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搜集并整理武汉主城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控制性钻孔SPT-N资料,配合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成果,采用规范法对各场地土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以液化指数作为分区指标并结合各场地坐标,绘制武汉主城区液化潜能分区图。分区图初步预测了罕遇地震发生以后,可能发生液化的区域及其严重性,且表明无论是分布面积还是液化潜能,长江右岸均大于长江左岸。通过与4次历史大震液化资料的对比分析,武汉主城区可能液化场地具有地下水位埋深浅、液化土层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深度均吻合较好,验证了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校区建筑场地钻孔岩土剖面与剪切波速测试结果以及地震地质背景条件、活动断裂及其影响和主要抗震设防参数的分析研究 ,作者认为建筑场地属中软土 ,但不存在液化可能性 ,建筑场地类别可定为Ⅱ类 ;并提出近场区存在 6级及小于 6级的地震背景 ,其地震烈度可估评为 7度。鉴于此 ,建议建筑场地可采用换土垫层法以加固地基 ,对高层建筑可采用大直径灌注桩基础、框架柱可一柱一桩、剪力墙宜设基础梁并适当扩大桩距、建筑体适当埋深和设置地下室等系列抗震设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环境地质为基础 ,宏观上从地形地貌、上第三系底板的埋深变化、古代商墓发掘埋深情况和新构造运动中老鸦陈断层的西盘上升、东盘下降 4 0 0m等 ,论述了郑州东部地区沉降幅度远大于西部地区。微观上通过郑州市东、西部地基土体条件及其土体试验数据 ,并通过理论计算 ,设定土体地震液化判别 ,指出了东部地区由于沉降幅度较大、地基土体较差、地下水位较浅 ,在地震烈度ⅤⅡ~ⅤⅢ度时 ,存在土体液化的可能性 ,尤以金水一区最甚。作者还对建筑物作了实地考察 ,证实东部某些建筑已产生贯通裂隙。该文认为 :在郑州市东部进行大规模城建不利于地震设防的要求 ;在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上东部比西部要多 1/2~ 1/3的基础投资 ,因而是不经济的。结论是 :郑州市城建发展条件应是西部地区优于东部地区 ,其发展布局重点宜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梧州防洪堤地基勘探试验资料基础上,根据国内外一些规范判别标准,优选了几种简易、具代表性的判别方法,对地基土渗透变形及地震液化可能性进行计算分析,取得了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地震液化侧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的地震液化侧移数据库中增加累积绝对速度(CAV5)这一地震参数,以考虑震源机制对液化侧移的影响。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方法建立地震液化侧移预测模型,并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精确度最高;CAV5在液化侧移预测方面可以代替震级、震中距2项参数;所有参数中,震级、震中距、可液化土层厚度敏感性较高,对液化侧移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层深度大于100 m的陕西杨凌试验场地3个不同埋深及形状GNSS观测墩的GPS、电磁波测距及水准观测结果进行比对,定量分析各墩的垂向及墩间距离变化,得出较优的观测墩建设设计方案。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土模、埋深8 m的试验墩综合指标最好,带有承重底盘埋深3 m的观测墩次之,埋深5 m的最差。试验结果可为我国西部土层区域同类观测墩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地震液化判别规则 ,本文提出一种简化的判别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区内257个钻孔(工程地质孔及第四纪地质孔)资料分析,划分了莱州湾滨海地区地貌单元,阐述了全新世砂体特征;利用三角洲平原区砂性土层非饱和砂土和饱和砂土静探数据和标贯数据的对比分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非饱和砂土对饱和砂土的静探锥尖阻力与锥尖阻力、标贯击数与标贯击数的相关关系式,研究了地下水对静探锥尖阻力和标贯击数的影响;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采用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综合判别法,对全新世砂体进行现状条件下和未来地下水限采条件下砂土液化判别;并针对液化区不同液化条件提出相应砂土液化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此次地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备受各界关注。基于遥感解译与震后现场调查,对芦山地震的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芦山地震的地质环境影响主要有:诱发较为广泛的崩塌等次生山地灾害,崩塌以小型为主,主要分布在双石—大川断裂带槽谷以及北西向几个深切峡谷段,如S210省道芦山—宝兴峡谷、芦山—双石峡谷、龙门—太平峡谷,其中震中区宝盛、太平镇崩塌密度最大;泥石流动静物源有不同程度增加,崩塌新增了泥石流沟的物源;斜坡上缓坡带也堆积有新的崩塌物源,使震后沟谷泥石流与坡面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加;斜坡震裂现象较普遍,震动引起斜坡表层覆盖层不均匀沉降,宏观上表现为地面开裂、房屋开裂以及公路路基失效等;沙土液化加重灾害程度,震动引起发震断裂槽谷区砂土液化,使发震断裂带上地基失效,震害加重;厚覆盖层场地效应使地震下盘平坝区震害异常,下盘前陆盆地厚覆盖层地区地震波放大效应使芦山县龙门、清仁以及天全县老场、仁义平坝区及斜坡地带震害严重;芦山地震地质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震中区太平—宝盛一带,其次是断裂带下盘5km—上盘5km的地带、宝兴县城区域及前陆盆地带。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该次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取得的大量数据,结合收集的钻孔资料,对研究区土体工程地质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依据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地层结构、工程力学性质,对研究区陆域地表以下,海底以下50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分层研究,并对各层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区内软土分布范围、饱和砂土液化进行了综合研究,为滨州海岸带港口及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分析BP算法的基础上 ,应用BP网络的理论与方法 ,选取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平均标准贯入击数、地面最大加速度、震动持续时间作为指标 ,评价砂土震动液化 ,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砂土路基液化机理人手,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对该地区路基砂土液化做现场振动试验,找出影响砂土路基液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因有土体的密实度、含水量和土体中是否存在软弱区;主要外因有荷载的大小、作用时间和荷载频率。并针对砂土液化的内外因,结合青银高速公路强夯处理案例展开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引碧入连工程,大沙河倒虹吸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多为淤泥质土和中细砂,前者地基承载力不及80kPa,后者有严重的砂土液化问题,为此采用了复合地基处理,提高了地基强度又防止了砂土液化,在施工中应用了静载荷及动力法进行了检测,肯定了复合地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土壤分层信息,特别是表土层结构,对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分层信息,本文利用探地雷达对分层土壤进行了回波信号采集,并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分析土壤层位置和层厚信息。首先在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借助包络检波方法确定在土壤分层界面在时域上的位置;然后获取电磁波速度,得到土壤分层厚度。考虑到土壤介电常数与电磁波在土壤中传播速度的相关性,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获取各土壤层时频域特征值,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值与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各土壤层的介电常数估算,从而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进而确定土壤各层厚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理想模拟实验环境和农田环境进行了探地雷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包络检波对探地雷达回波信息进行分析,土壤层检出率达到94.5%,借助STFT谱分析进行探地雷达回波速度估计,对于70 cm深度以上土层厚度计算误差大都保持在10%以下,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误差变大。总体来说,本方法能有效识别浅层土壤的分层信息,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耕层厚度的估测。  相似文献   

16.
利用脉动测振方法对荆江大堤堤面沿线土层进行了实测研究,并对实测记录进行了傅氏谱分析。结果表明,沿堤土层绝大部分属于二类土地基,但有若干堤段土层属于由松散的粉、细砂所构成的三类土地基,且饱和程度非常高,有产生管涌和地震动液化的可能,应予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7.
Grid method is employed for sampling covering soil at the test field, which is reclamation area filled bycoal mining wastes for cropland in the Fushun coal mine, Liaoning Province, the Northeast China. The soil samples aretake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cluding three kinds of covering soil, three different depths of soil layers and four differentcovering ages of covering soil.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 element content in reclamation soil i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s decreasing year after year; the determinant reasonwhy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at 60cm depth layer is higher than that at 30em depth layer and surface is fertilizer and manure apphcation; the metal elements mainly come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re is no metal pollution comingfrom mother material (coal mining wastes) in plough layer of covering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