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尼罗尖吻鲈(L.niloticus)属鲈形目,鲈亚目,锯盖鱼科,尖吻鲈属Lates[1],原产于非洲,分布在尼罗河流域、Mariout湖和西非的大部分主要河流。尼罗尖吻鲈为生活在淡水或低盐度水体中的肉食性鱼类,其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欧洲市场欢迎,且常作为游钓的对象,具有较好的引进养殖前景。耗氧率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鱼体的代谢生理,也反映其特定的生活环境,窒息点是鱼类所能忍受低氧的下限指标。研究鱼类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对研究鱼类的能量代谢,饵料利用,养殖中放养密度的确定,进行水质管理以及活鱼运输中都有重要的意义[2,3],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已…  相似文献   

2.
系统试验了在过滤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O2后DO、pH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浓度的CaO2对尖吻鲈、罗非鱼的饲养及运输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加入CaO215×10-6~20×10-6,能很快增加水中DO,对抢救尖吻鲈鱼苗浮头有较好效果。在平时饲养中施CaO210×10-6~20×10-6增氧效果也明显。在罗非鱼高密度暂养或运输中,施入CaO245×10-6~75×10-6对增氧,防止浮头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系统试验了在过滤海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O2后DO、pH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浓度的CaO2对尖吻鲈、罗非鱼的饲养及运输的增氧效果。结果表明;加入CaO2 15×10^-6 ̄20×10^-6,能很快增加水中DO,对抢救尖吻鲈鱼苗浮头有较好效果,在平时饲养中施CaO2 10×10^-6 ̄20×10^-6增氧效果也明显。在罗非鱼高密度暂养或运输中,施入CaO2 45×10^-6 ̄75×10^-6对增氧,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水泥池及活饵培育配套技术进行尖吻鲈苗种阶段工厂化育苗。投放刚孵化出膜的仔鱼160万尾,经室内池8d的培育,成活率为90%;以13d的培育其规格超过1cm,成活率为56.9%,经24d的培育平均规格达2cm左右,平均成活率为50%,共育出80万尾。苗种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关键技术是:基础设施配套;采用不同活饵,做到适口、及时转化、足量;定期过筛分级培育;水质良好;注意防病。2cm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水泥池及活饵培育配套技术进行尖吻鲈苗种阶段工厂化育苗。投放刚孵化出膜的仔鱼160万尾,经室内池8d的培育,成活率为90%;经13d的培育其规格超过1cm,成活率为56.9%;经24d的培育平均规格达2cm左右,平均成活率为50%,共育出80万尾。苗种生长快,体质健壮,成活率高。关键技术是:基础设施配套;采用不同活饵,做到适口、及时转化、足量;定期过筛分级培育;水质控制良好;注意防病。2cm以上鱼种阶段采用多种方式培育,经15~20d的饲养,规格达3~4cm,平均成活率为65%~7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早期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其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500尾2月龄花鲈的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头高(X5)、躯干长(X6)、吻长(X7)、眼径(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等10个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发现,体高、全长、眼径、躯干长、吻长、体长等6个性状是影响2月龄花鲈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其中仅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为影响体质量的核心变量。决定系数显示,体高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0.324),全长和体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87),6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47,表明本研究已将影响2月龄花鲈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经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得到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1.468+1.314X3+0.160X1-0.307X8+0.149X6+0.305X7+0.046X2。【结论】除体质量外,还须将体高作为花鲈早期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7.
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技术从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精巢中克隆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差异,并用RT-PCR半定量方法分析其组织表达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泰国斗鱼AMH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804 bp,其中开放读码框为1 596 bp,编码532个氨基酸残基,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差异较大,同源性最高仅55%;AMH前体蛋白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泰国斗鱼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亲缘关系最近;AMH基因的组织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及性别差异,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雄性个体脑、脾和肌肉次之,垂体、肝、肾、心和肠中未检测到AMH表达,雌性个体脾、心脏和肌肉次之,脑、垂、肝和肾中未检测AMH表达。  相似文献   

8.
从730条海水鱼体内采得73种绦虫和其他寄生虫(线虫、吸虫等)。其中一种绦虫共有27条标本,经鉴定为假叶目Pseudophyllidea三枝钩科Triaenophoridae钩吻属Anchistrocephalus。本属为国内新记录,宿主马面鲀为本属新宿主。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甲状腺素浓度和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由淡水逐渐向不同盐度海水(5,10,15,20,25)适应过程中,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浓度的变化,并分析盐度变化对尼罗罗非鱼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尼罗罗非鱼血清中T3水平和成活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在盐度5~20的范围内变化后,血清T3的浓度在6 d内随着盐度上升而增大,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第14天时,各盐度组尼罗罗非鱼血清中T3开始处于稳定状态;稳定后,各实验组血清中T3的浓度均比对照组升高,并表现出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在盐度20时,实验第17天,尼罗罗非鱼的成活率为80%。而在盐度为25时,实验第11天,尼罗罗非鱼的成活率仅为54%。对不同盐度下尼罗罗非鱼死亡原因及血清甲状腺激素在盐度变化下的生理意义和对死亡率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口黑鲈抗菌肽hepcidin cDNA序列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口黑鲈为材料,提取肝脏总RNA,经RT-PCR扩增出hepcidin 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及3′端非编码区序列,应用5′RACE方法得到大口黑鲈hepcidin cDNA5′末端。将所获得的两个片段分别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测序,并拼接成大口黑鲈hepcidin全长cDNA。序列分析表明:大口黑鲈hepcidin全长cDNA为564bp,含有一个258bp的ORF,编码86个氨基酸残基,由信号肽(24个残基)、前肽(42个残基)和成熟肽(20个残基)3部分组成hepcidin前体。在前肽部分具有前肽转化酶典型的RX(K/R)R基元,成熟肽部分含有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四个链内二硫桥,使β-折叠结构保持稳定。大口黑鲈Hepcidin与其他鱼类的同源性在29.7%~90.5%间,尤其是信号肽区域,与鳜、尼罗罗非鱼、真鲷、花鲈、黑鯛、金眼狼鲈仅有2~3个氨基酸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广西防城沿海鱼类初步调查有115种,隶属于14目63科91属。软骨鱼类有2目3科4属5种,占总数的4.3%。硬骨鱼类有12目60科87属110种,占总数的95.7%,其中鲈形目鱼类占优势,有68种。暧水性鱼类99种,占总数的86%;暧温性鱼类16种,占总数的14%,无冷温性鱼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通过人工诱导获得驼背鲈成熟亲鱼的途径,在室内水池进行驼背鲈驯养研究;用口服和注射性激素、控温、控光、营养强化、模拟生态条件等方法处理驼背鲈以诱导其性腺发育。结果表明,控光和模拟生态条件不能有效诱导性腺发育;激素、控温和营养强化相结合可诱导驼背鲈性腺发育并成熟。对其中1 组诱导成熟的亲鱼(雌、雄各1 尾)进行人工催产后,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孵出仔鱼2 万尾。驼背鲈在驯养条件下生长较快;通过人工控制和诱导可达到性腺发育和成熟,性腺发育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3.
驼背鲈引种驯养及人工诱导性腺发育和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通过人工诱导获得驼背鲈成熟亲鱼的途径,在室内水池进行砣背鲈驯养研究;用口服和注射性激素、控温、控光、营养强化、模拟生态条件等方面处理驼背鲈以诱导其性腺发育。结果表明:控光和模拟生态条件下不能有效诱导性腺发育;激素、控温和营养强化相结合可诱导驼背鲈性腺发育并成熟。对其中1组诱导成熟的亲鱼(雌、雄各1尾)进行人工催产后,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孵出仔鱼2万尾。驼背鲈在驯养条件下生长较快;通过人工控制和诱导可达到性腺发育和成熟,性腺发育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淋巴毒素α基因(lymphotoxin alpha, LTα),分析该基因的组织分布,探讨该基因在抗菌抗病毒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RACE技术获得尼罗罗非鱼淋巴毒素α基因(On-LTα)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序列结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的组织分布特征,以及健康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离出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毒性细胞(NCC),检测脂多糖(LPS)和聚肌胞苷酸(Poly 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的表达变化。【结果】On-LTα基因序列全长为2699 bp,包含705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34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K770358)。该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具有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保守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On-LTα在健康尼罗罗非鱼11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无乳链球菌刺激后,该基因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LPS与PolyI:C刺激后,On-LTα在NCC中表达量也显著上调。【结论】On-LTα参与了尼罗罗非鱼抗菌抗病毒的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和细胞因子等培养液添加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无菌取发育第Ⅲ期的尼罗罗非鱼精巢组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尼罗罗非鱼SSCs,在有支持细胞饲养层条件下,L-15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体积分数2%、5%、10%新生牛血清(New bovine serum,NBS),体积分数1%、2%、3%罗非鱼血清以及5、10、15 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 factor,LIF),比较不同添加物对尼罗罗非鱼S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在支持细胞饲养层上,SSCs分裂指数明显高于无饲养层的SSCs,支持细胞饲养层明显促进精原干细胞分裂增殖(P 0.01);与2%、10%NBS组相比,添加体积分数5%NBS可显著促进精原干细胞增殖(P 0.01);添加体积分数1%、2%、3%尼罗罗非鱼血清对SSCs无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 0.05);添加5、10 ng/mL LIF可促进SSCs增殖,添加10 ng/mL LIF效果更佳,添加15 ng/mL LIF则抑制SSCs增殖。【结论】使用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作饲养层,用添加体积分数5%NBS及10 ng/mL LIF的L-15培养液培养,有助于促进尼罗罗非鱼精原干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免疫中的作用。【方法】从尼罗罗非鱼中鉴定IRF4同源物,命名为OnIRF4。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OnIRF4的氨基酸序列。对健康尼罗罗非鱼腹腔注射浓度为3×10~7 CFU/mL的无乳链球菌200μ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OnIRF4在健康鱼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效应。【结果与结论】OnIRF4序列的开放阅读框为1 350 bp,编码449个氨基酸。OnIRF4与其他物种的IRF4蛋白的同源性为52%~98%。推导的OnIRF4肽链具有干扰素因子典型的DNA结合结构域(DBD)、干扰素相联结构域(IAD)。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nIRF4主要定位在细胞核。表达分析表明,OnIRF4在健康尼罗罗非鱼皮肤、头肾、鳃、脑、肠、肌肉、肝、胸腺和脾中均有分布。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后,OnIRF4在肝脏、脾脏、头肾、脑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表明OnIRF4参与了尼罗罗非鱼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7.
GH-IGF-I轴是鱼体体内一个重要的内分泌生理轴,主要调控鱼体的生长发育。用RT-PCR方法从加州鲈脑垂体和肝脏组织中分别扩增出加州鲈GH和IGF-I cDNA,克隆到pMD19 T-Vector上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加州鲈GH cDNA开放阅读框长为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17个氨基酸,成熟肽187个氨基酸。成熟肽中有四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位于69,177,193,202),可形成两对二硫键。加州鲈GH氨基酸序列与蓝太阳鱼、斜带石斑鱼、金头鲷、虹鳟、鲤鱼、斑马鱼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100%、97%、94%、66%、56%、53%。2)加州鲈IGF-I cDNA开放阅读框长为561bp,编码包括信号肽和B、C、A、D、E五个区域的186个氨基酸,形成成熟肽时,信号肽和E区域被切除。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的河鲈、三角鲂、金头鲷、舌齿鲈、斑马鱼的相比较,结果发现四个区域的保守性有差异,A区和B区保守性较高,C区和D区保守性较差。加州鲈GH和IGF-I cDNA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体GH-IGF-I轴对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GenBank上选取40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微卫星引物,分别在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83系)、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02系)和尼罗罗非鱼的基因组上进行扩增。40对引物中有37对(92.5%)可进行有效扩增,32对引物(80%)可检测到个体间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其中引物UNH168与奥利亚罗非鱼的性别相关,在雌性个体中可扩增出二条大小不同的特异带(分别为135和171 bp),在雄性个体中则只有一条(171 bp)。将特异条带回收、克隆并测序,结果显示雌雄个体中171 bp条带的序列完全相同,包括103bp的侧翼序列和34个CA重复,在雌性个体中获得的135 bp条带则只有16个CA重复。引物UNH846、UNH860和UNH995可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UNH890可鉴别出红色奥利亚罗非鱼。可见,大部分的尼罗罗非鱼微卫星位点存在于奥利亚罗非鱼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Galectin-4基因(记作OnGal-4)的原核表达,为大量获取尼罗罗非鱼Galectin-4蛋白(OnGal-4)和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NCBI上公布的尼罗罗非鱼Galectin-4基因序列(Genbank:XM-019345120)设计引物,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诱导Galectin-4重组蛋白(r OnGal-4)在BL21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并优化其诱导条件。【结果与结论】成功扩增出OnGal-4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On Gal-4。rOnGal-4最佳诱导条件是温度28℃,IPTG浓度0.4 mmol/L,诱导时间4 h。在此条件下,rOnGal-4在可溶性蛋白中大量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rOnGal-4可与抗GST标签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Cullin-1(CUL1)基因在尼罗罗非鱼抵抗病原细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尼罗罗非鱼脾脏组织中克隆Cullin-1基因(记为On-CUL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On-CUL1在健康鱼胸腺、鳃、肝、脾、肠道、头肾、脑、肌肉、皮肤、血液组织,以及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病鱼脾、肠道、头肾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On-CUL1(GenBank登录号XM_003459470.5)编码区为2 331 bp,编码77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89 ku,理论等电点为8.16。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On-CUL1有1个高度保守的泛素样蛋白结构域CUL1 Nedd8(ubiquitin-like domain),N′端有一个的信号肽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On-CUL1序列与伯氏拟丽鱼(Haplochromisburtoni)CUL1相似性最高,为98.7%。q RT-PCR显示CUL1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胸腺、脑、皮肤,在肠道中表达量最低。经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CUL1表达量在脾脏和肠道中均显著上调,头肾、脾脏和肠道均在48h表达量最大。CUL1参与尼罗罗非鱼抵抗无乳链球菌过程中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