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的变化会影响土体渗透率及饱和过程, 从而改变土体的力学性质, 影响泥石流起动模式及破坏规模。为探究不同降雨模式对震后泥石流起动机制的影响, 自制了小比例模型槽, 结合可控雨型的降雨模拟系统, 进行了人工降雨诱发泥石流的室内模型试验; 基于不同降雨模式下泥石流的起动过程分析, 对坡体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递增型降雨模式下泥石流发生突然, 呈整体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起动模式, 坡体破坏规模最大; 递减型降雨模式下表现为后退式溃散失稳起动模式; 均匀型降雨模式下则表现为溯源侵蚀起动模式; 中峰型降雨模式下以局部滑坡转化为泥石流起动模式; Ⅴ型降雨模式下则由坡面侵蚀加剧转化为泥石流启动模式, 破坏规模最小。研究结果可以为九寨沟地区泥石流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受今年第9号强台风“梅花”的严重影响,坐落于辽宁省南部的盖州市遭受了山洪和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从8月7日晚20时起,强台风“梅花”减弱为热带风暴,盖州市辖区内普降大暴雨,全市24个乡镇、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达5.7万人,19801可房屋倒塌,  相似文献   

3.
牛眠沟流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使牛眠沟流域变成了一个多泥石流灾害的区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7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经研究,该流域诱发泥石流灾害的3个基本条件非常发育,而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震后5~10年内的雨季,极易发生危害性较大、冲击力较强的大规模降雨型泥石流。如果考虑直接利用主沟内沉积的泥石流堆积物,在主沟堆积区的中上游左右两侧修建约为沟宽一半的交替式拦挡土石坝、在中下游修建与沟宽大致相等的拦挡土石坝及在相邻两坝间修建与沟向相对且具有一定坡度斜坡的土木防治工程,可实现消能与耗能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原因,鹤岗建城区部分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座落在煤田之上。煤炭开采活动引起严重的、大范围地面塌陷,造成建筑物开裂、倒塌、各类公共设施管线受损或报废,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威胁,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使文家沟内产生大型滑坡并解体成碎屑流堆积在沟道内,成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在后期降雨作用下发生了多次泥石流灾害。根据文家沟泥石流的特点,采取了“水沙分离、固护拦停、监测维护”的治理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泥石流起动方式由碎屑堆积体冲刷侵蚀转变为支沟沟床起动。治理后文家沟4个雨季内共发生了3次泥石流,治理工程有效减小了泥石流的规模和危害,但引水截流的实施也伴随了上游清淤等长期性的问题,需进一步重视。通过获得的降雨参数建立了文家沟泥石流临界雨量阈值模型,实施治理工程后泥石流临界雨量有明显提高,并逐年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6.
四川石棉熊家沟曾于2013年7月4日爆发泥石流,该次泥石流物源类型多样、形成机理复杂,并发生堵塞主河的次生灾害链,具有代表性。通过研究,本次泥石流是在强降雨条件下,以中上游沟道松散物为启动点、沿程下切拉槽、崩滑不断参与运动的一场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泥石流形成因素分为强降雨、沟道物源启动、崩滑规模扩大3个方面。参与熊家沟泥石流启动汇集的物质来源为沟道物源和崩滑物源,其中,沟道物源量占总量的81.55%。物源补给以沟道松散物为主,崩滑直接提供物源量小分散。经过“7·04”灾害后,流域沟道淤积抬升,形成新的沟道松散物,为下次泥石流埋下了隐患。熊家沟泥石流的成灾模式类型多样,表现为淤积抬高、撞击冲毁、堵塞主河、淹没上游。通过堵河经验公式判别,“7·04”熊家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极易发生堵河,当地政府与防灾减灾部门应有的放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受地形条件限制,我国西南山区大量房屋修建在滑坡上,存在安全隐患。探明滑坡对其上房屋的作用机理,科学指导滑坡上房屋设计和防护,对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是滑坡对其上房屋作用的直接对象,因此,以砌体结构房屋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试验与模拟中基础的变形特征,验证数值模型边界设置的可靠性,开展房屋基础在滑坡不同作用模式下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基础在滑坡缓慢变形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可归纳为3种:张拉、剪切和挤压模式;房屋裂缝发育的位置与滑坡地表裂缝位置关系密切,随着滑坡主滑方向与房屋基础夹角的增大,房屋基础破坏越严重。因此,在房屋的选址和设计时,应优先利用滑坡挤压区或减小房屋长边中轴线与滑坡主滑方向的夹角。   相似文献   

8.
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为烟台市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1处,曾于1979年7月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给当地村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该泥石流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并以区内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等勘察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类型、形成机理、引发因素,并选取相关参数对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进行计算,为同类型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综合研究确定区内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现阶段泥石流沟发展阶段为发展期,泥石流灾害趋于相对稳定,但一旦遭遇暴雨至特大暴雨,可能会再次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
话说泥石流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突发泥石流,截至15日16时,死亡1156人,失踪588人。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5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因暴雨成灾发生的特大泥石流,500余间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课的小学在瞬间被吞没,大约有200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500人失踪。泥石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足以让人们在承受灾难的同时,关注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预防泥石流。  相似文献   

10.
话说泥石流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突发泥石流,截至13日16时,死亡1156人,失踪588人。2008年11月4日云南泥石流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因暴雨成灾发生的特大泥石流,500余间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课的小学在瞬间被吞没,大约有200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500人失踪。泥石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足以让人们在承受灾难的同时,关注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预防泥石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扫描电镜对从漓江河谷钻孔中的泥砾层取得的481粒石英砂表面形态特证研究结果:石英砂多数颗粒保持棱角状外形并遭受不同程度的磨蚀,具阶状贝壳断口,平直或弧形刮削面和多向擦痕,沿解理面破碎呈“V”字形沟和撞击碟形坑,以及微溶蚀孔、隙、蜂窝状溶孔群和SiO_2再沉积等表面形态结构特征。认为它是在第四纪古地理湿热气候条件下泥石流沉积的产物,物源可能来自境内或周边的泥盆系砂岩和境外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谷坊、拦砂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研究较多,但对滑坡型泥石流的治理研究较少.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黄土梁发生特大滑坡,诱发其下游的2# 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导致沟口103国道被掩埋,堵塞都坝河.为防止泥石流再次发生,对2
# 沟泥石流进行了工程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治理措施采用“2# 沟中游4座浅拦坝+2# 支沟中游3座浅拦坝+下游起点设置总长34.7m 束流堤,总长156.4m 排导槽,终点设置总长22.1m 导流堤,排导槽与103国道相交处,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排导槽”,中游和下游统筹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各分项治理工程的作用.与2008年9月24日暴雨相比,2013年8月7日和2016年7月21日2次强降雨活动未发生泥石流灾害,验证了黄土梁2# 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较好,为类似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程度的快速制图,对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房屋倒塌程度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房屋倒塌分类标准不统一、解译标准缺乏等,在考虑人员和经济损失状况、灾害救助、恢复重建难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下的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程度的分类体系,分为未倒塌、轻度倒塌、中度倒塌、重度倒塌、完全倒塌5级。系统描述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解译规则,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瓦砾信息开展房屋倒塌程度的遥感识别方法。最后,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房屋倒塌程度识别精度达到92.73%,完全能够满足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的需求。该方法体系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场地近建筑物海绵设施建设时常铺设防渗膜,以避免雨水入渗引起地基变形破坏。施工过程中防渗膜的意外破损时有发生,讨论近建筑物基础防渗膜局部破坏引起的工程风险有助于推进类似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某一典型工程为依托,采用Geo Studio软件对周边建筑物典型海绵设施发生的渗漏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渗漏后土体饱和度、基础沉降和地基土应力分布变化特性,分析了渗漏点雨水入渗对地基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漏会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渗漏点距基础边缘水平距离越近,所产生的附加沉降越大,渗漏导致的最大沉降量约为4 mm,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要求。另外,当渗漏点距基础边缘水平距离大于1 m时,渗漏对地基强度的影响迅速降低;当距离大于3 m时,渗漏对地基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本文工程背景下,渗漏导致地基破坏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广泛沉积于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双层异质"接触层面,控制和影响黄土滑坡的形成。为研究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研制可视化界面直剪仪,开展界面试样剪切试验,探讨齿面角度、含水率、干密度对其剪切破坏模式、强度与变形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样均沿界面产生剪切破坏,试样剪切破坏模式可分为齿间滑动、齿间滑动-齿面剪断、齿面剪断3种;界面试样剪切应力-位移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峰值强度后应变"跳跃"及"塑态"特征反映出界面的脆性与塑性剪断破坏特征,剪切刚度、剪切破坏位移演化规律均受界面接触条件影响;界面剪切过程存在明显剪胀效应,剪胀位移演化规律反映了剪切过程的齿面挤密、齿间滑动、齿面剪断与界面摩擦阶段;界面试样强度随界面接触条件均呈非线性变化,齿面角度越大,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越高,试样剪切破坏模式越趋于脆性齿面剪断;含水率越高,界面峰值强度越低,试样剪切破坏模式越趋于塑性齿面剪断;界面试样干密度越大,峰值强度越大,残余强度越低,试样剪切破坏模式越趋于脆性的齿间滑动-齿面剪断。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强度准则,揭示黄土-三趾马红土复合型滑坡启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4月14日7时49分,突如其来的7.1级强烈地震突袭青海玉树,大地剧烈颤抖中,大片房屋顷刻倒塌,美丽的家园瞬间毁灭,数千人被废墟埋压,上万人被倒屋砸伤,无数生灵涂炭。地动山摇后,余震仍然不断,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面露狰狞,时刻威胁着灾后的群众。  相似文献   

17.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的沉积学、地层学及大地构造演化等研究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典型剖面,在野外踏勘和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沉积环境恢复。 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兵马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等,从下往上砾石粒径逐渐减小,磨圆变好;砂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特征表明兵马沟组为重力流沉积,概率累计曲线的变化说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整体上逐渐减弱。综合各方面特征分析,兵马沟组沉积时期水体动荡,有多期洪流出现,为间歇性的灾变洪流;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从中可识别出泥石流沉积微相、碎屑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漫流沉积微相,其中以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为主。该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龙羊峡库区的沙漠不是今天风力搬运的产物,它是第四纪初期形成的古沙岸。2、龙羊峡-寺沟峡段黄河两岸区的滑坡、崩塌共有210处,其中滑坡137处,崩滑42处,崩塌23处,未滑动危体8处,它们受断裂的控制;3、该区段较大和较严重的泥石流51处,其中极严重泥石流4处,较严重泥石流23处,中等程度泥石流24处,主要分布在贵德、尖扎、循化,共和四个盆地。  相似文献   

19.
成藏期后的断层活动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油气勘探中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油气富集差异性,利用地震解释资料和钻探资料,研究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结果表明:沙二段内主要发育4条走向相同的断层,在主要油气成藏期—东营组沉积末期之后馆陶组—第四系的活动过程中,其中f1断层活动强度最大,对油气聚集的破坏作用最强;其次是f3断层,再次是f4断层,f2断层活动最弱,断层后期活动强度与油气分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断层后期活动强度越小的断层或部位,油气越富集,油气钻探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约为2m/Ma.  相似文献   

20.
8月20日19时50分,乌兰县茶卡镇境内突降暴雨、冰雹引发山洪,造成茶卡镇乌兰哈达村寺院沟内道路建设工地和拌合站20余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寺院沟河道内的砂场遭受较严重损失,未造成人员伤亡。8月21日上午,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