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年黑龙江省数据为主要评价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隶属度属于第Ⅲ等级——良级水平,隶属度为0.3312,说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处于良级状态。最后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定量分析石油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为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的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能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度为要素层构建石油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大庆市2002-2007年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能力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度对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地利用协调度与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变化趋势不一致。土地利用协调度下降是近几年来大庆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增长幅度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苏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现状,结合土地利用特征,以耕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为评价对象,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案,并以淮安市为例,将淮安市121个评价单元划分成5种不同类型区,提出每个类型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结果对该区域今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效益,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利用其2009—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及动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熵值法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4个角度选取23个指标评估深圳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各效益的调度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深圳市土地利用率已达93%,建设用地率达48.49%,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逐年提高,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向单一,各指数年变化率均逐渐降低;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生态效益降低,综合效益逐年提高;3)各分项效益子系统从基本协调上升到高度协调。深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效益评价,为深圳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土地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其他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宏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城市土地达到中观与微观集约利用的前提。本文以大同市建成区为例,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宏观评价,定量反映大同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状况,并据此探析问题成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部分的土地利用图都是由不同的比例尺所组成,在对两个不同年度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变化研究时,如果两个不同年度的土地利用数据是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获得的,这时对不同年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把它们转化到相同的比例尺下进行分析研究,这就存在不同尺度下精度损失问题。利用广州市海珠区分别在1∶2000,1∶5000,1∶10000比例尺下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每种土地利用地类的精度损失情况,这对于利用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变化时考虑其精度损失问题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发展与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等问题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监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为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年度区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土地利用重心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经过试验表明能够真实、全面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状态,充分反映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统计数据和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了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的机理,建立了适宜郑州市遥感影像判读的解译标志,结合两个不同时期的地面数据和影像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十几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土地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适宜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栅格数据,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在高程、坡度、坡向方面的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宜农区和宜林区,宜农区中中度宜农区所占比例最大,宜林区中中度宜林区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用地类型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初探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观尺度的城市用地,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率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对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以及工业用地3种用地类型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大同市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大同土地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是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以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为研究区,以2010年、2014年、2016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利用GIS技术手段,基于景观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趋于减小趋势,且变化均发生在斑块密度高和斑块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的整体空间格局趋于稳定;耕地分布密度大,均匀分布在研究区内,而建设用地分布密度小,主要集中分布在"十"字型的横向部位,呈现出中部多、四周少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成果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县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阿城撤市设区,成为哈尔滨市的一部分,阿城的土地利用势必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代际关系和调控能力5方面选取17项指标,对原阿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原阿城市土地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步阶段。以Matlab软件为手段,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阿城撤市设区后2008-2012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行政区划调整前后土地利用可持续等级水平进行对比,提出促进该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土地资源调查工作主要成果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主要为反映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利用的合理程度,改良土地利用方式并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土地利用数据由大比例尺向中小比例尺转换工作主要由手工操作或是基于商用软件包进行;由于手工操作环节多,工作量大、所耗周期长、技术性强、作业人员的干扰因素多,较易产生误差和错误;而商用软件包在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制图综合的过程中则缺乏相关的知识规则。本文以此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制图综合理论体系,在ArcEngine环境下对土地利用制图综合规则及操作进行开发,生成土地利用数据制图综合模块;利用实例数据对土地利用数据制图综合模块的功能进行检验,实验结果显著地克服了手工操作中的缺点,并使综合制图的自动化体系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析和研究不仅对土地利用理论发展有益,而且对一些城市的土地利用实践也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入手,对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总结总体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综合评价了武汉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进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全面加强土地管理、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使用目的需要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本文研究并介绍了采用ArcGIS软件对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丰自动化缩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技术与GIS挂术的支持下,对南昌市城区15年来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开发度模型、土地利用耗减度模型等对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昌市城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分布越来越均匀,斑块间的面积差异在逐渐缩小,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占优势的状况逐渐减小,土地利用受人类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而且还揭示出土地利用类型中除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量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探索科学的城市土地合理利用评价框架,从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利用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采用2001~2010年重庆市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统计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确定土地利用的协调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的权重,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比较协调、基本集约和比较可持续。因此,重庆市在土地利用方面应当注重科学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地确定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从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升金湖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玏洋 《测绘通报》2017,(10):95-99
根据1995、2000、2005、2009、2013年Landsat影像,利用监督分类方法(平行六面体、最大似然、最小距离、马氏距离)进行解译,利用高分一号影像对不同解译方法进行评价,确定最优解译方法。利用最优解译方法解译得到升金湖保护区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景观格局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其水域面积、图斑数、破碎度等要素,得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利用对近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分析的研究,为区域土地利用开发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证研究,能够为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角度,以格网为评价单元,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做了空间上的定量预测;并运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GIS叠置法从土地利用布局上评价建设用地布局的生态合理性。以鄂城区为例,划分了702个格网,规划实施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了414.54万元;建设用地布局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宜性,只有0.23%分布在高度敏感区内。因此,鄂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但还应注重对森林和水域等重要生态用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巢湖流域为例,利用多种指标,对巢湖流域1985年、2000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状况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重心变化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0年、2000―2016年、1985―2016年3个时间段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8%、0.12%、0.1%,表明30年来巢湖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越来越大;1985年以来,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主要体现在耕地对建设用地的转换和水域、草地对耕地的转换,其中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比例最大,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县市3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各有增减;除林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重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