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东海中南部海域锈斑蟳渔业生物学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调查所获的部分锈斑蟳样品与1998~2004年在东海拖虾作业与蟹笼作业等周年逐月渔获物中采集的锈斑蟳样品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东海锈斑蟳渔获群体的甲长范围为26~105mm,甲宽范围为36~165 mm,体重范围为5~610 g,雄性个体平均要略大于雌性个体;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为1∶0.94,繁殖期为7~12月,繁殖高峰期为8~10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113 867~1 594 167粒之间;调查海区10月开始出现幼蟹,5月生长加速,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60 mm,甲宽为85 mm,体重为110 g。另根据1998~1999年调查资料分析得知:锈斑蟳主要分布在长江口渔场以南水深60 m以内海域,中心区分布在闽东渔场,渔期为11月~翌年2月,是舟山、长江口渔场三疣梭子蟹汛期结束后,蟹笼、流刺网作业的又一主捕对象。  相似文献   

2.
利用空间距离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5~2001年间北太平洋150°E—165°E柔鱼作业渔场的重心分布进行比较研究,1995~1997年8~10月份作业渔场的重心与1998~2001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基本上在150°E—153°30E的42°30′N以南海域,而后者位于155°E-161°E的42°45′N以北海域。聚类结果表明,8月份作业渔场重心分为三类:1998~2001年为一类,1996~1997年为一类,而1995年为一类。9月份产量重心与作业渔船重心的聚类结果则有所不同,产量重心的聚类结果为四类,即1999~2001年为一类,1997、1996年为一类,1998年和1995年各为一类;而作业渔船重心的聚类结果则分为三类,即1999~2001年为一类,1995~1997年为一类,1998年为一类;10月份作业渔场重心分为三类;1998、2001和1999年为一类,1995~1997年为一类,2000年为一类。年间的渔场变化可能是由海洋环境条件所引起。灰色关联分析表明,产量重心与作业渔船重心存在一定的差异。8~10月份作业渔场重心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向东北偏东移动。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在毛里塔尼亚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资料,研究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拖网头足类渔场与表温(SST)、海面高度距平均值(SSHA)、水深等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头足类渔场分布与SST、SSHA、水深等因子关系密切,各月作业渔场的适宜环境范围有一定的差异;作业渔场分布在SST为15~28℃的海域,最适SST范围为16~22℃;作业渔场分布在SSHA为-50~10 cm的海域,最适SSHA范围为-20~-40 cm和-10~10 cm;作业渔场分布水深为10~90 m的海域,最适水深为50~70 m。  相似文献   

4.
西施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8年11月至2002年12月,在福建长乐对西施舌(Coelemactra antiguata)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测定,以人工养殖方法观察其周年生长情况。观测结果表明,长乐沿海西施舌的群体组成以体长61—110mm占优势,其频率(f/n)为0.140—0.222—0.125。不同大小的西施舌,软体部肥满度指数(CI)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1龄西施舌月平均体长增长4.05mm;2龄的为2.31mm;3龄的为1.83mm;1—3龄为成体生长发育阶段,3龄之后趋向衰老。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壳高与壳长直线回归关系:幼虫期H=0.994L—13.07;稚贝期H=0.905L—4.76;幼贝期H=0.0144 0.824L;成贝期H=0.367 0.724L。  相似文献   

5.
2010-2011年在北部湾以底拖网方式按季节定点采样,采集到斑鳍白姑鱼(Pennahia pawak)样本共2 425尾,通过生物学测定及耳石年轮鉴定,研究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种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样品体长65~203 mm,体质量5.2~224.0 g,优势体长组为81~130 mm(占84%),优势体质量组为10.1~50.0 g(占83%),平均体长为107 mm,平均体质量为32.5 g;年龄组成主要是0~2龄,大部分1龄以下,未发现3龄及以上样品;1龄样品平均体长153 mm,2龄样品平均体长180 mm。北部湾斑鳍白姑鱼的繁殖期为春季,其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108°~110°E,19°~22°N的湾内海域,资源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出现频率、资源密度范围、平均资源密度春季最小,分别为28%、1.59~18.78 kg/km2、1.6 kg/km2,夏季、秋季逐渐递增,冬季最大,分别为56%、5.24~74.80 kg/km2、19.0 kg/km2。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分属于鱼、虾、贝、藻的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利用邻苯二甲醛与GSH反应构成的荧光体系,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25nm的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9.22%-99.69%,变异系数为2.16%。应用此方法测得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为: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0.399mg/g,银鲳(Pampus argenteus)0.352mg/g,大海鲢(Megalops cyrinoides)0.561mg/g,尖紫蛤(Sanguinolaria acuta)0.289mg/g,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n)0.287mg/g,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0.892mg/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434mg/g,囊藻(Colpomenia sinuose)0.221mg/g,石莼(Ulva lactucal)0.727mg/g,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0.137mg/g。  相似文献   

7.
针对抚顺市大范围地表形变问题,利用短基线集InSAR技术和覆盖研究区的17景降轨Sentinel-1A影像,提取抚顺市2015~2016年地表形变信息,结合信息熵分析地表不均匀形变现状,并提取典型形变区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时序剖面结果,最后利用已有文献验证该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2015-06~2016-06形变中心主要分布在东露天矿、西露天矿、塔峪、南花园、新屯地区;2)抚顺市的榆林街道和站前街道形变信息熵均大于1.0,地表不均匀形变极为严重,后期需重点监测;3)西露天矿北帮最大沉降量约为78 mm,东露天矿自西至东存在4个局部沉降漏斗,最大沉降量约为250 mm,塔峪北沉降区最大沉降量约为55 mm。  相似文献   

8.
全球海域大风频率精细化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8月-2009年7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对全球海域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为航海、防灾减灾、海洋能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球海域6级以上大风频率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1)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余海域,尤其是南印度洋“咆哮西风带”海域出现频率最高,高值中心在60%以上。30°N以内低纬度大范围海域的大风频率整体较低,基本在10%以内,仅在阿拉伯海、琉球群岛——台湾岛——南海大风区一带、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一带存在以东西向椭圆状海域,在20%-40%;2)冬半球的大风频率远大于夏半球,1、4、10月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强于其余海域,7月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较高,北半球大部分海域在10%以内,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中国海,由于受到强劲西南季风的影响,为北半球的大风频率相对大值区,尤其是阿拉伯海大部分海域在50%以上,大值中心甚至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基于紧凑约束最小二乘优化反演算法,利用2014~2017年地表重力变化观测成果,反演得到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地区的地壳三维密度变化。结果表明:1)在震中及周边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重力变化,并沿张掖-西宁-九寨沟一带形成最大值达9 μGal的重力变化梯度带;2) 地壳密度变化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在45 km附近达到最大,为0.2 g/cm3;3) 震中及邻区范围内形成密度变化的正负四象限分布(2014-04~2017-04),其表现的物质运移方向呈左旋走滑式分布,与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据此推断,在震前产生了与地震孕育相关的深部构造运动,而强震易发生在物质运移汇聚地方。  相似文献   

10.
池塘培育的鲢仔稚鱼(6.8—32.2mm)食性可分为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的二个阶段。食性的转化取决于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发育分化。全长15mm左右为食性转化阶段。全长27.9~32.2mm,食性接近成鱼。口宽(MW)、口高(MH)与全长(L)的关系分别为:MW=-401.99+92.62L、MH=-221.62+49.66L;肠长/全长(K)与全长(L)的关系为:K=-0.1248+0.0713L;第Ⅰ列外侧鳃耙数(GN)与全长(L)的关系为:GN=-67.44+8.93L;全长(L)体重(W)和时间(t)的关系分别为:L=4.537+1.417t、W=2.785e0.2873t。以上回归方程经统计检验均为高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查布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94件水化学样品的分析结果,对查布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含水层沉积环境及补径条件探讨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水源地水质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东部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为主,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多小于1g/L;西部地下水中阴离子以SO4^2-、Cl^-为主,水质变差,矿化度明显增高;研究区硝酸盐污染比较明显,F^-局部超标,矿化度超标也比较明显;水质受含水层的沉积环境和地下水补径条件及人畜活动的影响明显。水源地开采后,其影响会加大,因此应制定合理的水源地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面沉降是由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缓变性地质灾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地面沉降在建模时需要地裂缝等不连续结构的位置、走向、深度等信息,在构建微分方程模拟时需假设模型连续,这对开展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一体化模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于2000年出现的近场动力学理论提出以积分形式描述材料受力过程,方法具有无需先验知识与连续性假设的优点,在材料的疲劳、损伤、断裂等模拟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其在岩石水力压裂、滑坡、饱水岩土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应用近场动力学进行区域地面沉降建模求解的一般方法;结合InSAR技术获取的沉降信息、三维地震频谱谐振勘探技术获取的地下结构与密度信息等,提出了模型的反演调参与优化方法。以北京东部梨园-台湖镇-张家湾镇区域为实验区,建立了其4 km×6 km范围、0.2 km深度的近场动力学地面沉降模型,以实验区地下水位月均下降速率为边界条件,对2007—2010年地面沉降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8 mm,表明近场动力学在地面沉降建模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兰(州)天(水)武(都)水准监测网1973~2014年水准资料,获取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震中及其所在区域的垂直形变场。结果表明:1)从1999~2006年区域垂直形变场来看,本次地震位于NNW-NWW向隆起带至近EW向相对下沉带的转换位置,也是反映岷山与秦岭之间构造活动的差异带附近。2)从震中以西附近沿NNE向的陇西-岷县水准剖面演化过程来看,垂直形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最终表现为震前突变。由分时段结果来看,1973~1993年,在漳县至岷县之间出现最大上升幅度近40 mm的压性隆起区;1993~2008年,隆起区消失且转平,期间剖面整体呈波动状态,幅度在±10 mm之间,西秦岭断裂、临潭-宕昌断裂两侧无明显的垂直差异运动;2008~2011年,相对陇西盆地,漳县至岷县之间跨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近40 km长的下沉梯度带,其中距震中16 km以内的武定80、武定78、武定77等3个水准点同步出现向下突变,接近或大于1973年以来正常变化幅度的2倍;2011~2014年,漳县、岷县间相对陇西盆地恢复以逆冲隆升为主,但震前临潭-宕昌断裂两侧出现的形变梯度带已不存在,而上述3个水准点也恢复至震前波动区间。3)在总结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关于震前是否出现形变加速或突变特征的争议认为,只要形变资料的时空尺度足够,至少对某些构造区域的中强地震还是可以捕捉到震前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