幕载负量简单限制又满足不了用户多尺度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地图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及可控性,文中提出基于RGB特征提取电子地图载负量的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位置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目前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未来移动应用的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位置信息服务中的位置地图成为支撑位置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重点对位置地图服务中涉及的移动终端、移动地理信息和移动地图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移动位置服务,尤其是移动位置地图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超  刘文兵 《东北测绘》2012,(10):153-155
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特点,通过对现有地图信息传输模型的改进,得到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条件下的地图信息传输模型。该模型强调了实时信息在移动地图信息传输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移动地图的信息传输过程,为移动地图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手持设备的日益普及和基于位置服务技术的逐渐成熟,移动地图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针对现有移动地图的不足,就导航移动地图以主动服务模式进行设计。用基本图层+用户请求信息来解决地图下载速度慢以及在终端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对地图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组织,通过建立顺序索引结构和空间索引结构实现根据名称查询和根据位置查询,对相关算法进行改进来实现最短路径算法,用求一个包含点集所有点的最小圆的算法确定交会点。  相似文献   

14.
室内地图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定位技术、导航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室内导航成为可能,并且越来越精确。位置服务的领域也从传统的室外空间拓展到了室内空间,其中,室内地图是室内位置服务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总结目前室内地图产品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室内空间用户认知规律研究、室内地图表示方法研究、室内地图标准化研究是今后室内地图设计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铁线路图的拓展表达需求,提出了两方面的增强信息设计策略:专题层级设置与符号功能性表达。以上海地铁图为例,选择昼夜发车时刻、重要站点车程耗时、站内卫生间和周边景点地标指引等专题进行实验。样图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无需切换信息媒介或变更地图形式,能充分对接常见用户需求,实现地铁站线基底与新增专题内容的有效集成,为用户针对性地快速获取专题服务提供了一种可选方案。该设计方法可为提升地铁线路图的综合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移动地图应用模式及其空间认知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谟  张瑜 《测绘科学》2007,32(6):61-62,51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从移动地图的内容选取、可视化方法和地图可用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在移动地图系统开发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移动地图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的地图应用形式,为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享用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方便。文章阐述了移动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了移动地图的应用结构,详细地分析了移动地图的空间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移动计算、移动GIS和移动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剖析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宏观的视角思考基于此新技术框架下的空间应用,基于电子地图实践,归纳并提出改进空间信息服务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移动终端离线电子地图系统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应用实际,充分考虑地图数据保密安全要求后,探讨了移动终端离线电子地图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指出该系统设计开发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为实现无网络化的地图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黑龙江省移动通信数字化地图系统,阐述了数字化地图产品在G SM网络规划和优化中的作用,以及G IS(地理信息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地理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