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分层信息,特别是表土层结构,对土地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分层信息,本文利用探地雷达对分层土壤进行了回波信号采集,并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分析土壤层位置和层厚信息。首先在信号预处理的基础上,借助包络检波方法确定在土壤分层界面在时域上的位置;然后获取电磁波速度,得到土壤分层厚度。考虑到土壤介电常数与电磁波在土壤中传播速度的相关性,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方法(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获取各土壤层时频域特征值,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值与介电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对各土壤层的介电常数估算,从而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进而确定土壤各层厚度。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理想模拟实验环境和农田环境进行了探地雷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包络检波对探地雷达回波信息进行分析,土壤层检出率达到94.5%,借助STFT谱分析进行探地雷达回波速度估计,对于70 cm深度以上土层厚度计算误差大都保持在10%以下,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误差变大。总体来说,本方法能有效识别浅层土壤的分层信息,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耕层厚度的估测。  相似文献   
2.
嵩县历来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县,农业收入是农民生活的主要来源。在地处山区的嵩县,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就是农用土地的开发整理,它能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业发展后劲,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土壤改良和生态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搞好土壤改良和生态建设工作,事关整个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成败。 1.待整理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待整理土地资源主要包括耕地和居民点用地两个方面。其中待整理耕地数量除其自身外,还应包括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田坎、沟渠、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基于3S技术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的方法,针对其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正射影像图制作时必须注意精度问题,影像解译采用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解译精度;外业调绘补测应该严把质量关,以保障整个工程的精度,外业调绘结果采用直接矢量化可以减少工作量,以减少误差;重新划分图斑号可以方便外业调查和今后土地管理工作;建议数据建库时采用地形图校正可以提高数据库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耕地的弹性变形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为背景,引入弹性力学理论,探究了耕地的系统特征及其弹性变化理论,并以中国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表明:(1)耕地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决定了其弹性特征,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弹性变化具阶段性;(2)应用耕地弹性变形判别系数和判断规则对各省份分析后认为,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陕西、北京、广东、广西等地维持长期耕地系统稳定性难度大,而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后备资源丰富省区则可保持较高的系统稳定性;(3)2010年、2056年为我国耕地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时间节点。研究有助于警示我国应强化耕地资源量质保护和空间管制,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农业土地的经营规模狭小,致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都很低。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了阻碍土地规模经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县级农用土地动态监测研究:以河南修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修县农用土地的动态监测,探讨了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比1989年全县耕地减少2.3%,其中耕地减少的35.3%为居民点用地;耕地减少的56.3%为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在分析农用土地利用变更动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切 实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仰韶文化时期气候环境与古人类活动是如何变化?大部分变化信息尽管从宏观视野中消失,但却保存在土壤微形态中。故文章采用土壤微形态学方法,对仰韶村遗址一处含有文化层区域进行多点采样,通过比较古土壤、文化层和表土层土壤微形态特点差异,研究了气候变化及古人类活动对土壤微形态的影响,为探究仰韶文化时期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和古农业发展状况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古土壤层中具有明确边界的铁质垒结形成物,粗粒质多分解细小颗粒,呈现堆积状,细粒质多为微晶b-垒结,细粒质与粗粒质相对分布主要呈现包膜状和桥接状,孔隙壁附着锰质胶膜。2)文化层中粗粒质多分解细小颗粒,呈现堆积状,细粒质呈现出多种b-垒结,细粒质与粗粒质空间关系也呈现多样化。孔隙壁附着腐殖质,孔道内填充炭屑。3)表土层中土壤形成物主要为继承性钙质形成物和钙质新生体,还可识别淀积黏粒体,土壤垒结回归单一,孔隙呈现出堆集性不规则非稳定态。研究发现:1)古土壤层主要受暖湿气候影响,脱硅富铁铝化作用明显,次生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古人类开始居住活动,促进了土壤发育,淀积黏化作用明显,黏粒胶膜发育充分。2)文化层主要受到古人类活动影响,古人类活动强度增强,土壤形成...  相似文献   
8.
刘亚男  吴克宁  李晓亮  李潇 《地理科学》2022,42(8):1348-1359
为提升对土地资源的质的了解程度,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方向,实现黑土地保护目标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黑龙江省作为典型研究区域,考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需求,并借鉴地球关键带理念,从气候影响、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土壤特性、水文分布5个维度构建三级分类,基于GIS平台采用空间叠置法对主导因素中级分类进行叠加和综合,进行省级尺度土地类型划分。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共划分为39个土地类,2 121个土地型和4 945个土地组。黑龙江省土地类型单元较丰富,类型单元面积分布不均衡,低级单元相比高级单元属性更丰富,黑土区的土地类型单元呈现出不同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类型单元可反映区域的自然地理规律。空间组合结构上主要有对称式空间组合结构、重复式空间组合结构、镶嵌式空间组合结构3种结构形式。土地类型数量和结构呈现的规律性分布可为黑土地的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土壤学知识的主成分分析判断土壤重金属来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以无锡城乡交错区和郑州市郊区为例,基于土壤学知识,在主成分分析中综合运用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数据对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讨论不同采样方案对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土壤学知识的主成分分析有助于增强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区分土壤重金属的不同来源,但运用该法时应考虑到采样方案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